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國有企業改革的實質性問題

國有企業改革的實質性問題

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現狀與前景

壹、2002年國有企業改革的兩個突出變化

壹是入世效應凸顯,跨國並購正成為國有企業進行制度創新和戰略重組的重要方式。

2002年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第壹年,入世的效應對中國的經濟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據統計,2002年6月至9月,我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4771家,比上年增長33.4%。1-10期間,我國實際吸收外資464.4億美元,同比增長19.65%,合同外資吸收765億美元,增長34.87%。實際利用外資創歷史同期新高。在世界經濟不景氣、國際投資大幅下降的背景下,這壹點尤其值得稱道。與此同時,進出口貿易大幅增長。據海關總署最新統計,2002年6月5438+0至6月5438+0,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達5002.6億美元,同比增長19.7%。其中,出口累計增速穩中有升,* * *出口2625億美元,增長20.6%。進口2377.6億美元,增長18.7%。累計貿易順差247.4億美元。

2002年,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壹些有趣的事件發生了。比如,外資快遞公司與中國郵政關於快遞業務所有權的糾紛,南京愛立信中止與國內商業銀行的借款合同與外資銀行合作,花旗銀行上海分行按國際慣例收取賬戶管理費,美國鋼企對外國鋼鐵產品反傾銷,中國電信港和。這些事件幾乎無壹例外都涉及國企,而且都是重要的、骨幹的國企。這預示著中國加入WTO後,國有企業將面臨嚴峻的變化。在改革過程中,國有企業機遇與風險並存。對於以制造業為主的國有工業企業來說,由於比較優勢突出,機會更多。而對於金融、保險、商業零售、壟斷行業、公共基礎設施等部門的國有企業來說,根本沒有優勢可言,勢必面臨跨國公司的巨大競爭壓力。

在此背景下,旨在尋求共贏的跨境M&A正成為國有企業進行制度創新和戰略重組的重要途徑。2002年,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開始了卓有成效的嘗試,以各種方式進行跨國並購。典型案例如下:(1)以壹汽、東風、SAIC為首的國內三大汽車龍頭企業正在與日本豐田、日本日產、美國福特合並。此外,金融、商業零售、電信等行業正在成為跨國並購的熱點領域。(2)深圳市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燃氣集團有限公司、公運集團有限公司、食品總公司等5家國有獨資企業通過國際招標方式出讓國有股權。這5家企業主要分布在公用事業和基礎設施領域,擬向外資轉讓的股份比例分別為能源25%、水務45%、燃氣24%。值得註意的是,部分股權轉讓後,除“食品”屬於競爭性行業外,其余四家企業仍保持國有股絕對控股地位。(3)美國摩根士丹利投資公司與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美國高盛公司、美國隆鑫基金組建合資公司。外資投資公司與中國資產管理公司的合作表明,中國不良資產的處置將與跨國並購更加緊密地結合在壹起。

為規範跨境M&A交易行為,切實保障各方利益,2002年6月,國家經貿委、財政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國家外匯管理局、中國證監會、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向外國投資者轉讓上市公司國有股和法人股有關問題的通知》。 《利用外資重組國有企業暫行規定》、《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辦法》。

第二,國企的內涵和外延都在發生新的變化,國企改革的思路也在不斷拓寬。

從國有企業的內涵來看,黨的十五大後經歷了從“國有企業”到“國有控股企業”再到“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三次轉變。當前,在深化改革和進壹步開放的過程中,“國有及國有控股”的概念已經不能準確反映國有資本在各經濟領域中的作用,特別是忽視了國有控股企業的重要作用。在國企進壹步改革中,在競爭性領域,國有資本發揮作用的最主要形式是“國有股份制企業”。為此,有人提出了“國企”的新概念,認為凡是國有投資的企業都叫國企。國有企業包括國有獨資企業、國有控股企業和國家參股企業。從國有企業的外延來看,國有企業已經不僅僅指國有工業企業,還包括非工業領域的國有企業,如金融、保險、壟斷行業、公用事業、商業零售等。,幾乎涵蓋了國有資本投資經營的所有經濟領域。根據實踐的不斷發展,需要及時調整國有企業的內涵和外延,加快國有企業改革。

