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83年(周三十七年),子思生。孔子的孫子。相傳子思在《禮記》中寫了《中庸》、《表記》、《季芳》,但沒有確鑿的證據。總的來說,子思能夠解釋孔子的遺產,所以他和孟子壹起形成了孟思學派。死於公元前402年。
公元前379年至公元前372年(安周王二十三年至列周王四年),孟子勝。復興孔子學說,提倡性善論,為以後的儒家學派建立嚴密的哲學體系,是我們的責任。孟子和他的弟子們的學說都收錄在《孟子》壹書中。死於公元前294年至公元前289年。
公元前340年(周憲王二十九年),荀子大約在這個時候誕生。他壹方面繼承了儒家的重禮義思想,另壹方面又反對孟子的性善論,主張性惡論。他是《荀子》的作者。死於公元前245年。
公元前200年(西漢高祖七年),賈誼生。主張多建諸侯,少建諸侯,加強中央集權,重農抑商。死於公元前168年。
董仲舒生於公元前179年(西漢文帝元年)。他是儒家陰陽五行學說的代表人物,是《春秋》的作者。死於公元前104年。公元前134(西漢武帝元光元年)
董仲舒寫了《天人三策》,提出了天人感應、性不變道不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等觀點。
公元前53年(西漢宣帝幹祿元年),楊雄生。著有《法眼》、《太玄》。死於18。
公元79年(東漢張地開國四年),東漢皇帝張地召開會議,討論五經異同,由皇帝決定,班固執筆,是儒家獨尊、陰陽轉化為五行的象征。
七六八年(唐代宗大理三年),韓愈生。排斥佛道,崇尚道統,是宋明理學的證明。死於824年。
772年(唐代宗大歷七年),李敖生出生。他是宋明理學的開創者。841歲
胡瑗生於993年(北宋太宗淳化四年)。與孫富、石碣並稱宋先生小三,釋體致用之學,開宋儒學生命之學之先河。死於1059。
1009(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李溝人。批判儒家的重義輕利觀。世界上有《談李先生文集》,1032寫了七篇《禮記》。死於1059。
1011年(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邵永勝。象數之學的集大成者,與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並稱為北宋第五子,是北宋重要的思想家。著有《黃史》等書。死於1077。
1017(北宋真宗天禧元年),周敦頤出生。宋明理學創始人之壹。在《太極圖說》中提出了無極和太極天理的觀點。他提出的太極、理、氣、命等成為宋明理學的基本範疇。有周子全的書。死於1073。
1020(天禧四年北宋真宗),張在生。創冠學。提出過為氣論,以儒家天論的觀點拒絕道家、佛家的形而上學觀點。並提出了知與德、天地之性、性情之性的辨識觀點。有張子全的書。死於1077。
1032(北宋仁宗明道元年),程浩生。次年,程頤。
健康。被稱為程洱,理學的創始人。程顥有《明道文集》,其特點是質書而明仁。其學稱為洛學,是北宋理學的大宗。主觀是理,但也重視天。程頤的主體性是
原因,在時間上,尤其是更多的措施。有傳世的《宜川文集》、《宜川易傳》。他們的作品被收錄在《兩個過程大全》中。1085,程浩去世。1107,程頤死了。
1050(宋仁宗祐二年),為輔。他與尤左、師洋、陸大麟並稱程門四大弟子,認為心即仁,天理也。他是《上蔡語錄》的作者。1103死亡。
1053(北宋仁宗福五年),楊仕省。思想接近偉大的征途,有《龜山集》。1135死亡。
1106(北宋崇寧五年),胡宏生。以道為體、用的總稱,主張仁、義、合、用,是道,創湖湘學派。著有《五峰識字》。1162死亡。
1130(南宋高宗建炎四年),朱希聖。因為他的兩課學習,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他的《朱四書》膾炙人口,極大地影響了後世的思想。他的學說繼承了程頤天論中“自然即理”的學說,在時論中提倡“尊物知行”的學說。他壹生著述頗豐,主要有《四書集註》、《齋藤優子大全》、《齋藤優子流派》等。1200死了。
1133(南宋高宗紹興三年),張雨生。他與朱、並稱為東三三先生,著有《南軒集》。1180死了。
1134(紹興四年,南宋高宗),薛季宣生。創建永嘉學校。1173死亡。
