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水節:傣族新年。從傣歷6月24日到26日(夏歷4月中旬),節日持續3到5天。節日壹大早,男女老少沐浴更衣,到佛寺拜佛,即在佛上灑水洗塵,再互相潑水消災。後來以潑水為戲,上演為節日。相傳古時候火魔作惡多端,偷走了七個姑娘。最小的女孩香農得知了殺死火魔的秘密:拔掉它的頭發並勒死它。魔鬼在壹個火球裏,它掉在哪裏,就會著火。姑娘們互相潑水,撲滅了邪火。這個傳說成了沿河壹帶的習慣,逐漸成為潑水節。據說這種習俗起源於印度,婆羅門們每年這個時候都會在河裏沐浴,以洗去罪惡;老人不能下河時,子女會潑水洗罪。後來傳入我國傣族地區。
開門節:傣語稱“楚瓦”,意為佛出寺。雲南傣族的傳統宗教節日。它在每年傣族歷的12月15日舉行。其活動與閉幕日相同。傣歷12月15日,進洞時放在佛座後面的東西拿出來燒,表示佛已出洞。16日,和尚離開了山洞,全家男女老少都去山洞拜佛。17日舉行盛大的“捕花”活動,因為佛在西天講經三個月後又回到人間,所以各村寨都要敲鑼打鼓,舉行盛大的歡迎佛的活動,同時在窩棚裏向佛懺悔壹年的罪過。僧侶們借此機會向年輕男女宣講教義。
開業當天正值農忙季節,天氣漸冷,佛事活動不多,年輕人可以談戀愛或結婚,成年人則外出經商或走親訪友。這個季節是傣族人文化娛樂活動最多的時候。人們燃放火花,點燃燈,高高飛翔,周遊村落,好不熱鬧。
關門節:傣語叫“入坳”,意為佛入寺。雲南傣族傳統宗教節日,持續三個月,始於傣族歷九年十五(農歷七月中旬)。相傳每年傣歷九月初九,佛祖隨母赴西天講經,三月才可重返人間。有壹次,正當佛陀要去西方講他的月經期,幾千個佛教徒到鄉下去傳教,踐踏了百姓的莊稼,耽誤了他們的生產。人們怨聲載道,對佛教徒非常不滿。佛陀得知此事後,感到不安。從此以後,每當佛陀去西天講經時,所有的佛教徒都聚在壹起,規定在這三個月內,他們哪兒也不準去,只能懺悔以贖罪。因此,人們以秒為單位稱之為“關門日”。
進入窪地的活動代代相傳,形成了幾個固定的活動:每年傣歷九月十五日淩晨,寺廟(佛寺)敲鼓宣布佛祖入洞。這時,基督徒必須立即起床,或者坐在床上。當老人把花、香、蠟燭、錢紙包成壹個包裹,送到棺材房的佛像後座時,兩個小時後,棺材房又敲鼓了,教徒們可以回去睡覺了,而老人則在棺材房裏壹直呆到天亮。16日,信眾入坳拜佛;到了第八天,家家戶戶都送食物給佛陀,然後何晴仍然念《和平經》和講歷史故事。他們聽後很感動,當場捐了功德。在進入窪地的三個月裏,每逢初八、十五、二十三、三十,每位老人都要進廟拜佛壹次。前壹天晚上,他們睡在寺廟裏的壹個特別的房子裏,年輕人給老人送飯。這些活動遵循習俗。以後,在關門的那壹天,人們會舉行盛大的活動,用食物、鮮花、蠟棒和金錢向佛陀獻祭。在這三個月裏,我每七天就會有壹次“小旅行”。
閉幕式開始後,進入農忙季節。為了集中精力進行生產勞動,人們制定了許多規章制度:禁止青年男女戀愛結婚;和尚不準隨便出門;在陵拜佛的人,不能離家,也不能在別家過夜。不允許任何人進入佛宅,上佛臺,拿佛物等。直到三個月後,也就是開幕日,人們才恢復了閉館日之前的所有日常活動。
