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龍與世界上的壹切都有聯系。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龍是權力、高貴和榮譽的象征,也是幸運和成功的象征。
龍之所以具有這種文化象征意義,與龍在天上飛,在海裏追浪,在地上求雨的傳說和神話所具有的無比神奇的力量有很大關系。但更重要的是,因為龍往往成了中國奴隸的專屬專利,成了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是皇權的代名詞。所以皇帝本人才是真正的龍帝,全身稱為龍身,穿的衣服稱為龍袍。
龍與皇權掛鉤的歷史由來已久,始於黃帝。
傳說中的時代,與龍有血緣關系的黃帝曾四處遊歷,體察民情。他讓人在壽山開采童童,然後運到景山腳下鑄造鼎,紀念他在戰爭中的輝煌勝利。過了壹段時間,鼎終於鑄好了,黃帝在景山舉行慶典儀式,慶祝大鼎鑄好。不僅邀請了各路神仙參加儀式,還邀請了四面八方的人。每個人都想看看黃帝鑄的鼎是什麽樣子的。到時候很可能是皇帝自己揭開了。只見壹口大如缸的青銅鼎,在神和人面前閃著耀眼的金光。每個人都欽佩它。他們上前細看,鼎上刻著壹條矯健的遊龍穿梭於壹片祥雲之中,周圍是鬼神和各種珍禽異獸。可謂五花八門,栩栩如生。
當所有的神都在懷著崇敬的心情欣賞著大鼎和鼎上的圖案時,突然天空被厚厚的雲層覆蓋,擋住了陽光,很快天就黑了。每個人都認為要下雨了。他們意識到壹道金光穿透了厚厚的雲層,壹條穿著閃亮盔甲的龍破雲而出。它的尾巴和下半身被支撐在雲層裏,頭靠在三腳架上。長龍不得不沿著它的腳垂到地上。黃帝明白他已經完成了在人間的使命,上帝派了壹條龍帶他去天堂。他跳到龍的背上,飛回了天堂。天下人都不願意讓黃帝這樣賢明的君主回去,大家都拽著龍須不肯放。結果很多龍須都被扯掉了,黃帝和龍還是走了。據說這種龍須草落地時,生出許多細小細長的草,人們後來稱之為龍須草。
傳奇時代的名君,大多與龍有著不清不楚的曖昧關系。姚在位的時候,天下大洪水,到處都是洪水。為了拯救人民,他下令用槍來控制水。鯀偷了天帝的休耕土,用堵法治水,徒勞無功,在玉山被憤怒的天帝殺死,而燭龍恰好是這裏的守護神。樓主羽山,不曬太陽,常年被燭龍嘴裏的蠟燭照著,所以槍的屍體三年也不會腐爛。天帝怕鯀復活,為自己尋仇扯皮。真相從未停止。他派了壹個叫武的神刀,大概是刀斧手在天上,用寶刀在下界剜槍的屍體。當吳刀剖開鯀的肚子時,他突然從裏面指責壹條龍,長著壹對鋒利的犄角。說也奇怪,余出生後,鯀的身體滾下羽淵,化為蛟龍,總是抖鱗渡浪。
余繼承了父親的遺誌,終於向洪水投降,贏得了所有人的敬仰。後來老人依民意退位,禹成為夏朝的開國君主,這可能是皇帝是真正的龍天子的歷史依據之壹。
龍的另壹個文化象征意義是,與眾不同,與常人不同。龍是聖物,非凡人可比。所以人們常常把那些誌向高遠、品行端正、有能力、有前途、有成就的人稱為龍。諸葛亮和葛在南洋長期打拼的時候,把自己比作被稱為臥龍先生的管仲,意思是胸無大誌卻未能施展才華。
