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可以用網絡語言寫作文嗎?

可以用網絡語言寫作文嗎?

1.作文中可以使用網絡語言嗎?現在很多學生壹開口就用“均勻”、“暈”、“粥”、“濃”、“頂”等網絡語言,這些語言有時也會出現在日記和作文中。

河南省實驗中學語文教研組組長楊雪珍舉了壹個例子。有壹次,壹個學生在周記裏寫了壹句話:“上周日,我GG帶著他的恐龍GF去100玩,GG的GF留著PMP我。就好像我們已經認識很久了……”老師看了之後,壹頭霧水。當學生作文中出現網絡語言時,老師壹般會用紅筆圈出,並在旁邊打上問號,以引起學生的註意。

在和學生的交流中,我發現GG(哥哥)、MM(姐姐)、I(女生)、派轉(批評、評論)、新手(菜鳥)、墨跡(幽默)、果醬(奉承我)等網絡語言非常普遍,孩子們幾乎脫口而出。他們認為網絡語言生動、輕松、有趣,在網上與同學聊天、寫作時也會使用類似的語言,有時也會方便地用在日記和作文中。

“如果現在的學生連網絡語言都不懂,那就有點‘悲催’了。”楊雪珍開玩笑說,網絡語言可以用在口語或非正式信函中,但仍然不贊成在正式考試中使用網絡語言。

網絡語言在作文中運用靈活,有時確實能給人眼前壹亮的感覺。如鄭州四十七中初三宏誌班語文老師王艷在作文中寫道“* * *是個內存不足,反應慢的286”。但王艷認為,應該提醒學生在課堂上謹慎使用網絡語言,因為網絡語言會讓閱卷老師覺得使用的語言不規範,從而影響成績。

允許在文字中使用網絡語言要符合兩個標準:壹是詞語已經成立,其含義為公眾所熟知;第二,必須符合語法和修辭規範。比如《人民日報》壹直用的“給力”這個詞,適當的時候可以用。但是那些只是為了好玩,沒有太大意義和價值的,壹般不推薦。

“網絡語言是學生非常喜歡的壹種語言風格。它新穎、幽默、有特色,滿足了新壹代幼兒對個性的追求,但他們對這種語言的正確使用缺乏明確的判斷標準。”鄭州市回民中學壹班(17)語文老師黨榮榮說。

網絡語言是網絡時代帶有明顯印記的語言表達方式。從體裁上看,符合新詞“產生時間短”的特點,屬於廣義的新詞範疇。然而,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在產生新的詞語和表達方式,只有少數經過實踐檢驗後能廣為流傳和長期使用。

學生們在生活中使用的新單詞和表達經常是壹種新的類型。比如最近從臺灣省娛樂節目《大學生都走了》流傳出來的《hold Live》,《有木有》就是從咆哮式衍生出來的。這些詞雖然“新”,但絕大多數社會階層都不會用,只能代表年輕壹代的思維方式。除了時間限制短之外,新詞還應該具有普遍性、兼容性和明確性的特點。

顯然,這些被學生廣泛使用的流行網絡語言缺乏這些特征。嚴格來說,這類語言不能納入狹義的新詞。在正式場合,比如中考、高考,這種網絡語言是禁止使用的。但在語言使用標準不高的場合可以使用。

鄭州市第八十壹中學語文老師張寒說,在教學中,老師會根據中考作文評分標準,要求學生寫作文時規範語言,不允許使用網絡語言和英語單詞。

2.學生作文可以用網絡語言嗎?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語言對學生的影響逐漸顯現。

悲劇叫“悲劇”,像“粥”,提意見叫“拍磚”,有的同學幹脆用數字來表達意思。這些網絡語言雖然讓老師和家長感到困惑,但對中小學生來說,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采訪中,壹位初三學生告訴記者:“使用網絡語言沒有錯,尤其是在網絡上。當人們使用各種網絡語言交流時,很容易消除陌生感。在學校,如果妳不懂網絡語言,妳的同學會嘲笑妳老古板。”

大多數老師表示,學生在日常交流中可以理解網絡語言的使用,但不鼓勵學生在作文中引用網絡語言。虹橋實驗小學副校長、語文老師徐亞榮說:“學生寫作文要用規範、標準的語言,最好不要隨意使用網絡語言,尤其是太出格的。”

由於小學是孩子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徐亞榮建議,家長應該讓孩子多讀壹些好書,開闊視野,增加詞匯量。

3.辯論網絡語言能否進入作文廣場網絡語言壹方面反映了網民的個性和聯想能力,另壹方面也反映了網絡用戶的特點。年輕的心態和不拘壹格的思想網絡語言是充滿個性和想象力的年輕人的語言。作為年輕人,高考生在作文中融入有特色的網絡語言不無道理。網絡語言體現了壹種時尚,壹種新的潮流,給人壹種耳目壹新的感覺。而且,網絡語言是每個人智慧的體現。