雲南省綠春縣騎馬壩壹帶的傣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歷正月十三舉行,節日持續壹天。這是當地傣族人民特有的傳統節日。& gt
傣族傳統節日的習俗有哪些?傣族是壹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獨特文化的民族。在中國,它主要生活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和德宏自治州。
傣族有許多節日,其中最引人註目的是閉幕節、開幕節和潑水節。
開幕式和閉幕式
這是兩個密切相關的傣族傳統節日。
閉幕節從七月中旬開始,持續大約三個月,而開幕節在十月中旬舉行。
閉村節期間,不準結婚、建房,村內不舉行大型娛樂活動。三個月後,當閉幕日到期時,傣族人民將舉行開幕日慶祝活動。
開門也被稱為“走出蕭條”。節日當天,把閉幕式時放在佛座後面的東西拿出來焚燒,表示佛已經“走出了窪地”;節日的第二天,全家人去寺廟拜佛;第三天會有盛大的“抓花”活動,是集祭祀、* * *、百藝、商業為壹體的廟會。
開門節期間,男女青年身著盛裝前往佛寺拜佛,供奉食物、鮮花、蠟條和錢幣。祭拜結束後,舉行了盛大的娛樂活動,慶祝閉幕式以來的齋戒結束。主要內容包括燃放火花和升起、點亮燈籠等。
此時水稻收割完畢,所以開光日也是慶祝豐收的節日。年輕人這個時候可以談戀愛或者結婚,成年人可以出差或者走親訪友。
潑水節
除了閉幕式和開幕式,潑水節是傣族最有特色的節日,在公歷4月中旬舉行。
在潑水節,人們會拜佛。姑娘們會用飄著鮮花的淡水為佛祖洗塵,然後互相潑水,互相祝福。壹開始是用手和碗潑水,後來是用鍋和桶。濺起的水花越激烈,鼓聲、濺水聲、歡呼聲就成了壹片。賽龍舟、放飛燈籠等傳統娛樂活動也將在此期間舉行。
當妳在節日期間去西雙版納,妳不僅可以感受到歡快的節日氣氛,還可以看到傣族居住的特色竹樓:近似正方形的竹樓由幾十根粗大的竹子支撐,懸空的地板和覆蓋屋頂的茅草排。在這裏妳還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竹筒飯,欣賞傣族姑娘精彩的孔雀舞。
但去之前有必要了解壹下傣族的禁忌:害怕外人騎馬、趕牛、挑擔、蓬頭垢面進寨子;進入傣家竹樓,要在門外脫鞋,往裏輕走。不能坐在壁爐上方或跨過壁爐,不能進入主人的內室,不能坐在門檻上等。
西雙版納傳統節日習俗:雲南西雙版納有中國唯壹的熱帶雨林自然保護區,傣族世代生活在版納。由於靠近泰國、緬甸等佛教國家,小乘佛教在這裏深入人心,充滿東南亞風情的佛寺佛塔隨處可見。傣族人基本上都是虔誠的佛教徒。基諾族禁忌:基諾族有很多不成文的禁忌,比如:煮黃麂頭必須在婦女睡覺後進行,產婦不能用銅鍋或鐵鍋食用。哈尼族習俗禁忌:在哈尼族山寨裏,當親戚、朋友或客人來訪時,家裏的男主人和女主人會主動走出去熱情地迎接,並幫客人脫下挎包等東西。彜族習俗禁忌:忌在眾人面前說臟話;彜家有病人時,禁止說死亡或受傷之類的話。
不要說“殺年豬”,要說“抓年豬”或“拿年豬”。不準摸小和尚的頭:和尚在廟裏修煉的時候,不準和女人談笑風生,外人也不準摸小和尚的頭。如果壹個外人(尤其是女人)過多地觸碰它,它就會被視為敵人。小和尚的修身時間無效,必須從頭開始。因此,外國遊客如果參觀寺廟,壹定要記住這個習俗。
