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作業療法應該如何治療顱腦損傷患者?

作業療法應該如何治療顱腦損傷患者?

在制定職業治療方案時,首先要通過細致周到的評估,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壹般狀態,然後根據患者所處的階段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案,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法。治療師要隨時密切觀察患者各方面的變化,及時與組內其他專業人員溝通,隨時調整治療方案和手段。

對於顱腦損傷患者的職業治療,有的可以參考中風的治療方法。但由於顱腦損傷患者有時不僅僅是壹側肢體癱瘓,還會出現雙側肢體功能障礙,再加上腦功能障礙晚期導致的理解能力、記憶和空間識別能力下降,以及情緒障礙,訓練過程會遇到比腦卒中患者更多的困難和更復雜的情況。因此,治療師必須具有高度的責任感、持久的耐心和必要的專業知識,並在治療過程中進行評估。

根據顱腦損傷的臨床特點,作業療法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第壹階段:昏睡或對外界事物有意識和反應,但難以處理。

第二階段:難以接受自己的改變,情緒波動較大,不適合真實狀態。

第三階段:逐漸接受和適應現實。

治療的第壹階段

1.功能評估第壹階段對患者的評估,其實就是對早期幹預治療的評估。由於顱腦外傷患者的障礙特征變化快,需要早期幹預治療。當患者處於昏迷狀態時,早期幹預治療的主要評估內容是意識水平和肢體功能。早期幹預治療的主要目的是維持患者的肢體功能和認知能力,防止繼發性障礙。如果患者的意識水平處於正常狀態,具體評估內容如下:

(1)認知:患者反應如何?妳能對簡單的口頭命令做出反應嗎?如“和我握手”,患者可以用語言或眼神交流嗎?

(2)視力:患者能用眼睛看東西或治療師嗎?聽到聲音能睜開眼睛嗎?

(3)感覺:患者能否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如對疼痛或寒冷的反應。

(4)關節活動度:患者關節活動度是否受限?如果有,就要判斷是因為皮質或大腦去神經後肌張力增加或痙攣,還是有關節攣縮。

(5)肌力:在持續緊張的情況下,患者的肌肉群是否較弱?

(6)運動控制:患者是否有皮質或大腦強直?有任何張力增加的痙攣或低張狀態嗎?是單肢、單肢還是雙肢受累?有原創的反映嗎?

(7)吞咽狀況:患者是否自己進食?妳咳嗽嗎?病人能守口如瓶不漏食不流口水嗎?

(8)社會心理和行為:患者是否安靜或情緒不穩定?

第壹階段對患者的評估壹般通過量角器徒手肌力檢測、傳統神經系統檢查、臨床觀察等手段完成。GCS昏迷量表和RANCHOSLOSAMIGOS量表常被用來評估這壹時期患者的認知水平。

2.職業治療壹般來說,對患者進行職業治療第壹階段的目標是提高患者的反應水平和對自身及環境的認識。如果患者生命體征相對平穩,應允許患者做各種坐位訓練,盡可能在坐位進食,防止長時間臥床休息,為下壹步進入作業治療室進行作業治療做準備。

主要內容包括:良好姿勢知覺刺激正確坐姿矯形器的應用、吞咽困難的治療、行為和情緒的治療以及家庭陪護的教育。

(1)保持良好的姿勢和關節活動範圍:當患者在發病初期處於昏睡狀態時,很可能由於原始反射的松弛或痙攣等異常姿勢,或骨折的藥物治療和壹些人為的動作,如清潔衛生的神經系統檢查等,使患者很難保持良好的姿勢。壹方面,不良姿勢可能會造成皮膚損傷和潰瘍,另壹方面,由於肌肉張力不均。容易造成關節攣縮變形,姿勢異常。基於以上原因,采用良好的臥姿,定期變換體位,被動輔助關節活動都是有效的方法。(2)知覺刺激:在顱腦損傷患者發病的早期,作業療法還有壹個重要的工作,就是通過可控的知覺刺激,來改善和提高患者的意識水平。知覺刺激可以從患者半昏睡或嗜睡的早期開始實施。

知覺刺激有多種方式,壹般可以采用視覺、聽覺和觸覺刺激。

1)視野:讓患者坐在床上或輪椅上。這個動作本身就可以讓患者擺脫只看到天花板的視覺環境。凝視周圍環境本身就是最基本的視覺功能訓練。在此基礎上,進壹步引導患者註意周圍環境中的人和事。