1137(南宋高宗七年),呂祖謙人。東萊文集等。1181年。
1139(南宋紹興九年),陸九淵所生。作為心學的開創者,他提出了心即理的觀點,發明了原初的心。有香山先生全集。1193死亡。
1141年(南宋高宗紹興十壹年),楊建省。陸九淵弟子,有《慈湖遺書》。死於1225。
1143(南宋高宗紹興十三年)陳良生。永康學派創始人,主張義利並重,為王霸所用。有《龍川文集》。死於1194。
1150(南宋高宗紹興二十年)葉。提倡功利主義學習,有《學習序》、《水心全集》等。死於1223。
1167(南宋孝宗道三年)蔡申生。沈迷於數學,比如《藏書經》。1230死了。
1175年(南宋孝宗二年),朱與陸九淵在鵝湖相會。前者代表理學,後者代表心學。兩派在功夫的問題上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1178(南宋孝宗惜春五年)是壹個真正的賢良之士。還有《西山文集》等等。死於1235
廖偉翁生。有《鶴山全集》。死於1237。
1181年(南宋孝宗惜春八年),陸九淵到白鹿洞書院講學,講君子義,小人利。
1185年(南宋孝宗十二年),拜見朱,並在隨後的三年裏回信討論的義利問題。
1187(南宋孝宗惜春十四年)陸九淵到貴溪天山講學。在山裏的五年裏,我和朱討論太極和無極。
1209(南宋寧宗嘉定二年)徐恒生。有陸宅的遺書。1281年。
1249(南宋李宗淳祐九年)武成勝。與許衡不相上下。死於1333。
1389(明太祖洪武二十二年)雪玨出生。《讀書錄》作者,河東派代表人物。死於1464。
陳憲章生於1428年(明宣宗宣德三年)。研究重力的是《白沙集》。死於1500。
1465(明憲宗成化元年)生於羅欽順。主張理在氣。死於1547。
1472(明憲宗成化八年)出生於王守仁。發揚陸九淵的學說,提出心即理、良知、知行合壹等學說,形成陽明學,是明代理學的大頭,其影響從未間斷。有“傳記”和“大學問”。死於1529。
1474(明憲宗成化十年)生於王廷相。主張理根於氣,有慎言、雅敘等。死於1544。
1483(明憲宗成化十九年)王根生。建立泰州學派。1541年。
1496(明孝宗弘治九年)錢德勒弘生。王守仁學說的繼承者是徐山慧語。死於1574。
1498(明孝宗弘治十壹年)王繼生。王守仁學的繼承者是王龍溪集。死於1583。
1509(明武東四年),王守仁在桂陽書院講授知行合壹與良知學說。
1517(明武宗十二年)何人。泰州學派代表人物之壹。他在那兒,殷新。死於1579。
1527(明世宗嘉靖六年)李誌勝。瘋狂標新立異,但也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對待人的私人利益是自然的,提出穿衣吃飯的觀點也是不同的,也就是人倫的物理,“聖人與凡人為壹”。著有《焚書》《藏書》。1602自殺。
1528(明世宗嘉靖七年),王艮在陽明書院講學,告訴百姓日常生活就是道。
1578(萬歷六年)劉出生於。他反對王守仁的良知說,主張至誠慎獨,創立了稷山學派,是明代理學的殿堂。有《劉子全書》、《劉子全書遺》。死於1645。
1584(明神宗萬歷十二年)孫棋出生。與黃宗羲、李詠並稱為三大儒學。死於1675。
1604(萬歷三十二年)陳出生。反新儒家,反佛教。死於1677。
顧憲成和高攀龍開始在東林書院講學。
黃宗羲生於1610年(明神宗萬歷三十八年)。啟蒙思想家和思想史家崇尚“天地心滿”的心理學觀點,從政治上批判君主專制。1662年寫了《伊名待訪錄》,1676年寫了《明儒案》,還寫了《宋元案》。死於1695。
1611年(明神宗萬歷三十九年)生於方以智。他的著作是巨大的財富,包括《物理概論》、《通雅》、《東西君》等。1671年自殺。
1613(萬歷四十壹年)顧出生。以音韻治經學,開清代樸學之風。1662年,撰寫《天下各郡各國病誌》,1670年,開始刻《日知錄》8卷。死於1682。
1619(明神宗萬歷四十七年)是王符的生日。宋明理學的盛夏。指出沒有武器就沒有辦法,有新的變化和兩個動作都可以知道。書豐富,書收為《船山遺書》。死於1692。
1627(明成祖天啟七年)李詠出生。關中有《四書自反錄》和《兩宋集》。死於1705。
1629(明崇禎二年):劉在嵇山講學,黃宗羲為講學人。
1635(明崇禎八年)顏。提倡實學。死於1704。李詠傳承其學,在國際上被稱為“李巖學派”,他們的著作被編為《李巖遺書》。
