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推?
是的,無反光鏡相機無疑是攝影器材的未來,單反相機也勢必會像膠片相機壹樣成為過去。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但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全畫幅圖像傳感器的像素已經超過5000萬,主流機型壹般都在3600萬像素以上,這使得抖動模糊的問題更加突出。為了握持時拍出更清晰的畫面,必須舍棄反光板的結構。
單反相機中的反光鏡是光學取景器中的主要部件之壹。它在用戶拍攝過程中上下翻轉,會產生壹定的震動,而由於它的存在,圖像傳感器防抖系統幾乎不可能實現。這是機身震動的主要原因,進而影響照片,模糊。
在2000萬像素是主流參數的年代,這個問題不會特別突出,因為當時的圖像傳感器成像分辨率還不算太高,其單個像素尺寸比較大,每英寸像素比較小。所以在合理使用安全快門的情況下,可以抵消機身抖動帶來的成像模糊。換句話說,機身抖動造成的精細圖像模糊並沒有被放大,即使放大到100%也不容易造成明顯的模糊。
以大家熟知的“安全快門”這個概念為簡單的例子,從應用層面來看這個問題可能更直觀。如果用2400萬像素單反相機,用200mm焦距鏡頭拍攝,傳統的“安全快門”計算方法會告訴我們,拍攝靜止物體的安全快門大約是1/200秒。但當我們用同樣的鏡頭,用3600萬像素以上的單反相機拍攝時,“以鏡頭焦距的倒數作為安全快門”的計算方法就會失效,手持拍攝的安全快門速度就需要翻倍,基本上只有達到1/400秒左右才能算是真正的“安全”。這是什麽意思?就是我們使用的相機,因為像素數量的急劇增加,單個像素的尺寸變得極小,每英寸的像素變得更大,對手持拍攝中的“抖動”更加“敏感”。
其實相機像素的快速提升帶來的不僅僅是抖動和模糊的問題,還有鏡頭分辨率和圖像傳感器分辨率的匹配問題。這並不是什麽新鮮事物,早在尼康D800E單反相機問世的時候,就有很多攝影愛好者發現它在使用。具體的“科學問題”這裏就不單獨解釋了。簡單來說就是更“靈敏”、分辨率更高的圖像傳感器,需要更高質量的鏡頭與之匹配。這不僅僅是鏡頭材質和鏡頭組結構設計的問題,還涉及到鏡頭卡口的升級。
為什麽這麽說?很簡單,很多廠商在嘗試提高鏡頭分辨率的時候,發現原來的卡口成了瓶頸,給很多特殊鏡頭的應用和鏡頭組的結構設計帶來了很多限制。為了快速突破,降低研發成本,更好地滿足未來發展的需要,新型刺刀的應用勢在必行。這也是佳能和尼康在無反相機中摸索了幾年的道路後,在全畫幅忍痛放棄了原來的單反相機卡口,為自己的無反相機開發了全新的卡口的根本原因。要知道,放棄使用了幾十年的單反相機卡口,就意味著給原來的單反相機用戶過渡到無反光鏡相機系統制造了極大的障礙。這種影響是深遠的,不是壹兩個電子轉環就能從根本上解決的。更何況這涉及到用戶潛在消費心理的層面,事實上給了用戶壹個放下現有鏡頭群“重新選擇”的機會。這顯然是佳能和尼康不願意看到的,這無疑給了索尼、富士等“後起之秀”更多的競爭機會。雖然目前這種影響還沒有完全顯現出來,但是隨著無反相機、全畫幅的快速發展,以及產品的不斷更新,當單反相機的性能和畫質都跟不上無反相機的腳步時,大家就可以清楚的看到我今天說的“可能”。用不了多久,就是未來三五年的事情。
無反光鏡相機能讓攝影師滿意嗎?
