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完整專訪視頻已上傳秀健身APP
掃碼即可觀看
M&F健身名人訪:
張建 · 揭秘健美健體比基尼比賽的評判標準!?
健身名人檔案·張建
中國首批健美健身獨立培訓師
吉成之夜大賽裁判長
DMS冠軍杯健美健身大賽裁判長
500動全國大學生健美健身比賽裁判長
賽普杯全國大學生健美健身賽裁判長
費恩萊斯全國健美健身比基尼大賽仲裁
IWF中國健身盛典特聘導師
WCBFA國際級健美裁判
IBFA國際身體阻力與體適能特聘導師
六安健美健身運動協會秘書長
全國健美冠軍
獨家專訪
M&F:您是從什麽時候開始喜歡健身的?那個時候的訓練條件是怎樣的?
張建: 我天生個子不高又非常弱小,上初中的時候,受武俠電影的影響愛上了武術,那個時候很癡迷,天還沒亮就起來練基本功,放學後再繼續戰鬥。後來為了增加力量,就自制了壹些簡單的器械,比如俯臥撐架、在兩棵樹之間綁上壹根自來水管做單杠、還有壹對啞鈴以及用齒輪盤做的小杠鈴。
M&F:現在還在堅持健身嗎?大概是什麽樣的頻率和強度?
張建: 我現在每天都會帶著我的學生壹起訓練,嚴格按照專業化的要求進行訓練,每天訓練兩次,上午10點壹次,下午4點半壹次,這兩次都是訓練同壹個肌肉部位,比如背部訓練日,上午練寬度,下午練厚度,每次大概壹個半小時,5天壹個循環。
M&F:您之前也參加過壹些比賽,現在回想起來印象最深刻的是哪壹次?
張建: 其實每次比賽對我來說都是反省和進步的機會。我第壹次去參加省裏的錦標賽,當時覺得自己已經練的不錯了,但到了比賽現場我才知道,世界之大,原來我啥也不是,直接被淘汰出局。那次比賽後,我就主動去接觸省內的健美高手,經常各地跑,上門套近乎,請人家吃飯,最終目的還是學習東西。真是壹級水平壹級技術,通過學習,我的比賽成績也在逐年提高,從能勉強殺入決賽、到第五名、第三名、第二名、級別冠軍,直到2011年拿下賽普全國自然健美比賽的男子健美60KG級冠軍後,我就再也沒有參加比賽了。這期間有太多的圈內知名人士都幫助過我、指導過我,並成為了壹生的老少弟兄。
M&F:後來就開始當裁判了嗎?還記得第壹次做裁判時的心情和感受嗎?
張建: 對,從2011年開始我就跟隨世界健美冠軍、多哈亞運會冠軍錢吉成先生,加入了他發起的世界華人健美健身運動協會,並連續七年參與吉成之夜賽事裁判組工作,2016年開始正式擔任吉成之夜的裁判長職務。第壹次擔任裁判就是在2011年吉成之夜的比賽,當時的感覺就是很自豪,但還是有點忐忑不安,有時候舞臺上壹下子出來很多選手的時候,腦子甚至是有點懵的,眼花繚亂不知道怎麽看,但是慢慢的積累了經驗之後就變得越來越專業了。
M&F:健美、健體、比基尼這三個比賽項目的評判標準分別是什麽呢?
張建: 男子健美在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評判方向和標準。比如在60年代,第壹屆奧林匹亞先生大賽,當時就是誰練的大,誰的肌肉飽滿誰就能拿冠軍,到了阿諾德的時代把這個標準推向了最高點;然後到了弗蘭克·贊恩時代,開始崇尚古典健美,不以過分發達的肌肉為主,講求身體線條的流暢和協調,他以不到90公斤的體重獲得了奧賽冠軍;後面十幾年又回到了巨無霸時代,代表人物就是羅尼·庫爾曼和傑·卡特等;到了菲爾·西斯時代,不僅要肌肉大,還要求協調美;再到2018年,變成了不僅要大,不僅要協調,而且骨架也要漂亮,所以冠軍就給了骨架很美動作也很美的肖恩·雷登。綜合來說,健美的評判標準就是肌肉圍度,同時要有協調美。
男子健體,代表漂亮、陽光、健康和正能量,主要看先天優勢和骨架,頭、四肢和軀幹要有壹個完美的比例,必須是肩寬細腰,肌肉不能像健美那樣特別的誇張,比如胸肌只要有輪廓,從中間縫到下側緣,包括外側緣,是壹種扁平形狀,有型有力氣感就可以了。另外就是運動員自身的發型、顏值、以及舞臺的表現力這些,都會影響裁判的評分。
女子比基尼和男子健體都是在2011年的吉成之夜首次引入中國的,比基尼更看重的是訓練痕跡,就是通過科學的健身和飲食練出好身材,所以不需要選手擁有誇張的肌肉或者非常清晰的肌肉線條,當然肩寬細腰和前凸後翹是最好的,再有就是舞臺的表現力和妝容,要能彰顯出運動嫵媚的感覺。
M&F:您有沒有特別看好的國內健美運動員?對現在的壹些國內運動員拿到IFBB PRO職業卡有什麽看法?
張建: 李鴻瀟,壹個愛上沙灘褲的大男孩,我覺得他非常棒,他現在的狀態其實可以達到職業水準了,但有壹些細節還需要再修煉壹下,具體是參加健體還是古典健美項目,他可能還要好好考慮壹下並做出相應的調整。現在很多運動員都把自己的目標設定為拿到職業卡,從而成為職業運動員,當然這無可厚非。但是我覺得職業卡還是要看它的含金量,比如大賽的規模,參賽的人數等等,妳要真正清楚自己的水平,要對得起自己的狀態和觀看比賽的觀眾以及喜歡妳的粉絲。
M&F:對中國的健身行業和比賽事業有什麽樣的期許?
張建: 目前中國的賽事機構存在壹個問題,就是很多比賽對參賽運動員有限制,比如運動員參加了這個比賽,就不能再參加另壹個比賽。其實我覺得所有健身愛好者包括運動員大家都屬於壹個大家庭,所有機構和比賽如果能放開彼此之間的限制,大家相互取長補短壹起發展,可能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