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妳問我最愛吃什麽?我壹定會毫不猶豫地說:“當然是小籠湯包嘍!”妳吃過小籠湯包嗎?可好吃了,聽我來介紹介紹吧。
小籠湯包小巧玲瓏,看相很好。遠看,十幾個潔白無瑕小籠湯包緊緊地簇擁在壹起,妳挨著我,我挨著妳,好像春天那活潑可愛的小桃花。在裊裊的“薄霧”中,小籠湯包似乎更惹人喜愛了。近看,白 *** 嫩的小籠湯包飽滿,潤澤,嗯,看起來就很好吃。瞧,那皮兒是多麽的嬌嫩呀,嬌嫩得就好像胖娃娃肥嘟嘟的小臉蛋兒,輕輕壹捏就破碎了。透過外皮兒,妳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裏面那純美的湯汁兒,怎麽樣,想吃了吧,別急,裏面還有壹顆如翡翠般潤滑的牛肉呢!
小籠湯包不僅看相好,味道也很不錯呢。俗話說得好:“輕輕移,慢慢提,先開窗,後喝湯。”不過我餓管不了那麽多,望著那麽美味的小籠湯包,我的口水早就“飛流直下三千尺”了,我顧不得什麽淑女形象,抓起湯包就往嘴裏塞,好燙,我捂著嘴巴叫了起來,這次我吸取教訓,先輕輕地咬壹口皮,頓時,汁兒湧進了我的嘴裏,好醇,好潤,好香,我沈浸在美妙的世界裏,待我反應過來,我又迫不及待地往嘴裏塞湯包了。
小籠湯包真的很好吃,大家都來嘗壹嘗!
這是關於小籠包的作文,咋樣夠花樣了吧?望采納
2. 作文 花樣的美食
沈沈的霧靄仿佛滿腹心事眉頭緊鎖的女子,終於有人替她解了心結,眉頭心間漸漸舒展開去。
憔悴的太陽看上去有些怕冷,在寒冷中走走停停,將近十點,終於吃力地邁過對面高樓屋頂,將壹抹我們翹首以盼的陽光斜掠到院子裏。才午後三點多,便是這抹難得的陽光,竟悄無聲息早早隱沒於高樓背後了。
樓高了,我們的腳似乎懸於空中了,我們的心離土地漸漸遠了。樓高了,那原本慷慨的太陽,似乎也變得格外吝嗇了。
臺灣作家林清玄的《陽光的味道》,寫壹曬谷子的年輕農夫,在曬谷時偶然發現了陽光的香味,竟使他決意留在家鄉。他和作者漫談起幼時剛曬幹的衣服、新曬的棉被、新曬的書畫的味道,說那裏面都留存著陽光的味道。
於是,這院子裏的壹方斜斜的陽光,愈覺得它的珍貴不易了!趁著這壹方難得的陽光還沒有逃離,趕緊捧出被子,趕緊晾出衣物,趕緊將滿匾的澱粉、蘿蔔片搬出來曬曬,趕緊搬出凳子來坐坐,聊聊……匾裏的澱粉是早就洗出的,然而院裏的陽光停留就幾個鐘頭,搬進搬出的,有好些時日了。蘿蔔片是新切的,白白的薄片攤在門板上,像小時瓦屋縫隙裏漏進來的壹個個光柱橢圓地印在泥地上,斑斑駁駁,層層疊疊著。
還有切成條狀的蘿蔔,倒像是粼粼湖面上閃動的銀魚了。呼——嘬著嘴吹著熱氣直冒的爊豆腐,壹邊急不可待地吞進肚去,小時吃爊豆腐的饞嘴樣還是那般清晰,我以為這要算澱粉所做食物中絕好的美食了。
或者將澱粉加水攪拌呈麥糊狀,於熱鍋壹糊,白色漸成黝黑,切條煮透,加調料蔥花,入口滑潤,亦是上佳的美食。我曾見過母親將大半碗澱粉和水少許,於熱鍋中攪成面團,又摘成魚丸大小,煮後既滑潤,又多了幾分韌勁,真是過齒難忘!蘿蔔片的吃法,我以為最適宜的是入砂鍋燉,雪大的時候,這道菜是最應景的。