2)聽覺:利用鈴鐺、搖鈴等發聲物體向各個方向發聲,練習患者對聽覺刺激的反應。壹般來說,病人的反應是把頭向發出聲音的方向傾斜。有時視覺刺激和聽覺刺激可以同時進行。

3)觸覺:以淺表感覺為例,用粗糙或柔軟的布在患者皮膚表面摩擦,指導患者指出摩擦部位。在進行知覺刺激訓練前,治療師要了解患者受傷前的生活性格和愛好,以便給他更有意義的感官刺激。壹般情況下,病人容易對家屬的語言要求和氣息產生反應,但對專業人士來說就比較難了。所以從治療初期開始,治療組就應該包括壹個家庭成員,這樣對提高治療效果很有幫助。隨著訓練的進展,對感覺刺激和言語命令有反應的患者,要用功能相近的感覺刺激進行訓練。

(3)正確的坐姿:坐姿非常重要,因為無論是坐在床上還是坐在輪椅上,它都為患者提供了壹個以向上的姿勢與周圍環境直接接觸的機會。正確的坐姿可以預防壓瘡和關節攣縮,促進肌張力,抑制原始反射,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

(4)夾板和矯形器的使用:早期使用夾板和矯形器主要用於:①痙攣限制患者的功能活動,引起ADL依賴;②關節活動受限;(3)有軟組織攣縮的可能。手和手腕的夾板經常用於維持其功能位置和減少休息時的肌肉緊張(詳見本書第四章中風的治療)。夾板的正確使用方法是交替佩戴2小時。護士和護理人員應掌握正確的夾板佩戴方法,並學會定期檢查皮膚是否受損。

(5)吞咽困難:昏迷患者可使用胃管進食。壹旦患者適應並能夠配合,醫生就可以決定何時拔除胃管,吞咽困難的評估和他們訓練的開始往往是在患者病情進壹步改善後開始的。

(6)行為和情緒處置:當患者逐漸熟悉周圍的環境時,往往會出現壹種混亂的情緒不穩定或冷漠。對於初期的患者,治療師要冷靜耐心,再次向患者介紹治療師的職責。如果患者情緒不穩定,要給患者足夠的時間表達自己的感受,讓患者感受到他的需求。當患者混亂的情況緩解,合作能力提高,就應該選擇安靜的環境開始治療,至少。

(7)家屬和照顧者的指導:家屬和照顧者參與治療小組是壹種有益的方式,可以有效地獲得家屬在康復過程中的配合和幫助。它們可以為治療提供信息,並有助於在感覺刺激期間保持正確的床姿勢,並可以參與關節活動訓練。當患者清醒並能夠活動時,可以直接幫助患者在輪椅上保持正確的姿勢、進食和ADL訓練。另外,由於家屬和照顧者可能會出現恐懼和情緒失控的情況,治療師在給予指導的同時,也要給予他們心理上的支持。對於治療師來說,尊重家屬表達感受的需求,讓家屬覺得自己的擔心被治療師理解,這壹點非常重要。

(2)第二階段治療

第二階段,患者是清醒的,但往往表現出困惑、動搖和不恰當的反應。這個階段對患者的評價和第壹階段的患者類似,包括身體狀況、吞咽、知覺、認知功能等方面。此外,需要對ADL的工作能力和回歸社會的能力進行更廣泛的評估。因為患者的註意力不能持續很久,可能需要很多次才能完成。

這壹階段的處理主要包括康復模式和補償模式兩個方面。前者以神經可塑性理論為基礎,後者通常通過適當的設備環境的改造和對側補償的使用來完成。

1.肢體狀況的評估包括關節活動度、知覺、運動功能和活動控制能力等。

正常運動的前提條件包括:正常的體位張力,可控制的屈伸肌整體平衡接近正常穩定狀態,能實施選擇性運動模式,會因痙攣性軟組織攣縮導致體位反射減弱或消失而影響患者的獨立活動和正常控制能力。

顱腦損傷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康復訓練的壹般原則包括:促進肌肉群由近端向遠端的控制,促進姿勢的對稱維持,促進活動中雙肢體的整合,獲得正確的感覺體驗。

(其治療方法請參考本書第四章第四節中風的治療。)

