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風俗習慣
待客禮儀
規定飲食
蒙古族人民以草原為生,以畜牧業為主要生產方式。主要是奶和肉,馬奶酒,紅燒肉,烤羊肉和茶是他們日常生活中最喜歡的飲料和食物。遼西蒙古族從事農業生產較早,所以他們不僅保留了蒙古族的傳統飲食習俗,還保留了壹些東蒙古特有的食物。如全羊湯、“手抓羊肉”、蒙古大餅、喇嘛糕等。
所謂全羊湯,就是把新鮮的羊肉和羊的心、肺、腸等混合在壹起。,切成條,壹起放在水裏煮,然後配各種調料壹起吃。它味道鮮美,很受人們的歡迎。全羊湯是蒙古族的壹種特殊飲食,現已成為遼西阜新待客的壹種食品,尤其是在農歷“立秋”這壹天,俗稱“搶秋肥”。
“掌上羊肉”是蒙古族傳統食品之壹。做“手抓肉”,壹定要選肥嫩的羊肉,就地宰殺,去皮入鍋,加調料煮熟。是蒙古客人色香味俱佳的美食。因為不用筷子,直接用手,所以叫手抓肉。
阜新孫玉國廚師經營的“手工肉”和“全羊湯”入選2002年遼寧省十大風味食品。
蒙古餅是遼寧蒙古族的壹種風味面食,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它最早是用當地特產蕎麥粉做皮,牛、羊肉、豬肉做餡,在水中幹煮而成。明末清初,用大豆油和奶油炸制,以白面為皮,成為蒙古族人民常吃的佳品,以薄、漏、透的特點著稱。蒙古大餅大如鑼,外嫩裏嫩,餅面油光珠亮,餅皮裏瑪瑙般的肉,翡翠般的菜,紅紅綠綠,真好看。用筷子掰開餅皮,熱氣升騰,氣味撲鼻,激起人們強烈的食欲。漢族有句話叫“好吃不如餃子”,蒙古族有句話叫“好吃不如餡餅”。可見餃子和餡餅同樣上乘。
喇嘛系列食品是遼寧蒙菜中獨具特色的,如喇嘛肉、喇嘛粥、喇嘛餅等。喇嘛糕是遼寧省蒙古族的傳統糕點。它以精制面粉、白糖、雞蛋為主要原料,以瓜子、綠肉絲、桂花為輔助原料,在烤箱中烤制而成。其特點是潔白如雪,口感香甜,口感柔軟,富有彈性,是老少皆宜的營養品。
蒙古人把隆重熱情的接待客人視為壹種美德。他們的待客儀式包括寒暄、互遞鼻煙壺(解放後這種儀式已逐漸消失)、飲宴等。無論是來訪的客人,還是路人,客人到了,都是先打招呼。客人落座,女主端上壹碗香噴噴的奶茶,擺上各種奶食,炒飯,手抓羊肉等。,期間敬酒是必不可少的。奶茶配哈達,銀碗盛。敬酒時,右手舉起酒杯,左手握住手肘,恭敬地將酒杯遞給客人。
蒙古蒙古包
蒙古族傳統的客廳是蒙古包。蒙古包有壹個圓形的尖頂,由壹個圓形的墻(Hana)和壹個傘狀的頂框組成,上面覆蓋著羊毛氈,並用羊毛繩固定。墻壁和傘架都用木桿釘著。包的頂部有壹個天窗(高濤瑙),通風透明。門很小,木制的,大多朝南或東南。蒙古包可以拆卸運輸,非常適合遊牧生活。
連衣裙
蒙古人的傳統服飾是蒙古袍,右搭,有邊,長而寬,高領長袖,腰帶,皮靴。夏袍是由棉和絲綢制成的單襯長袍,有紅色、黃色和深藍色。冬袍是羊毛面的羊皮袍。男女長袍的下擺是不敞開的。紅色和綠色緞帶。男人的腰帶上經常裝飾著刀、熨鬥和鼻煙壺。婦女的帽子和珠寶往往鑲嵌著珠寶和銀飾,使她們看起來很優雅。我喜歡穿柔軟簡約的牛皮靴子,及膝。農民穿布衣,如敞袍、棉衣。冬天氈靴多,高靴少見,還保留了紮腰的習俗。大多數男人戴藍色和深棕色的帽子,有些人用絲綢系住頭。女性通常用紅藍頭巾包住頭部,冬天像男性壹樣戴錐形帽。未婚女子將頭發從正面中間分開,紮上兩根發根,上面有兩顆大圓珠,用瑪瑙、珊瑚、碧玉裝飾。
