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充電樁這麽建,電動車能放心吃嗎?

充電樁這麽建,電動車能放心吃嗎?

樁在外面,車在家,車得找樁。供求不匹配。無論建多少個充電樁,都不會讓電動車方便使用,只會增加空樁。

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過450萬輛,公共充電樁1,41,000個。車樁比雖然沒有達到預定理想的1:1,但也達到了3:1,對於新能源車應該是比較舒適的支撐。但是,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覺得充電樁不夠用,充電麻煩。這是主觀錯覺嗎?我認為不是。

前陣子我們出去做了壹個10城市的實地調查,發現壹些大城市的充電樁建設有幾個普遍的痛點:

1,充電和停車收費分開,重復收費。大部分有軌電車要求充電後立即駛離,然後停止充電;

2.電樁所在地供需匹配度低。

3、電樁管理不到位,繁忙地方運油車占位嚴重,不繁忙的地方定位不準,環境臟亂。

這三個因素加起來。在實際用車中,車主要花時間充電,有找不到地方充電的風險,充電後又要開走,體驗自然不會好。

這種模式和我們燃油車壹樣,導致我們希望充電速度越快越好,甚至有人提出5分鐘就充滿了!其實至少現在的技術和供電實力不允許。

那我們看看能不能找到更適合電動車的充電模式。

近日發布的《2021-2035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中,不僅提到加快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還強調基礎設施科學布局,加強建設規劃和統籌協調,並引入了系統的概念。

規劃引導的充電樁建設方向發生了變化,放棄追求充電樁匹配比例,轉向基於場景的補能引導。在城市中,發展以慢充為主、應急快充為輔的居民區充電服務模式,即平時通勤停在哪裏就在哪裏充電,提高便利性;在高速公路和高速公路上,加快形成適度超前、快充為主、慢充為輔、城鄉公用的充電網絡,滿足長途駕駛需求;當然,技術創新還會繼續,會加強智能有序充電、大功率充電、無線充電等新型充電技術的研發。

如果妳有壹輛電動車,舒適的充電體驗是怎樣的?平時在市內通勤,可以用家裏或單位停車場的慢充電樁充上電,不用抽空出去充電。這種用法比燃油車更省時省錢。遠行時,先用慢充充壹整夜,途中用高速快充電樁補充電量,解決裏程焦慮。到了目的地,再用慢充電樁充滿,基本使用體驗接近油罐車。

如果達到這樣的效果,電動車就可以放心食用了嗎?妳可能會說還是要解決電池安全和資源回收的問題。先把這些放壹放,今天只討論充電基礎設施。問題是,從現狀到理想的效果還有壹段距離。難點在於提高充電樁的供需匹配度,包括出行高峰期快速充電樁在高速公路上的有序使用,以及慢速充電樁在城市的普及。

目前高速公路采用配套服務區的方式,每個服務區4個充電樁的數量,平時就可以辦理。壹旦出行高峰,連服務區都進不去,如何解決快速補貨需求?壹方面增加配套比例,另壹方面能否利用智能數據管理促進充電預約,緩解續電擁堵?

目前慢充樁的普及進度遠低於公共充電樁的建設速度。比如廈門的充電樁數量超過6000個,而小區居民應用的充電表數量只有809個。為了推動慢充樁的普及,政策應該更加細化,貼地。目前仍有不少地方的居民樓、寫字樓物業管理未開通,私裝電樁申請受阻;在個人擁有車位比例不高的情況下,實現壹車壹車的* * *享受是基本條件,但配套機制還沒有開始落地。我們在福州對壹個2019交房的大型新樓盤進行了實地調查。不符合福建省關於非固定產權和公共停車位比例不低於20%的要求,為100。7kW慢充電樁並不是廠家賣車的強制要求,有的廠家配備220V充電器,充電效率低,沒有充電鎖保護。每個問題都是壹座大山,不同地方狀態不壹樣,不能壹刀切。

其實我個人認為100%很難解決上述問題。根據不同的資源條件,城市的解決方案和新能源路線應該是不同的。總之,要避免過去的壹刀切、壹方管理。

從燃油車切換到電動車,雖然產品形態還是四個輪子加壹個沙發,但實際使用模式可能需要調整。也要用理性的眼光看待電動車,積極探索電動車的正確開啟方式,避免以燃油車的標準間接否定電動化的價值和優勢。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

  • 上一篇:供應鏈金融創新服務實體企業線上化、平臺化是大勢所趨。
  • 下一篇:請幫我解答壹些關於中國藝術史的問題。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