就在壹年前,在談論無反相機與單反相機的差距時,還有壹種觀點認為,無反相機雖然很有用,但在很多方面仍然無法滿足專業攝影師全天候、高性能拍攝的應用需求。當時我不能否認這個觀點是對的,因為從整體來看,單反相機在全天候、高性能拍攝方面確實比無反光鏡相機好。這主要體現在相機的取景系統、機身可靠性和續航上。但今天如果繼續這麽看,就有點“自以為是”和“閉門造車”了。
這半年我親身體驗了索尼、佳能、尼康的最新無反光鏡相機產品(包括前幾天發布的索尼APS-C畫幅A6400),也繼續使用佳能、尼康的旗艦單反相機。我拍攝的對象,從我喜歡的風景,到熱鬧的活動現場,再到瞬息萬變的運動場地,在全天候高性能拍攝領域和其他很多專業攝影師的世界各地都算是嘗試過了。我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全畫幅無反光鏡相機在成像質量、取景效果、機身可靠性和性能上已經可以和旗艦單反相機相媲美。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經超越了這些旗艦單反相機。例如,索尼最新的實時跟蹤和對焦系統比尼康D5的3D跟蹤和對焦系統強得多。即使是索尼A7M3上的“老版”追蹤對焦系統,其在運動領域的跟隨對焦效果也完全輸給了任何壹款旗艦單反相機。
當然,這種比較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公平的,因為這些旗艦單反相機與全畫幅無反光鏡相機的發布日期相差甚遠,而且近年來硬件性能和技術發展變化很大。但是我們也可以從壹個側面看到,無反相機起點高,正在高速發展,而單反相機已經接近極限,發展幾乎停滯。壹個是旭日東升,壹個是英雄遲暮。
不可否認,我和大多數攝影愛好者壹樣,短時間內很難放下單反相機,主要是因為我們已經有了大量的單反鏡頭,而目前佳能和尼康的全畫幅無反相機的新卡口鏡頭選擇並沒有那麽豐富。索尼雖然有完整的G-master鏡頭組,但短時間內完全可以“換門”,費用也超出了我的承受能力。原裝電子轉接環是個不錯的選擇,可以幫助我們利用好現有的單反鏡頭組,慢慢過渡到無反光鏡相機系統。另壹方面,在這個要求越來越高的市場,要保持專業攝影師的競爭力,他們手中的這些單反鏡頭組遲早會被“束之高閣”。所以拿單反相機和無反光鏡相機做比較,就像拿膠片單反相機和數碼單反相機做比較壹樣沒有意義。專業攝影師,尤其是以非藝術創作為生的商業領域攝影師,遲早會被市場推著“與時俱進”,遲早會投資無反光鏡相機系統。
無反光鏡相機的優勢?
很多人認為無反光鏡相機最大的優點就是“體積小”“重量輕”。我覺得這只是壹個表象,不完全準確。無反光鏡相機的優勢在於多方面的改進,使其有更大的改進空間,更容易使用,更符合人們觀察世界的“自然視覺邏輯”。
首先,無反光鏡相機的電子取景方式可以在拍攝前直觀地展現景深、色彩、曝光、色調等效果。這就大大降低了拍攝的難度,把過去需要經驗和訓練的拍攝技巧全部變成了可以直接觀察到的“畫面”,實現了所見即所得。這其實比光學取景器更符合人的視覺邏輯。
其次,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無反光鏡相機的高度數字化,壹些需要多個配件輔助的復雜拍攝技術,通過強大的計算性能和智能識別,可以輕松實現。就像前面提到的索尼最新的無反光鏡相機實時跟蹤對焦系統,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具有智能準確識別對焦對象和位置的功能。再比如HDR是通過相機的多幀合並功能自動實現的。
最後,無反光鏡相機的快門釋放模式可以輕松地使連續拍攝速度更高。這不僅是因為無反光鏡相機取消了反光鏡結構,還因為它為擺脫機械快門結構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事實上,現有的無反光鏡相機已經具備了電子快門的功能,無反光鏡相機如索尼A9憑借其堆疊式CMOS圖像傳感器獲得了每秒20幀的超高速連拍。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電子快門將完全取代機械快門。只要無反光鏡相機的圖像處理器性能足夠高,電池材料和圖像傳感器技術進壹步發展,連續拍攝每秒拍攝120張RAW照片也不是不可能。
無反光鏡相機的未來?
毫無疑問,當佳能和尼康開始轉向全畫幅無反光鏡相機產品時,無反光鏡相機的技術競爭就已經開始了。這個競爭會比單反相機的時代更激烈,更快。毫無疑問,這將使無反光鏡相機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實現快速的像素數量和性能提升。但真正能影響這場比賽結果的,並不完全是這兩個外觀因素。
在我看來,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圖像傳感器技術的升級,圖像處理器的處理性能,成像算法的優劣,鏡頭質量和數量的提升,才是真正能讓廠商在競爭中占據領先優勢的實力體現。這對於率先起步,擁有圖像傳感器R&D和生產能力的索尼來說優勢明顯。而無反光鏡相機的未來也壹定會體現在這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