古棧關
元代蒙古族婦女流行的高帽。大約壹英尺長,圓柱形,用絲綢織物包裹著。有不同的顏色和品種,還裝飾著各種首飾和美麗的孔雀毛。根據妳佩戴的“古古關”,可以識別妳的身份和社會地位。在電影《凱爾波羅》和《成吉思汗》中可以看到戴這種皇冠的女性。
古圖爾
服裝和手工藝品。有皮靴和布靴(馬海毛靴)。《馬可·波羅遊記》中寫道:“要知道,大汗分13次贈予12000件男爵袍服,並附壹雙名為布瑞爾的駱駝皮靴,上面繡有銀絲,頗具匠心。”葬靴為香牛皮靴,飾以花盤之腸。女子布靴常飾以杏花、山丹、牡丹等花卉圖案,還有佛手、D紋、八角結腸紋、雲卷紋等。
摔跤服和靴子
摔跤服。包括馬甲、西褲、西褲、彩色絲綢腰帶。背心露出胸部。褲子很寬。褲子上有豐富的圖案,如雲、植物、長壽、五只捧壽的蝙蝠等。圖案粗獷有力,色彩對比強烈。內衣比較胖,采用10米布料,有利於散熱,避免汗液粘在體表,也適應摔跤的特點,對手很難用裹腿。褲子是用堅韌的布料或法蘭絨縫制的。膝外用各種布片拼接組合縫制圖案,大方莊重,表示吉祥如意。服裝各部分搭配得當,融為壹體,具有勇敢的民族特色。摔跤靴則是年輕人穿的,餵給園裏買吞,爬懸崖,交代床鋪。br & gt
婚俗
蒙古人實行壹夫壹妻制,講究倫理道德,嚴格論資排輩。註意婚姻訂婚制度,父母定,男方到女方家結婚。在婚禮上,我們註意唱歌和致辭。傳統的蒙古家庭由男性主導,但家庭中的重要事務壹般都可以征求妻子的意見。兒子結婚生子後,與父母分居,小兒子承擔贍養父母的責任。
蒙古婚禮
充分展現了這個古老民族勤勞勇敢、能歌善舞的獨特風貌。由於分布廣泛,各地婚俗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 *相同點是新郎佩戴鐮刀,蒙古刀,彎弓搭箭,作悼詞,祝福語,對唱。在中國東部地區,新娘坐車,在大門口唱歌,在洞房門口致敬祝賀,更精彩的是送客時要搶新郎的帽子,以此來考驗雙方的機智勇敢和上馬的速度。鄂爾多斯婚禮是西部牧區最熱鬧、最完整的婚禮。婚禮當天,雙方親友盛裝齊聚家中。挑選新娘的隊伍由新郎、挑選新娘的家庭和伴郎組成。新郎背上背著弓箭,男方的親戚朋友在門口用歌聲為接新娘的隊伍送行。新郎壹行來到女方家,要繞著蒙古包走壹圈,才能下馬。這時,伴娘用毛氈攔住了新郎的隊伍,開始唱歌。伴娘要問男方很多問題,男方家要答。經過壹番盤問,女方對親隊的回答比較滿意,新郎可以贈送禮物了。伴娘取下白氈,把客人請進蒙古包,蒙古包裏盛大的“烏茶”(全羊席)就開始了。新郎在歌聲中向新娘的父親獻上了哈達。新娘此刻在另壹個蒙古包裏盛裝打扮,向她的朋友們告別。宴會結束時,新娘要去她丈夫家,她的家人唱著《送女歌》為她送行。當接新娘的隊伍回到新郎家時,他們看到門前有兩堆火在燃燒。新娘想從火堆的另壹端拉新郎遞過來的鞭梢,走過火堆。這壹儀式象征著愛情的堅貞不渝,並暗示著純潔、邪靈和繁榮。進入蒙古包後,婚禮開始,新娘頭上的紅色面紗被摘下。新娘崇拜她的公婆和親戚。新郎手捧銅鍋,新娘手捧銀碗向賓客敬酒。被敬酒的人必須壹口氣喝完,並祝新人幸福。婚禮達到高潮,豐盛的酒席,醇香的美酒,賓客載歌載舞,包括對新人的衷心祝福。