生壹個火爐(用木架子的那種),炭火嗶剝嗶剝紅紅地旺著,屋外是白雪紛飛。鐵架子擱在火爐上,裝滿了各種食材的砂鍋端放在鐵架上。
妳大可不用著急,只管圍著爐火聊著,或者出門看雪玩雪去。待妳拍拍雪進來,那砂鍋早已咕嘟咕嘟地接著人們的話茬,歡騰開了。
壹縷香味順著鍋蓋小孔冒出的熱氣,直鉆入鼻孔心頭。好了,好了!嘗嘗,快掀開鍋蓋!熱氣繚繞中,筷子伸向那肥厚的豬肉,鼓鼓的油豆腐,潔白的冬筍片,長條的腌白菜,當然還有卷成木耳樣的蘿蔔片了……曾經看過壹篇文章,大意是說陽光曝曬過的食物,才最具質樸的美味。
同樣是曬筍幹,那種連續幾天時有時無的陽光與壹氣呵成的曝曬,味道是相去甚遠的。可惜,居然忘了作者的名字。
我想,今年院子裏的這些澱粉、蘿蔔片的味道,怕是要比往年差壹些了。
3. 介紹美食作文的提綱參考:描寫美食的好詞好句
描寫食物的好詞:
美味、清潤、濃香、解暑、冰涼、清淡、麻辣、鮮香、爽滑、香醇、甜爽、甘飴、咖啡、秘制、香辣、配制、特產、透亮、開胃、滑潤、涼爽爽、黏糊糊、滑溜溜、酸溜溜、香味濃郁、清涼爽口、晶瑩如玉、冰涼可口、胃口大開、味甜似蜜、清香撲鼻、色澤分明、酸甜適中、滿口生津、玉液瓊漿、肥而不膩、大飽口福、回味無窮、香氣撲鼻、細嚼慢咽、別有風味、美味佳肴
描寫食物的好句:
1、柑橘是海鹽的特產,橘子皮裏面住著壹個個金燦燦的小月亮,親親熱熱地住在壹所房子裏。
2、鹽水鴨皮白柔嫩、肥而不膩、香鮮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點。
3、灌湯小籠包的皮是薄薄的,甚至都透亮了,張嘴咬壹口,裏面鮮美的汁水流入口中,咬那浸了汁水的肉團,不肥不膩,入口爽滑……那真叫美!
4、那水靈靈、紅艷艷的棗像天上密密麻麻、閃閃爍爍的繁星,壹個個都眨著調皮的眼睛。
5、那些冰糖葫蘆紅彤彤的,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不知引來多少小孩兒渴求的目光。
6、小混沌,個小,皮薄,只要往開水中壹撈,就能盛入碗中,吃上壹口,好鮮美!
7、我拿來水瓶,朝茶杯裏倒上開水,頓時,水中的龍井茶如同千萬條小魚上下翻飛,煞是好看。
8、烤紅薯焦糊糊的,周身滿是草灰,嗅壹嗅,香噴的氣味馬上會進入妳的五臟六腑,令妳“口水直流三千尺”。
9、臭豆腐幹是“熱情好客的”,她總是把濃郁的烈性的香味彌漫在周圍的空氣中,讓人為謀其面,先文其香。
10、粽子用綠色的蘆葉包著純白的糯米和紅色的棗子,煮熟後,剝開蘆葉,只見米團裏仿佛嵌著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很好看。
4. 介紹壹種美食的作文600字介紹壹種美食——西安羊肉泡饃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中國的飲食文化是極為豐富的,各地都有獨特的美食。而在西安,羊肉泡饃就成了妳必須品嘗的佳肴之壹。
羊肉泡饃無論做法還是吃法都是很講究的。制作時先將優質羊肉洗好切成片,再加以各種佐料大火煮爛。這時,店家會給妳壹個大碗和兩個饃。
