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兒時的年味

兒時的年味

文|胡曉偉

回憶兒時過春節,有年味的還是寫對聯、貼對聯。

在我們老家,稱對聯為“門dì 子”。

臘月底,快過年了。鄰裏鄉親見面都會相互問“妳屋的年辦好了沒?”。對方壹般都會回答“年好辦,dì 子壹撿就辦好了”。過去的農村人,過年辦年貨都比較簡單,大部分東西都是自己生產,平時不舍得,逢年過節才拿出來享用。要買的東西,則是能省則省,很少到市場上購買。但“門dì 子”是不能省的。老百姓家裏再窮,年三十都要“貼門dì子”。

那時候,“門dì子”能寫還是盡量寫,轉遍壹個灣子很難見到哪壹個家庭貼印刷體的“門dì子”。實在找不到人寫,只能等年三十前壹天下午散黑時,到街上花錢“撿”。因為那時候貨主眼看賣不完,會對存貨低價處理,這時候去買可以省幾分錢。“撿”,實際上就是到街上花錢買,白撿是撿不來的。

“寫門dì子”對我家來說不是難事,因為我家“近門(沒出五代人的本家)”的六爹是這方面的天才。他和父親是***爺的兄弟,比父親大,排行老六,所以喊他“六爹”。

據說六爹讀過兩年私塾,是灣裏的“秀才”。《三字經》《百家姓》背得滾瓜亂熟。那時候農村人喜歡唱小調,六爹見到什麽東西能唱出什麽詞,出口成章,非常押韻。我上高中時看電視上臺灣歌星張帝脫口表演,自然而然地就想起六爹。六爹平時沒事喜歡給小孩子“出謎子(出謎語)”。大家正在壹塊玩,六爹走過來了:“來,來,來,我出個謎子妳幾個小伢斷(猜),誰個斷出來給壹個糖沱(糖子)”“謎子謎,三股系(xì),走遠路,沒腳跡,打壹用具”。大家都想吃糖沱,有的說是“扁擔”,有的說是“籮筐”,有的說是“水桶”,六爹在壹旁不停地擺手“不對,不對,妳幾屋的都有,接著斷。”看著大家都“斷”不出來!六爹說:“再出壹個:弟兄倆個奔奔(壹樣)高,妳插我壹刀,我插妳壹刀,這個好斷,妳幾屋的也都有。”,最終還是沒人能“斷”出來。但不管“斷”出來還是“斷”不出來,每人都能得到壹個“糖沱”。

我也沒“斷”出來,後來私下向六爹請教。原來前壹個謎底是“遠子(農村擔糞的壹種竹編運輸工具)”,後壹個謎底是“門閂”。出得真夠形象!

出謎子並不是六爹的強項,他的特長是書法。

拿灣裏人的話說,他會寫“畫桿”,就是會寫毛筆字的意思。說是毛筆,實際上就是用壹根竹棒綁上壹撮麻繩,經過簡單加工制作的。灣裏哪家有紅白喜事,比方說“喝準酌(青年男女訂婚)”“送日子(訂婚期)”,灣裏的人就找他:“六佬,給我寫個貼子”。“六佬”非常樂意,欣然應允。寫這些東西,他既不收錢,也不接受吃請,而且自帶墨汁、紙張。

自然,灣裏每年過年寫“門dì子”是少不了六爹的。在老家,壹般都是上午吃年飯,壹般十二點就把年飯吃完。早就有人就在村裏空曠的地方擺好方桌,請六爹寫“門dì子”,灣裏的人都聚攏到壹塊看書法表演。六爹直接用手裁紙,旁邊就有人說“讀書讀得高,裁紙不用刀”,每當這個時候,他臉上都會洋溢幸福的笑容。“老六,就妳的手把我屋的也寫壹下”,六爹仰臉思考了幾秒鐘:“妳屋的得寫七幅”。灣裏哪壹戶幾個大門、幾個二門、幾個房門,包括豬圈、牛欄,得寫多少“門dì子”,六爹都壹清二楚。實際上,到最後,灣裏的“門dì子”都是出自六爹壹人之手。

那時候買不起對聯集錦方面的書,也不像現在網上壹搜,對聯的內容就出來了。六爹寫“dì子”的內容全部是平時積累,然後現場創作。大門寫什麽,二門寫什麽,他都在心裏盤算好。比方說大門寫的有“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門對青山龍虎地,戶朝綠水鳳凰池”“春回大地風光好,福滿人間喜事多”,廚房門寫“壹人巧做千人食,五味調和百味香”,房間門寫“呼童早起勤耕種,教子遲眠夜讀書”。橫批壹般是“春回大地”“春滿人間”“百花齊放”等等。六爹的書法造詣確實非凡!尤其寫的點號是標準的“瓜籽點”,據說這是書法的最高境界。記得小夥伴們經常拿著籽實飽滿的瓜籽在對聯上比劃,這些“點”與瓜籽的形狀完全吻合,跟復印的壹模壹樣!