2002年,國企改革思路不斷拓寬。針對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國企,采取了多管齊下的改革思路。壹是積極推進政企分開,理順政府與企業的關系。二是積極推進公司制改革,推動企業建立規範的法人治理結構。第三,積極探索國有資產管理的有效途徑,加強對國有企業的監管。四是完善企業內部激勵約束機制,建立有效的選人用人機制和績效考核體系,在有條件的企業試行經營者年薪制。五是在壟斷行業引入競爭機制,打破壟斷局面。2002年最突出的事情是中國電力體制改革。改革後,國家電監會、五大發電集團和兩大電網公司將形成新的運行機制。第六,穩步推進國有企業辦社會負擔分離。2002年,國家經貿委、財政部等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進壹步推進國有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的意見》和《關於進壹步推進國有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的補充通知》兩個文件。

二、2002年國有企業改革存在的主要問題

1,外部環境的差異導致同樣的改革措施在不同地區呈現出不同的效果,國企差異進壹步拉大。

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與經濟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之間,新興城市與老工業基地之間,在資本充足性、市場機制完善性、產業結構高度化、所有制結構多元化等方面的外部環境差異明顯,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各項改革措施的效果。在經濟發達地區,改革開放以來在傳統體制之外發展起來的非國有經濟比重很大,更容易“消化”和“吸收”體制內國有企業的不良存量,而資源枯竭城市和部門的國有工礦企業,以及“三線”建設中山區的國有軍工和重工業,國有企業承擔的巨大社會成本,是弱小的、尚待發展的非國有經濟部門無法吸收的。下壹步國企改革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對於國企改革的整體成功至關重要。

2.在國企改革中,存在“重外輕內”的誤區

具體體現在五個方面:壹是在機制重構上,強調重組,忽視內部組織管理。實際上,現代企業制度包括三個層次:第壹個層次是明晰產權,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第二個層次是建立有效的內部組織結構。第三個層次是對人、財、物和產供銷的科學管理。這三個層次既相互聯系又相互獨立。絕不是壹級的建立必然導致二級和三級的有效運行,而是產權的明晰可以有效激勵所有者改善企業內部組織結構和科學管理。但是,對於大多數國有企業來說,由於改制不徹底,改制後的國有企業仍然難以真正建立起有效的制衡的公司治理結構。所以國企內部的組織管理在改制後並沒有得到改善,我們看到的很多存在各種問題的上市公司內部管理非常混亂。二是在資金來源和優惠政策上,重視外資,忽視內資。比如2002年,深圳的國企通過國際招標出售股權給跨國公司,但不允許國內企業參與。第三,在發展思路上,強調外需,忽視內需。目前出口份額的50%來自外商投資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的出口份額在增加,而國有企業的出口份額相對減少。在這種格局下,依靠外需來支撐國企改革顯然是非常困難的。此外,國有企業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區,無法與沿海地區的外向型企業競爭,外需也不強。第四,在冗員問題上,強調外部負擔,忽視企業內部消化。特別是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社會就業壓力加大,社會保障體系尚不完善,國有企業“減員增效、分流下崗”的步伐應該邁得更紮實。即使在很多發達國家的企業,以美國通用汽車為例,企業內部改革中的人員分流也是以員工價值最高為原則,主要是內部安置。

3.在國企改革的利益格局調整中,迫切需要建立壹個所有利益相關者都能接受的遊戲規則。

國企改革其實就是壹個利益關系調整的過程。在利益調整中,關鍵是建立壹個各方都能接受的利益調整遊戲規則。由於缺乏遊戲規則,容易導致利益調整的隨意性,進而影響改革效果,加劇改革風險。國企改革在很多領域出現問題,壹個重要原因就在於缺乏壹個普遍認可的遊戲規則。比如有的國企拿著壹塊行政審批就敢賣;有的國企改制時資產評估說了算;有的國企職工“買斷工齡”,自己卻“買了又留”;壹些國企迫於壓力,甚至給退休員工發獎金。不同地區、不同經濟效益的國企出臺的政策措施往往具有隨意性。“壹句話”,關鍵是建立壹個各方都能接受的利益調整遊戲規則。利益調整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實這個遊戲規則主要涉及國家、經營者、職工、退休職工四方利益。制定遊戲規則的關鍵是讓所有利益相關者建立壹個良好的心理預期:即改革將能夠在壹個較長的時期內平滑各方利益,壹方的短期利益將通過未來長期利益的增加而得到補償。