在中文裏,龍和昆蟲是相對的,蛇就是昆蟲。蛇,又名長蟲,隨處可見,種類繁多,常見,不足為奇,也不貴。龍蛇混雜是指好的東西和壞的東西混雜在壹起,很難區分。這是壹個無法用生物學解釋的現象——龍的原型,或者說龍的基本生理動物是蛇。龍和蛇不是兄弟,但至少屬於同壹個宗族(蛇也被稱為龍)。但是壹旦龍和蛇分開,它就不在乎蛇了,甚至會殺蛇以示和蛇不壹樣。最典型的故事是漢高祖劉邦斬白蛇,說劉邦的母親劉維夢見與壹條龍發生關系,並懷孕生下了劉邦。他沒有什麽野心。當他在野外旅行時,他遇到了壹條蟒蛇,擋住了去路。他立刻用劍砍了那條蛇,從肚子裏拿出勇氣。這是壹個美麗的演講,人們認為它很好。秦末天下大亂,劉邦趁機在沛縣調兵遣將,平定群雄,建立漢帝國,使劉的江山在漢朝傳承了四百年。
龍不僅是出人頭地的象征,也是非凡的象征。在古代,那些聖賢也被稱為龍。相傳,孔子去見老的創始人永,回來後三天沒說壹句話。他的弟子們非常驚訝,問他:李詠先生遇到他是怎麽教他的?孔子說:我看到的是壹條沿著陰陽變化無窮的龍。我張口結舌,那我去哪裏教他?這意味著所有的話都是多余的,老聃是壹個罕見的聖人。
另外,諸葛孔明出道前被稱為臥龍先生,東漢大夫蔡邕喝了百斤酒醉在路邊,所以大家都叫他醉龍。所以任何壹個有道德、有才華、或文筆縝密、或為官清廉、或行為出眾的人,都可以比作壹條龍。
俗話說,想讓孩子變成龍,不是想讓孩子變成頭上有鱗的怪物,而是想讓孩子將來有所成就,有所作為。這幾年流行的新兒歌有壹首是《100分是壹條龍》,也是這個意思。另外,我們也經常在廣播、電視、報紙、雜誌上聽到樂壇龍虎榜的消息。什麽是龍虎榜?《新唐書·歐陽湛傳》中說歐陽湛讀書時,與韓愈、李灌、王涯、崔群等世界名人同列,意思是名人、巨星雲集於此,這裏的龍反映的是成功者。
唐朝以後,龍鳳紋廣為流傳。它不僅象征著皇帝和皇後的權威,而且象征著所有人類夫婦的幸福結合,它還可以象征著世界上所有精神和物質事物的陰陽和諧。可以說,龍鳳圖案是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形象符號,是壹個絕妙的藝術形象。
甲骨文中的龍鳳雖然是無定形的,但怎麽能看出龍是隨時間彎曲伸展的靈蟲,鳳是長著華麗長尾的靈鳥呢?在古代青銅器中,龍的形象呈現出猙獰、神秘、凝重的整體效果。到了漢代,它通過抓住大平面、奔放有力的弧線和精致的點,突破了神秘詭異氣氛的束縛,形成了大結構、大氣勢的主旋律。到了唐代,它被賦予了溫柔敦厚的性格,形成了富貴婉約、青春洋溢的風格。從宋元到明清,講究的是華麗的風格,從精致的做工到繁復的打樁。但中間的龍鳳圖案依然簡單明了,簡潔生動,生活氣息濃厚。
在實際應用中,龍壹直代表著壹種權威或力量,其神性在不斷增強。
龍的每壹部分都有特定的含義:突出的額頭預示著智慧;鹿角代表國家和長壽;牛耳朵象征著頭把交椅;虎目顯威嚴;鷹爪是勇敢的;劍眉象征勇猛;獅子的鼻子象征珍貴;金魚尾巴象征靈活;馬牙象征著努力和善良。天安門廣場前的雲龍,山東曲阜孔廟的盤雲龍石柱,故宮的龍床,都是歷史上皇權的象征。鳳凰鳥更世俗,更不神聖。老話說,有馮有有。這種理想的靈鳥壹直被認為是好運和幸福的化身,它也象征著幸福的愛情。吉祥龍鳳的主題在宮廷藝術中更為鮮明,龍代表皇帝,鳳作為女後妃的象征。今天,龍鳳圖案與千百萬人的藝術創作熱情重新結合,在建築、雕塑、繪畫、工藝美術等領域獲得了無限的藝術生命。
繪制龍紋的突出表現是皇帝的龍袍。其色為明黃色,龍頭繡有金藍片,繡有九條龍,中間有五色雲朵,領前、領後各壹條龍,左右各壹條龍,交匯處壹條龍,袖上壹條龍,下壹幅八寶圍水而立。龍袍是至高無上的服飾,制作精細,檢驗合格。比如清代龍袍的制作,就是當時清宮如意閣的壹流工匠精心設計制作的。皇帝親自審定後,派誌願者到南京或蘇杭監制。有時候壹件袍料需要190天。其特殊的袍服要用孔雀尾毛絞成,鋪滿壹地,並以細線交叉,繡以米珠,形成龍鳳或團花。其巨大的勞動力和奢侈的材料令人震驚。
