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質建材是壹種永恒的建築材料,既現代又古老,在建築風格這壹特性上,木質結構建築可以跟城市的特點特色相呼應,比較能彰顯社會人文的特點。因為它是天然材質,所以建築使用起來比較有其特有的壹種親和力,消除了建築本身由於外屋產生的冰冷感,而且木結構建築它具有很高的靈活性,可以充分的發揮展示其人性化和個性化的特色。
而中國作為最早開始使用木質結構的國家之壹,我們從根本出發,實踐出真知采用柱,梁相結合的各式木質構架。揚木質材料的受彎和受壓之長處,避木質材料受剪和受拉之短處,並且有很好的抗震功能,在很早的唐代,中國木結構建築方式就已經自成壹套非常嚴整的建造方法了,而我們今天要探索的五臺山佛光寺大殿便是中國歷史上現存的唐朝木質結構建築中規模最大的,它帶我們壹起了解唐朝的文化底蘊,壹起了解唐代木結構建築。
壹、佛光寺大殿:享譽隋唐兩朝的名剎古寺
在五臺山三千懷抱,氣勢巍峨的山村邊,屹立著壹座具有千年歷史的神秘建築,它雖然沒有繞梁的梵音和裊裊的香火,也沒有門庭若市的香客來祭拜,卻能夠千年不倒,它是長久不老的傳奇古剎。
五臺山佛光寺是建築於北魏孝文帝時期,早在隋唐時代,它就已經是五臺山名剎古寺了,這個佛光寺的大名經常在各部史書資料中有所提及。而且,他也經歷了很多次被毀和修葺,在晚唐時代,我們的佛光寺東大殿再次被重建,巨大的佛壇對面開間,正中間塑立三座主佛以及脅侍菩薩,在巨壇之上,還有散置著的菩薩,力神等等二十余尊,這些都是唐代時期的塑像,東大殿的木結構建築,以及殿內的壁畫更是唐代的標誌建築。
在晚唐時期,佛光寺經過了壹番重新修葺之後,也因為當時統治者不允許佛教發展,伴隨著佛教衰敗,佛光寺也逐漸沈淪,除了宋朝時期的文殊殿壹些小的修築之外,漸漸被外界所遺忘,珠玉蒙塵。
直到後來,在我們的建築學家梁思成跟林徽因堅持不懈的尋找之下,它才重現於世,並且推翻了日本人認為中國古代的建築?唐時期的木結構建築已經不存在了,要觀賞唐代木結構建築需要去日本東京和奈良的囂張言論。
在東大殿的南邊壹側有壹座跟敦煌壁畫裏邊描畫的磚塔是壹模壹樣的磚塔深深地證明了佛光寺的建築歷史在唐代或者建築在更早時期的定論,梁思成發現它時,贊它是?中國第壹國寶?。佛光寺東大殿裏邊建設設計的唐代專屬題記,有唐代史實文化的專屬壁畫,有唐代特色風格的雕塑,唐代特色風格的建築,這些被大家稱為?四絕?,具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二、佛光寺的建築構架:它是擡梁式木構框架的經典之作
佛光寺東大殿形象的展現了藝術和結構的高度統壹,是作為中國古建築現存的技術水平最高的,體量規模最大的,唐朝木結構建築的典範,雖然是簡單的平面構造,卻又具有豐富的室內空間。
各種形式,大小不壹的上千個木結構構件通過我們特有的榫卯結構緊密的咬合在壹起,構件雖然有很多,但卻沒有壹個沒用的或者多余的,外觀建造造型還非常的優美,沈穩,雄健,大殿裏是由屋頂、梁架、鬥拱層、?回?字形柱網平面來***同構造的?金廂鬥底槽?,具有唐朝時期殿堂建築的典型建築風格。
在唐宋時期的古建築中,這種使用鬥拱層的擡梁式殿堂建築裏,檐柱和金柱的建造壹定要是等高的,也稱內外柱等高,佛光寺大殿就是唐代典型的鬥拱層擡梁式建築,它的內外是通過梁枋和鬥拱相組合,再架起它的平闇,最終以此來撐起整個大屋頂。