5.國企改革配套措施跟不上。

目前改革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壹是國有資產多頭管理,導致責權利不清,管理部門爭權奪利,不願承擔責任。二是企業改制沒有法律依據,造成國有資產嚴重流失。三是激勵機制不到位,分配中的平均主義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很多經營者“拿了不該拿的錢,沒給該給的錢”,所以收入分配不能起到獎優罰劣的作用。2002年,廣東三水市國有企業健力寶公司董事長李經緯因涉嫌貪汙和上市公司江西紙業公司高級管理人員集體腐敗被逮捕。如果不能解決“該給的錢沒給”的問題,“可悲”的事情可能會壹再發生。第四,政府職能轉變相對滯後,政府財力有限,企業難以解決社會問題。社會保障缺位導致下崗職工分流,這是“剪不斷理還亂”。關鍵是解決“消化”企業社會“負擔”的資金來源,解決社會保障體系的資金來源。

第三,2003年國有企業改革面臨新的突破。

1,將積極有效探索國有資產管理體制。

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了解決這壹問題的新思路:“國家要制定法律法規,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享有所有者權益,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壹,管資產與管人、管事相結合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大型國有企業、基礎設施和重要資源,由中央政府代表國家出資。其他國有資產由地方政府作為出資人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中央政府和省、市(地)級地方政府設立國有資產管理機構。”這種國有資產管理模式克服了多頭管理的弊端,實現了集中管理,進而提高了管理效率。這種模式也能有效防止政企分開後“內部人”控制企業,實現分權與有效監管相結合。

2.在相關政策法規的引導下,跨國並購將火熱有序地快速發展,成為國企改革和利用外資的有效新形式。

2002年,國家有關部門相繼出臺了壹些政策法規來規範跨國並購。2003年,預計會出現壹個新的跨國並購熱潮。並購不僅會發生在制造業領域,還會發生在金融、保險、商業零售、公用事業等部門,這將極大地促進國有企業利用外資、先進管理經驗和技術設備。

3.高度重視配套改革,為國企改革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首先,要繼續實施啟動內需和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措施,為國有企業開拓市場空間。目前經營困難的國有企業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區,依靠外需支撐中西部國企改革顯然是不可能的。如果能啟動內需,特別是加快西部開發的步伐,將為中西部國有企業改革創造良好的外部市場環境。

其次,盡快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解決企業辦社會的問題。只有這樣,企業責任和社會責任才能明確區分,企業成本和社會成本才能明確區分,才能為國有企業與其他企業平等競爭創造初始條件,才能使國企改革的制度成本和制度風險不在部分企業或局部地區積累,而是有效合理地向全社會分散。

最後,要建立積極向上、誠實守信的社會道德環境。

4.按照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克服平均主義,調整收入分配結構,盡快建立國有企業薪酬激勵的長效機制。

中國加入WTO後,國有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之壹是如何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尤其是高級管理人才和高級技術人才。新的薪酬機制要註意以下幾個原則:壹是決不能搞新的高層平均主義,壹定要提高風險收入在總收入中的比重。某國企老總說得好:“實行年薪制要給經營者發大財的機會,但也有跳樓的風險。”二是把短期激勵和長期激勵結合起來,特別是要註重長期激勵,讓他們對未來建立良好的預期。中國上市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幾乎都沒有公司的股份,這對於發達國家的企業來說是不可想象的。第三,實行年薪制的重要前提是國有企業經營者的市場化選聘,新的薪酬機制建立的重要基礎是經營者市場的定價標準。第四,新的薪酬機制必須規範化。應嚴格界定在職消費,在實行年薪制的同時嚴格限制各種灰色收入。其實外資企業有很多好的管理方法我可以用,不用另搞壹套。

  • 上一篇:俄羅斯傳統盔甲有哪些?
  • 下一篇:2023年冬奧會作文5個模板。

    2023年冬奧會組成1

    說到2022年,首先想到的是北京冬奧會和殘奧會,北京成為全球首個“雙奧運城市”。我非常期待這屆冬奧會。

    從2008年的“同壹個世界,同壹個夢想”到2022年的“攜手未來”,中國積極參與奧林匹克運動,堅持不懈地弘揚奧林匹克精神,是奧林匹克精神的堅定追求者和行動者。奧林匹克精神是每個奧林匹克運動員必須具備的精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