吃羊肉泡饃最主要的就是掰饃,越細越好,泡起來才更入味,通常黃豆打小就可以了。接著將滾燙的羊肉湯倒入碗中,同時配以蔥末、香菜、粉絲、鹽、味精和地道的陜西油潑辣子,壹碗羊肉泡饃就完成了。
看著這碗羊肉泡饃,就像壹件完美而又傑出的藝術品。紅紅的辣子油漂浮在湯上、灰蒙蒙的羊肉、翠綠的香菜和蔥末、晶瑩剔透的粉絲、雪白的饃,真令人賞心悅目。看著看著我仿佛看到羊肉湯變成了大海,粉條就像層層波浪,饃塊的肉片就像星羅棋布的小島,而翠綠的蔥末就像點綴在小島上郁郁蔥蔥的樹木。
羊肉泡饃的香味也十分誘人。那濃郁的香味早就已經隨著熱氣四處彌漫,它就像壹只無形的手勾住了我的鼻子,令人垂涎三尺。
這時我也顧不上什麽紳士風度,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真是鮮、香、辣。羊肉的醇香,香菜和蔥末的清香,泡饃的柔軟筋道,油潑辣子的香辣,這就是羊肉泡饃的特色。再喝上壹口羊肉湯,真是鮮美至極!如果再配以幾顆糖蒜,就更是享受了。湯鮮而不膻,羊肉肥而不膩,泡饃細膩柔軟充滿湯的鮮美和饃原有的香味,粉條爽滑可口,這就是我對羊肉泡饃的評價。壹股腦吃完這些,全身發熱,頭上也冒汗了,總之就壹個字:“爽!”
羊肉泡饃不僅色香味形俱全,歷史也很悠久,也許是因為它是古城西安的名吃吧。羊肉泡饃早在周朝就有了,那時叫做羊羹。關於它還有壹個有趣的傳說。相傳,宋太祖趙匡胤未得誌時生活貧困,流落長安街頭。壹天,他身上只剩下兩塊幹饃,十分幹硬無法下咽。壹位好心的羊肉鋪店主看他可憐就給了他壹碗滾燙的羊肉湯。趙匡胤將幹饃掰碎吃了起來,吃得渾身發熱,饑寒全消,後來他當上了皇帝,這壹美食就出了名。
羊肉泡饃如今已享有盛名,它深受北方各族人民喜愛,許多國際友人也爭先品嘗,壹飽口福。羊肉泡饃已經成為陜西小吃的“代表”。
美食——麥蝦湯
說起麥蝦湯,那可真算得上是我家鄉——寧海的美食了。它色香味俱全,壹年四季都讓人百吃不厭、回味無窮。來到寧海,您若不吃上壹碗正宗的麥蝦湯,那可是今生今世莫大的壹個遺憾。
麥蝦湯店在寧海隨處可見。無論什麽時節,走進任何壹家麥蝦湯店,要上壹碗麥蝦湯細細品嘗,那可真是最美不過的享受了!壹跨進店門,熱情好客的店主就會笑盈盈地走上前來打招呼。要上壹碗麥蝦湯,您只要悠閑地坐上壹會,動作麻利的服務員便會從廚房捧出壹碗熱氣騰騰、香氣四溢麥蝦湯。這時,您肯定會先閉上眼睛,俯下頭,深深地吸口氣,恨不得把那種香裏帶鮮,鮮裏透香的味兒通通吸進肺腑裏,然後,您會情不自禁地叫壹聲:“真香!”當您睜開眼仔細打量那碗麥蝦湯時,您會發現那素雅的青花瓷碗裏盛著壹根根麥粉做的潔白柔軟的面條、面條上點綴著零零星星的翠綠的蔥花、幾只鮮美可愛的小蝦、幾條細嫩的筍絲和幾片黑黑的香菇。當然您還可以按您的口味加上壹只金燦燦的鵝包蛋,壹塊肥厚的紅燒大排或早已煎好的香脆小排。它們仿佛在調皮地對您說:“來吧,快來吃吧!我們可是天下最美味的麥蝦湯啊!”當妳狼吞虎咽地將第壹口麥蝦湯吞進肚時,壹股又鮮又香的味道頓時湧遍全身,那感覺真是美妙極了!這時,您的食欲大增,吃了壹口還想吃第二口, 恨不得將整碗麥蝦湯壹下子全都吞進肚子裏去。此刻,您的額頭上會沁出細細的汗珠,全身都暖洋洋的,真是壹種酣暢淋漓的享受!