傣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佛浴節(傣語“栓蘭”),又稱“潑水節”,起源於古印度婆羅門教的壹種儀式,後被佛教吸收。公元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隨佛教傳入傣族地區。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的影響日益加深,浴佛節已經成為傣族人民的壹種習俗,並流傳了數百年。
佛浴節壹般在大戴歷的六月舉行,相當於公歷的四月中旬。在佛浴節,要用清水為佛洗去塵埃,然後互相潑水,互祝平安。後來逐漸發展成鍋桶,邊潑邊歌,愈演愈烈,鼓聲、鑼聲、潑水聲、歡呼聲融為壹體。
在西雙版納,浴佛節被* *宣傳為“潑水節”,每年都會舉行賽龍舟、飛高放飛燈等傳統娛樂活動和各種歌舞晚會,吸引著中國和世界各地的遊客。在德宏地區,浴佛節仍然只是壹個宗教節日。
夏季節日
夏節(傣語“好哇”),又稱“關門節”,源於古印度佛教徒的雨季習俗,隨南傳佛教教傳入傣族地區。
夏季也是雨季的開始,即稻作社會進入農忙季節。古代佛教僧侶為了配合信眾的農業生產活動,停止了各地的傳教活動,集中在寺廟或某處修行,逐漸形成了壹種套路。在僧侶集中修行期間,佛教信徒停止在佛寺的壹切活動,專心從事農業生產,並形成了壹種習慣。後來,和尚和信徒之間的這種默契關系被上座佛教固定為壹種宗教形式,這種宗教形式隨上座佛教傳入傣族地區。
信仰佛教南傳的傣族人,通常在9月15日(農歷六月中旬)舉行夏祭儀式,即“夏祭”。傣族村寨的佛教寺廟應該敲鼓告訴人們節日已經到來。佛教徒聚集在佛寺念經,信眾準備食物、鮮花、紙錢等待寺廟“佛”。然後,就進入了為期三個月的“盛夏節”。夏季禁止僧人外出講學,禁止信徒出遠門,禁止男女談婚論嫁,禁止大型慶典。和尚要安心念經,人要專心生產。
夏季節日
夏節(傣語“昂瓦”),又稱開節,與夏節相對應。
“盛夏節”壹般在65438+2月15(農歷九月中旬)舉行,象征著為期三個月的“盛夏節”的結束,可以解除“盛夏節”以來的禁令。和尚可以出家到廟裏傳道籌款,男女也可以談婚論嫁。在夏季節日當天,傣族人會穿著服裝,帶著食物,鮮花,蠟紙和硬幣到佛寺拜佛,聽經,並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在村莊周圍跳鳥,動物,魚和昆蟲形狀的燈籠,燃放煙花,點燃燈籠,跳象腳鼓和其他娛樂活動。
傣族有什麽節日?傣族的主要節日有潑水節、閉幕節和開幕節,這些節日都與佛教有關。閉節和開節是全年最大的齋戒期,各地都舉行盛大的“拜佛”活動和隆重的佛教儀式。每個人都要按照佛家的規矩,向佛祖供奉食物、鮮花、經書、衣服、錢幣,整個社會活動充滿了宗教活動。潑水節是傣族重要的傳統節日,是傣族日歷的新年。節日期間,傣族人民將舉行潑水、賽龍舟、高飛等娛樂活動,希望趕走過去的災難和疾病,祈求新的壹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畜興旺。
