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逐艦:是壹種多用途戰艦,是90年代至今重要的海軍艦艇之壹,是壹種具有多種作戰能力的中型戰艦,以導彈、魚雷、艦炮為主要武器。它是海軍艦隊中最強大的突擊艦之壹,用於攻擊潛艇和水面艦艇,艦隊防空,以及護航、偵察和巡邏、布雷、攻擊岸上目標等。它是現代海軍艦艇中應用最廣、數量最多的壹種,是壹種中型水面艦艇,裝備有空對空、海對潛等多種武器。,並具有各種作戰能力。它的排水量在2000-8500噸之間,航速在30-38節左右。驅逐艦可以執行防空、反潛、反艦、對地攻擊、護航、偵察、巡邏、警戒、布雷、火力支援和攻擊岸上目標等任務,有“海上多面手”之稱。
巡洋艦是排水量、火力和裝甲防護僅次於戰列艦的大型水面艦艇。巡洋艦有能力同時對付多個作戰目標。歷史上,巡洋艦最初是指可以獨立行動的戰艦,而驅逐艦則需要其他艦船(如補給艦)的幫助。但是到了現代,這種區分已經消失了。
現代巡洋艦排水量8000-20000噸,裝備導彈、火炮、魚雷等武器。大多數巡洋艦可以搭載直升機。大多數發電廠使用汽輪機,少數使用核電站。隨著海軍航空兵的崛起,巡洋艦的地位正在下降。巡洋艦在現代戰爭中實際上已經消失,其作用完全被驅逐艦取代。
當代世界上最著名的巡洋艦有兩類:美國的提康德羅加導彈巡洋艦和蘇聯的基洛夫核動力巡洋艦。
護衛艦:是以火炮、導彈和水下武器(魚雷、水雷和深水炸彈)為主要武器的中型或輕型戰艦。主要用於反潛和防空護航,以及偵察、警戒巡邏、布雷、登陸支援和保護軍隊側翼,又稱護航艦。在現代海軍編隊中,護衛艦是噸位和火力僅次於驅逐艦的水面作戰艦艇。護衛艦和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壹樣,也是傳統的海軍艦艇,是世界上數量最多、分布最廣、參戰機會最多的中型水面艦艇。
導彈艇:是以艦對艦導彈為主要武器的小型高速水面作戰艦艇。可對敵大中型水面艦艇實施導彈攻擊,也可承擔巡邏、警戒、反潛、布雷等任務。導彈艇噸位小,速度快,機動靈活,攻擊力強。排水量幾十到幾百噸,航行速度30-40節,有的可達50節,續航力500-3000海裏。該艇裝備2-8枚巡航艦對艦導彈,2門20-76毫米艦炮,以及各種魚雷、水雷、深水炸彈和艦空導彈。此外,還有搜索探測、武器控制、通信導航、電子對抗和指揮控制自動化系統。導彈艇的性能特點與魚雷艇基本相同,但由於導彈在攻擊距離、攻擊精度、突然性等方面遠遠優於魚雷,所以導彈艇的戰鬥力更強。
導彈艇自20世紀50年代末問世以來,在第三次中東戰爭及其後的局部戰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效果顯著,越來越多的國家重視。
魚雷艇:主要用於配合沿海水域的其他兵力,以編隊方式魚雷攻擊敵大中型水面艦艇,也可用於反潛和布雷。現代魚雷艇有滑行艇、半滑行艇、水翼艇三種,滿載排水量40 ~ 200噸。主要動力裝置多采用高速柴油機,少數采用40-50節的燃氣輪機或燃氣輪機-柴油聯合動力機。配有2 ~ 6枚魚雷,1 ~ 2單管或雙管25 ~ 57毫米艦炮,有的還配有火箭深水炸彈發射器、拖曳或聲納和射擊指揮系統。
魚雷艇體積小,速度快,機動靈活,隱蔽性好,攻擊力強;但其適航性差,活動半徑小,自衛能力弱。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魚雷艇和魚雷艇多次參加海戰,取得了擊沈國民黨海軍護衛艦太平號、炮艇洞庭和永昌號、劍門獵潛艦等戰果。
導彈巡洋艦:因為他們的主要武器還是原來的大口徑火炮。世界上第壹艘真正意義上的導彈巡洋艦是蘇聯於1959年開工,1961年初下水的“格羅茲尼”號。其滿載排水量5500噸,最大速度約67 km/h,續航能力12500km。裝備2座4聯裝反艦導彈彈體發射裝置和3座雙聯裝防空導彈發射裝置,反潛武器為2座65、438+02反潛火箭炮和2座3聯裝魚雷發射管。炮站為兩門76毫米雙聯裝自動平高兩用炮和四門30毫米炮。由此可見,導彈巡洋艦艦炮的重要作用是防空,而不是艦艦之間的炮戰,因此其艦炮口徑比以前大大縮小。
兩棲戰艦:又稱登陸戰艦,是在空中登陸的各類戰艦的總稱,主要包括登陸艦、登陸艇、船塢登陸艦、武裝運輸船、兩棲貨船、兩棲船塢運輸艦、兩棲攻擊艦、兩棲指揮艦等。其主要任務是為登陸作戰運送登陸兵、登陸工具、戰車等武器裝備和物資。除了兩棲指揮艦,其他兩棲戰艦本質上都是運輸艦,設計上主要考慮運輸、裝載和兩棲能力,攻防能力是次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