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元宵節百科!

元宵節百科!

節日介紹

元宵節,也被稱為上元節、小元宵、元宵或元宵節,在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

正月是農歷正月,古人把“夜”稱為“夜”。正月十五是壹年中第壹個月圓之夜,所以叫“元宵節”。元宵節主要包括壹系列傳統的民俗活動,如賞燈、吃湯圓、猜燈謎和燃放煙花。此外,許多地方還增加了遊龍燈會、舞獅、踩高蹺等傳統民間表演。2008年6月,元宵節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起源起源

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也對元宵節習俗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漢明帝永平年間,為了弘揚佛教,漢明帝下令正月十五晚上在皇宮和寺廟“燃燈示佛”。所以正月十五晚上燒燈籠的習俗是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和道教文化的加入而逐漸在中國傳播開來的。唐朝時期,中外文化交流更加密切,佛教興盛,官員和普通百姓壹般在正月十五“燃燈拜佛”,於是佛燈遍布民間。自唐代以來,在元宵節燃放燈籠是合法的。

節日期間

元宵節的節日和習俗活動隨著歷史的發展而延伸和擴大。就節日的長短而言,漢代只有壹天,唐代三天,宋代五天。明代從初八開始點燈,壹直到正月十七晚上。它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元宵節,與春節相連,這壹天是城市。非常熱鬧壯觀。尤其是精致多彩的燈光,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到了清代,更有舞龍、舞獅、旱船、踩高蹺、跳秧歌等“百戲”,但節期縮短為四至五天。

燈籠住宿

人們在除夕夜向上帝獻祭時,應該設立壹個“天地堂”。人們在院子裏搭起壹個小棚子,棚子裏的小桌子上立著“天、地、三界、萬靈”的神寶座;神社前有香爐和供品,掛著壹盞燈籠,代表姜太公的座位。在古代,為了驅除對黑暗的恐懼,燈籠被衍生出具有驅邪避邪、祈求光明的意義。在閩南話中,“登”的讀音與“丁”相近,所以燈籠也被用來祈求孩子加丁、求功名、避邪。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作為壹種食物,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宋代,壹種新穎的元宵節食物在民間流行。這種食物最初被稱為“漂浮的紫苑”,後來被稱為“元宵”,商人也稱它為“元寶”。陜西餃子不是包的,而是“卷”在糯米粉裏,或煮或炸,熱乎乎的,圓圓的。古代“元宵”價格較貴,有詩說:“賓客以鉤簾看禦街,城中珍寶壹時來。幕前無路可走,錢也退不回來。”

元宵節

元宵節是壹種傳統的節日習俗,始於西漢,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盛行燈風,流傳後世。正月十五是壹年壹度的花燈煙花的高潮。因此,元宵節也被稱為“燈節”。在山西的縣級城墻乃至鄉鎮,這些居民都集中在繁華熱鬧的地區。在正月十五到來之前,街上掛滿了燈籠,鮮花遍地,燈火搖曳,在正月十五晚上達到高潮。

解燈謎;猜燈謎

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中國特有的壹種富有民族風格的傳統民間娛樂形式。

元宵節,壹個代表幾代人開始流傳的特殊活動。在農歷正月十五,傳統的民間掛燈籠,放煙花。後來,壹些好事者在紙上寫下謎語,貼在五顏六色的燈籠上,讓人們猜。因為猜燈謎可以啟迪智慧,迎合節日氣氛,所以很多人響應,後來猜燈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或缺的節目。燈謎增添了節日的氣氛,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節日諺語

8月15日,雲遮月,正月十五,下雪,亮燈。

雨打燈籠,雲遮秋月。

8月15日,雲遮月,下雨了,點亮了來年的元宵節。

月明門美,燈火通明。

溶解的月光連接著燈市,迷蒙的春色彌漫著夜城。

正月十六春遊,壹年四季沒生病。

正月十五,紅紅火火。

元宵節,遠離壹切疾病

正月十五,下雪點燈,清明時節雨紛紛。

偷蔥嫁好翁;偷菜嫁個好老公

詩歌積累

十五夜看燈

唐·盧·趙霖

錦裏舉行香宴,藍鴻雁初年。

色遠,光遠。

中國人疑星隕落後,樓如懸月。

別有千般笑,快來秀九枝鋒。

正月十五晚上點燈

千門萬鎖,燈火通明。正月中旬,它搬到了北京。

三百妻袖舞,壹瞬間字寫蒼穹。

  • 上一篇:信封的格式和寫法是什麽?
  • 下一篇:公司有趣的中秋節活動策劃方案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