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世家贊》兩漢:司馬遷
原文:
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雲。
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
孔子布衣,傳十余世,學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
譯文:去到魯地,觀看仲尼的宗廟廳堂、車輛服裝、禮樂器物,儒生們按時在孔子故居演習禮儀,我流連忘返以至留在那裏無法離去。
天下從君王直至賢人,是很多很多了,生前都榮耀壹時,死後也就完。孔子是個平民,傳世十幾代,學者尊祟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講習六經的都要以孔夫子為標準來判斷是非,孔子可說是至高無上的聖人了!
2、《經鄒魯祭孔子而嘆之》唐代:李隆基
原文:
夫子何為者,棲棲壹代中。
地猶鄹氏邑,宅即魯王宮。
嘆鳳嗟身否,傷麟怨道窮。
今看兩楹奠,當與夢時同。
譯文:
尊敬的孔老夫子,妳壹生勞碌奔波,周遊列國,究竟想要做成什麽呢?如今這地方還是鄹縣的城邑,妳終被安葬在了出生的土地,然而妳的舊宅曾被後人毀壞,改建為魯王宮。在妳生活的當時,鳳鳥不至,妳嘆息命運不好;麒麟出現,妳又憂傷哀怨,感嘆世亂道窮。
妳壹生不如意,看今日妳端坐在堂前兩楹間,接受後人的頂禮祭奠,正如同妳生前夢境中所見的壹樣,想必妳也該稍感慰藉了吧。
3、《答伯庸》宋代 馮京
原文:
孔子之文滿天下,孔子之道滿天下。
得其文者公卿徒,得其道者為餓夫。
譯文:孔子的文采天下皆知,孔子的儒道天下都用。得到他文的都是公卿徒,得到他道理的都是窮苦百姓。
4、《奉和聖制經鄒魯祭孔子應制》唐代:張說
原文:
孔聖家鄒魯,儒風藹典墳。
龍驂回舊宅,鳳德詠餘芬。
譯文:孔聖人的家在魯國,他的儒家風采舉世聞名。皇帝的車駕來到他的住處,都稱贊其功德。
5、《悲哉孔子沒》宋代:王安石
原文:
悲哉孔子沒,千歲無麒麟。
蚩蚩盡鉏商,此物誰能珍。
譯文:悲嘆這世上沒了孔子,就好像千年沒有麒麟。天下盡是無知貌,這種事誰能知道珍貴。
2.孔子儒家文化典故詩詞《十三經》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傳統觀念而言,《易》、《詩》、《書》、《禮》、《春秋》謂之“經”,《左傳》、《公羊傳》、《谷梁傳》屬於《春秋經》之“傳”,《禮記》、《孝經》、《論語》、《孟子》均為“記”,《爾雅》則是漢代經師的訓詁之作。這十三種文獻,當以“經”的地位最高,“傳”、“記”次之,《爾雅》又次之。
壹、忠恕之道
含義:仁的實踐包含為人著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之所欲,亦施於人”盡己為人謂之忠。其另壹面“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謂之恕。忠恕之道是把仁付諸實踐的途徑,即“仁之方”。以自己作為尺度來規範自己的行為,來衡量別人和自己。
二、知命
含義:儒家從“義”的理論推導出“為而無所求”的理論。每個人做事情,並不是為了其他什麽目的,壹個人做所當做的事情,其價值就在“做”之中,遵行了自己的義務,在道德上已經完成,而不在於達到外在的什麽結果。“命”乃“天命”或“天意”,我們從事各種活動,其外表成功,都有賴於各種外部條件的配合,完全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因此,竭盡己力,成敗在所不計。這就是“知命”的人生態度。“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這樣,就能保持快樂。“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3.歷代文人描寫關於孔子的詩句有哪些《次韻戴成叔》
年代: 宋 作者: 陳著
君子當固窮,達亦豈吾病。
有心事窮達,斯與天者競。
仁可以致君,止則歸田詠。
孔子聖之詩,善學即鄒孟。
《頌古五十三首》
年代: 宋 作者: 釋文禮
讀書人報來,豈在之乎者。
孔子與周公,皆不及門也。
《首尾吟》
年代: 宋 作者: 邵雍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用畜時。
史籍始終明治亂,經書表裏見安危。
庖羲可作三才主,孔子當為萬世師。
不止前言與往行,堯夫非是愛吟詩。
4.關於傳統家庭文化的詩歌,名言,警句,俗語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
意思是:愛自己的老人,就不敢對別人的老人不好;敬愛自己的老人,就不敢怠慢別人的老人。出自《孝經。天子章》
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
意思是:重視教育是建國的根本,培養人才是治理國家的首要任務。出自《朱舜水集·勸興》。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
意思是:善於學習的人,不用老師費大勁就能收到雙倍的效果,並感謝老師的功勞;不善於學習的人,老師辛勤地教,結果卻事倍功半,他不檢查自己,反而埋怨老師。出自《禮記·學記》。逸:安逸;輕松。庸:功勞。
愛 國
1.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
2.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4.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6.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樸子·外篇·廣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7.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仲淹《嶽陽樓記》
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遊《病起書懷》
9.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遊《示兒》
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11.精忠報國。——《宋史·嶽飛列傳》
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於今日》
明 誌
13.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裏仁》
14.士誌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論語·裏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16.誌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史記·陳涉世家》
18.誌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19.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20.有誌者事竟成。——《後漢書·耿弇列傳》
21.誌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張載《經學理窟·學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蘇軾《晁錯論》
23.有誌不在年高,無誌空長百歲。——石成金《傳家寶·俗諺牧民》
持 節
24.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論語·子罕》
