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左丘明
2、 司馬遷
3、 班固
4、 陳壽
5、 範曄
6、 劉知幾
7、 杜佑
8、 司馬光
9、 章學誠
10、梁啟超
1、理由壹,左丘明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歷史學奠基人、先秦史官文化時代第壹位有名可考的史學家、相傳他所著《左傳》與早前的《尚書》相比,應是中國第壹部完備的編年史、堪稱中國史學形成的標誌;理由二,《左傳》與五經中的《春秋》有明顯的互文性聯系,其記人敘事不但更清晰完整,而且史料更豐富,範圍遠超出壹國壹地,對社會重大發展變革更加敏銳,典籍專家孔穎達特別指出“傳實經虛”以示區別;理由三,《左傳》作為紀傳史學的最早範本,具有很高史學文學價值,尤擅戰爭描寫,許多場面已成為軍事史上的著名戰例和家喻戶曉的成語典故,人物性格鮮明,夾敘夾議手法簡潔,述評公允,對人事的預言精準。
2、理由壹,司馬遷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歷史學家、西漢史傳文學泰鬥,他的史學地位在中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在世界上也堪稱壹流大師;理由二,作為中國第壹部通史的《史記》對漢族與周邊多個民族和國家的歷史壹視同仁,首開記錄社會經濟的範例,不但有耿直犯顏的公義勇氣、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撥亂反正的調查研究,而且,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壹家之言”的宏大敘事的整體構思、對史實因果關系的精辟分析、層次分明而五種類型相融的體例編制所具的原創性,都堪稱千古典範;理由三,《史記》既是史家之絕唱,又是無韻之離騷,表現出發憤著書的頑強毅力,其人物之鮮明豐滿、敘事之簡潔老練、語言之豐富多彩都代表了中國史傳文學的最高成就。
3、理由壹,班固是東漢時期最傑出的史學家、中國斷代史學第壹人,傳世名著《漢書》作為中國第壹部斷代史經班氏家族門生四人之手歷數十年嘔心瀝血而成;理由二,班固治史意在追述西漢帝業,“綜其行事,旁貫《五經》,上下洽通”,體例仿效《史記》而有所增刪,內容因事命篇,述及五朝70余年大事,開創了以群雄奪權為始,以篡權賊臣被誅告終的斷代記述新格局;理由三,班固敘事規模宏大,內容廣涉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內外征戰與國際關系、物質生產與文化交流,以五行災變說來取代司馬遷的興衰規律論,觀念有蛻化而體例有改進,對後世官方正統史學影響深遠。
4、理由壹,陳壽是西晉時代最重要的史學家,也是才華橫溢的文學家,其史學名著《三國誌》屬首次撰述的當代史書;理由二,陳壽以天下大事分合有律的史學理念整體觀照紛爭戰亂,魏、蜀、吳三書貫通編撰,既相對獨立、各有君臣朝綱,又相互勾連、渾然壹體,宏偉地展現了從群雄割據到三足鼎立再到西晉統壹的全過程,開創了以帝王年號劃分史界的先例;理由三,陳壽治史,首先確保史料的原真性,同時又帶入忌諱與美飾筆法,詳略主次褒貶取舍合度,力避“諱敗誇勝”,編撰特點在於突出英雄的謀略作用,文臣優先於武將,其優美文筆和精彩紛呈的戰爭權謀描寫,直接影響了經典小說《三國演義》。