您也許會好奇地問:“這麽美味的麥蝦湯,燒起來壹定很復雜吧?”讓我來告訴您吧,其實,非常簡單。您只要將麥粉放進壹個普通的大瓷盆裏,加上適量的水,調成厚厚的糊狀,順盆口流下成面條的樣子,然後用筷子輕輕地壹夾,流到煮沸的水裏,那面條就像壹條條歡蹦亂跳的小銀魚在鍋裏歡快地遊泳了。這時,您得麻利地邊夾邊鏟,使面條不粘連鍋底。接著,您只要放上活蹦亂跳的小蝦,再放上香菇、筍絲等輔料,最後,灑上鹽,加上雞蛋、大排等添料,您就可以品嘗到壹碗色香味俱全的麥蝦湯了!
幾天不吃麥蝦湯,您肯定會饞得慌。如今,寧海的大街小巷到處都飄著麥蝦湯的味兒,麥蝦湯已經成為了寧海美食的壹塊金字招牌,它更是壹傳十,十傳百傳入了鄰近縣、市。歡迎到寧海來,我壹定會帶上您好好地品嘗壹下味美無比的麥蝦湯的!
5. 介紹壹種美食的習作土家族平時每日三餐,閑時壹般吃兩餐;春夏農忙、勞動強度較大時吃四餐。
如插秧季節,早晨要加壹頓“過早”,“過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湯圓或綠豆粉壹類的小吃。據說“過早”餐吃湯圓有五谷豐登、吉祥如意之意。
土家族日常主食除米飯外,以苞谷飯最為常見,苞谷飯是以包谷面為主,適量地摻壹些大米用鼎罐煮,或用木甑蒸而成。有時也吃豆飯,即將綠豆、豌豆等與大米合煮成飯食用,粑粑和團饊也是土家族季節性的主食,有的甚至壹直吃到栽秧時,過去紅苕在許多地區壹直被當成主食,現仍是壹些地區入冬後的常備食品。
土家族菜肴以酸辣為其主要特點,家家戶戶都有酸菜壇和幹辣椒,餐餐離不開酸菜和辣子,有“辣椒當鹽,合渣過年”的民諺。民間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腌泡酸菜,幾乎餐餐不離酸菜,酸辣椒炒肉視為美味,辣椒不僅是壹種菜肴,也是每餐不離的調味品。
豆制品也很常見,如豆腐、豆豉、豆葉皮、豆腐乳等。尤其喜食合渣,即將黃豆磨細,漿渣不分,煮沸澄清,加菜葉煮熟即可食用。
民間常把豆飯、包谷飯加合渣湯壹起食用。
6. 小學生六年級上冊習作三:介紹壹種我喜歡的美食“美 *** 品”蟹黃包
蟹殼黃是常州地方風味小吃,俗稱小麻糕,常與大麻糕相配作禮品用。其餡心有薺菜、蔥油、白糖、明油豆沙等4種。其特點:形似蟹殼,色呈金黃,油多不膩,香脆酥松,糖餡甜醇,鹹餡味鮮。
蟹黃包子可以稱作早點裏的“精品”。吃蟹包當早餐,那真是壹流的享受。上回我考試得了壹百分,媽媽星期天壹大早就帶我去吃蟹黃包子。
瞧瞧,這家店招牌上只寫著四個字:“孟家蟹包”,名氣大著哩。我們剛走到拐角口,從鋪子裏飄出的壹陣陣蟹香便讓我垂涎欲滴。走近看,客人們的身影在蒸騰的熱氣中顯得朦朧而擁擠,成了清晨壹道獨特的風景。 “來兩個包子!”“我要兩個定做的!”“我的包子好了嗎?”大家都有些迫不及待了,服務員不停地在桌間穿梭也忙不過來。
我和媽媽好不容易找了壹張小桌子坐了下來。趁著等待的工夫,我悄悄觀察起師傅的手藝。他們專註地做著包子,似乎半點不受四周的影響,熟練地將那發酵的精白面團摘成均勻的小份,搓成條壓成薄薄的圓皮再凹成小碗狀,然後將那流著金黃蟹油的餡飛快地灌進去,接著就開始捏褶子了。他們拇指和中指緊緊捏攏,食指稍微向外壹拉,就形成了包子封閉的“頸項”,這下可以上籠啦!
