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 * *暢享出行”這個行業就成了各大車企爭搶的“萬金油”。
妳得迅速行動,首先占領“高地”。
2020年6月29日,兵裝集團、壹汽集團、東風汽車、長安汽車、江寧經開科技共同出資6543.8+06億元成立中企創智科技有限公司..與此同時,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也宣布出資1億元成立華晨旅行社有限公司。
7月2日,成功入主轎車股份有限公司,取代原實際控制人盧,成為轎車股份有限公司第壹大股東..
除了這些進入出行領域的“新面孔”,早在幾年前,各大車企就已經嗅到了出行行業帶來的商機。
2019 1月,JAC的“和興汽車”正式上市。2065438+2009年4月,SAIC正式推出企業級出行服務品牌“享租車”。
同時,中國壹汽、東風、長安聯合蘇寧、騰訊、阿裏巴巴等科技公司,* * *參與打造“T3出行”。
2019年5月,東風公司旗下旅行品牌東風旅行在武漢正式開始運營。同樣在5月,Xpeng Motors出行品牌“優朋出行”正式上線。
此外,威馬推出了“乘客出行”,吉利集團旗下的曹操專車也宣布推出“曹操出行”等等。
傳統出行方式的改變早已被公認為不可逆轉的事實,甚至近幾年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那麽,是什麽給了車企這樣的勇氣,搶著出行呢?
壹:智慧出行,為“* * *享受浪潮”增添動力
6月24日,騰訊智慧出行發布了多款新產品,包括環保車聯網產品TAI?3.0,新壹代自動駕駛虛擬仿真平臺TAD?Sim?2.0,以及車雲數字營銷解決方案,智慧交通解決方案等等。
騰訊副總裁鐘湘平對媒體表示,這次疫情給整個旅行行業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催生了對旅行行業的新思考;騰訊的角色也將從“車企的數字化助手”轉變為“智慧出行行業的建設者”。
目前,騰訊已與寶馬、長安、廣汽、東風、壹汽、本田等29家車企達成戰略合作,超過110車型已經量產或即將量產。同時,在城市智慧交通領域,騰訊還為110城市、65438+3億用戶提供乘車碼、乘車註冊碼、實時公交等出行服務,讓“數字護城河”真正融入千家萬戶,貼近每個人的細節生活。
騰訊的自我進化,再次將車聯網的發展推向了壹個新的高度。在“大數據”的加持下,中國傳統車企進壹步與互聯網結合,讓汽車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智能終端”,讓車與車、人與車、城市與車的聯系越來越緊密。
“移動出行服務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多模式交通、* *出行、電動汽車、自動駕駛是汽車行業變革的重要方向。”東風共享-VAN?1.0?Plus車輛開發項目負責人黃少文說。早在2018就有業內人士預言,雖然自動駕駛和* * *出行是兩個不同的技術和領域,但最終會結合在壹起。這句話在2020年得到了完美的驗證和實踐。
7月10日,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雲峰會自動駕駛論壇隆重開幕。在這次會議上,各大行業跨界融合,共同探討自動駕駛的發展路徑,宣布中國自動駕駛時代將真正到來。這無疑給了廣大傳統車企在互聯網出行領域繼續前行的充足底氣和信心。
二:* * * *享受旅行安全標準“然而在她向我們走來之前,我們打了壹千次電話,催促了壹千次”
滴滴作為國內在線租車的領軍企業,在* * *出行領域還是空白的時候,已經脫穎而出。然而,隨著用戶的逐漸增多,越來越多的問題浮出水面。負面新聞的不斷出現,讓滴滴和社會開始意識到* * *享受出行行業規範的必要性。
於是,在經歷了早期的“野蠻生長”之後,旅行領域終於隨著海浪的逐漸擴大,形成了制度化的網格規範。近日,中國交通運輸協會聯合20余家單位發布了團體標準《私人小客車合乘信息服務平臺公司安全運營技術規範》。
標準內容要求,註冊的網約車平臺必須具備行程共享、110報警、行程記錄等安全保障功能;而且平臺接到用戶的安全投訴,必須在24小時內開始處理,5小時內處理完畢。對於順風車也提出了限制訂單數量、不顯示自定義頭像等特殊要求。
限制接單數量等紅線的劃定,無疑是* * *樂享出行領域的壹根“錨針”,用網格重新洗牌原有的“菜市場”,提高準入門檻水平,盡可能減少隱患,真正做到有序安全出行。
但是框架的建立也是壹把雙刃劍。在保證合規合法的同時,也造成了滴滴司機供給不足等問題。出行需求大於供給,滴滴不得不另辟蹊徑。
花小豬的出現就是最好的證據。滴滴在壹二線城市的布局已經基本穩定,但四線城市周邊的城市消費者對價格比較敏感,這讓滴滴失去了競爭優勢。於是,隨著花豬包裝的低價,開始悄然進入下沈市場。必須合法合法,必須有大量訂單,才是它存在的意義。但7月13日,天津市道路運輸局等部門對“花豬”平臺進行聯合約談,迫使其為其在全國範圍內的快速擴張按下暫停鍵,也印證了如今出行市場的激烈競爭。
帥氣的姿勢是《八仙過海》中占上風的不二法門
當人類擁有更智能的汽車、更互聯的道路和更智能的城市的未來出行願景成為現實時,人和車將在新的商業環境中創造更多新的價值。* * *享受旅行就是壹個典型的例子。
隨著越來越多企業的關註,旅遊行業開始出現“百花齊放”的現狀。各大車企之間的“鬥爭”逐漸從“買我車”蔓延到“拿我車”。
面對這個“網約車”市場,如何提高自己的競爭力,成為下壹個成功的“拼多多”,我覺得這正是車企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