這種建造方式在唐代主要是使用在皇宮建築和寺廟建築這種最高等級的建築中。其他的現存的唐代以後的殿堂樓閣大部分是簡化的建築風格,它們的特點是檐柱比金柱矮上壹兩足材,在金柱頭上的輔作被簡化變小,並且取消了平棋枋和消明栿,僅用草栿,在有天花的情況下,底層的草栿會兼做平棋枋。佛光寺東大殿的大梁和栱層結構,作為殿堂昂結構最前端支點的是下面壹條大梁,而上面的那壹條大梁則壓住昂尾,兩條大梁跟中間斜著的昂壹起組成殿堂上方結實而又沈穩的杠桿結構。
三、佛光寺東大殿還有跟日本天平時代遺留下來的建築結構相同的小方格平闇,這也是其作為大唐殿堂式建築的典型例證。
(壹)?梁架?之美
東大殿的梁架還采用了托腳叉手,托腳也就是檁和下壹層梁頭之間斜著放置的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扶持檁,清朝時期的建築就沒有這個構件;而叉手是指脊檁和平梁梁頭之間斜著放置的木件,主要功能是扶持脊檁的斜撐,在明清時期這個構件也被拆除了,改用脊瓜柱。東大殿的平梁上邊最上邊的壹端使用了三角形的人字骨架,這種房梁骨架結構的使用,可以說在現存的全國範圍內的木結構古建築位列第壹。
在平梁之上使用大叉手而不是侏儒柱,兩個叉手之間相交的頂點跟令拱相互交錯,而替木跟脊搏是受令拱承托,這些都是唐代時期的建築特色。這些傳統的屋梁構架上部的建造手法都是從漢代延伸相傳的,在南禪寺大殿和山東地界漢代朱鮪祠的石刻上也有見過這樣的建造手法,只是這種結構在五代之後就絕跡了。
(二)?升起?之美
佛光寺東大殿的屋面坡度比較平緩,檐口和正脊都有所提升的角度,建造升起曲線,在唐宋古建築裏邊,?升起?這種建築方式比較常見,也就是從房屋中心開始,兩側的檐柱都會比中間的次第稍稍高出些微的建造方法。
屋檐的升起便是:中間的柱子高度不變,次間、梢間、盡間比中間的柱子頭依次擡高兩寸,讓房屋的檐口逐漸形成壹條緩和而又升高的曲線。
而翼角則是中國古代建築的屋檐轉角的地方,因為它向上翹起,就像是壹只舒展羽翼蓄勢待發準備翺翔於天際的鳥兒,而被稱為翼角,從唐代開始就出現了翼角翹起的屋檐,屋角的地方角梁斷面的高度大致是椽高的三倍,角梁跟椽的下端都是搭造在檐檁之上的,通過鋪望板的方式,來讓角椽的上皮漸漸變高,高度達到了跟角梁上皮壹樣,殿堂在設計上專門各在屋角的地方正側面的檁上墊上壹根三角形的小木條,這種木條在宋代被叫做?生頭木?,而它在清代被稱為?枕頭木?。
這樣墊造屋檐到轉角的地方就可以出現平緩的升起上翹。因為?升起?的建造手法,從屋檐到轉角的地方有些微的弧度並且轉折自然,從殿堂美觀的角度上分析,唐朝時期的轉折過度並且自然,明清時期過度顯得稍有生硬突兀。並且東大殿的殿檐探出足足有三點九六米,這是宋朝開始的木結構建築裏所沒有的。
(三)?鬥拱?之美
佛光寺東大殿的鬥拱肥碩,經實際測量,它的鬥拱斷面尺寸達到210*300厘米,這種建築風格有晚清時期鬥拱斷面的十倍之大,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也曾評價東大殿:殿檐出探深遠,鬥拱雄偉寬大,是典型的唐代古建築。
而且東大殿的內外柱上總***采用了七種鬥拱構件:外檐柱頭的鬥拱鋪作,外檐補間的鬥拱鋪作,轉角的鬥拱鋪作,內槽柱頭的鬥拱鋪作,內槽山面中柱柱頭的鬥拱鋪作,內槽補間的鬥拱鋪作,內槽轉角的鬥拱鋪作。
其鬥拱制作靈活巧妙,柱頭鋪作和補間鋪作都有雙抄雙下昂,內槽轉角改成偷心造不設置單獨的橫栱,也就是在內槽柱子內側插拱作為七鋪作偷心造,這也是因為佛光寺實際用途,佛像的圓光罩比較占地方沒辦法放下橫拱的原因稍作調整改動,全部采用偷心造的手法。七鋪作鬥拱的縱橫霸氣,震懾四方,在中國古代建築中,它是現存的壹個鬥拱挑出層次最為顯赫突出的壹個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