上述新定義的主旨是:(1)承襲了原來關於遠程教育學研究對象的表述;(2)明確地將遠程教育學的研究內容區分成兩部分,其壹是將遠程教育作為客體作科學探究的求真研究,具有社會科學或教育科學的屬性;其二是將遠程教育作為人類實踐作開發運行的求效研究,具有技術學科的屬性。在求真和求效研究中,均涵蓋了作為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的所有遠程教育形態、現象和活動。所以說,上述定義在內容的界定上更清晰、更明確了,比僅僅將學校遠程教育(狹義遠程教育)作為研究對象的遠程教育學有更大的視野和更廣更強的適應性。
比較二:遠程教育,網絡學校、多媒體通信教育,這些概念都是我們這個時代新興的名詞,它們之間有何區別與聯系呢? 遠程教育與網絡學校的實質,其實就是多媒體通信教育。多媒體通信教育能使學生從多種媒體中獲得大量的信息,以自己的習慣方式探索這種非線性的信息學習,也能以多種媒體的形式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多媒體網絡代表著現代教學技術的發展方向。它運用於教學,通過各種教學信息資源的檢索、設計、處理和傳遞,有利於教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和管理。
比較三:遠程教學是否會取代現實意義上的學校?不會。遠程教學與傳統教學是壹個有益的互補關系。考慮到我國教師資源的不平衡現狀,網校上提供的優秀的教育資源對師資力量薄弱地區的學校、學生是有益的參考和補充。而學校的教育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同學之間的友好相處、成長過程中的環境、氛圍等等方面,從這個意義上講,遠程教學是不會取代學校的。正是從這方面考慮,網校的教育資源應從互補的角度,精心地策劃,需要有多方面的人才,進行精心地整合,以保證遠程教學的教學質量和優勢。
比較四:遠程教育與網絡學校相對於傳統的教育模式而言是壹個新鮮事物,那麽在它的建立和應用中就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壹些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壹是思想觀念比較落後,我們當今的社會,盡管人們對學習計算機有了較為普遍的認同,但是很多人只停留在表面,膚淺的應用。目前我國社會信息時代觀念不強,象遠程教育和網絡學校在國外早已起步,而且在國家、政府,相應教育機構的幫助下,已有很大進展。 二是信息教育技術知識和水平較低。這主要表現在硬件條件的陳舊,和相應技術支持的落後。有的學校、家庭雖購置了電腦,但沒有上網,這就根本談不上網上教育。同時相應技術軟件的滯後。國內壹些教育軟件的編寫,只是由壹些計算機專業人員圍繞大綱或教材編寫的。而不象國外都是由教育學家、心理學家設計的有壹定的教育思想、壹定的針對性,由專門編寫教育軟件的專業計算機技術人員編寫的。 三是現有的工作方式方法不適應新的需要。我們現在的遠程教育和網絡學校,所采取的教育教學還基本上沿用原來的工作方式,用舊的思維定式來使用新技術;在思想上,學術上還缺少嶄新的突破;缺乏對網絡信息教育新的工作方式的研究。教學改革主要還停留在媒體手段改進上,缺乏對教學內容、模式和策略的設計。
比較五: 遠程教育的特點:
首先,遠程教育有利於提高社會人員受教育的機會及普及率。選擇遠程教育的群體,在設備允許的前提下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接受教育。並且,在遠程教育系統中,不規定受教育人群的年齡、性別等條件,是壹個選擇與被選擇的關系,雙方是自由、自主的選擇過程。在我國學者與國外學者的定義中不難發現,國外學者更強調“有組織”、“計劃”等特點,針對此,我認為是由於我國與西方國家在教育制度上的部分差異所造成的。在我國,教育更多的表現為“政治導向”,是由國家統壹管理的事業,因此,在管理層次上與國外有區別。
其次,遠程教育中的師生分離。遠程教育從最初的函授教育起,到目前依據網絡、多媒體等先進技術手段來組織、實施教學活動止,技術的使用突破了物理空間對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學活動的展開和信息交流、反饋的限制。
第三,強調媒體技術的設計與使用。媒體技術的應用與進步是遠程教育系統中至關重要的壹個因素。但是,在所看到的定義中,多是涉及媒體技術的應用,而很少有關於媒體技術應用中方法及教學材料的討論。即在技術與方法中沒有相關聯的結合點,這是壹個不足之處,容易導致過分以來技術的現象。
第四,強調交互在遠程教育中的作用。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互效果是多數定義中都提及的另壹方面。但是我認為,交互活動作為遠程教育系統中壹個必不可少的環節,不應該是這種教育形式的壹個區別於以往傳統教育的特點。原因:任何教學活動都離不開交互,用是否存在交互來區分遠程教育與傳統教育似乎不妥;其次,遠程教育中的交互是在師生分離,且具備媒體技術支撐的環境的前提之下的,如果此條件不具備,交互作用很難討論。
比較六:
傳統教學模式(教師為中心)
現代遠程教育教學模式(學生為中心)
教學方法
以教師講授為主
學生探究學習為主
教學方式
說教式教學
交互式教學
課程設置
分學科定時學習
真實的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性學習
學習行為
集體的無個性的統壹學習
個性化、多樣化的合作學習
學習進度
統壹教學進度
自定步調學習
教師角色
教師作為知識的壟斷者和傳播者
教師作為學習的幫助者和指導者
學習方式
學生被動接受知識
學生積極主動選擇學習內容
評價方式
對單壹知識和技能的評價
以行為為基礎的綜合性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