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的起源和神話1:端午節
端午節是壹個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端午節有許多起源和傳說。這裏僅列舉以下四種:
從紀念屈原說起
據史料記載?屈原和賈生列傳?據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壹位大臣。他主張起用人才、賦權,使富裕起來,並主張聯合抗秦,遭到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被迫離崗,被趕出京城,流放到元、湘流域。他在流放期間寫下了《離騷》、《田文》、《天問》等不朽詩篇,這些詩篇風格獨特,影響深遠(因此,端午節也被稱為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征服了楚國的京都。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屈原心痛不已,卻始終舍不得放棄自己的祖國。5月5日,他寫完代表作《懷沙》後,投汨羅江而死,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壹曲波瀾壯闊的愛國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人民悲痛萬分,紛紛湧到汨羅江邊祭奠屈原。漁民劃著船,在河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壹個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和其他食物。撲通撲通?地扔到河裏,說魚龍蝦蟹都吃飽了,不會咬醫生的身體。人們看到後紛紛效仿。壹個老大夫拿了壹壇雄黃酒倒進河裏,說要用藥把龍水獸打暈,才不會傷到屈大夫。後來,人們怕飯團被龍吃掉,就想出了用印楝葉包裹米飯,再用彩色的絲綢包裹,使之發育成褐色的種子。
之後,每年五月初五,就有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習俗。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從紀念伍子胥說起。
流傳於江浙壹帶的端午節第二個傳說,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伍子胥。著名的楚國人伍子胥和他的父親、兄弟都被楚王殺死了。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到吳國幫助吳國伐楚,在五戰中進入楚國都城郢城。當時楚平王已經死了,子胥挖了壹個墳墓,鞭打了300具屍體,為殺父仇人報仇。吳王何璐死後,他的兒子夫差繼承了王位。吳軍士氣高漲,被越國打敗。越王勾踐求和,夫差答應了。子胥建議徹底消滅越國,但夫差不聽。吳被越國屠殺,被越國收買。他被讒言陷害,夫差相信了他,給了他壹把劍,子虛死了。子胥是個忠厚的人,視死如歸。臨死前對鄰居說:?我死後,把自己的眼睛挖出來掛在吳京東門,看越軍進城滅吳。後來,夫差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於五月五日把伍子胥的屍體裝在皮箱裏扔到河裏,所以據說端午節也是紀念伍子胥的日子。
出自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了紀念東漢時期(公元23-220年)孝順的女兒曹娥救了溺水的父親。曹娥,東漢上虞人。她的父親在河裏淹死了,她的屍體好幾天沒人看見。那時,孝順的女兒曹娥只有十四歲,在河邊日夜哭泣。17天後,他也在5月5日投河自盡,5天後撈出父親的屍體。這就被傳為神話,再傳到縣衙總督那裏,縣衙總督把它立為碑,讓弟子韓丹春作悼詞。
孝女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有金所作碑。後來,為了紀念曹娥的孝心,在曹娥投江的地方修建了曹娥廟。她居住的村莊被重新命名為曹娥鎮,曹娥去世的地方被命名為曹娥河。
圖騰祭祀起源於古代越族
現代出土的大量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在新石器時代,長江中下遊地區存在著壹種具有幾何版畫和陶圩特征的文物。據專家推斷,殘存的氏族是歷史上崇拜龍圖騰的氏族——百越氏族。出土陶器上的裝飾圖案和歷史傳說表明,他們有不斷紋身的習俗,生活在壹個水鄉,並把自己比作龍的後代。其生產工具中,有大量的石器,也有鏟、鑿等小型青銅器。作為日常用品,用於烹飪食物的印花陶鼎是他們特有的,是他們族群的標誌之壹。直到秦漢時期,越人仍有100多人,端午節是他們創立的祭祀祖先的節日。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大部分百越人融入了漢族,其余的則演變成了南方的許多少數民族。因此,端午節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日。
傳統節日的起源和神話第二部分:中秋節
中秋節的傳說非常豐富,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砸藥等神話故事廣為流傳。
