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閱讀孝經的思考

閱讀孝經的思考

《孝經》通過孔子與弟子曾參的對話,闡述了儒家的孝道觀,認為孝是壹切美德的基礎,是實施壹切教育的關鍵。看完有什麽感受?我們來看看孝文看完之後的感受。歡迎閱讀。

閱讀《孝經》第壹章的思考

首先來看“孝”字,上面是“老”字,下面是“子”,表示子女對父母的尊敬。

《孝經》說:“過去明王以孝治天下。”比如文帝和康熙都是以孝治國,國家也很強大。自古以來,求忠臣必在孝子之門。孝順是人類最基本的感情,是壹切愛的基礎。孝道雲,“夫之孝,天之經,地之義,人之行。”古人也說,“諸德之孝為先”。幾乎所有的祠堂都寫著“孝”“孝”,門口刻著24個孝字。

如果壹個人不愛他的父母,他怎麽能愛別人和他的國家呢?蕭敬說:“愛別人而不愛自己親人的人叫不道德,尊重別人而不尊重自己親人的人叫不道德。”《弟子規》說,“孝為先,信為後”。《論語》說“君子當其人,其人當其人。"

生我養我的父母給了我們壹切。沒有父母偉大無私的愛,我們很難健康成長。父母是我們的啟蒙老師和終身老師,他們的眼睛永遠看著我們。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毫無怨言。

我們感激任何請我們吃飯的人,或者在我們餓的時候,有人給我們壹杯水或者壹條面包,但是我們的父母為我們做了多少頓飯,給了我們多少食物,用了多少,付出了多少,他們把最好的給了自己的孩子。

烏鴉懂得反哺,羊羔懂得下跪吃奶,人怎麽能不孝呢?

閱讀《孝經》第二章的思考

孝是指子女對父母的義務,包括尊重、贍養、死亡等。,並且是傳統社會的基本道德。在動物學上,本質上是壹種“反饋”行為。

在中國,孝的觀念由來已久,甲骨文中就出現了“孝”字。也就是說,在公元前11世紀之前,中國先民就有了孝的概念。到了春秋時期,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是壹個全面系統地論述孝道的人。《論語》、《孝經》等書記載了很多孔子在這方面的言論。

孔子在《孝經》中說,“夫之孝,天之經,地之義,人之行”;“男人的旅途無非是孝順”;“親愛的人,不要好孝順”;“孝為德之本”。孔子認為,為人子女,孝順父母,是人應該踐行的自然法則。可見孔子對孝道的重視和推崇。

誠然,儒家的孝道也有舊觀念的時代局限性,夾雜著封建糟粕?比如西漢經學大師董仲舒提出“父為子綱”(意思是父親對子女有絕對權威),這是絕對不適合我們這個人人平等的民主社會的;再比如“父母在,不出遠門也可以好好旅遊”。在信息便捷的今天,我們可以忽略這句話,因為當時聯系不方便,也是受社會生產力限制的說法;再比如“不孝有三,不必為大”。我們提倡男女平等。還有“三年喪”的問題。我曾經和四科十哲之壹的孔子討論過這個事情。這個因為白天睡覺而被師傅斥為“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雕也”的學生,認為三年時間太長,不能悼念父母,但壹年足夠了。不管是三年還是壹年,這顯然是壹種有很多弊端的孝道方式,我們沒必要效仿。如上述孝道,在今天無疑已經過時,我們應該毫不吝惜地拋棄或批判。

孝道作為中華民族固有的道德觀念,在古代通過孔孟儒家思想的發揮和歷代帝王的倡導深入人心。佛教傳入中國,最後不得不把“無夫無君”的教義改成“忠孝節義”的說教。傳入中國之初,不得不改變“不拜偶像”的戒律,允許信徒“祭祖”?

儒家倡導的孝道不僅是壹種通過行為表達的倫理道德,也是壹種社會行為。孝道是對社會道德的負責,肩負著社會責任。毫無疑問,孔孟提倡這種孝道。今天,它也適合我們的現代社會。

自五四以來,雖然我們壹直在倡導“尊老愛幼”,但這與“孝”和“忠”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兩個觀念相比,顯得那麽微不足道。事實上,現代中國人的“孝”觀念已經明顯弱化了很多。如果這種情況長期得不到控制,幾年後會發生什麽?經過深思熟慮,我們有必要繼承孔孟提倡的合理孝道,使之符合當今社會道德規範並發揚光大!

解讀《孝經》第三章的思考

“孝為先”是壹句古話。本來我不太明白“孝”這個字的意思,但是讀了《孝經》之後,我進壹步明白了這個字的意思。

《孝經》是國學經典,講了很多關於孝道的故事。壹篇篇古風文章,壹篇篇發人深省的文字,讓人陶醉。《孝經》雖然總字數不到兩千字,但在中國思想史上已經占有重要地位。自西漢以來,這本書壹直受到歷代人們的推崇和提倡,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族百姓。《孝經》可以算是文字最少、內容最淺、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文學經典。

“黃翔孝”的故事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黃翔從小就很懂事,對父母也很孝順。夏天,天氣熱的時候,黃翔總是在讓父親躺下之前拿壹把風扇給涼席降溫。冬天,天寒地凍。黃翔怕父親晚上睡不好,每天都會先上床,用自己的體溫溫暖被子,然後讓父親上床睡覺。多麽感人的故事啊!多感人的孝子啊!讀著,讀著,我忍不住淚流滿面,兩行清淚從眼角流下,輕輕滑過臉龐。

  • 上一篇:中國傳統樂器分類簡介,請幫我翻譯成英文。
  • 下一篇:潮汕民俗調查問卷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