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現實意義

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現實意義

科學保護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是現代國家宣傳民族精神、進行自主可持續發展的必然文化需求。以下是關於保護文化遺產現實意義的相關信息,希望對妳有幫助!

保護文化遺產的現實意義在全球化和現代化的進程中,文化遺產受到了社會轉型的猛烈沖擊,其中壹部分面臨滅絕。很多民族國家在文化上逐漸失去了自主性和認同感,變成了精神性?流浪者?。只有識別和分析文化遺產,發掘其文化信息和意義,才能不斷強化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鑄造新時代的民族精神,支撐起現代社會人們的精神支柱。因此,科學實施文化遺產保護是現代國家張揚民族精神、實現自主可持續發展的必然文化需求。

與時俱進保護中國遺產。

文化遺產是祖先創造的沈澱和結晶,它銘刻著壹個民族文化生活的密碼,蘊含著該民族特有的精神機制、思維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識,是維護文化認同和文化主權的基本依據。人的本質規定和體現是通過創造性實踐來構建文化世界。看某個時刻的文化,就是看以前的文化形成的某個群體?文化遺產?,即活的文化模式。文化遺產是人類活動的信息庫,是展示人類文明的畫卷。

文化遺產不僅具有歷史價值,還包含著對未來發展趨勢的壹些啟示。保護文化遺產體現了人類在文化意義上的主體性、主體間性和歷史性意識。

人類進入現代社會後,社會現代化進程加快,嚴重沖擊了文化遺產的保護。傳統社會的現代性轉型造成了與文化遺產保護的尖銳矛盾,經濟全球化阻礙了文化多樣性的繁榮。然而,現代性意識也促進了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

1972 116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7屆大會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使保護文化遺產成為壹項直接的全球行動。該文件將世界遺產分為自然和文化兩大類。文化遺產(Cultural heritage)是指從歷史、藝術、科學或美學、民族學和人類學的角度來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各類文物、建築和遺址。自然遺產是指從美學、科學和保護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各種自然風貌、地質和自然地理結構,以及明確劃分為受威脅動植物生態區和自然風景名勝區的自然區域。自然遺產也具有充分的文化意義,可以被視為廣義的文化遺產。

2003年6月65438+10月65438+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2屆大會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將狹義的文化遺產分為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兩大類。前者是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物;後者是?各種社會習俗、思想、表達方式、知識和技能,以及相關的工具、物品、手工藝品和文化遺址,這些被各種社區、群體,有時甚至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壹部分?。

1987期間,長城、明清故宮、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秦始皇陵兵馬俑坑、敦煌莫高窟首次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同年,泰山風景名勝區入選中國首批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65438年至0992年,九寨溝、武陵源、黃龍景區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1996年,廬山被評為世界文化景觀;2001昆曲首次被聯合國指定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這些文化遺產的價值和意義得到了世界的認可和稱贊。其中,莫高窟獲得?東方藝術之珠?九寨溝被稱為?童話世界?秦始皇陵有兵馬俑坑嗎?世界第八大奇跡?昆曲的名聲算是中國的?各種劇的爸爸老師?。2004年7月,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在中國蘇州召開。當時中國擁有30項世界遺產,是繼西班牙和意大利之後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前三個國家。中國自1985年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以來,世界遺產代表已有37位。其中文化遺產23項,自然遺產5項,文化與自然遺產4項,文化景觀1,非物質文化遺產4項。

中國遺產保護進入了壹個新階段。壹是國家高度重視。2006年2月8日,國務院發布了《關於保護文化遺產的通知》。第二,全民開始認識。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成為?中國遺產日?。第三,組織已經建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於今年9月14正式成立。第四,特別法正在醞釀。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已經列入2007年的立法計劃。中國遺產的保護工作已經深入開展,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專業人士和公眾的積極努力下,文化遺產保護已經成為壹項穩步發展的事業。因此,加強中國遺產保護的宣傳意義重大。

