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什麽是家具榫卯

什麽是家具榫卯

摘要:榫卯,是在兩個木構件上所采用的壹種凹凸結合的連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凹進部分叫卯,這是我國古代建築、家具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結構方式。榫卯什麽是家具榫卯榫卯有哪幾種類型

榫卯有哪幾種類型

1、龍鳳榫加穿帶:

將不夠寬的薄板加寬時,就用到了“龍鳳榫加穿帶”。將薄板的壹段刨出斷面為半個銀錠形的長榫,再將其相鄰的薄板開出下大上小的槽口,用推插的方法將兩板拼合,可不使其從橫的方向拉開。拼合粘牢之後,在其上開壹個上小下大的槽口(帶口),裏面穿嵌的是壹個壹面是梯形長榫的木條(穿帶),穿帶的梯形長榫壹面稍寬壹面稍窄,為了使其穿緊,長榫都是從寬的壹邊推向窄的壹邊。穿帶兩邊出頭,留做榫子。

2、攢邊打槽裝板

1圖中的“龍鳳榫加穿帶”拼成的板可用“攢邊打槽裝板”的方法裝入攢邊的木框。

其具體做法:木框四根,兩根長而出榫的叫“大邊”,兩根短而鑿眼的叫“抹頭”。在木框的裏口打好槽,以便容納木板的邊簧(在拼板的四周刨出的榫舌)穿帶出頭部分則插入大邊上的卯眼內。這樣即可以用“攢邊打槽裝板”的方法把木板裝入木框。

3、楔釘榫

兩種不同的楔釘榫

用來連接弧形彎材,例如:圈椅的扶手。

基本做法:兩片榫頭交搭,同時榫頭上的小舌入槽,使其不能上下移動。然後在搭口中部剔鑿方孔,將壹枚斷面為方形,壹邊稍粗,壹邊稍細的楔釘插貫穿過去,使其也不能左右移動即可。

4、抱肩榫

抱肩榫是有束腰家具的腿足與束腰、牙條相結合時使用的榫卯。

具體做法:以有束腰的方桌為例,腿足在束腰的部位以下,切出45度斜肩,並鑿三角形榫眼,以便與牙條的45度斜肩及三角形的榫舌拍合。斜肩上還留做上小下大、斷面為半個銀錠形的“掛銷”,與開在牙條背面的槽口掛套。

5、霸王棖

桌子上常常用到這種方法。

霸王棖的上端托著桌面的穿帶,用銷釘固定,下端交代在腿足中部靠上的地位。棖子下端的榫頭向上勾,並且做成半個銀錠形。腿足上的榫眼下大上小而且向下扣。榫頭從榫眼下部口大處插入,向上壹推,便勾掛住了。空隙墊塞木楔,使之固定。

6、夾頭榫

案形家具中最常見的榫卯結構。

如圖可見,腿足上端開口,嵌夾牙條與牙頭;頂端出榫,與桌案案面的卯眼結合,結構穩固,桌案和腿足角度不易變動,又可將桌面的重量分擔到腿足上來。

7、插肩榫

除夾頭榫之外,插肩榫也是案形家具的壹種榫卯結構。

結構和夾頭榫的結構相似,也是腿足上端開口,嵌夾牙條;頂端出榫,與桌案案面的卯眼結合,不同的是在插肩榫中,腿足的上端外側被削出斜肩,牙條與腿足相交處剔出槽口。當腿足與牙條相結合時,槽口便與斜肩正好契合。當腿足承受桌案壓力的同時,牙條便和斜肩咬合的更緊。這樣,桌案的結構便愈發牢固起來。

8、走馬銷

羅漢床圍子與圍子之間或圍子與床身之間常用到走馬銷。

是“栽銷”的壹種,指用壹塊獨立的木塊做成榫頭栽到構件上去,來代替構件本身做成的榫頭。壹般按在可裝卸的兩個構件之間。獨立的木塊做成的榫頭形狀是下大上小,榫眼的開口是半邊大,半邊小。榫頭由大的壹端插入,推向小的壹邊,就可扣緊。

9、格肩榫(大格肩虛肩)

格肩部分和陽榫之間還鑿剔開口的,為帶夾皮的格肩榫,它又叫“虛肩”。帶夾皮的由於開口,加大了膠著面,比不帶夾皮的要堅牢壹些,但倘用料不大,則因剔除較多,反而對堅實有損[圖]。