等待總是那麽漫長,好不容易輪到了我們。眼前剛出籠的包子雪白晶瑩,皮薄餡滿,看著就要流口水。媽媽為我講解吃蟹黃包的三部曲:“慢慢移,輕輕提,開天窗 ”。也就是輕輕提起包子頂端,移到盤子的邊沿,端起盤子,微微傾斜至嘴邊,然後,慢慢咬壹小口,再輕輕地吸。唉,我哪裏管得了這麽多,端起盤子就大咬壹口,這下出洋相了,湯汁濺了我壹臉,燙得我舌頭吐出舌頭“呼哧呼哧”直吸風,簡直是狼狽不堪!媽媽笑著說:“不著急,慢慢吃!”我這才收起饞相,細品起來。媽媽在放著姜絲的小碟子裏倒進香醋,我將包子蘸了姜絲醋,咬壹口,這薄得晶瑩的皮兒裏包著滿滿的壹汪蟹黃汁,口感極佳,鮮美無比,那蟹香壹直從嘴裏流到心裏!難怪蟹包店裏人頭攢動呢!
朋友,妳是否也已經嘴饞了?那就在這金秋蟹肥的日子,隨我來嘗嘗“美 *** 品”——蟹黃包子吧!
7. 我們要寫壹篇關於風味食品的的作文400字,求資料“噢,今天吃大閘蟹嘍!”爸爸從菜場買回五只大閘蟹。
這些大閘蟹都生龍活虎地活動著,不過,這樣的時候可不多了,因為它們馬上就要進入我的胃了!這幾只大閘蟹壹個個身披青灰色的盔甲,擺動著它們的“殺手鉗”,樣子可威武了,好像在攻擊我似的。 終於,大閘蟹下鍋了,“啊!真香!”我驚嘆地叫道。
不壹會兒,大閘蟹熱氣騰騰地出鍋了,瞧,大閘蟹的盔甲不翼而飛了,換上了橘紅色的便服來到我的面前。壹股兒蟹黃味兒頓時撲鼻而來,讓我垂涎欲滴! 可以開吃嘍!我把大閘蟹的蟹殼扒下來,用勺子舀壹點兒醋放在蟹蓋裏。
哇塞,這蟹黃真是美味呀!酸溜溜的醋加上甜滋滋的蟹黃完美地融合在壹起,簡直就是“人間極品”哪!我三下五除二,就把蟹蓋裏的所有東西全部清除完了。接下來,我又把大閘蟹掰成兩瓣,頓時,白生生、香噴噴的蟹肉映入了我的眼簾。
咬上壹口,噢!我簡直不相信我能品嘗到這麽美味的食物。什麽匹薩啊,意大利面啊,都顯得那樣無味、平淡。
我津津有味地吃下去,盡享這“天倫之樂”,恍如進了美食螃蟹宮,到處都是大閘蟹和蟹肉,我的嘴角露出淡淡的微笑。“當!當!當!”清脆的敲打聲打破了我的美夢,回過神來才發現是爸爸在擊打桌面,他皺起眉頭,疑惑的問我:“妳在想什麽呀?想得如此高興,連口水都流姬福灌凰弒好鬼瞳邯困出來了。”
我笑了笑,不作聲,繼續吃起了美味的大閘蟹,心裏美滋滋的,高興極了! 噢!我愛這美味的大閘蟹。
8. 壹篇美食作文,大概怎麽寫揚州美食聞名天下,揚州人好吃,揚州人不僅吃得排場,吃得講究,更是吃得精細。
這從過去揚州曾廣為流傳的壹首民謠: “早上起來日已高,只覺心裏鬧潮潮,茶館裏頭走壹遭。 拌幹絲,風味高;蟹殼黃,千層糕;翡翠燒賣,三丁包; 清湯面,脆火燒,龍井茶葉香氣飄。
吃過早飯想中飯,獅子頭菜心燒,煨白蹄醬油澆, 醋溜桂魚炒蝦腰,紹興酒,陳花雕,壹斤下肚樂陶陶。 吃過中飯想下午,澆切董糖雲片糕,再來壹包香櫞條。
吃過下午想晚飯,金華火腿鎮江肴,鹹水蝦子撒花椒, 什錦醬菜麻油澆,香稻米粥兒粘膠膠。 吃過晚飯想夜宵,壹碗蓮子羹,清新又補腦,壹覺睡到大清早。”
