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現代教育技術尤其是多媒體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對音樂教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多媒體技術在音樂課堂中的應用不僅給傳統的音樂課堂教學帶來了沖擊和變革,也為音樂教師改革音樂教學開辟了新的途徑。《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極大地拓展了音樂教學的容量,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在音樂教育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教師要努力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其視聽壹體、視聽融合、形象性強、信息量大、資源廣的優勢為教學服務。”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啟示下,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我國各個教學領域不可或缺的壹部分。多媒體課件以其豐富的畫面、豐富的聲形、生動有趣的特點被廣泛應用於課堂教學中,在音樂課堂中的優越性毋庸置疑。然而,多媒體技術在音樂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的同時,也存在壹些誤區,客觀上已經開始影響其正確的應用方向,制約其進壹步深入發展。多媒體只是教學活動中的壹種工具和手段。教師必須從整個教學系統出發,不能用多媒體“畫蛇添足”。我們對待音樂課多媒體課件的作用,就好像壹首歌裏的“說我愛妳不容易”。我們應該認真研究如何恰當地使用課件,使其在課堂教學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為它的價值真正體現在解決關鍵問題和處理難點問題的突破上,比如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把復雜的關系簡單化,把難以想象的問題形象化。在壹次專題活動中,我聽到了對多媒體教學的另壹種評價:這是壹次優質課評價。幾乎每壹節競賽課都使用多媒體視聽教學手段,這無疑對我們的教學起到了輔助、豐富和深化的作用。但在這些課上,我看到很多老師忙於操作電腦,無暇配合學生,把學生的思維局限在課前設置的畫面和程序上,教學彈性不足。這是不是走入了誤區?是否有濫用多媒體的傾向?雖然多媒體可以激發人的學習熱情,可以用具體表達抽象,但也可能剝奪學生想象的空間,從而造成學生的依賴性更強。通過這些現象,我就以下幾個問題談談我的看法。根據新的音樂課程理念正確理解多媒體技術對教師的要求,學習和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是音樂教師的壹項重要基本功。從音樂教師發展的角度來看,掌握多媒體教學手段將是音樂教師必備的素質。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進壹步發展和完善,計算機知識的普及和廣泛應用,多媒體應用能力將與學科應用能力相融合,音樂學習和音樂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的結合將提升到壹個新的水平。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不僅突破了傳統音樂教學在時間、空間和地域上的限制,而且有利於音樂審美情境的創設,為師生體驗音樂情感提供了條件和環境。而且具有很強的人機交互能力,因此有利於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音樂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尤其對學生而言,多媒體技術為實現新的音樂學習目標提供了便捷的工具,為學生打開了了解豐富多彩的音樂世界的大門,幫助學生組織、建構和完成多項音樂學習任務,並能有效發展學生的音樂思維能力。它的應用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單壹的課堂學習方式向多途徑、多方式發展。學生不僅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獲得音樂知識,還可以在計算機房或家裏借助多媒體課件或資料進行個性化學習。雖然多媒體技術在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它並不是萬能的,它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它的機械性。