5、理由壹,範曄是南朝首屈壹指的史學家、紀傳史學的代表作家、種類繁多的東漢史之集大成者和佼佼者;理由二,他“詳觀古今著述”,自成壹格,“刪眾家後漢書為壹家之作”,紀傳體例雖非他獨創,但因他而成熟完備,列傳敘事,以類相從,所述廣泛涉及東夷西戎南蠻北狄許多民族的社會風貌和思想文化;理由三,他的《後漢書》力圖“正壹代得失”,其主觀史學特點鮮明,猛烈抨擊外戚後妃幹政、軍閥權貴暴亂的現實,多有真知灼見,作者自稱其文采傑思為“天下之奇作”,但敘事過於簡略,引起許多史家為其作註,今本《後漢書》即加入了司馬彪《續漢書》誌30卷為補註。
6、理由壹,劉知幾是中國史學走向自覺時代的偉大史學家、唐朝史學泰鬥,他打破了學術界獨尊皇家正史的局面,私撰《史通》代表了盛世史學的最高成就;理由二,作為中國第壹部史學理論巨著的《史通》,系統而全面地總結了中國千年史學的成果,突出了紀傳體史學的正統主流地位,其學術範圍“上窮王道,下談人倫,總括萬殊,包吞千有”,指斥史界弊端,以為鑒戒,為史書規範化和史學史學科建設奠定了基礎;他最重要的史學思想是“實錄直書”與“激揚名教”的對立統壹,既註重史料考據核查,又強調公義之名、教理之善,並把義理置於真相之前,他對中國史學方法論和史官制度的成熟具有指導意義,並發展出史學評論分支學科。
7、理由壹,杜佑是中晚唐時期最重要的史學家、中國政治思想史的奠基人、社會風俗史的開創者,他的代表作《通典》建立了認識社會結構的新體系和歷史編纂的新系列;理由二,他治史的超前性在於率先從政體入手“探討禮法刑政”,從過去對個人作為的描述興趣轉移到追尋社會制度變革的因果關系,他著名的“理道”說將司馬遷“通古今之變”論發展為對歷史興衰規律的“政理”掌握,堪稱史學創舉;理由三,他以社會進化觀反對是古非今論,力主“隨時立制、既弊而變”,啟發了經世致用史學思想萌芽,他重視以家庭為細胞的經濟基礎與禮儀倫常關系的考察,開創了社會風俗史研究的新範疇,預示了史學發展的新趨勢。
8、理由壹,司馬光是西漢以後千年壹現的史學大師、不但代表了宋朝史學的最高成就,而且把中國編年體通史發展到巔峰狀態;理由二,他的不朽巨著《資治通鑒》 某種程度上體現了多人協力的集體智慧,皇帝禦賜書名並提供思想指導,其書規模宏偉、結構嚴整、秩序井然,縱覽1362年史實,範圍也超越了治亂興衰,開創了社會文化史學的新思路,形成了源遠流長的通鑒學派;理由三,它首次將“國家興衰” 與“生民休戚”並列的先進史學觀意義重大,對歷次農民起義給與了更多關註與反省,其感慨論評雖為權謀之術,體現了正統保守觀念,以資當朝借鑒,但其民本之思、法制之識、和平之意、用賢之策,極大地影響了後世朝政及史家。
9、理由壹,章學誠是中國傳統史學的最後壹位大師、古典史學的終結者、清王朝盛極而衰時代史學界的領頭羊;理由二,他博聞強記、著作等身,30年心血寫成“性命之文”《文史通義》,以臻不朽,立意糾正“世俗風尚”之偏頗,校勘文史諸論之訛誤,主張文與史互通互義,復興先秦跨學科融匯的優良傳統,並腳踏實地建立起龐大的學術體系;理由三,他以主客觀辯證統壹的理念發展了司馬遷“述往事,思來者”的精神,充分發揮史學敘事論理、經世致用的功能,認為六經諸子皆為史,可通用通變,他在修正整理舊史、考證史書體裁演變源流、提倡方誌專修、強化學術基本功訓練方面的貢獻均直接影響到近代和現代史學。
10、理由壹,梁啟超是中國近現代之交傑出的學術大師和史學家、史學革命的發動機、中國現代新史學的奠基人;理由二,他學識淵博,功力深厚,在哲學、文學、藝術、教育、比較文化等學科多有建樹,是引進宣傳西方文化及史學並用以改造國學的旗手,新世紀之初接連發表重要史論《中國史敘論》(1901)《新史學》(1902),終結了近代舊史學,拉開了現代新史學的序幕;理由三,他清算了兩千年中國官方史學的弊端,批判“無有壹書為國民而作”,倡導以進化論為指導的人民史觀,他把史學革命推廣到政治革命和思想文化革命領域,其史學救國論震驚朝野,深刻地影響了五四運動,平心而論,他對史學的破壞性貢獻要大於建設性。
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