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元宵節的來歷30字?

元宵節的來歷30字?

元宵節的來歷30字?——答:漢文帝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的平呂之亂,每逢此夜,出宮遊玩,與民同樂。

元宵節簡介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壹,時間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壹年中第壹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

元宵節的形成有壹個較長的過程,根源於民間開燈祈福古俗。據壹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為全國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正月十五燃燈習俗的興起也與佛教東傳有關,唐朝時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壹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布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

元宵節的來歷

傳說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後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漢惠帝病死後呂後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後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後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襄耳中,劉襄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系,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四個兒子劉恒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裏家家張燈結彩,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壹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漢武帝時,"太壹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壹:主宰宇宙壹切之神)。據說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元宵節的習俗

1、賞花燈:

由於元宵節有張燈觀賞的習俗,因此也稱為“燈節”、“燈夕”。東漢時,漢明帝為宣揚佛教,敕令在上元之夜,“燃燈敬佛”,並親自到寺院張燈,以示敬佛。從此以後,元宵張燈便蔚然成風,相沿成俗。

壹般來說,舊時從正月十三日“上燈”開始,市面上就會掛出各式各樣的花燈;十四日為“試燈”,即各地紛紛搭建起燈棚、鰲山、牌樓等,或張燈結彩,或燃放煙火,或表演節目等等,已經有了節慶的活動;十五日為“正燈”,這時起,各種表演就大張旗鼓地開始了,不僅在燈會上有賽花燈等活動,平常百姓家中也都張掛燈盞,小孩子們則手提燈籠到處玩耍,有的地方壹直持續到十八日的“落燈”。

元宵節遊玩觀賞的主要對象是花燈,又叫“彩燈”、“燈籠”。花燈是我國古代人民創造的精美藝術品。西漢時就有了彩燈,到唐朝以後,經過千百年能工巧匠的開發創新,彩燈藝術百花競放,各呈異彩。在樣式上有帶穗的掛燈,美觀的座燈,秀麗的壁燈,精巧的提燈,玲瓏的走馬燈等。天上明月和人間燈火交相輝映,顯示出了節日的歡快與喜慶。

2、猜燈謎: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的壹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都城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謎、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千百年來壹直深受人們喜愛,已形成壹種獨特的民俗文化。

燈謎有的和文字有關,有的和道理相關,往往讀來幽默風趣又十分應景。在猜的過程中,大家不僅可以領略到傳統文化的魅力,也能使自己的智慧得到提高。

3、吃元宵:

吃元宵是元宵節的壹個重要習俗。明清正月十五吃元宵成為時尚。明朝京城在初九之後,就開始吃元宵。元宵用糯米細粉制成,圓形,內包核桃仁、芝麻或桂花白糖為餡。江南稱為“湯團”。蘇州人稱為圓子、杭州人稱為“上燈圓子”。在祭祀祖先之後,家人老鄉壹起享用圓子,取其團圓的意義。當代中國無論南北,正月十五吃元宵成為時尚。天上明月,碗裏元宵,象征著團圓吉利。吃元宵表達的是人們享受闔家團圓的美意。

不少地方街頭流行“搖元宵”,將做好的餡心,放在大籮中的幹粉上搖晃,粘上粉,灑水,再搖,越滾越大,最後成形。搖元宵的過程也是壹個民俗展示的過程,它為元宵節增添了節日氣氛。

4、耍龍燈、舞獅子:

“耍龍燈”也稱“舞龍”,也叫“龍燈舞”。它是我國獨具特色的傳統民間娛樂活動。“耍龍燈”在我國漢代民間就已相當普遍。唐宋時期的“社火”“舞隊”表演中,“耍龍燈”已是常見的表演形式。“耍龍燈”的表演,有“單龍戲珠”和“雙龍戲珠”兩種。在耍法上,各地風格不壹,各具特色。

民間舞獅的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流行於南北朝,至今已有壹千多年的歷史。獅子為百獸之尊,形象雄偉俊武,給人以威嚴、勇猛之感。古人將它當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認為它能驅邪鎮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們逐漸形成了在元宵節時及其他重大活動裏舞獅子的習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5、踩高蹺、劃旱船:

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壹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高蹺本屬中國古代百戲之壹種,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

劃旱船,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旱船不是真船,多用兩片薄板,鋸成船形,以竹木紮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間,如同坐於船中壹樣,手裏拿著槳,做劃行的姿勢,壹面跑,壹面唱些地方小調,邊歌邊舞,這就是劃旱船。

6、祭門、祭戶、“走百病”:

祭門、祭戶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裏插上壹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走百病”,也叫遊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壹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走百病是明清以來北方的風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進行。這天婦女們穿著節日盛裝,成群結隊走出家門,走橋渡危,登城,摸釘求子,直到夜半,始歸。

綜上所述,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習俗的形成有壹個較長的過程,而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 上一篇:金融行業有什麽特點?
  • 下一篇:歷史著名廉潔人物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