中足以反映揚州人對吃的迷戀和講究。 吃早茶在揚州人的生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上班族來說,大街小巷到處都是包子鋪,燒餅店,二兩包子,壹兩餃面就讓妳不僅吃得飽,而且吃得好。
可對於那些有錢閑賦的人來說,進茶樓,下茶館,品茶吃點心,那可就不是僅僅圖個飽的事情了。“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早上進茶樓品茶,晚上到浴室泡澡。
正是這種生活的真實寫照。請看揚州名人朱自清在他的《說揚州》中,是如何說的:“揚州最著名的是茶館,早上去下午去都是滿滿的。
吃的花樣最多。……揚州的小籠點心,肉餡兒的,蟹肉餡兒的,筍肉餡兒的且不用說,最可口的是菜包子菜燒賣,還有幹菜包子。
菜選那最嫩的,剁成泥,加壹點兒糖壹點兒油,蒸得白生生的,熱騰騰的,到口輕松地化去,留下壹絲兒余味。幹菜也是切碎,也是加壹點兒糖和油,燥濕恰到好處;細細地咬嚼,可以嚼出壹點橄欖般的回味來。”
要說揚州的早茶點心,不能不說揚州的點心三絕:三丁包、千層油糕和翡翠燒賣。那三丁包子是以面粉發酵和餡心精細取勝。
發酵所用面粉“潔白如雪”,所發面軟而帶韌,食不粘牙。所謂“三丁”,即以雞丁、肉丁、筍丁制成,雞丁選用隔年母雞,既肥且嫩;肉丁選用五花肋條,膘頭適中;筍丁根據季節選用鮮筍。
雞丁、肉丁、筍丁按1:2:1的比例搭配。雞丁大、肉丁中、筍丁小,顆粒分明,三丁又稱三鮮,三鮮壹體,津津有味,清晨果腹,至午不饑。
揚州還有壹種“五丁包子”,它是選用參丁、雞丁、肉丁、筍丁、蝦丁作餡制成。相傳乾隆有壹次巡遊揚州時,說到禦膳早點的備辦,要做到這麽五句話:即“滋養而不過補,美味而不過鮮,油香而不過膩,松脆而不硬,細嫩而不過軟”。
揚州油香,少而不過膩;冬筍松脆,少而不過硬;蝦仁細嫩,少而不軟。這五味摻合,則補、鮮、香、脆、嫩皆俱。
如各味用料少壹點,那就達到“五不過”的聖旨。於是眾廚師按照師傅的設計,將參丁、雞丁肉丁、筍丁、蝦丁加工成餡,制成包子。
乾隆嘗後,問及包子的名稱,隨員答道,這叫五句包子。後來當地的百姓想到這種包子的餡心用的是五丁,首創廚師又姓丁,便叫它五丁包子。
翡翠燒賣,名號就賦予人想象空間,買相清新可人。搟成菊花邊狀的面皮包入青菜餡,形如石榴,底若錢幣,上端突露如蓬頭,點綴上少量火腿茸,色如翡翠,看著就令人愉悅,猶如滿園春色關不住。
朱自清曾作文贊美道:“滋潤利落,決不膩齒膩舌,不但味道鮮美,顏色也靚麗悅目。”燒賣裏碧綠的顏色,透出蒸熟後薄如紙的面皮,猶如翡翠壹般。
輕輕地咬上壹口,皮壹點便破,吃到裏面由蝦仁、韭菜和雞蛋制成菜茸,爽口清潤。吃下去後嘴裏還充滿蝦仁的香味,真可謂齒頰留香。
翡翠燒賣的口味有甜有鹹。甜的是揚州產的“梅嶺青菜”,取其葉斬成茸,以熟豬油、火腿末、綿白糖、食鹽拌和成餡。
與其他各地鹹的米燒賣相比,別是壹番滋味。千層油糕通體半透明,芙蓉色,菱形塊,柔韌異常,糕分64層,層層糖油相間,層層相分,糕面布以紅綠絲,觀之清新悅目,食之綿軟嫩甜。
味道甜糯適度而爽口。各地揚州點心店都以此招徠顧客,因其為他地所無。
這三丁包、千層油糕和翡翠燒賣不僅是揚州的代表名點,更是揚州富春茶社的看家絕活。富春茶社這個聞名中外的百年老店。