李光地生於1642(明崇禎十五年)。深受康熙皇帝賞識,奉命編輯《性理大全》、《朱子》等書籍。死於1718。
戴振聲(1723)。主張理性存在於欲望之中,批判宋明理學“存義滅人欲”的思想,是用理性殺人的工具。還有《孟子字義疏證》等。死於1777。
1763(清高宗二十八年)焦訓生。認為人是有智慧的,是可以進化的,進化必須靠實踐,同時主張人性本善。還有孟子正義等等。死於1820。
1775(清高宗四十年)淩書生。公羊學家,包括春秋時期大量暴露的筆記,春秋時期公羊的孔與梁等。死於1829。
1776年(清高宗四十壹年),戴震《孟子字義疏證》成書。
劉保南出生於1791年(清高宗五十六年)。還有《論語正義》等等。死於1855
龔自珍,生於1792年(清高宗五十七年)。近代與公羊討論政治的文體是《定安集》。1841年。
段玉裁編了《東原先生文集》。
1794(清高宗五十九年)魏盛遠。宋初儒學,宋末儒學。老師劉,春秋人,與龔自珍交好,人稱“龔為”。宣傳政治改革,如《國海圖治》和《谷瑋唐吉》。死於1857。
1811年(清仁宗嘉慶十六年)曾國藩出生。理學家,如曾的《公集》。死於1872。
張之洞生於1837年(清玄宗道光十七年)。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有“勸學”等。死於1909。
1848(清玄宗道光二十八年)孫詒讓出生。著有《周禮正義》、《墨子間哀》等。死於1908。
1858(清鹹豐八年)康有為出生。借鑒公羊的制度改革引起了近代思想界的震動。死於1927。
1865(清穆宗同治四年)譚嗣同出生。主張變法,有仁。1898被殺。
1869(清同治八年)生於張。古代文學大師,如張系列。死於1936。
梁啟超出生於1873(清穆宗同治十二年)。與恩師康有為編《新學與孔子變法考》,主張變法維新。倡導學術史研究的新方法,其啟示是不可否認的。該書編為《飲酒室集》。死於1929。
劉生於1884(清光緒十年)。國學大師,其著作被錢編輯為《烈士伯遺言》。死於1919。
1885(清光緒十壹年)熊十力生。當代新儒家主要起於佛教,輔助佛教入儒,建立了認識論的新哲學體系。他是《新理智主義》的作者。死於1968。
1893(清光緒十九年)梁漱溟出生。當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壹是《東西方文化及其哲學》、《中國文化要義》。死於1988。
1895(清光緒二十壹年)錢木生。先秦時期和中國近三百年的學術史上有各種各樣的學派。他是中國當代學術重鎮新亞書院的主要創始人。死於1990。
馮友蘭出生了。他是理學的重要代表,著有《中國哲學史新編》、《貞元六書》等多部著作。死於1990。
1896(清光緒二十二年)康有為撰寫《孔子變法考證》。
1902(清光緒二十八年)何。有《文化與生活》《當代中國哲學》等等。死於1992。
1909(清宣彤元年)唐君毅出生。當代新儒家的代表,在港臺及海外都有廣泛的影響,其哲學體系是心學九境界說。表現為“中國哲學的原論”和“生命存在與精神境界”。死於1978。
牟宗三生。當代新儒家大師,與唐君毅並稱為唐謀,建立了道德形而上學和兩層本體論哲學體系。著有《心與身》、《智的直覺與中國的哲學》、《現象與事物本身》、《圓與善論》等。死於1995。
1921年,梁漱溟的《東西方文化及其哲學》出版,是當代新儒家重要的文化哲學著作。
1923年,張君勱在清華大學做了壹個題為《人生觀》的演講,科學與玄學的爭論就此開始。
1949年,梁漱溟完成了《中國文化要義》,認為中國文化的支柱是孔子和儒家的精神。
65438年至0950年,錢穆、唐君毅在香港創辦新亞書院,成為現代新儒家興起和發展的主要學術基地。
65438年至0958年,唐君毅、、許、牟宗三等人在香港發表了《中國文化告知世界宣言》,全面表達了當代新儒家的文化現代化觀。
1966《中國哲學原論》由唐君毅出版。1968中國哲學原論出版。1973中國哲學原論出版。1975中國哲學原論出版。
1971出版牟宗三《智識直覺與中國哲學》。
1975牟宗三《現象與事物本身》出版。
1977唐君毅的生命存在與精神境界出版。
1985年牟宗三《圓善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