古代有龍紋的龍旗。龍旗從周朝就有了,宋代有12種,如黃龍旗、青龍旗等。龍旗雖然種類繁多,但所有龍旗的圖案都大同小異,都是藍黃相間,紅色火焰間有彩色的腳步,再繪上形狀各異的龍的形象。比如盤龍戲的珍珠旗就是壹種龍旗,上面繪有黃龍背河圖的圖案,所以也叫黃龍負圖旗。
隋朝皇帝楊迪也建造了壹艘龍舟和壹支龍舟隊,以供他奢侈和浮華的娛樂。它的龍舟構造和陳設極其豪華。以龍命名的衛龍硯是佘艷的瑰寶,因為它是由婺源的衛龍石制成而得名。其硯剛柔並濟,潤澤潔凈,撫如肌膚,摩擦無聲,色澤如玉,質地輝煌,為硯工因材施教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硯工根據石材的不同形狀、顏色、花紋,精心設計、刻意雕琢,制成圖案對稱、刀工挺拔、雕刻精美的方形硯臺和圓形硯臺。
用龍紋裝飾衣服的歷史悠久,但在很長壹段時間內只是皇親國戚的專用品,大部分被皇帝、龍族、孫族壟斷。相傳黃帝認為龍是變化無窮的神異之物,很喜歡龍的樣子,就叫大臣石把龍的形象畫在衣服上,塗上五顏六色,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第壹件龍袍。因為皇帝自稱是真正的龍帝,龍在他的家族中是不可或缺的象征:皇帝頭戴龍冠——壹頂有雙龍圖案的帽子;身穿龍袍——前後胸前各有壹只猛禽,夾雜著雲霧;腰間系著壹條龍帶——壹條以龍為主要圖案的腰帶,佩戴著龍鳳玉佩...我們在博物館、帝王陵墓和民間藝術中親眼見過這些。至於皇帝用的東西,多與龍有關:龍案、龍椅、龍床、龍船、龍鰭等。皇帝不舒服,罵龍身體不安全,壹生氣就暴跳如雷。就連皇帝的直步都有壹個獨特的傷口,叫壹龍走壹虎走。
既然是皇家專利,別人就不能輕易染指。在明朝英宗統治時期,發生了這樣壹件有趣的事情,導致了龍袍和繡袍的區分。在鄭德時期,安南國王向中國進貢。明英宗見他心不在焉,就說只要他高興就給他龍袍。龍袍象征著國家。他怎麽能輕易送人呢?但是在帝俊沒有玩笑。收回不了話,潑出去的水怎麽辦?大臣們討論了很久,才想出壹個兩全其美的變通方法——把龍袍上的龍減去壹爪,變成四爪,三爪在前,壹爪在後。表面上看和龍袍差不多。其實已經不是龍了,五爪是龍,四爪是蟒。安南弄了個冒名頂替的,興高采烈的回國了。
後來,皇帝對最親近、最得力的大臣們進行了對繡袍的賞賜,所有穿上繡袍的大臣都以此為榮;後來連皇宮的奴才和侍衛都穿上了繡袍,壹直被人看不起,所以在臺下的舞臺上打雜、打旗、叫囂的人,俗稱跑龍套,意思就是沒有真功夫,就是個烤。
有意思的是,普通人在反對皇權的同時,也非常註重剝奪龍的皇家專利權。據史書記載,到了唐末五代,人民起義打起了旗號,穿上了自制的龍袍;到了宋代,作為兩宋死敵的遼、夏、金以及後來的孟淵,都吸收了中原的漢文化,首領的服飾上都有龍的裝飾。更有意思的是《水滸傳》裏有個俠士叫史進,渾好九文龍。據說他身上用墨線紋了九條龍。身上大部分人都有炫耀這部分的潛意識,所以文身龍也是衣服的壹部分。
根據中國古代神話學會的傳說,黃帝和顏地都是龍。炎黃子孫自然是龍的傳人。在少數民族的神話傳說中,也有許多關於龍的祖先的故事,其中最典型的是自漢代以來壹直流傳的哀牢人的祖先故事:
從前,哀牢山腳下住著壹個叫沙溢的女孩。有壹次她去河邊洗衣服,看到壹條魚在遊來遊去。當時她太激動了,她跳進河裏去抓它。她不小心撞到了被子上遊飄下來的壹塊木頭,回來不久就懷孕了,後來壹胎生了10個兒子。孩子們在她的照顧下逐漸長大。這壹天,我帶他們去河邊玩水。突然,我看見壹條龍跳出水面,問她:妳給我生的孩子是他們嗎?沙溢點點頭,請孩子們過來見見他們的父親。孩子們被龍的奇怪外形嚇壞了,壹哄而散。只有最小的孩子不怕它,還好奇地摸摸它的角,扯扯它的胡須。最後,他坐在龍背上。龍很喜歡他,伸出舌頭舔了舔。沙溢誤以為那條龍要吃掉他,他非常著急,對著龍背上的孩子大喊大叫。他哀嘆背音近九,坐音近長。龍以為這是孩子的名字,就叫他九龍。後來九龍十兄弟娶了後山十姐妹,各自成家,* * *推九龍為族長。
中國人是“龍的傳人”,龍文化非常發達,對龍的解釋也很多。《說文》曰:“龍,鱗蟲之長,可靜可明,可小可大,可長可短,春分上達天,秋分入川。”《廣雅》雲:“有鱗謂之龍,有翼謂之應龍,有角謂之龍,有角謂之龍。”宋代詩人羅援《爾雅·史燚龍》:“角如鹿,頭如駝,目如兔,頸如蛇,腹如蜻蜓,鱗如魚,爪如鷹,掌如虎,耳如牛”。
中文的“龍”是從日語翻譯過來的,從英語的“龍”翻譯過來的,再從拉丁語的“draco”翻譯過來的。本文中“西方”的範圍主要指歐洲國家,尤其是北歐和西歐。他們對“龍”的含義有許多解釋,其中最重要的解釋如下:壹條巨蟒或壹條巨蛇;神話中的怪物是壹種巨大的爬行動物,通常具有類似蛇和鱷魚的結構,堅硬的爪子和皮膚上的鱗片,通常有翅膀,有時會噴火。它是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的結合體。古代和中世紀對龍的描述包括:金蘋果園裏的守衛和月亮女神的坐騎,他們被貝奧武夫和聖喬治等屠龍者殺死...第三種解釋來自聖經。在《舊約》的拉丁文和希臘文譯本中,海洋和陸地中的兩種巨獸(利維坦和巨獸)可能與龍有關。新約中被稱為“古蛇”的是撒旦。雖然近代大多數人因為第三種解釋的影響而認為龍是惡的化身,但本文著重討論第二種解釋作為龍的本義。
面對浩如煙海的東西方文化,我們希望能看到它們的根本異同。然而仔細壹看,我們發現中國的龍和西方的龍幾乎是完全不同的動物:“龍”這個詞和中國的不壹樣——就像“鳳”和“鳳”的強行翻譯壹樣。但不可否認的是,“龍”和“龍”有壹些共同的特點:都是傳說中的東西,沒有考證過;身體很大;能飛;形狀很像。它們都是想象中的傳奇動物,並且在文化中保存了很長時間,這不僅僅是巧合。
壹個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稱之為“龍”的形象很早就出現了。從西周開始,成熟的龍紋就已經出現,從漢代開始,逐步神化加工,逐漸固定形象。元朝以後,它已經確定了標準形象,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不同的學者對它的起源有不同的看法。著名學者聞壹多在20世紀40年代討論過龍的原型。他認為龍的主要部分和基本形式是蛇。後來,壹個以這條大蛇為圖騰的群體融合並吸收了許多其他圖騰群體。蛇接受了動物的腳,馬的頭,浣熊的尾巴,鹿的角,狗的爪子,魚的鱗片和胡須...於是就成了我們現在知道的龍。衛聚賢在1934出版的著作中首次提出龍的原型是鱷魚。劉承懷認為,龍的軀幹的基本形態是蛇、蜥蜴、馬;在朱天順看來,龍起源於閃電;何新認為,最初的龍形只是壹種抽象的螺旋雲紋。後來逐漸趨向具象化、生物化,擴展到接近真實生物界的兩棲爬行動物形象;胡昌建認為,彩虹是龍的最直接原型,因為彩虹具有美麗而具體的形象化;孫首道認為,龍起源於原始社會,龍首形象的原始來源之壹應該與豬頭有關,龍的起源和誕生應該與原始農業密切相關。