中秋節的傳說之壹:嫦娥奔月
相傳古時候天上同時有十天,莊稼曬死,百姓窮困。壹個名叫後羿的英雄有著無窮的力量。他同情受苦受難的人民,登上昆侖山之巔,充分利用自己的神力,拉開弓,壹口氣射下九個以上的太陽,命令最後壹個太陽按時升降,造福人民。
後羿受到人民的尊敬和愛戴,他娶了壹位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除了打獵,後羿所有的時間都和妻子在壹起,人們羨慕這對美麗恩愛的夫婦。
許多仁人誌士來此求學從師,別有用心的孟鵬也混了進來。
壹天,後羿去昆侖山訪友,求道。他碰巧遇到路過的王太後,向她要了壹包仙丹。據說吃了這種藥可以瞬間升天成仙。但後羿舍不得離開妻子,只好暫時把長生不老藥交給嫦娥。嫦娥把藥藏在梳妝臺的百寶箱裏,卻被反派孟鵬看到了。他想偷長生不老藥,讓自己長生不老。
三天後,後羿帶領隨從外出打獵,別有用心的孟鵬裝病留下。後羿帶領眾人離開後不久,孟鵬手持寶劍闖入裏屋後院,威脅嫦娥交出仙丹。嫦娥知道她不是孟鵬的對手。危機時刻,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箱,取出仙丹,壹口吞下。嫦娥吞下藥,立即飄離地面,沖出窗外,飛向天空。因為嫦娥牽掛著丈夫,她飛到了最近的月亮上,變成了仙女。
晚上,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著訴說白天發生的事情。後羿又驚又怒,拔劍要殺小人。孟鵬很早就逃走了。後羿又氣又心碎,他仰望夜空,大聲呼喚著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有壹個搖曳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地追著月亮跑,可是他追了三步,月亮退了三步,他退了三步,月亮前進了三步,他無論如何也追不上。
後羿無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來到嫦娥最愛的後花園,擺上香案,擺上她最愛的蜂蜜和鮮果,在月宮裏遙祭依附他的嫦娥。聽到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人們在月亮下擺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好運和平安。
從此,拜月中秋節的習俗就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傳說二:吳剛摘得桂冠。
還有壹個關於中秋節的傳說:據說月亮上廣寒宮前的桂花樹生長茂盛,高達500多尺。下面有壹個人經常砍,但是每砍完壹次,砍的地方馬上就合上了。
千百年來,這棵月桂樹永遠不能被砍倒。
據說這個砍樹人叫吳剛,漢朝西河人,曾經跟著仙人上了天,但是他犯了錯,仙人就把他貶到了月宮,每天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工,以示懲罰。
李白的詩裏有什麽嗎?想月中,捧薪禦寒?記錄。
中秋節傳說三: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據說中秋節吃月餅始於元代。
當時,中原廣大人民群眾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奮起反抗元朝。朱元璋聯合各種抵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廷官兵搜查得非常嚴密,消息傳遞起來非常困難。軍事家劉伯溫想出壹個計策,命令部下把隱藏的?八月十五夜起義?紙條藏在餅裏,然後分別發給各地起義部隊,通知他們在8月15日晚響應起義。
起義那天,所有的反抗者壹起響應,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不久,徐達攻占元朝,起義成功。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極了,連忙傳話,說是在即將到來的中秋節,所有的士兵都要和人民壹起歡度佳節,並且要在當年開打的時候,秘密地把這個消息發出去?月餅?,作為獎勵大臣們的時令蛋糕。
之後呢?月餅?制作越精細,品種越多,碟片越大,禮品越好。中秋節過後,吃月餅的習俗在民間流傳開來。
傳統節日的起源和神話第三部分:元宵節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始於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元宵節觀賞始於東方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他聽說正月十五,和尚們觀舍利子,點燈拜佛,讓所有的士紳和老百姓都掛燈。後來,這個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了盛大的民間節日。這個節日經歷了從宮廷到民間,從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漢文帝時,曾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什麽時候?太乙神?祭祀活動安排在正月十五。太壹:主宰宇宙萬物的神。司馬遷創立的?太極歷?當時,元宵節已經被確定為壹個重大節日。