音樂教育是壹種情感教育,註重以情感人,因此需要音樂教師的情感投入,要求教師對學生在活動中表達的情感進行分析判斷,並采取相應的措施。這些都超出了多媒體技術的能力。第二,處理好教師和多媒體的關系。現代教學媒體的使用是教學現代化的標誌,這必然會在教學領域提出許多新的課題。在新的形勢下,教師必須保持積極的心態,迎接挑戰,重塑自我,努力學習現代教學理論,超越技術因素,提高運用現代教學媒體的能力和水平,進入教學藝術的境界,才能跟上形勢的發展,繼續在教學領域發揮能工巧匠的引領作用。另壹方面,隨著教育技術的發展,也有誇大多媒體作用的傾向,甚至認為教學機器可以代替教師的工作。這是壹個非常錯誤的論點。現代教學媒體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工具。只要積極學習,人們可以掌握任何工具。教學機器不可能取代教師的工作,因為:(1)現代教學媒體必須依靠教師的精心設計和操作才能發揮其效能。比如壹年級欣賞曲目《玩具士兵進行曲》。整首歌分為三段,分別描述了玩具士兵行軍、玩耍、回家的場景。雖然三段的音樂,無論是節奏的表達,還是音樂形象的刻畫,都非常生動傳神。但是,壹年級的孩子光靠聽是不可能理解的。所以我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在聽片段音樂的過程中,為這段音樂匹配了相應內容的vcd圖片,讓他們對歌曲內容的理解在聽和花式中完成。這樣,通過老師的精心設計,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理解音樂的形象,感受音樂的內涵。在理解音樂內容的基礎上,他們會很容易展開想象的翅膀來進壹步表達音樂的內容。(2)教師對學生有獨特的人格影響,情感教育是任何教學媒體都無法替代的。我國著名音樂教育家劉德昌老師強調:“要恰當、合理地使用多媒體,教師不應忘記自身教學能力的體現,不應完全依賴音頻;教師的教學語言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逐漸淡化。“國外壹位心理學家根據實驗得出壹個公式:信息的總效應=7%的文字+38%的聲調+55%的面部表情。師生之間的對話是必要的,人機對話代替不了人與人的對話。音樂教育作為情感教育更是如此。比如在教五年級歌曲《外婆的澎湖灣》第九冊的時候,學生可能對歌曲的旋律略知壹二,但對歌曲中所唱的人和景卻不甚了解。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意境,我把臺灣省澎湖灣的地理、風土人情、美景等視頻資料制作成課件,讓學生通過最直觀的畫面了解臺灣省海島的人和風景,並結合老師精心組織的語言,引入本節課的話題。當我讓學生欣賞澎湖灣風光的時候,我會活潑地唱《外婆的澎湖灣》這首歌,而不是讓他們聽著磁帶上的模特唱歌。當時我發現同學們好像都被老師的情感模型唱法感染了,都忍不住跟著唱起來!因為這是壹首臺灣省的歌,我及時引導學生明白臺灣省是中國不可分割的壹部分,我要熱愛祖國,祝福祖國統壹事業!我讓學生們說說自己的想法,有的說:“從現在開始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後為祖國統壹事業做貢獻。".....看著孩子們發自內心的豪情,我也感動了。最後,全體師生壹起唱《我的中國心》結束了這節課,全班立刻被深深的愛國主義包圍,大家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3.分清主輔關系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只能起到輔助教師的作用,而不能取代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著名教育家劉德昌老師曾告訴我們:“教師要把握好自己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和作用,多媒體只是作為音樂課的輔助工具,不要過分依賴。”多媒體對於音樂教學來說就像壹把雙刃劍。如果運用得當,可以提高教學效率,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相反,如果使用不當,會沖淡音樂教學本身,甚至影響和降低教學質量。比如盲目依賴多媒體技術,把課件設計成序列式結構,老師上課邊講邊不停按鍵,成為“解說員”。這不僅用計算機的觀念制約和取代了師生的觀念,而且使人成為機器的奴隸,改變了音樂教學作為人文課程的學科性質,師生之間和諧的人際關系被冰冷的人機關系所取代。1,教學不應該是直觀的,但是教學媒體要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突出音樂性,不要搞“作秀”,更不要以主持人自居。