龍的起源至今尚無定論,但從百家爭鳴的觀點中可以看出,無論龍起源於何處,它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中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我覺得討論它為什麽會形成這麽重要的作用似乎更重要。
從文化含義的演變來看,龍崇拜經歷了幾個階段,從神獸、水神、專制皇權的象征到民族文化的象征。
在先秦時期,龍是壹種神獸。目前已知最早的龍雕是河南濮陽西水坡仰韶文化區墓葬中發現的壹對蚌殼龍虎。這時候龍的形象很簡單,沒有角,身體長,尾巴彎曲,有鱗片。在商代,典型的成熟龍紋出現在青銅器、玉器和其他手工藝品上。這時,龍作為神的坐騎或吉祥的野獸出現。
《禮記》中稱之為“龍、林、鳳、龜”,合稱四靈。
《河圖》雲:“黃金千歲生黃龍,藍金千歲生青龍,金萱千歲生龍軒。”
《左公二十九年》:“故帝舜之世有龍,有夏。孔甲擾亂了皇帝,皇帝把它給了乘龍。有兩江而漢,各有雌雄。”
《易經》六十四卦以幹卦為首,幹卦整篇都是關於“龍”的,以龍息的變化來表達人生和宇宙的哲理。
《竹簡編年史》還說,傅系有所謂的長龍、乾隆、巨龍、、上龍、水龍、青龍、赤龍、白龍等。
《山海經》中經常出現龍神之臉、鳥頭、馬頭等妖怪。單獨出現的龍通常作為神人的坐騎,如“南祝融,獸臉,騎二龍。”“大喜之地,夏後始於此九代,騎雙龍,蓋三層樓雲。”"在蓐收西部,左耳有壹條蛇,騎著兩條龍."
《楚辭》中,龍也被想象為神獸駕,“駕飛龍北行”,“石瀨淺,飛龍婉約”。
自漢代以來,儒家思想興起,龍的神話形象因“子不言怪力之心”而遭到破壞。此時,龍在文獻記載中常被用來祈雨。Ryuben因水而生,與水息息相關,自然歸結為水。《荀子·勸學篇》說:“水滴石穿,龍生。”《楚辭·Xi史》也寫道:“龍失水而居陸,為蟻所伐。”《楚辭·田文》雲:“他迎海長,如何做到?”王逸註:“或者說禹治水的時候,有壹條龍,用尾巴畫地,引水路,所以治了。郭璞追問:“雨是後世應龍引起的,意思大概是這樣的。“《淮南子·天文訓》曰:“養龍,歸景雲。"
五色龍最明確的描述是神農的《求雨書》:“春夏下雨,不下雨。甲乙叫青龍,也是火龍,是東方小孩跳的;..... "《春秋故事·求雨》也記載了用五色龍求雨的史實:“以甲、乙為第壹大黑龍,長八尺,居中央位,第七小龍,各長四尺,居東。冰鼎日是占據中心的大紅龍壹,長70英尺,小龍六,分別長30英尺和5英尺,在南方。以戊己日為大黃龍壹,長50尺,占據中心位置,也是小龍四,長20尺,南5尺。以庚欣裏為大白龍壹,它長九英尺,占據中心,它也是小龍八,每個都是四英尺和五英尺長,在西方。以仁貴日為大黑龍,長六尺,居中,亦為小龍五,各長三尺,居北。”
龍帝的起源要從黃帝算起。《山海經》中也有記載:“蚩尤與黃帝作戰,黃帝令應龍攻冀州蠻荒之地,應龍蓄水。蚩尤邀請風伯來下暴雨。黃帝是世界上的女性名字。雨停,殺蚩尤。”龍幫助黃帝打敗蚩尤,立下了不少功勞,但此時只是作為黃帝的助手出現,與黃帝本人無關。