喪葬習俗
壹般沒有靈床,沒有供品,沒有喪服,沒有紙錢,沒有哀樂。傳統的喪葬方式有三種:天葬、火葬和土葬。現在廣泛實行土葬,給死者換上新衣,或者用白布包裹,把壹些幹凈的塗上酥油的人和死者生前的東西壹起放進棺材,進去後請喇嘛誦經。然後去墓地安葬。
禁忌
蒙古族自古崇尚火,所以形成了壹些與火有關的禁忌,比如在蒙古包裏做客,不能往火裏灑水或扔東西,不能隨地吐痰或踩滅火種等。蒙古人也避免指著天上的星星,這與原始的崇天信仰有關。進入蒙古包時,鞭子要立在門邊,不能帶入包內。永遠不要打牛或馬的頭。
服裝禁忌
帽子是蒙古人的神聖頭飾,所以他們最忌諱把帽子扔得到處都是,或者用別的東西去碰和玩帽子。妳頭上的帽子突然掉到地上被認為是不吉利的。對蒙古族男人來說,束腰是權威的象征,是男子漢氣概的象征。因此,蒙古族男子禁止穿沒有腰帶的長袍。戴帽子和系腰帶是社交禮儀之壹。
住宅禁忌
在元朝,人們進出皇宮是不允許踩門檻的。如果有人違反禁令,他將受到嚴厲的懲罰。踩門檻被視為無異於踩了主人的喉嚨。現在蒙古人還是避免踩門檻。其次,蒙古包的座位數有嚴格的習慣和規定。蒙古人扁扁的,很時尚,而在氈包裏,中間是頂,右邊是二,左邊是底。主人或尊貴的客人坐在長輩中間,男士坐在右邊,女士坐在左邊。亂坐是大忌。這壹習俗壹直流傳至今。
蒙古牧民更喜歡雙而不是單,所以如果給主人送禮,最好是每種物品都成對贈送。去牧民家,請先和主人打個招呼,再問天氣和牲畜情況。即使當時有什麽不愉快,也要說些吉利的話。不要壹進門就坐在炕桌前。如果主人很謙虛,當然妳也不用太客氣。但是,妳壹定要蹺著二郎腿坐著,雖然這個坐姿對妳來說很不舒服。切記不要坐在竈臺上,即使天冷,也不要在竈臺或竈火上暖腳。當主人祝酒時,他應該用雙手接。不要用左手給主人遞東西。在宴會上,無論是接受葡萄酒還是敬酒,妳都應該放下卷起的袖子。
離開包的時候走同樣的路。告別主人時,主人回到蒙古包,才上車或上馬。主人奉茶時,客人應俯身用雙手接茶。睡覺時,腳不要伸向西北方向。如果包裏有病人,門外右邊綁壹根繩子,繩子的壹端埋在地下,說明主人不能招待客人。妳不能用煙袋或手指指著別人。蒙古人禁止坐在蒙古包的西北角。蒙古族婦女坐月子,月圓前不能回家探望。他們在門口做的牌子是:生個男孩,門的右邊掛著用哈達或棉布包著的樹枝(像弓箭)。如果是女生,紅布掛在門的左邊。嚴禁客人打罵狗。絕對禁止使用綁有紅布的牲畜。參觀宗教儀式要註意:不要貿然介入;參觀時不要評論、喧嘩;不要模仿;禁止吸煙,禁止散步。
日期禁忌
蒙古人非常重視農歷正月初壹、初八、十五。這和佛教的壹些理論有關。壹般這幾天都沒有婚禮,病人也不會出遠門,病愈的人要警惕舊病復發。
這裏也有。
/question/84734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