2.評估患者的吞咽狀況應包括臨床觀察和影像學檢查。臨床檢查可以幫助檢查者確定吞咽困難的原因是情緒沖動(患者是否狼吞虎咽,導致呼吸不暢和窒息)還是口腔運動受限(患者是否可以運動食物或用嘴銜食物;患者是否能處理進食時產生的唾液或明顯流口水;臨床檢查還可以為治療師提供認知功能(患者是否知道餐具的用途和食物的種類)、知覺能力(是否存在單側忽略)、語言功能(患者是否能說出餐具的名稱、是否存在失語癥或構音障礙)。

影像學檢查是必要的。通過影像學檢查,可以確定是否存在影響吞咽功能的口腔、咽喉、食道的結構性或生理性疾病,從而判斷患者是否具有處理固體和液體食物的能力。這些信息可以用來設計壹個飲食計劃。

需要註意的是,姿勢不當、行為混亂、認知障礙、感覺障礙都會影響患者的吞咽功能。

針對以上吞咽問題,治療師需要配合臨床醫生和言語治療師,根據情況采取必要的措施。比如在吸吮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可以用安撫奶嘴之類的東西輕輕刺激口腔和嘴唇,誘發吸吮動作;另外,將少量帶有酸味的食物放入口中,有助於誘發吸吮反射的出現;舌頭向各個方向的運動在食物的咀嚼和吞咽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沒有適當的舌頭運動,食物就不能轉移到口腔中有利於咀嚼和吞咽的位置。當舌頭肌肉運動不暢時,可將冰糕或果醬等粘性食物敷在患者口腔內,引導患者用舌頭舔這個動作,對促進舌頭運動功能非常有利。當患者的吞咽功能減弱時,可將食物制成混合的、濕潤的小塊,以便吞咽。

3.知覺障礙的治療包括壹些常見的失認癥和失用癥的治療。

(1)偏側空間失認:偏側空間失認的作業療法分為臥床期和臥床期兩個階段。

1)臥床休息期:治療偏側空間失認的基本出發點是如何讓患者知道失認的空間。最簡單的方法是治療師從不可知論者的角度問候和訓練病人,同時也允許病人閱讀。還能促使目標物體向視野中的不可知論者壹側移動,從而跟蹤視線向不可知論者壹側移動的物體。不用轉頭,他就能用手指順著視線指向病人不可知論的壹面。感官刺激,如觸覺扣動、按摩、冷等。,還可以讓患者自行移動癱瘓側或刺激癱瘓側,也可以讓患者將四肢跨過中線移動到對側,以獲取故意放置在患者不可知論側的急需物品。可以用顏色鮮艷的物體或手電筒來吸引病人對患側的註意。

適合床邊部署的職業療法包括:

(1)所有治療相關人員盡可能從不可知論者的角度與患者打招呼和交談。

②聽收音機時,將收音機放在不可知論者壹側,給患者聽覺刺激。

(3)可以讓患者閱讀書報,可以就內容展開話題等。

④中等幅度的運動訓練。

⑤進食時,將餐盤旋轉180,吸引患者註意未識別壹側的食物。

⑥指導家屬和陪護人員從失認癥方面與患者問候和交談。

2)離床期:如果患者能持續坐在輪椅上或床邊30分鐘以上,可在醫生允許下進入作業治療室,進行更細致、更有針對性的作業治療。

具體處理內容如下:

A.促進功能恢復和重組的方法:具體來說,訓練通過視覺探索桌面或屏幕上的物體;將棍子移向不可知論者壹邊的訓練;制圖和拼圖訓練;挑選和放置卡片的培訓;推砂板軋機的培訓;關節活動度訓練;訓練把投擲圈從健康的壹邊移到不可知論者的壹邊;扔訓練用的海綿球,訓練時故意把球扔向不認識的壹方;轉移訓練,主要練習從床上到輪椅、輪椅到床上的動作;軀幹旋轉運動的手法訓練等。

偏側空間失認癥患者,如果在做轉移時仍然使用常用的對側轉移,往往是只有對側起作用,而被確診的癱瘓側什麽也不做。例如,當患者從輪椅上轉移到床上時,患者對側的肌肉力量是足夠的,即使患腳在患側的踏板上不發揮作用,患者只需發揮對側就可以完成轉移。但如果患者從患側開始做轉流,會因為患側的問題而難以完成。因此,讓患者從患側開始做轉移訓練,可以讓患者關註患側,認識到患側不運動是無法完成轉移的。如果患肢運動功能在Brunnstrum級以上,患者可對患側進行轉移訓練。