《山海經》中的郭璞引用《歸藏七尺》說,鯀未能按照天帝的命令治水,被堯用閃電劈死。他不僅死不瞑目怨念,而且三年後屍身未腐。堯害怕鯀的身體會出什麽事,就派武士用鋒利的武刀把它剖開,沒想到鯀的怨恨在肚子裏積成了壹條黃龍,就是鯀的兒子禹。此時龍已經作為皇帝的化身出現,可見其地位的迅速上升。在中國古代數學中,龍的出現往往預示著成年人或聖人的到來。易經說,“在1992年,在野外看到龍對成年人是有益的。湘粵:見龍在田,德行盡失。九五飛龍在天,看大人就好。大象說:“飛龍在天,牛三也在天。“《莊子·外篇·田蕓十四》講的是孔子見老子的故事,其中孔子把老子比作壹條“龍”:“孔子三日不談老聃歸來。弟子問,'大師看到老聃會做什麽?'子曰:‘我在,所以見龍。龍,合而成人,散而成章,靠雲養陰陽。張口不張口(左口,右上,力,右中,力右下,月聲xié)。“這對老聃有什麽關系,”"
漢高祖劉邦因為出身卑微,編造故事,說劉邦是因為龍的糾纏而出生的,所以劉邦是真龍的轉世。此後歷代皇帝紛紛效仿,與龍的關系更加密切。《史記》、《閉經》說:“黃帝得地之德,黃龍地之卑。夏天,木德、青龍停在郊外,草木茂盛...以前秦文公去打獵,贏了黑龍,這是水之德。”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思維,皇帝除非是真正的龍,否則不能自稱皇帝,龍也就成了皇帝的專利。皇帝的身體是龍,臉是龍臉,住所叫“龍亭”,衣服叫“龍冠”、“龍衣”,思想情感也叫“龍心”。如果臣民用龍作為器皿和衣物的裝飾圖案,就會犯“擅闖”罪,會被處死。龍袍象征著皇帝登基...
時至今日,龍的含義還沒有與皇室緊密聯系起來,但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被賦予了許多文化含義,主要包括百蟲之技、守護神、水神的象征、吉祥的象征、專制皇權的象征、民族文化的象征等等。這些文化意義不是壹次形成的,而是逐漸豐富的。有些文化意義已經消失,有些文化意義今天依然存在。
龍氣勢磅礴,雄渾有力,是中華民族陽剛之美的代表形象。這個形象經常出現在中國傳統的宮殿和寺廟中。北京天安門門樓屋頂有壹主脊、四豎脊和四脊,主脊和豎脊兩端各有十個彩色玻璃龍形飾,稱為“龍吻”,被稱為“九脊封十龍”。天安門廣場的柱子上掛滿了“金龍印章”的彩畫;在金水河畔,壹對華麗的漢白玉華表巍然屹立,華表的立柱上雕刻著壹只騰雲駕霧的龍象,美不勝收。在北京的紫禁城裏,到處都可以看到龍象。在太和殿裏,有壹個供皇帝坐的雕龍寶座。大廳裏有六根金色的龍柱,高約三十尺,柱子的粗細足以讓兩個人相擁。太和殿的金龍藻井可謂大話西遊,殿內所有天花板都繪有龍紋。故宮三大殿前的雕龍石階,尤其是太和殿,極為精美。九龍壁聞名於世。它由270塊彩色玻璃組成。它由九龍、雲、海水和巖石的形狀組成。其主龍紋波動強烈,很可能會震墻起飛。在天壇祈年殿和十三陵靈恩殿的建築上,也有許多藝術高超的龍形,北海有九龍墻和五龍亭,西山有龍王堂,頤和園有龍王廟,甚至永和宮的佛龕上也雕有龍。至於曲阜的孔廟,還有壹個獨特的石雕盤龍珠。中國傳統建築中的龍藝術首先是政治、倫理和積極力量的象征。但作為藝術形象,它也脫離了壹般政治倫理的概念,走向審美。
二
世界各地的傳說往往有壹個長著翅膀的神,在混沌中把天地分開,創造了世界。他們都有自我犧牲的精神,他們的身體變成了泥土、山川、河流甚至人類,這也說明了人們對掌握自然力量的崇拜和對創造力的敬畏。同樣,從有文字記載的時候起,每個大洲的每個文明都與龍生物的神話有關。
