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壹項中央軍委批準的行動開始進行。
11月16日的解放軍報報道,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我國將對中越邊境遺留雷場進行全面掃除,徹底清除邊境遺留雷患。
新壹輪掃雷在中越邊境雲南段展開,雲南省人民政府、南部戰區陸軍、雲南省軍區***同組成領導小組負責這項工作。計劃用約1年的時間,完成對68處、***60余平方公裏雷場的掃除和封圍。
在中越邊境掃雷,始自上世紀90年代初中越兩國關系正常化後,1992年、1997年、2015年都進行過邊境大掃雷。2015年在中越邊境展開的掃雷行動,完成了對雲南段41處、18.4平方公裏雷區的掃除任務。
這是2015年之後的又壹輪掃雷行動。
87名村民炸得只剩78條腿
因與越南接壤,雲南、廣西兩地境內存在著許多“地雷村”。
這次掃雷的任務,集中在文山州和紅河州的富寧、麻栗坡、馬關等6個市縣邊境壹線展開。僅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壹地的數據表明,從1979年至2003年,該州因不慎觸雷致傷殘人數達5878人,年齡從8歲到84歲,5萬余畝耕地因此荒蕪。文山州下轄的沙仁寨壹度曾出現87名村民被地雷炸得只剩78條腿,以此成為“聞名”世界的地雷村。
曾被炸傷的村民解釋稱,埋在地下幾十年的地雷經過雨水沖刷,很容易被“移位”。因此,即便在雷區之外的自家田地耕作,她仍然被炸傷致殘。
諷刺的是,那些人畜都不敢盲入的雷區卻成了不法分子走私冒險的通道。2014年,深圳海關繳獲了12個走私團夥,他們由香港進貨運至越南,再冒險進入雷區試圖躲過關卡。
種種原因,使得我國決心要拔除這些深埋地下的定時炸彈。經過兩輪大規模排雷後,剩余的雷區更是名副其實的“艱難險惡”,2015年開展的那輪掃雷涉及的雷區,是中越邊境歷次掃雷行動中最艱巨、最難啃的硬骨頭,爆炸物種類多達30幾種,是世界其他雷區所罕見的。
新壹輪掃雷行動的難度更是不低。解放軍報稱,此次掃雷區域山勢陡峭、地形險峻、不便於機械排雷,只能采取傳統的排雷手段,工作危險性大、組織實施復雜。
持續25年的掃雷行動
中國在中越邊境的掃雷行動從1992年至今已持續25年。
在新壹輪大排雷行動前,我國針對中越邊境曾進行過三次大規模排雷行動,時長均為兩年。
△新壹輪排雷的重點區域
裸手排雷的掃雷官兵
前面提到,這次掃雷只能采取傳統的排雷手段。
實際上中國軍隊很早就已經研制並使用了排雷機器人、清障車等遠距離遙控設備。這些智能設備無疑可以將掃雷員的人身威脅降為零。可在中越邊境,這些設備卻無法替代壹線的掃雷員。這又是為什麽呢?
首先,還是和中越邊境的自然條件脫不開關系。
中越邊境掃雷作業,是在亞熱帶山嶽叢林地帶進行。這裏山高坡陡林密,很多地方地勢險峻,有的地方腳下就是陡峭的崖壁,機械化的排雷裝備在很多地方根本派不上用場,堪稱靈活的掃雷機器人也在這些陡坡和密林前寸步難行。
其次,中越邊境的地雷種類多、埋藏時間久,機器人無法做到100%排除。
由於歷史上蘇聯、美國勢力都曾染指越南,因此埋設在中越邊境上的地雷不僅有中式、越式地雷,蘇式、美式地雷也不少見。地雷種類更是有防坦克雷、防步兵雷、松發雷、絆發雷、跳雷、詭計雷等至少數十種。
這種密度大、類型多、變化大的混合型雷場幾乎是全世界最復雜的雷場。在現有的技術水平下,掃雷機器人、機械化掃雷、爆破排雷等方式都很難確保百分百清排徹底,壹些“犄角旮旯”仍然需要人工排查。
掃雷官兵開始作業前都要穿上防護服,防護服壹般有幾十斤重,需要戰友幫助才能穿戴上。防護服在壹定程度上可以保護掃雷員的安全,但政知見註意到壹個細節,由於排雷、排爆需要掃雷員精準拿捏力道,因此這類防護服大都不會對手部進行防護。壹線人員絕大多數都是裸手上陣。
△防護服
令人感動的是,壹線排雷士兵完成任務後會手挽手親自在雷區走壹遍,親身檢驗排雷成果,確保萬無壹失後才會給雷區“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