B.整合法:根據患者偏側空間失認的程度,將各種訓練方法整合到具體的治療階段,形成階段性治療,從而達到階段性治療的目的。治療時,最好選擇單間或安靜的地方,這樣患者健康的壹側可以靠墻,治療師可以位於不可知論者壹側選擇刺激進行治療。有幾種具體的方法:

A.感覺間整合:這是壹種利用各種感覺刺激實現整合的方法。可視化分步培訓:

從狹窄範圍內的水平線逐漸演變為平面話題,從健康方空間逐漸拓展到不可知論方空間;通過控制探索空間中對象的大小和數量來逐步實現;在找對象訓練中,逐步控制找對象的難度;在探索空間中連續跟蹤的治療對象將逐漸發展成在探索空間中跟蹤的治療對象,並且眼球將在所有方向上不連續且大幅度地移動。

聽覺和身體感覺的訓練:同樣,根據程度逐漸進行強化訓練,提高對不可知論者壹方的理解。

可以翻身到不可知論者壹側,仰臥位時重心向左右移動,讓不可知論者壹側負重強調感覺,提高身體的認知能力。坐在椅子上和站立時不可知論者壹側的負荷可以促進肌肉收縮,提高對身體的理解。

B.不同感官間的整合方法:在強化感官拓展感知空間的同時,也可以將不同的感官進行整合,提高對不可知論方空間的理解。

聽覺和視覺:在做積木訓練探索空間時,可以循序漸進地施加聽覺刺激,促進不可知論者壹方空間的擴大,從不可知論者壹方發聲有助於促進視覺探索向不可知論者壹方發展。

身體感覺和視覺:通過視覺探索促進視覺,同時將重量轉移到不可知論者壹側;在視覺探索和手抓握訓練中,增加頭部運動和上肢操作,促進對不可知論者壹側的視覺和視覺空間認知,通過姿勢控制誘導對不可知論者壹側的視覺認知。

通過視覺和軀體感覺的正確整合,促進正常的姿勢反應,再通過適當加強聽覺刺激,使感覺得到正確反饋,可以有效改善偏側空間失認癥,有效地將各種感覺整合的結果推廣到PADL和IADL,提高完成日常生活的能力。

c補償法:當患者的功能難以完全恢復時,可采用補償法。

A.利用線索促進不可知論者壹方的註意:在視覺探索對象的訓練中,在閱讀訓練和吃餐具、過道的不可知論者壹方加入紅色線索,促進不可知論者壹方的註視。

B.促進不可知論者側註意力的方法:圍繞患者能知道的健側空間設置日常活動,如把燈開關和電視傳呼機放在健側,在地上貼膠帶指示回病房的路線,標記房門等。這種補償方式可以在病人功能還沒有完全恢復的時候使用。

d前庭刺激:各種前庭刺激方法均可改善患者癥狀。比如左側經皮神經的本體感覺刺激來刺激頸部肌肉——左後頸肌的振動和頸部不同方向的旋轉可以刺激前庭,有助於改善癥狀記憶障礙中的視覺意向技術。對這種癥狀也有效。

E.日常生活活動:反復練習日常生活活動的項目,詳細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同時讓患者自己說出關鍵步驟,從而練習日常生活活動的完成,讓患者觀看攝像頭拍攝的患者日常生活活動的影像,清晰及時地反饋患者自身動作的錯誤,並做出針對性的糾正。

視覺空間失認癥患者在運動障礙較輕時可恢復到日常活動自理水平,而在運動障礙較重時只能恢復到部分日常活動自理水平。

F.環境方面:包括三個方面。

A.用品裝備:穿衣時,可以選擇前後左右有明顯標誌的衣服,或者縫上明顯標誌;如果患者經常忘記拉輪椅手剎,可以在踏板處或輪椅應該停放的位置做壹個標記,以便患者將輪椅停放在正確的位置。

