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榴
山區各縣均有石榴種植,但品質好、規模大的石榴主要分布在元氏縣。現已註冊“滿天紅”商標,並制定了企業標準。石榴在我國栽培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博物學和廣群芳譜中都有記載,尤其是西漢中期至唐代。目前,鳳龍山的石榴山莊仍然保留著豐富的中華文化遺址,這與當地廣泛種植石榴有著密切的關系。元氏縣全縣有石榴5.05萬畝,年產量約400萬公斤,已成為元氏縣壹大經濟支柱產業。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區的北正鄉、黑水河鄉、前賢鄉。根據調查和采訪,三道坡和南子溝的壹些石榴樹已有200多年的樹齡。石榴按其酸甜口味可分為酸石榴和甜石榴(表1-6-1)。酸石榴,含糖量和含酸量都很低(約1.1),是南子溝最著名的石榴集中產地,和壹大塊甜石榴壹起構成了鳳龍山南子溝石榴山莊。南子溝可能是酸石榴的發源地。甜石榴,糖酸比高(約19.06),主要分布在丘陵半山區的扈家莊、三道坡、北正、蘆臺、乾縣、黑水河。
表1-6-1南子溝甜石榴和酸石榴質量對照表
根據肉眼觀察、觸覺和味覺等感官評價以及當地果農和農業專家多年的觀察,甜石榴的品質分布在空間上也是有規律的,其中扈家莊和三道坡的名氣更大,品質更好。為了定量測定不同產地石榴的品質,驗證感官知識,國土資源部環境地質開放研究實驗室對元氏縣不同產地的石榴進行了品質檢測。結果表明,甜石榴品質的空間分布與果農和農業專家的觀察結果壹致。甜石榴的品質在空間上有明顯的變化。三道坡和扈家莊地區的石榴固形物和糖酸比均較高,壹般達到21.00左右,品質優良(表1-6-2)。相比較而言,蘆臺、南子溝、北正的甜石榴品質略差。
表1-6-2元氏縣不同產地甜石榴質量對比表
2.柿子樹
山區各縣都有種植。大面積高產縣主要是元氏縣和贊皇和平縣,僅平山縣年產柿子就達970萬斤。贊皇縣優質高產柿子主產區在源頭鎮大石門、小石門。平山縣優質柿子產區主要在東王坡周邊。知名度高、品質好的柿子是元氏縣的大紅袍柿子。大紅袍柿子在元氏縣分布最廣,百年老樹多,以散植為主,多分布在梯田、梯田邊緣。根據當地果農和林業專家多年的觀察,大紅袍柿子的品質在黑水河和明秀村最為出名,品質極佳。林業研究結果表明,柿子的內在品質不能單純用糖酸比來表現,單寧能反映柿子品質的變化規律。元氏縣不同產地柿子的糖酸比和單寧測定結果(表1-6-3)表明,黑水河地區柿子單寧含量較高,每百克果肉單寧含量達100mg以上,其他地區柿子單寧含量明顯偏低。
表1-6-3元氏縣不同產地柿子質量檢測結果
3.棗樹
片麻巖山區種植歷史悠久。據《行唐縣誌》記載,早在明代宣德四年就有記載,已有560多年的栽培歷史,被農民稱為“鐵桿莊稼”。在贊皇、行唐兩縣,紅棗已成為縣域經濟的壹大優勢。贊皇縣紅棗基地654.38+0.8萬畝,年產鮮棗2萬噸。行唐縣有654.38+0.5萬畝,果樹800萬株,年產量654.38+0.5萬多噸。棗樹有贊皇棗、行唐棗、行唐圓棗、長棗、大馬牙棗、墩子棗、小龍棗等十幾個品種。行唐棗和贊皇棗都是優良品種,但同壹品種在基本相同的園藝管理條件下,不同產地的品質存在壹定差異。贊皇大棗的優質分布區集中在昔陽澤西北部的大河道和呂莊地區。唐代紅棗分布在兩陵口、庫溝、花溝、陸家峪,品質好,產量高。單寧含量高的地點是兩嶺口、苦溝和盧家峪。蔗糖分高的棗分布在苦溝、十字河、魯家峪上聯莊、花溝。可溶性糖含量高的棗分布在周家莊、苦溝、陸家峪(圖1-6-1 ~圖1-6-5)。
圖1-6-1不同產地唐墩子棗單寧含量比較
圖1-6-2不同產地唐唐大棗單寧含量比較
圖1-6-3不同產地糖棗可溶性糖和還原糖含量比較
圖1-6-4不同產地唐墩子大棗可溶性糖含量比較
圖1-6-5不同產地湯原大棗中可溶性糖和還原糖的比較
行唐大棗微量元素分析結果(表1-6-4)表明,行唐大棗含有大量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與滄州金絲小棗相比,K、Ca、Mg、P、Fe、Zn、Sr等元素明顯偏高,反映了生態地質背景的差異。
4.胡桃
核桃在各縣均有分布,僅平山縣核桃年產量就達400萬斤。根據果農多年積累的經驗和農業專家的觀察,贊皇縣最優質的核桃產於嶂石巖鄉,靈壽縣核桃年產量3000噸。烏旗口、南營核桃產量高而好,平山縣優質核桃分布在泥裏河、胡莎、榆樹坪、白草等地。
表1-6-4唐棗(含水量27.65%)微量元素分析結果表
5.栗子
靈壽楊家臺自古就有栗樹,但規模較小。90年代以來,在山地開發熱潮的帶動下,板栗發展到8萬畝,年產量300噸。贊皇縣的板栗近十年也有發展,年產量30多噸。平山縣這幾年也開始發展板栗,還沒成規模。其他山區縣只是零星種植。
6 .胡椒
分布於各縣,以平山縣規模最大,年產花椒1.6萬斤。產量高、品質好的主產區有百靈區、方圓、石盆溝。第二大的是靈壽縣,產量高。規模產區有新開、寨南、瓦房臺、漢壩、龍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