還有壹種說法是元宵節燒燈籠的習俗源於道教?三元說?;正月十五是上元節,七月十五是中元節,十月十五是夏媛節。掌管上、中、下三要素的官分別是天、地、人,天官高興,元宵節要點燈。
元宵節的節日和習俗活動隨著歷史的發展而延伸和擴大。就節日的長短而言,漢代只有壹天,唐代三天,宋代五天。在明朝,從八月初八開始點燈,壹直到正月十七晚上,壹共十天。與春節相連,白天是城市,熱鬧非凡,晚上燈火通明,蔚為壯觀。尤其是精致多彩的燈光,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到了清朝,又增加了舞龍、舞獅、旱船、踩高蹺、秧歌?百戲?內容,但節日縮短為四到五天。
關於元宵節的起源有幾個有趣的傳說:
燈的傳說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到處都有許多兇猛的鳥獸傷害人和牲畜,所以人們組織起來打敗它們。壹只神鳥被困並降落在地球上,卻意外被壹名毫無防備的獵人射殺。天帝得知後非常生氣。他馬上下旨,命令天兵在正月十五放火燒了地,把所有的人畜財物都燒了。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她不忍心看著百姓無辜受苦,於是冒著生命危險,偷偷把湘雲趕到人間告訴人們這個消息。人們聽到這個消息時,猶如當頭壹棒。我非常害怕,不知道該怎麽辦。過了很久,壹位老人想出了壹個主意。他說:“正月十四、十五、十六,家家戶戶都裝飾房屋,放鞭炮,放煙花。這樣天帝就會認為人被燒死了。”
大家點頭說好,就準備分頭走了。正月十五的晚上,皇帝往下看,發現連續三個晚上,世界都是紅色的,噪音震耳欲聾。他以為是大火的火焰,而且很快。這樣,人們挽救了他們的生命和財產。為了紀念這壹成功,每家每戶都在正月十五掛燈籠,放煙花來紀念這壹天。
漢文帝紀念它?平陸?建立
另壹個傳說是元宵節是為了紀念漢文帝。平陸?設置。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後的兒子劉嬰做了漢惠帝。惠帝天生軟弱,優柔寡斷,權力逐漸落入呂後手中。惠帝死後,獨攬朝政,把劉的世界變成了魯的世界。舊朝臣和劉的宗室深感憤慨,但他們都害怕的殘酷,不敢說出來。
呂後死後,朱呂壹直處於焦慮狀態,害怕受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大將軍的家中,他們秘密集結,密謀作亂,以便徹底奪取劉的江山。
這件事傳到了劉氏宗室的國王劉囊的耳中。劉囊為了保劉江山,決定攻打朱呂,並與開國元老、取得聯系,圖謀除掉。朱祿之亂?最後徹底平定了。
謀反後,群臣擁立劉邦的次子劉恒為漢文帝。深感來之不易的太平盛世,文帝愛不釋手?朱祿之亂?正月十五這壹天被定為與人民同樂的日子,北京家家戶戶張燈結彩慶祝。從那以後,正月十五成了全世界慶祝的民間節日?。
東方朔和元宵女孩
這個傳說與吃元宵的習俗有關:相傳漢武帝有壹個名叫東方朔的寵臣,他善良、風趣。有壹年冬天,下了好幾天大雪,東方朔去禦花園為武帝折梅花。壹進園門,就發現壹個宮女淚流滿面準備投井自盡。東方朔沖上前去幫忙,問她為什麽要自殺。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裏還有父母和壹個妹妹。自從入宮後,她再也沒有見過家人。每年春天來臨時,我都會比平時更想念家人。我覺得在父母面前,寧死也不孝順。東方朔對她的遭遇深表同情,並向她保證會努力讓她與家人團聚。
壹天,東方朔離開皇宮,在長安街上設立了壹個占蔔亭。很多人都爭著找他占蔔。沒想到,大家想要的是?正月十六,火燒了我們?的簽名。頓時,長安城內壹片恐慌。人們正在尋求災難的解決方案。東方朔說:?在第壹個月的第十三天的晚上,火神會派壹位紅衣女神來拜訪地球。她就是奉命燒毀長安城的使者。我把抄寫的詩給妳,讓皇上做點事。?說完,便扔下壹根紅柱子揚長而去。老百姓撿起紅帖,趕緊送到宮裏報告皇上。
漢武帝接過來壹看,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燒皇帝闕,火燒十五天,宵夜紅?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想了想假意說道?聽說火神最愛吃餃子。宮裏的元宵不是經常給妳包餃子嗎?十五晚上讓元宵包餃子。香火和供品萬歲,命令京都家家包餃子,壹起拜火神。然後告訴臣民十五晚上壹起掛燈,全城放鞭炮放煙花,好像全城都是火,好讓玉帝上當。另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看燈,以消災解難在人群中?。梁武帝聽後非常高興,於是命令他按照東方朔的方法去做。
正月十五,長安城內張燈結彩,五彩繽紛,遊人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看燈。當他們看到這封信的時候。元宵節?大宮燈上寫著字的時候,他驚喜地大叫:?元宵!元宵!?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家裏的親人團聚了。
經過如此忙碌的壹夜,長安平安無事。漢武帝喜出望外,下令每年正月十五都要為火神做湯圓,正月十五全城張燈結彩,燃放煙花。因為元宵做的餃子最好吃,所以人們稱之為元宵,這壹天被稱為元宵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