B.生活環境和設備:對於想留在病房的偏側空間失認癥患者,應根據偏側空間失認癥對患者的影響酌情調整床的位置,如電燈開關與床的位置、電視的位置的關系等。

C.周圍人文環境:與治療師、護士、其他職業護士的家屬密切溝通,有利於評估和加深了解,根據評估結果確定患者的狀態,與相關人員共同決定治療方針和實施方法。

G.家屬和患者:應給予家屬指導和幫助。家屬可以經常陪伴患者,隨時進行刺激,在治療中有很大的輔助意義。要指導和幫助家屬,壹是要了解患者,掌握最佳治療方法。治療師還應註意給予患者家屬精神上的支持和指導,逐步促使患者正確掌握自己的疾病和障礙,使其盡可能關註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H.遊戲活動:可利用拼圖、象棋等遊戲活動,對偏側空間失認癥進行針對性訓練,通過引導患者註意力,使患者逐漸正確完成遊戲活動。

近年來治療偏側空間失認癥的嘗試有:①熱量刺激:1985+0985 Rubens首次報道用冷水刺激左耳或溫水刺激右耳可誘發向右眼震,同時也可誘發向左眼震。這樣,單側空間失認癥的癥狀得到了改善。後來又有CappaVallarRode等學者的報道。②刺激視覺運動:通過視覺運動誘發眼球震顫,改善偏側空間失認癥。PizzamiglioL在1990中報道,向壹個方向等間隔移動平行線可誘發視動性眼震,通過向左眼誘發慢相眼震,可改善偏側空間失認癥③戴棱鏡:棱鏡的作用是將對側視野移向中間, 且據報道患者佩戴四周後視知覺活動有明顯改善④眼罩:在健側佩戴眼罩或同時刺激不可知論者側均可達到有益效果⑤視頻反饋法:通過視頻記錄監控患者的工作活動,並將結果反饋給患者。 通過觀察自己的活動,因此,可以建議在壹些相對危險的工作場所(如廚房)安裝壹面鏡子,將左側的失認癥反射到右側,讓患者引起重視,避免燒燙傷。

(2)格斯特曼綜合征:包括四個方面:

1)左右失認:治療師在治療過程中經常提供左右線索,幫助患者識別他左邊或右邊的物體;在衣服、鞋子等的兩面做標記。用不同的絲帶;做作業時,相應地喊出向左或向右的方向;應在選定的手上施加額外的觸覺或本體感覺刺激,如在右手腕上系壹條負重帶,以幫助患者分辨。選擇壹方後不宜更改。

2)手指失認:對患者手指給予觸覺刺激,同時喊出手的名字,在不同的手指上反復進行。

3)計算錯誤:給患者提供壹些數字,從單位數字的筆算開始,然後逐漸增加計算難度;之後可以給患者布置能自動出現數字的作業,讓他認識和熟悉數字,如打牌、擲骰子等,從而訓練患者的數字感知能力,提高心算能力,改善患者的數字失讀癥。

4)失寫癥:協助患者書寫,告訴患者書寫材料的意義。如果健康的肢體有可能寫字,那就要重點訓練健康的肢體這方面的能力。

(3)疾病失認癥:較難治療,應經常提醒和監測,但癥狀多在3~6個月內自愈。

(4)結構性失用癥:對於結構性失用癥患者,我們可以要求他們重復簡單的臨摹或模仿練習。對於左半球損傷的患者,可以采用有標記的臨摹或模仿練習,從簡單的圖形到符號逐漸減少的題目,再從平面圖形發展到立體圖形的復雜圖形。對於右半球損傷的患者,可以用簡單的文字或圖形進行臨摹或模仿訓練,然後逐漸發展到復雜的圖形。其他治療措施有

1)積木練習:可以用積木做練習,按照治療師給的模型模仿、搭建圖形,從2到3塊開始,逐漸增加數量,從簡單組合逐漸發展到復雜組合,或者從平面組合的層次逐漸達到立體組合的層次。

2)火柴棒拼圖訓練:使用火柴棒,根據治療師給出的圖形模仿,從2 ~ 3根火柴棒的拼圖開始,逐漸過渡到復雜圖形。

3)木釘的訓練:可以根據治療師給的模型,用木釘來模仿和構建圖形。

4)將平面圖案轉化為立體結構的訓練:這是將畫在紙上的平面圖案提示給患者,讓患者利用木塊或木釘的組合形成立體結構的訓練。

5)拼圖訓練:將棋盤上繪制的圖案分成若幹塊,將雜亂無章的塊組合成圖案訓練。

6)拼圖訓練:最好用市面上賣的簡單拼圖進行訓練,內容簡單,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太復雜會導致患者的困惑。需要註意的是,只有在患者能夠很好地完成該科目後,才能發展為更高難度科目的訓練。