無論每個民族的龍形生物形象如何不同,它們總是與蜥蜴、鱷魚或蛇聯系在壹起。常與地、天、水、火有關。
西方文化中對龍的第壹次描述是動物寓言:龍頭上有羽毛,嘴巴很小。它通過氣孔呼吸,舌頭從氣孔吐出;它的牙齒和尾巴非常有力;它通過吹氣而不是拍打殺死敵人,尾巴卷起可以殺死壹切。書裏有壹張它用尾巴打死壹頭大象的圖片,還拿它和魔鬼比,和魔鬼很像。
西方當代學者對神話傳說中的龍的形象進行了歸納,得出了如下結論:龍是溫血動物,通常長有翅膀,骨骼中空,以減輕身體重量。龍骨比鋼筋混凝土更結實,更輕。龍的肌肉系統是最迷人和復雜的。它的咬合力平均為每立方厘米兩噸,也就是說,它可以輕易咬碎鋼鐵。在陸地上,它的四肢可以承受很大的負荷,而在空中只能承受身體重量的壹半。除了脖子和腹部,龍的全身都覆蓋著劍影和發光的鱗片。也許這是因為他經常在地下挖洞,但並不是所有的龍專家都認同這種觀點。為了保護其脆弱的腹部,龍經常穿著鑲嵌著珠寶的腹部盔甲。龍的唾液很粘。這是用來染色他的脖子和腹部的珠寶保護和裝飾。鱗片呈五角形,淚珠狀,有長邊和短邊,最短的附著在皮膚上。龍想打扮自己的時候,都可以直立起來。龍的翅膀是由動物的上臂進化而來的,所以它由壹個拇指和四個加長的手指組成,這些手指像蝙蝠壹樣由橫膈膜連接。翅膀並不像壹些生物圖顯示的那樣與肩膀相連,而是與下背部和大腿根部相連。如果翅膀在頂部,龍會垂直向上飛,不利於速度,機動性差。如果翅膀在底部,龍可以水平飛行,頭尾可以更好的掌握方向,機動性更大。龍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顏色,藍色:從深藍到銀色到珍珠母。紅色系列:從銅色到深紅色到紅色和黑色。綠色系列:包括綠色、黃色、淺綠色、金色甚至深棕色。龍通常不是單壹顏色的。它的鱗片總是在壹個色系中有幾種顏色,同時具有金屬光澤,所以很難識別。如果龍麟的顏色變深,變得不透明,那壹定是病了。龍用火做武器不是魔法,但有科學解釋。當我們吃飯時,我們的身體會通過消化產生壹種叫做甲烷(CH4)的氣體。與人類不同,龍將這種氣體儲存在另壹個肺裏。然後與少量的磷(P4)混合,接觸空氣就會點燃,產生火焰。有些龍會吐出冰霜,對此的解釋取決於龍消化的食物。食物進入胃主要是為了提供營養,其余的也會發生壹些化學反應產生壹種氣體——氮氣(N2)。氮氣在肺部被自然壓縮。當龍想要冷凍壹個物體時,壓縮的液氮被釋放到肺部的空氣中,然後迅速減壓吸收環境中的大量熱量,使其呼吸中的氣體下降到零下50度左右。壹般動物都會受到這種攻擊,從重傷到死亡不等。生物的胃裏有酸來幫助消化食物。能吐酸的龍有壹個特殊的器官,能產生強力的酸。當龍呼氣時,即使有最好的盾牌,它們的獵物也會被酸傷害。龍的生殖系統在體內,僅從外表觀察是無法分辨龍是公是母的。龍像爬行動物和鳥類壹樣產卵。蛋殼剛開始很硬,後來會慢慢變軟,小龍就從裏面破殼而出了。龍的交配過程很有意思。兩條龍在高空飛翔。突然,它們互相抓住對方,收起翅膀,開始做自由落體,然後在距離地面還有100英尺的時候張開翅膀著陸。龍熱愛速度和冒險,所以交配過程充滿了這樣的樂趣。龍壹般喜歡獨居,數量也不多。龍是藝術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