在現實生活中,當人們談論網絡語言時,首先想到的是那些新奇奇怪的詞語,非常規的語法用法,口語化的表達方式,甚至數量驚人的汙言穢語等等。

正是因為這些現象,壹些人認為網絡語言是與規範的傳統語言表達方式格格不入、汙染和破壞傳統漢語的“文化垃圾”,所以主張規範網絡語言。其實並不是每壹句網絡語言都和現代漢語背道而馳。雖然在虛擬的網絡空間中,網民為了省錢,為了盡可能提高交流速度,任意變換、省略或鏈接壹些詞語、數字和符號,但大多數網絡語言仍然遵守現代漢語造句的原有規則。

網絡語言只是語言的社會變體,不可能完全超越或取代現有的語言體系。顯然,那些詛咒網絡語言的人真的很讓人擔心。

當然,對於網絡語言的現狀來說,其過於自由和主觀的壹面確實需要適當的引導,但語言規範的本質是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形成的社會習慣,只能通過既定的方式逐步建立。網絡語言是隨著時代和科技的發展而產生的。我們從不否認時代的變遷和科技的進步。所以,我們不能盲目反對網絡語言進入我們的學習生活。

雖然不能簡單的認為所有的語言規範都是對整個社會既定語句的追認,但是可以說大部分都是。比如“很+名詞”的現象。

根據傳統語法規則,漢語副詞不能直接修飾名詞。所以當出現“很中國”這樣的語用現象時,語言學家就跳出來大聲疾呼:副詞“很”不能修飾名詞,這種用法是錯誤的。

我試圖壹棍子打死這種不規則的現象,但令人驚訝的是,“母雞+名詞”的現象不僅沒有消失,反而在湧動。2008年3月,我用搜索引擎在網上查了壹下“非常中國”這幾個字,我查到了“非常+中國”的34.2萬個用法。

如今,“母雞的生活、母雞的傳統、母雞的邏輯、母雞的散文、母雞的東方、母雞的青春、母雞的紳士”等壹系列“母雞+名詞”的用法自然活躍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從上面的例子我們不難看出,當全民都認同並這樣使用的時候,即使著名的語言學家說“很+名詞”的用法不符合語法規則,有礙漢語的規範化,也無濟於事。

在這裏,筆者想套用魯迅先生的壹句話:“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生活如此,語言也是如此:剛開始沒有這樣的說法,後來更多的人說了(用了),就成了“規矩”。

眾所周知,世間萬物都是不斷變化發展的,語言也不例外。未來,如果任何壹種網絡語言能夠被大眾廣泛接受並長期傳播,並成功證明它是時代的寫照,那麽就會有專家專門收集新詞新語將其收錄,從而肯定其存在價值。

所以,在網絡語言沒有經受住時間的考驗之前,我們最好不要壹棍子打死。幸運的是,根據北京語言大學校長崔喜良教授的說法,2007年,網絡語言和博客語言將被加入到流行語監測中,因為“它們更貼近生活的脈搏”。

作家陳村先生也對網絡語言給予了肯定。他認為,有些網絡語言非常生動、新穎、幽默,用在日常生活中會有新鮮感和個性化。同樣,《中國網絡語言詞典》主編於根元先生也認為“互聯網是高科技的,越是高科技的東西越是人性化。

網絡語言的出現是因為它是網民減少語言障礙、方便上網的需要。許多媒體和語言學家也表示支持網絡語言,認為這些生動、個性化的網絡語言絕非洪水猛獸。它們不僅會影響社會的文明和發展,而且會豐富和活躍我們的文化生活。

還強調,只要經過時間的洗禮,就會有壹些有生命力的網絡語言從互聯網走向線下,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因為這是壹個正常的語言發展過程。所以,筆者認為應該以寬容和理解的態度對待現有的新鮮事物,而不是壹刀切地去泛化網絡語言。

現在很多暢銷的網絡小說,比如《第壹次親密接觸》,都充斥著“靚女”“青蛙”等讓人耳目壹新的詞匯。試想壹下,如果把這些詞換成通俗的表達方式,可讀性肯定會大打折扣。

網絡語言新穎、獨特、簡潔、快捷,往往是由許多數字、漢字、字母的隨意連接、簡化或替換而成。學生就像壹塊海綿,能最大限度地吸收消化所學知識,卻分析不出哪些應該吸收,哪些應該排除,這意味著他們篩選語言的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筆者認為,學習和掌握比較正式的、被社會認可的、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傳統語言,是學生的首要任務。但是,筆者從來不認為學生不能使用網絡語言;相反,在現實生活中,網絡語言的使用者更年輕。也可以說,網絡語言是大多數學生創造和使用的語言。

學生完全可以在網絡語境下使用網絡語言,在這種特定語境下使用網絡語言也是合適的,但是。

  • 上一篇:二十四節氣是什麽,應該吃什麽?
  • 下一篇:399→成功智力理論的思維模型ACP模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