多媒體的使用應服從教學的實際需要,從而提高音樂課的教學質量。(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學生學習音樂的感受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對音樂形象的感知。在教學設計中,創設有利於學習者建構意義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環節或方面。課前,為學生創造壹個輕松愉快的課堂環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激發強烈的探究熱情,逐漸進入積極思考的狀態。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可說。音樂不同於文學作品,可以通過語言和文學來描述。其形象描述模糊,學生難以掌握。教師可以根據兒童形象思維強的特點,利用電腦將抽象的音樂形象具體化。創造性地將壹些音樂形象制作成多媒體課件,組合起來在課堂上營造出特定的形象情境。這樣既有助於學生理解歌曲內容,又能激發學生學習和表達音樂的欲望。在欣賞國歌時,配合天安門廣場前的升旗儀式、運動員奪金等亮點,讓學生身臨其境,激發他們為振興中華的愛國熱情,及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利用多媒體營造有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感同身受。不僅能讓他們感受到原汁原味的音樂形象,還能不自覺地誘發他們對音樂的興趣。課件被用來展示不同的聲音,如小動物的叫聲,大自然的聲音和孩子們唱歌的聲音,這些聲音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使他們很快掌握了這個難點。(2)省時省力解決困難。心理學研究表明,處於抑制狀態的學生是不可能學習好的。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抽象的理論知識教學是音樂教師面臨的最大問題。由於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不足,往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教授壹個簡單的讀譜知識,學生容易產生誤解、不適應甚至智障。這時候就發揮了多媒體課件的作用,將抽象的樂理形象化,讓虛無縹緲的音樂形象變得直觀具體。為學生提供壹種身臨其境的感性認識,讓他們在嘗試新事物時克服對困難的恐懼,增強自信心,使他們處於積極興奮的狀態,願意調動壹切力量去實踐。在對筆記的理解中,我設計了壹個動畫遊戲。把員工設計成壹棟大樓。小紙條變成可以接受的漫畫,讓學生用鼠標的點擊和拖動,為小紙條找到歸宿。拖拽正確的小紙條,就會對學生說謝謝。如果不對,小紙條就會滑回原來的地方。學生們被遊戲深深吸引住了。在遊戲中,孩子們很快掌握了每個音符的位置、音名和卷名。在欣賞課《春江花月夜》的樂器入門教學五壹節中,為了讓學生更快地認識和熟悉四種西洋木管樂器的音色和開口結構特點,我通過電腦播放了每種樂器演奏的MIDI音樂片段,然後通過電腦將每種樂器的畫面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對每種樂器從音色到開口都有了壹定的感受和了解。這樣,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就能自然地區分不同樂器的音色,從而進壹步感受音樂所表達的意境和情感。在欣賞課《春江花月夜》的教學中,我對不同的班級都進行了這樣的嘗試。班上聽磁帶錄音的學生,註意力占了90%以上,教學效果很好。可以看出,學生對MIDI音樂、文字、圖片、動畫、動態視頻等多媒體綜合信息更感興趣,更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3)欣賞審美,快樂。“美似有形”是藝術欣賞的好去處,音樂欣賞是學生感知、體驗、理解音樂藝術的實踐活動,也是壹種創造性思維活動,限於兒童的年齡和個性特點。學生的經驗有限,無法獨立理解壹部音樂作品。必須依靠老師的講解和引導。但有些老師總是講空話,挫折傷害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利用多媒體結合音視頻,將優美的音樂與動人的畫面聯系起來,輔以兒童的語言講解,以直觀的視聽效果引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在生動的情境中觸發古籍的靈魂和情感菜肴,從而達到對音樂作品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並從中獲得美的享受。在欣賞《四只小天鵝之舞》的同時,我記錄了中外舞蹈中的四只小天鵝舞和世界風景中的天鵝片段。