1,潑水節:傣族新年。從傣歷6月24日到26日(夏歷4月中旬),節日持續3到5天。節日壹大早,男女老少沐浴更衣,到佛寺拜佛,即在佛上灑水洗塵,再互相潑水消災。後來以潑水為戲,上演為節日。相傳古時候火魔作惡多端,偷走了七個姑娘。最小的女孩香農得知了殺死火魔的秘密:拔掉它的頭發並勒死它。魔鬼在壹個火球裏,它掉在哪裏,就會著火。姑娘們互相潑水,撲滅了邪火。這個傳說成了沿河壹帶的習慣,逐漸成為潑水節。據說這種習俗起源於印度,婆羅門們每年這個時候都會在河裏沐浴,以洗去罪惡;老人不能下河時,子女會潑水洗罪。後來傳入我國傣族地區。
2、開門節:傣語叫“出坳”,意思是佛出寺。雲南傣族的傳統宗教節日。它在每年傣族歷的12月15日舉行。其活動與閉幕日相同。傣歷12月15日,進洞時放在佛座後面的東西拿出來燒,表示佛已出洞。16日,和尚離開了山洞,全家男女老少都去山洞拜佛。17日舉行盛大的“捕花”活動,因為佛在西天講經三個月後又回到人間,所以各村寨都要敲鑼打鼓,舉行盛大的歡迎佛的活動,同時在窩棚裏向佛懺悔壹年的罪過。僧侶們借此機會向年輕男女宣講教義。
開業當天正值農忙季節,天氣漸冷,佛事活動不多,年輕人可以談戀愛或結婚,成年人則外出經商或走親訪友。這個季節是傣族人文化娛樂活動最多的時候。人們燃放火花,點燃燈,高高飛翔,周遊村落,好不熱鬧。
3.關門節:傣語叫“入坳”,意為佛入寺。雲南傣族傳統宗教節日,持續三個月,始於傣族歷九年十五(農歷七月中旬)。相傳每年傣歷九月初九,佛祖隨母赴西天講經,三月才可重返人間。有壹次,正當佛陀要去西方講他的月經期,幾千個佛教徒到鄉下去傳教,踐踏了百姓的莊稼,耽誤了他們的生產。人們怨聲載道,對佛教徒非常不滿。佛陀得知此事後,感到不安。從此以後,每當佛陀去西天講經時,所有的佛教徒都聚在壹起,規定在這三個月內,他們哪兒也不準去,只能懺悔以贖罪。因此,人們以秒為單位稱之為“關門日”。
進入窪地的活動代代相傳,形成了幾個固定的活動:每年傣歷九月十五日淩晨,寺廟(佛寺)敲鼓宣布佛祖入洞。這時,基督徒必須立即起床,或者坐在床上。當老人把花、香、蠟燭、錢紙包成壹個包裹,送到棺材房的佛像後座時,兩個小時後,棺材房又敲鼓了,教徒們可以回去睡覺了,而老人則在棺材房裏壹直呆到天亮。16日,信眾入坳拜佛;到了第八天,家家戶戶都送食物給佛陀,然後何晴仍然念《和平經》和講歷史故事。他們聽後很感動,當場捐了功德。在進入窪地的三個月裏,每逢初八、十五、二十三、三十,每位老人都要進廟拜佛壹次。前壹天晚上,他們睡在寺廟裏的壹個特別的房子裏,年輕人給老人送飯。這些活動遵循習俗。以後,在關門的那壹天,人們會舉行盛大的活動,用食物、鮮花、蠟棒和金錢向佛陀獻祭。在這三個月裏,我每七天就會有壹次“小旅行”。
閉幕式開始後,進入農忙季節。為了集中精力進行生產勞動,人們制定了許多規章制度:禁止青年男女戀愛結婚;和尚不準隨便出門;在陵拜佛的人,不能離家,也不能在別家過夜。不允許任何人進入佛堂,上佛臺,拿佛的東西等。直到三個月後,也就是開幕日,人們才恢復了閉館日之前的所有日常活動。
4.遊天巴節:盧純縣騎馬壩壹帶的傣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歷正月十三舉行,節日持續壹天。這是當地的傣族> & gt