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意義:宣傳文化遺產保護,有利於展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振奮民族精神。中國文化和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的獨特景觀。綿延五千年,博大精深,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在幾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上,中華民族創造了極其燦爛的文化,為世界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比如體育文化方面,古希臘和西方文化孕育了奧林匹克運動,而中國的傳統競技體育如太極拳,武術,雜技,?蹴鞠?、?Bok?它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理念,如天人合壹的宇宙觀,哲學運動和思想,重視和諧的倫理觀,蓬勃向上和自強不息的信條。正是這種文化遺產,強化了中華民族在世界體育史上的地位。正是有了這筆精神財富,中國申辦奧運會才有了壹張王牌。

中國有豐富的文化遺產資源。根據文化部不久前公布的數字,中國大陸登記在冊的不可移動文物近40萬件,可移動文物2000多萬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352處,歷史文化名城103座。這些文化遺產反映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和對人類文化的巨大貢獻,樹立了中華民族的世代風範。

通過保護我們國家的文化遺產,追溯祖先的智慧和創造力,審視中華文明的歷史和未來,可以增強我們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與時俱進的緊迫感,激發我們的國家意誌,振奮我們的民族精神。宣傳保護民族文化遺產,就是要展示中華民族在歷史上輝煌悠久的文化創造,展示我國在現代化進程中的精神面貌,在世界上高舉中國人的精神旗幟。

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意義。宣傳文化遺產保護有利於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

社會現代化和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這是科技革命和市場經濟機制雙重作用下人類進步的表現。然而,現代化和全球化並沒有帶來完美的世界和諧。起初,他們主張西方文化中心主義,尋求西方化的世界體系。這裏主要的理論觀點有:傳統與?現代?互不相關且截然相反的;社會的總體發展趨勢是沿著同壹條直線的道路向現代化演進;發展中國家可以通過與發達社會的交流來加快自己的進步;西方發達國家是發展序列中的最高階段,它們的歷史經驗顯示了通向現代性的道路。1

在實踐中,西方強勢文化在其經濟實力的推動下,日益向外擴張,向弱勢文化推波助瀾,向落後國家滲透價值觀,傳播民族文化優越論,扭曲科學的歷史觀和發展觀。

通過保存、整理、記錄和分析世界文化遺產,考慮不同民族和文化的生命力和生命延續方式,比較各種文化模式的特征、維度和功能,可以在現代化和全球化的坐標中給予其合理的定位,促進各種文化的和平共處和相互借鑒,倡導多元、和諧、發展的文化理念和文明關系。

在文化遺產方面,國際上對文化遺產的認識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第壹階段,人們從民族主義意義上理解文化遺產,將其與民族國家和國家認同緊密結合,文化遺產成為政治認同的表現形式之壹。第二階段,人們開始超越民族和國家認同的立場,調整文化民族主義和文化全球主義的關系,轉向對世界和全人類文化遺產的認識。第三階段,在認識到文化中心主義的理論缺陷和現實危害後,多元文化主義興起。人們意識到,壹種文化無論有什麽特點,都必然有壹些人類所享受的元素。不同文化和社會制度歷史上產生的多樣文化,是啟迪人們思想、推動文明發展的重要源泉。

文化模式決定了每個民族和國家不同的發展道路,不同的發展道路通過文化多樣性來體現。文化多樣性在現代社會表現為不同的現代化模式,因此不同的現代化模式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基礎。這種深厚的歷史文化基礎在現存的文化遺產中有所體現。保護文化遺產就是聯系我們民族的發展道路,展現我們自己的特色。

宣傳文化遺產保護,就是向世界說明中國現代化道路和文化風貌的特點。在中國,這將止於宣傳保護文化遺產,展示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與和平發展的文化底蘊。

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意義。宣傳文化遺產保護有利於展示中國的科學發展觀。

文化遺產作為人類歷史文明的符號載體,是人類在其原始時代活動的客觀記錄,具有稀缺性、唯壹性和不可再生性。文化遺產必須得到有效保護,這樣人類文明才能延續。然而,為了經濟發展而忽視甚至破壞文化遺產的行為卻屢有發生。