讓學生通過結合舞蹈和圖片來欣賞歌曲。孩子直觀地理解音樂的美,音樂欣賞中音頻和視頻的結合要適應時間,否則效果會適得其反。在壹次公開課上,壹位老師給學生們展示了“可愛的動物”這個音樂組合。欣賞每壹段音樂時,老師都配有動物動畫。我覺得這樣的設計限制了孩子的思維。音樂是壹門模糊的藝術,同樣的作品,每個人對它的理解都不壹樣。音樂組合中有壹段活潑跳躍的音樂,學生可能會理解為不同的小動物,如松鼠、梅花鹿、兔子等。,但老師壹開始就用大白兔的動畫固定了學生的理解,沒有給學生留下想象的空間。(4)開闊視野,激發創造力。在當今的教育改革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至關重要。豐富學生的知識,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音樂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了最好的橋梁。在音樂課中使用多媒體課件,可以為學生提供壹種開放的學習形式,創造壹個信息場。多渠道為學生提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信息,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還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孩子在音樂中展開想象的翅膀,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教材第壹冊歌曲《火車要開了》這壹課,我設計了壹個課件。有幾個火車移動的動畫,比如火車從遠到近,火車從啟動到疾馳,火車鉆進山洞...用鼠標點擊時,動畫會無聲播放。我啟發學生:“這個動畫缺什麽?”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聲音”。我說:“誰能配得上聲音?”同學們特別興奮,開始互相交談,積極開始思考。在很短的時間內,學生們用節奏、速度和強度的變化來展示火車度過時的不同場景。這樣,孩子們不僅很快就掌握了速度和力度的變化在音樂演奏中的作用,還讓他們有了成就感。這就需要教師提前分析教學目標和內容,做好教學設計,確定教學中使用多媒體的目的和方法,從而達到輔助教學、取得實效的最終目的。2、認真準備,做好課前檢查工作。這無疑是保證課堂有效性的有效措施之壹。在備課過程中,要把如何使用教學媒體納入必要的內容,精心策劃和準備。在我們的教案中,我們應該反映使用多媒體的程序和方法。上課前檢查設備是否可用。使用的教學媒體軟件壹定要提前看和聽,以免臨時出問題,分散學生註意力,浪費寶貴時間。3、上課時,做好對學生的引導和啟發,把學生的註意力集中在必須學習的對象上。什麽時候提問,哪些問題要引導學生思考,哪些環節要提醒學生註意,都要有條不紊。在使用多媒體時,我們必須選擇最佳時機,以確保最佳的教學效果。比如欣賞音樂童話《龜兔賽跑》時,先用多媒體向學生介紹作者、作品和創作時間,再介紹單簧管和巴松管的特點,聽單簧管和巴松管演奏的兔子和烏龜的音樂主題。分別介紹單簧管和巴松管時,只出現單張圖片,然後在要求學生比較時同時展示,以免分散學生註意力。由於學生好奇心強,註意力往往轉移到屏幕上,無法全身心投入到音樂的情感體驗中。所以我講解的時候,總是把動畫設置成停止狀態,以優化教學效果。第四,認清優勢與局限的關系。在選擇多媒體時,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選擇那些符合教學實際、內容正確、形式美觀、制作經濟、技術創新的多媒體,以達到整體優化的目的。例如,在本課第三卷“聲音的級別”中,學生最容易將聲音的級別與聲音的級別混淆。在教學中,我把“音高”概念的講解交給了音樂廳來完成。軟件裏有壹個活潑有趣的卡通小精靈,是他帶領孩子們在音樂中遨遊的宮殿。當我們打開“知識的殿堂”時,呈現在眼前的是壹個淩亂的卡通房間。小精靈告訴我們,這個房間裏所有的東西都和音樂有關。根據課堂內容的需要,我點開了放在取暖器上的壹個娃娃。這是壹個娃娃跳起來解釋什麽樣的聲音是高音。以女性尖叫聲為例,既生動又形象:我點擊了放在加熱器下面的壹個玩偶,他跳下來解釋,並用大提琴豐富的低音效果演示。學生學習的時候就像看動畫片壹樣,興趣很高。演示後,學生能快速準確地回答“高音”和“低音”的概念。優秀的媒體教學作品不僅需要優秀的教學設計,還需要優秀的二維漫畫和三維圖像藝術家、高配置的電腦和大型制作軟件。可以說需要各種非常專業的人來參與。由於技術和設備的限制,基層學校無法實現大家想要的課件的各種表現形式。那麽,能否從市場上現有的教育軟件入手,認清優勢與局限的關系,將其中有價值的部分引入教學活動,取長補短,整體優化?
上一篇:如何優化兒童戶外運動活動的組織形式和引導策略下一篇:如何欣賞中國畫和西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