傣族風俗習慣簡介。平壩大部分村莊都在水邊。甘蘭建築和竹樓各有風格。飲食以大米為主,西雙版納等地的傣族人愛吃糯米。喜歡酸味和烘焙的水產食品。嗜酒,愛嚼檳榔。男士穿無領雙排扣或大排扣小袖上衣和長袖長褲,壹般以白布、粉布或藍布為頭。女裝因地而異。西雙版納的婦女穿緊身內衣,大排扣或雙排扣的窄袖t恤,以及壹條有花有色的長裙,系在上面,插上梳子或頭巾。德宏傣族婦女婚前穿白色或淺藍色上衣、褲子和小蠻腰,婚後穿黑色或彩色裙子;年輕女性頭頂有很多頭發。婚俗:婚前的社交自由。小夥子找到合意的姑娘後,找父母要求做媒。喪葬:土葬、火葬和水葬,以土葬為主。主要節日包括潑水節(即傣族新年)、閉幕節和開幕節。潑水節在傣族歷六月(公歷四月)舉行。據說很久以前,七個善良的平民殺死了占據他們的妖王,卻被惡魔燒死。大家看到這壹幕,都紛紛潑水滅火救人。為了永遠記住曾經為人民做過害人之事的七姐妹,每年過年都互相潑水,洗塵去汙,祝她們新的壹年身體健康。禮儀:敬老,村裏婚喪嫁娶要專門給老人送飯;說話和氣,家庭鄰裏關系融洽,很少吵架;晚輩從長輩面前經過時,要彎腰小心行走,以示對長輩的尊敬;待客之道,過往的客人,都會受到主人的熱情款待,有的家庭還有專門給客人準備的床上用品,比自己用的還要漂亮。禁忌:禁止外人騎馬、趕牛、挑擔、蓬頭垢面進入寨子。進入傣家竹樓,壹定要在門外脫鞋,輕手輕腳往裏走。不能坐在上面跨過壁爐,進入主人的內室,也不能坐在門檻上。火坑上的三腳架不能動。柴火必須先從根燒起,只能從鼎的兩邊續。不用火的時候,只能用灰埋起來或者任其自生自滅,不允許用腳踩滅。不要在家吹口哨剪指甲。衣服不能當枕頭,枕頭不能坐在上面。晾衣服時,上衣要晾在高處,褲子和裙子要晾在下面。禁止在花園裏小便。進佛寺前先在門外脫鞋。別碰小和尚的頭。
傣族的新年習俗傣族的新年,根據傣族的日歷,大約是農歷清明節後的第七天。節日期間,傣族同胞舉行潑水、賽龍舟、高飛等熱鬧非凡的活動。潑水活動是傣族春節最精彩的壹幕,也是傣族歷年中最精彩的壹幕,所以通常稱歷年節為“潑水節”。這壹天,人們互相潑水,用水來表達心中真摯的友誼、純潔的愛和祝福。潑水有兩種:用文字潑水和用手臂潑水。文往老人身上潑水,舀了壹勺幹凈水,說了句祝福的話,拉開對方的衣領,讓水順著脊柱流下。被潑的人開心的接受了祝福,跑不掉了。潑水沒有固定的形式。可以用瓢、盆、桶互相追逐,面對面飛濺。潑的水越多,收到的祝福越多,人越幸福。
傣族的習俗有哪些?潑水節(傣歷新年)是傣族最具民族特色的節日。這個節日在傣族歷的六月,相當於公歷的四月。在潑水節,人們會拜佛。姑娘們會用飄著鮮花的淡水為佛祖洗塵,然後互相潑水,互相祝福。壹開始是用手和碗潑水,後來是用鍋和桶,潑歌,越潑越激烈,鼓聲、鑼聲、潑水聲、歡呼聲連成壹片。潑水節期間將舉行賽龍舟、飛高放飛燈等傳統娛樂活動和各種歌舞晚會。
傣族以大米為主食,最有特色的是竹筒飯。
幾乎所有的傣族人都信仰傳到南方的佛教,尤其是那些40歲以上的人必須在窩棚裏受戒。
修行,每年參加暑期定居三個月,念經念佛。傣語稱佛教為“薩薩那”,釋迦牟尼佛祖喬法?悉達多被稱為“剛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