《人類發展報告》列舉的五種1996?沒有發展的增長?在無根生長現象(無根?增長(即破壞文化、降低人民生活質量的經濟增長)和無未來增長(即造成資源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的經濟增長)是對不顧文化遺產保護,壹味犧牲環境(歷史人文環境)以降低人民生活質量換取經濟增長的做法的批判。如何保護文化遺產,如何與經濟發展相協調,正成為壹個世界性難題。

中國較早地認識到文化遺產的價值,並加強了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收集。新中國成立後,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形成了多層次的體系,以文物保護為主(後來增加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作為重要內容),再轉向歷史文化保護區。目前,中國正在大力建設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包括技術和法律制度方面的壹整套措施,目的是處理好歷史與發展的關系。

文化遺產最有價值的遺產是它的主體和表達並存,所以人們可以直觀統壹地看到壹種文化生活現象?活生生的文化。人們可以通過與傳承人的對話、交流、參與、體驗和學習,了解文化遺產的意義和價值,從中獲得真實的感受、教育和感悟。

?歷史精神的本質不在於對過去事物的修補,而在於與現實生活的思維交流。?這是文化遺產產業在理想狀態下的基本社會功能,也是我們必須保護其真實性的意義所在。保護的目的是為了發展,為了讓人類生活得更幸福,為了創造越來越先進的文明。這也是中國當前倡導科學發展觀的應有之義。

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文化遺產保護,就是要正確估計文化遺產的自然破壞程度,正確計算環境的合理承載力,正確評價挖掘文化遺產的技術要求,有計劃、科學、合理地保護和利用文化遺產,使文化遺產保護促進經濟發展。這樣可以對外宣傳中國遺產的保護,直觀的向世界展示像我們壹樣的科學發展觀。

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意義。對外宣傳文化遺產保護,有利於展示中國和諧的民族關系和國際關系。

文化相對穩定的存在形式是文化模式,文化模式的主體是特定的民族。中國是壹個多民族國家,民族關系可以體現為文化關系。通過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可以再現中國多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從而體現中國多民族、國際化的文化淵源。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第三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在,?中國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然後呢。蒙古族長調民歌?在名單上。前者分布在中亞、南亞、西亞、北非的19個國家和地區。作為東西方音樂舞蹈文化交流的結晶,它記錄和印證了不同人群音樂舞蹈文化相互交流和交融的歷史。?蒙古族長調民歌?它承載著蒙古民族的歷史,是其生產、生活和精神性格的象征性展示。作為壹種現存的跨境文化形態,它是第壹個中外聯合申報的文化遺產項目,是中蒙兩國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

目前,中亞五國已表示願意?絲綢之路?作為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聯合申報。?絲綢之路?東起中國古都長安(今Xi安),境內4000多公裏,西經南亞中亞直達歐洲,全長7000多公裏。它是溝通古代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連接著古代中國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臘羅馬文化。沿著這條通道,中國的造紙術、印刷術、火藥傳到西方,西方的數學、醫學、天文學傳入中國。為了這麽重要的壹個?文化路線?應該加強保護。絲綢之路?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應該是實至名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的官員也表示,對人類具有普遍意義的世界遺產應該超越國界。

通過對外文化交流,促進中國與世界的溝通、理解、合作和信任,是對外宣傳的重要職責。宣傳保護文化遺產也是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的壹項任務。幾年來,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開展了哪些工作?感知中國?主題活動向世界各地的公眾介紹了中國大量優秀的文化藝術和文化遺產。其中既有中國最珍貴的文物,如樂器編鐘、青州石雕、青銅藝術,也有京劇服飾、民族服飾、工藝美術等中國傳統藝術,還有從功夫、戲劇、音樂、舞蹈、雜技到社火等表演藝術。?少林功夫?、?雲南形象?、?內蒙古無伴奏合唱?、?歷代民族服飾?妳參加過這麽有名的節目嗎?感知中國?主題活動。這不僅展示了中國珍貴的文化遺產和豐富的傳統文化,也促進了國際上對中國的了解和中外友好關系的發展。

  • 上一篇:妳如何看待當今中國年輕人的就業、婚姻狀況
  • 下一篇:河南省旅遊景點產品介紹河南省旅遊景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