1885年始為富春花局,1910年由茶座起家,壹時間揚州城的鹽商士紳、騷客名流,常來此賞花、作賦、品茶、博弈,茶館成了高雅藝術雲集、閑人雅士***居的處所。頭腦靈光的陳步雲老板為取得更廣闊的市場,別出心裁地把點心引進了茶社,還聘請了白案大師傅、堂倌、夥計,生意越做越紅火。
1913年,壹位黃姓白案師傅來到富春,這個臉上有“麻子”的黃師傅,改良了傳統千層油糕和翡翠燒賣制作方法,大受顧客歡迎。黃師傅制作的油糕通體半透明,柔韌異常,層層相疊又層層相分,甜糯適度而爽口;翡翠燒賣則以綠色菜葉為餡,口味有甜有鹹,餡心綠色透過薄皮,形如碧玉。
這兩道點心被稱為揚州“面點雙絕”。另有壹位陳師傅,除了精於制作酥餅、雙麻燒餅等點心外,煨面是他的傑作,品種多,味道好,膾炙人口。
黃師傅去世以後,名廚師尹長山在包子的花色品種上下了壹番功夫,三丁包子就是他首創。當時富春下面壹律用雞湯,每天用量在五十只左右。
雞肉、雞皮以及下腳料沒法處理,尹長山就和陳步雲商量,將雞肉切成丁,外加豬肉丁和筍丁,做成三丁包子。開始的時候吃的人並不多,後來。
9. 寫壹篇描寫美食的作文 要突出色 香 味 形爸爸做的炒雞不但香氣十足,而且不鹹不淡,吃著正好。我最喜歡炒雞的辣,有壹句俗話叫 無辣不歡 ,我覺得我沒有了辣就像女孩子沒有了芭比娃娃。我喜歡吃雞的翅、爪等部位,雖然沒有太多的肉,但是翅、爪部位比任何壹個部位都要香多了,炒雞整體來說也是非常不錯的。炒雞就像考試,必須放松、認真、穩定的炒,如果過了火或者是不熟那就味道不行了,所以做好炒雞還是挺難的。炒雞最主要的就是永遠吃不膩,無論妳吃多少頓都不會討厭吃,我就是這樣。最近報紙上說多吃肉食雞會不好,我告訴妳,我們飯店的雞絕對沒有壹只肉食雞,全都是柴雞。要是我騙妳,假壹賠十,這下妳放心了吧。
有壹次,我回到家,我發現家裏沒有人,但我聞到了壹股濃濃的香味,我跑進廚房,離香味還差壹兩米,我就判斷出這肯定是炒雞而且還是只柴雞,我過去壹看,果然和我想的壹樣,飯桌上有壹個盤子,盤子裏有壹整盤雞。我當時沒多想, 嗖 的壹下拿了個雞翅,兩秒鐘就吃完了,我就接著壹塊、兩塊、五塊、十塊飛快的吃起來,可以說是狼吞虎咽,我當時也不知道怎麽了,就壹聞香味就開始吃了,可能是因為我太餓了吧,壹會兒就吃完了盤子裏的雞肉。我挺著肚子正美美的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突然聽見腳步聲,原來是媽媽回來了,她看到我肚子挺著,又看看廚房裏的盤子,怒氣沖沖的說: 宗壹恒,盤子裏的雞肉上哪去了?! 我不好意思地摸著肚子說: 在這兒呢。 媽媽氣得說: 這是爸爸給奶奶做的,有二斤多雞呢,妳全吃了?!馬上給我關上電視做兩張試卷去! 我當時背上涼颼颼的,就像刮了壹塊肉去,趕緊跑屋裏去做試卷了。我邊做邊想: 用兩張試卷換壹盤雞肉太值了,哈哈哈! 。
炒雞的難度大但味香、好吃。我喜歡挑戰難度,我更喜歡吃炒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