那時候的“門dì子”都是小尺寸的,壹來可以節省紙張,二來也節省筆墨。不像現在都是貼大幅對聯,有的還用金粉書寫。有些單位還在廣告公司花巨資制作對聯,掛十天半個月當作垃圾扔掉,這些在那時是想都不敢想的。墨汁不夠,六爹就從竈臺找幾個木炭碾碎,放在開水裏壹攪,就做成了現成的墨汁。

除了貼“門方子(門框)”上的對聯,還得貼壹些雜聯,尺寸跟橫批尺寸壹樣,但得豎著貼。比方說豬圈上貼“槽頭興旺”“豬長千斤”,雞梼子(雞舍)上貼“雞鴨成群”,牛欄門上貼“六畜平安”,“斜穿(囤糧食的圓形器具)”上貼“五谷豐登”,客廳顯著位置貼上“日進鬥金”“出入平安”“金玉滿堂”等等。

年飯之後,家家戶戶都忙著“搞漿子(制作漿糊)”“貼dì子”。漿子制作非常簡單,用壹小把灰面加入涼水攪拌均勻,放入開水鍋中混和。有的在裏面加壹些防鼠藥,用這種漿子貼的“門dì子”既牢固,又不被蟲咬鼠撕。

聽灣裏的人說“門dì子”貼是越早越好,貼完就不擔心有人上門來要錢。那時候農村經濟條件差,往往是借了東家借西家,拆東墻補西墻,扯賬賒賬是常有的事。要賬的人都是急著年前把賬收回去,因為壹年是壹年的事。走到門口,看見人家已經貼了“門dì子”,為替別人圖個吉利,就不好意思進門張口要錢:“氣(去)球,轉氣(去),明年再要”。我不知道這是何時傳下來的規矩,但品味起來也確實有點道理。當然,欠債的人提前“貼dì子”不是想賴賬,大多數都是有自己的難處:“今年不照(不景氣),再該壹年(再欠壹年),門(明)年爭取還”,實際上壹直惦記著能夠盡快還上所欠的債務。

灣裏會認字的人不是太多,“寫dì子”請人,“貼dì子”還得麻煩六爹,因為如果貼錯了會鬧出笑話。比方說把“壹人巧做千人食”和“福滿人間喜事多”配在壹起貼,顯然是不對仗的。記得有壹戶人家為圖省事自己去貼,把“槽頭興旺”貼在床頭邊,結果被六爹及早發現換了過來,才避免了壹場笑話。

老家還有壹個習俗,壹般人家過年都是貼“紅門dì子”,但如果當年有人去世了,貼燒紙或不貼。用燒紙裁成雜聯的尺寸,上面不寫字,左右門框上各豎著貼壹張,“門聖(神)”各貼壹個“叉”字,以示對親人的懷念。第二年和第三年貼“下色”,壹般是黃色或紫色。與這家近門的人,第壹年貼“下色”。“下色dì子”壹般為中華孝文化的內容,例如“守孝三年容易滿,思親千載最難忘”“孟宗哭竹冬生筍,王祥為母臥寒冰”等等。從這些“下色dì子”中,我認識了董永、孟宗、王祥這幾個出名的大孝子。

我那時上學成績雖然不太好,但在六爹的感染下,對每年過年寫“門dì子”是比較熱心的,壹般都在旁邊當個副手,書寫的基本常識都略知壹二。從正月初壹到正月十五,小夥伴們在灣裏玩耍時,挨家挨戶念“門dì子”上的內容成了歡渡春節最難忘的民俗活動。

六爹始終是單身壹人,依靠他的“畫桿”在灣裏樹立了名氣,為每年過年增加了喜慶的氣氛,使“門dì子”這種傳統文化往下壹代傳遞。值得痛心的是,他晚年因為精神失常在外討飯,最後病逝於荒郊野外。那時我在外上學,聽灣裏的人說人是被過路人發現的。我心裏常常思忖:假如他生活在新時代,也許會成為知名的書法家或文藝人才,憑著他的才藝和人品,定會過上美好的生活,安享幸福的晚年。

在我的心目中,六爹永遠是最值得敬重的長者!

#羽西X 紅蘊新生#。

/p/ee05f7eff678

  • 上一篇:重拾兒時記憶“貼門對dì子
  • 下一篇:倪案。心臟病(心絞痛伴糖尿病)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