25.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論語·子罕》
26.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語·衛靈公》
27.不降其誌,不辱其身。——《論語·微子》
28.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9.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30.人固有壹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
31.不為窮變節,不為賤易誌。——桓寬《鹽鐵論·地廣》
32.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列傳》
33.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李世民《賜蕭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35.時窮節乃見,壹壹垂丹青。——文天祥《正氣歌》
36.名節重泰山,利欲輕鴻毛。——於謙《無題》
37.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於謙《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鄭燮(xiè)《題畫·竹石》
5.關於嶺南文化的詩詞蘇軾《惠州壹絕》
羅浮山下四時春,
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
不辭長作嶺南人。
區仕衡 (宋)《嶺南大雪》
海凍珊瑚萬裏沙,
炎方六出盡成花。
洛陽縱有行春令,
誰問袁安處士家。
宋之問(唐)《題大庾嶺北驛》
陽月南飛雁,
傳聞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
何日復歸來。
江靜潮初落,
林昏瘴不開。
明朝望鄉處,
應見隴頭梅。
6.有關孔子的成語和哲理名言人生態度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賢哉,回也!壹簞食,壹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回也! 士誌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
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裏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君於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子謂於產。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放於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
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做人格言 不學禮,無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裏,行乎哉? 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
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
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過,則匆憚改。 不遷怒,不二過。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無欲速,無見小利。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 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巧言亂德。 巧言令色,鮮矣仁。
剛、毅、木、訥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聽其言而觀其行。 君於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禮之用,和為貴。 放於利而行,多怨。
孔子論學習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
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誌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舉壹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不學詩,無以言。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 有教無類。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政治格言 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幹盟,兵不逼好。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
7.帶有“孔”的詩句或詞 論語中的亦可孔雀東南飛,五裏壹徘徊。
——漢樂府《孔雀東南飛》
飲後戲示弟子
白居易
吾為爾先生, 爾為吾弟子。
孔門有遺訓, 復坐吾告爾。
遣興五首其壹
杜甫
蟄龍三冬臥, 老鶴萬裏心。
昔時賢俊人, 未遇猶視今。
嵇康不得死, 孔明有知音。
又如隴坻松, 用舍在所尋。
大哉霜雪幹, 歲久為枯林。
答和孔常父見寄
黃庭堅
孔氏文章冠古今, 君家兄弟況南金。
為官落魄人誰問, 從騎雍容獨見尋。
旅館別時無宿酒, 郵筒開處得新吟。
黃山依舊寒相對, 豈有愁思附七林。
廬江主人婦
李白
孔雀東飛何處棲。 廬江小吏仲卿妻。
為客裁縫君自見。 城烏獨宿夜空啼。
排悶
陸遊
丈夫結發誌功名, 大事真當以死爭。
我昔駐車籌筆驛, 孔明千載尚如生。
自訟
王安石
孔子見南子, 子路為不怡。
欲從公山氏, 勃郁見色辭。
道如天之蒼, 萬物不能緇。
弟子尚不信, 況余乏才資。
明知古人仁, 語默各有時。
嚴顏碑
蘇軾
先主反劉璋, 兵意頗不義。
孔明古豪傑, 何乃為此事。
劉璋固庸主, 誰為死不二。
嚴子獨何賢, 談笑傲碪幾。
國亡君已執, 嗟子死誰為。
何人刻山石, 使我空涕淚。
籲嗟斷頭將, 千古為病悸。
鹿鳴 詩經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將。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我有嘉賓,德音孔昭。
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
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
我有嘉賓,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樂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滇海曲
楊慎
海濱龍市趁春畬,
江曲魚村弄晚霞。
孔雀行穿鸚鵡樹,
錦鶯飛啄杜鵑花。
此心
錢鐘書
傷春傷別昔曾經,木石吳兒漸懺情。
七孔塞茅且渾沌,三星鉤月不分明。
聞吹夜笛魂猶警,看動風幡意自平。
漫說此中難測地,好憑心畫驗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