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規劃,依法保護隨著1994青島被榮譽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特別是2001“八大關近代建築”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來,青島對八大關的保護做了系統的規劃:八大關街區被列為青島歷史文化名城“十大歷史文化保護街區”之壹;編制了《青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包括八大關街區;制定了八大關歷史文化保護區控制性保護規劃和八大關歷史文化保護區環境綜合整治規劃;2008年8月,青島市文物局、規劃局啟動新壹輪規劃工作,特邀具有國家文物局審批資質的專業單位進駐八大關街區進行現場專項考察調研,編制了《青島八大關近代建築保護規劃》(待審批);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八大關地區房屋出租和出售管理的通知》。青島市文物局向八大關居民和駐地單位發放了《八大關近代建築保護須知》和《青島文化遺產保護手冊》。充分利用世界博物館日和中國文化遺產日宣傳普及文物保護知識;依法嚴格行政審批;定期舉辦文物行政執法培訓班,提高行政執法人員素質和水平,堅持每周開展壹次文物行政執法檢查。
恢復原貌,綜合整治2000年前後,為適應青島文化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需要,青島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整治八大關區域環境的重要決策和部署,堅持“恢復建築原貌,綜合整治環境”的原則。專門出臺了《關於八大關、小魚山景觀保護區環境綜合整治的通知》和《青島市八大關、小魚山景觀保護區綜合整治項目拆遷補償標準的有關規定》,成立了由國內外專家組成的專家咨詢委員會,確定並邀請加拿大設計公司和德國著名設計師進行房屋修復設計,並特別邀請德國文物建築專家擔任顧問。青島地產集團在試點的基礎上,認真、科學地實施綜合改造。根據八大關大部分建築年久失修的情況,市財政每年投入近5000萬元用於建築改造、違章建築拆除、居民搬遷和基礎設施建設、太平角公園建設等。同時,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籌集資金,共籌集資金2億多元用於八大關建築的修繕、維護和環境改造,最終達到延續和改善八大關街區傳統風貌的總體目標。
全面調查,深入研究青島市文物局、市南區文物局結合2007年以來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組織文史、規劃、建築、房地產、文物等專業人員,對八大關近代建築進行了全面調查,通過現場勘察、拍照、走訪住戶和單位、查閱建築檔案等方式,對1949之前形成的建築進行了全面認真的調查。形成了近萬份調查資料,開展了全面的資料整理和深入的學術研究工作。對大部分保護建築的建造年代、建築結構、建築面積、建築師、原主人等原始資料進行了整理,對重點建築的藝術風格和人文脈絡進行了深入研究,並由文物出版社編著出版了《集成萬宅——八關》壹書。正是這些通過大量細致嚴謹的工作而獲得的科學成果,為八大關街區的保護和利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完善機制,共同保護八大關“三多”現象(即用戶多,街區居民近5000人,駐地單位近100家;房屋數量多,***721各類建築,面積67萬平方米,房屋產權和用途復雜;維修資金需要很多),各相關部門的積極配合和共同保護是保護和利用好八大關街區的重要舉措。青島市規劃、公安、國土、旅遊、環保、文化、文物等相關部門以及市規劃執法大隊、市南區城管執法大隊等單位,不僅實現了協同配合、群策群力,還探索並不斷完善聯席會議、聯合執法、行政審批告知等機制,取得了明顯成效。同時,市南區八大關街道辦事處通過聘請八大關保護義務監督員實施有效管理,海濱景區認真負責街區內的景觀管理,為八大關街區的保護和利用做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