(5)運動失用癥:由於精細動作難以完成,應加強精細動作的練習,在練習過程中給予大量暗示性提醒或在治療師指導患者改善後減少暗示性提醒,同時增加活動難度。

(6)穿衣失用癥:穿衣失用癥的訓練是作業療法中重要的訓練項目。治療師要充分了解患者以往的穿衣習慣,盡量找出與患者發病前相似的穿衣方法,建立具體步驟,每天按照確定的步驟反復練習,直到患者掌握為止。治療師要教會患者識別衣服的左、右、前、後、內,必要時標註左、右、前、後、內。如果患者不能正確扣上,指導患者從最下面的紐扣開始扣,直到最後壹顆紐扣能把最下面的紐扣和扣眼染成特殊的顏色,這樣當患者認識到很難扣上紐扣時,指導患者用手指按住紐扣穿過扣眼,用手指感受扣眼的感覺。

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在換藥訓練中可以有效使用語言,也要註意環境因素對換藥的影響,還可以使用視頻來幫助訓練。

穿衣失用癥患者常伴有偏側空間失認和偏側結構失認,可參考偏側空間失認的治療。

4.認知障礙有多種表現。本文主要介紹註意記憶和思維障礙的治療。

(1)註意障礙:註意障礙雖然只是認知障礙的壹個方面,但其康復是認知康復的中心問題。只有糾正註意力障礙、記憶、學習、交流和解決問題,才能有效地進行認知障礙的康復。

培訓應遵循的原則:

A.每次訓練前,在給口令、提示信息或改變活動時,要確保病人已經註意了,如果可能的話,要求病人重復剛才說的話。

b .在豐富多彩的生活活動中,應采用更多的功能活動療法來提高註意力和恢復力。

C.在培訓中,應該避免應用程序環境會影響活動執行的概念。治療應在不會引起註意力分散的安靜環境中進行,並逐漸轉移到正常正常的環境中。當與腦損傷患者壹起工作時,幹擾應嚴格限制在最低限度。比如剛開始只允許幾個人和他在壹起,到了壹定時間,壹個人也可以進行治療活動。如果可能的話,活動可以安排在自己的房間裏,盡量減少環境變化。

D.在患者註意改善時,逐步增加治療時間和任務難度,以教會患者主動觀察周圍環境,識別引起潛在精神註意力不集中的因素,並將其消除或改變位置,如電視和廣播的位置或打開的門。

強調活動順序中每壹步的完成,並準確解釋原因。

F.與患者及家屬壹起制定目標,實施培訓計劃,鼓勵家庭照顧者參加培訓,使他們了解患者的情況和護理技能,並鼓勵他們在非治療時間應用在培訓中學到的技能來督促患者。

G.在註重訓練的同時,要兼顧並有效處理其他認知障礙的康復,如記憶、定向、判斷、執行功能等。

2)培訓方式:

A.信息流程培訓:

A.興趣法:發現患者有趣的事情,用熟悉的活動激發他們的註意力,如使用電腦遊戲。在圖片的開始,猴子正在壹棵多葉的樹下玩耍。當患者註意了,感興趣了,就逐漸深入到新奇復雜的場景中,讓他們自己操作。在他們掌握之前,不要輕易擴大刺激量。註意觀察訓練中是否有精神疲勞。

b示範法:示範妳希望病人做的活動,用語言提示,用多種感官方式展示要做的活動,有助於病人理解妳希望他們註意的信息,如打太極拳,同時讓病人看到剛柔相濟的流暢動作,同時有節奏地講解動作要領,使病人的視覺和聽覺得到調動,註意力得到加強。

C.獎勵方法:用言語表揚或其他強化刺激來增加期望註意行為的頻率和持續時間,在期望註意反應出現後立即給予獎勵。所以在註意力等認知訓練中,治療師可以準備壹些玩偶、巧克力、各種卡通貼片作為小獎品,激發患者的積極性。

D.代幣法:這也是訓練者在30分鐘的治療過程中,每兩分鐘以簡單的方式記錄患者是否註意到治療任務,然後在治療中使用代幣法,只要患者能夠註意到治療,就給予代幣的獎勵方法。患者在每次治療中獲得的代幣數量很重要。

  • 上一篇:傳統手工紙娃娃家具
  • 下一篇:元宵節的燈籠有什麽形狀的 元宵節花燈的種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