名詞實肩:實肩是在橫材兩端做出榫頭,在榫頭的外側做出45度等邊直角三角形斜肩,三角形斜肩緊貼榫頭,然後在豎材上鑿出榫窩,並在外側開出與榫頭上三角形斜肩相等的豁口,正好與榫頭上的斜肩拍合。格肩的作用,壹是輔助榫頭承擔壹部分壓力,二是打破接口處平直呆板的氣氛,這種做法稱為大格肩。

10、格肩榫(小格肩實肩)

大格肩有實肩和虛肩之分,小格肩都是實肩;小格肩是把緊貼榫頭的斜肩抹去壹節,只留壹小部分,其目的是為了少剔去壹些豎材木料,以增加豎材的承重能力,是壹種較科學的做法。它既保持了豎材的支撐能力,同時也照顧到了輔助橫材承重的作用。這種做法壹般用於櫃子的前後橫梁或橫帶上。

11、丁字形結合結構

丁字形結合的例子特多,大自桌或大櫃的棖子和腿足的連結,次如衣架或四出頭官帽椅的搭腦、扶手和腿足的相交,或杌凳橫棖、椅子管腳棖與凳椅的腿足的相交,小至床圍子、桌幾花牙子的橫豎材攢接。

先說圓材的丁字形結合,如橫豎材同粗,則棖子裹外皮做肩,榫子留在正中。如腿足粗於棖子,以無束腰杌凳的腿足和橫棖相交為例,倘不交圈,則棖子的外皮退後,和腿足外皮不在壹個平面上,棖子還是裹外皮做肩,榫子留在月牙形的圓凹正中。倘交圈的話,壹圈椅的管腳棖和腿足相交為例,棖子外皮和腿足外皮在壹個平面上,造法是棖端的裹半留榫,外半做肩。這樣的榫子肩下空隙較大,有飄舉之勢,故有“飄肩”之稱。北京匠師又因它形似張口的蛤蟆,故又稱之曰“蛤蟆肩”。

12、暗榫(悶榫)

暗榫的形式多種多樣,僅就直材角接合而言,就有單悶榫和雙悶榫。單悶榫是在橫豎材的兩頭壹個作榫頭,壹個作榫眼,雙悶榫是在兩個拼頭處都作榫頭,緊靠榫頭處又鑿出榫眼,使兩個榫頭可以互相插入對方的榫眼。由於榫頭形成橫豎交叉的形式,加強了榫頭的預應能力,使整件器物更加牢固。

名詞平板角接合用燕尾榫而不外露的稱“暗榫”,或叫“悶榫”;但由於榫頭不外露,故板頭根據板料的厚薄,均需留出壹段45°的夾角做法,大大增加了工藝難度,但考究的硬木家具均采用暗榫而不用明榫。另外半榫也有稱做暗榫的。

13、角結合結構(暗銷)

14、直材角結合結構(挖煙袋鍋)

“挖煙袋鍋”做法:明清家具工藝術語。北方木工:把做“套榫”的作法稱之謂“挖煙袋鍋”。說品天地套榫:明清椅子的搭腦不出挑,與腿交接處不用夾頭榫,常用腿料作方挖出榫,搭腦部位則挖方形榫眼,套接,故名。

15、粽角榫結構

棕角榫因其外形像粽子角而得名,從三面看都集中到角線的是45度的斜線,又叫“三角齊尖”。多用於框形的連接。另外,明式家具中還有“四平式”桌,其腿足、牙條、面板的連接均要用棕角榫。

說品天地:棕角榫,又名三碰肩,其做法通常是將要支撐的立柱頂端處開長短兩個榫頭,兩側為榫肩,靠裏面為直角平肩,在需要支撐的面板上開出相應的卯眼,靠外面的卯眼上面挖出壹塊和梯形格角壹樣的缺口,兩根木棖榫對卯眼壹扣即可連接。在這樣連接後,家具結構的兩個看面上各有壹個肩,而腿足或立柱部位留有壹個肩,三個肩碰在壹起故叫三碰肩。凡是有蓋或有底的家具部位都可使用這種結構連接。

  • 上一篇:中小企業網絡營銷的途徑和策略
  • 下一篇:傳統校園教育與遠程教育的比較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