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給自足的傳統農業有五種類型:
遊牧天然牧場主要在飼草料基地,主要飼養綿羊、山羊和牛,以及馬、駱駝和驢。以放牧為主,靠雜草為生,隨季節變換牧場。管理粗放,單位面積牲畜載畜量和產量低,產量不穩定。投資少,設備簡單,畜牧業自給自足,商品率低。住活動房屋,比如蒙古包。主要分布在三個地帶:①幹旱和半幹旱草原,包括蒙古高原、中亞、西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2)高山和高原地區,如中國的青藏高原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3)北極寒冷地區,如愛斯基摩人的狩獵、采集和捕魚。
綠洲的農業類型以種植為主,多種植小麥、雜糧、棉花、果蔬(如椰棗)。地下水或泉水開發的灌溉農業,以卡熱京為代表。傳統的管理模式,但更加集約化。它們主要分布在幹旱和半幹旱地區的綠洲、西亞兩河流域、中國新疆和甘肅西北部、伊朗高原、尼羅河流域、印度河中上遊和撒哈拉沙漠。
移民農業(也稱為“小塊農業”)被釋放到火燒山,變成了旱地。主要種植雜糧等糧食作物。原始的管理模式,不施肥,以棍棒、刀具為工具,俗稱“刀耕火種”,非常粗放。過了兩年,土地肥力耗盡,就要搬到別的地方去,把樹燒了再耕種。單位面積產量極低,生態平衡遭到嚴重破壞。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熱帶地區、東南亞國家的山區、中非和拉丁美洲的部分地區。
亞洲傳統農業亞洲分為水田農業和旱田農業。稻田農業是亞洲最具代表性的農業類型。以種植水稻為主,少輪作,多專業化生產水稻。壹般經營規模較小,小農戶以個體戶為主。從發展水平來看,可分為兩種:①集約型。主要指中國、日本、朝鮮、韓國,精耕細作,更多的勞動力和物質投入,更高的現代化水平,壹年兩熟,三熟以上,平均每公頃水稻產量高達6 ~ 7噸;②粗放型。主要指東南亞、南亞國家,現代化水平低,管理粗放,每公頃產量只有2-3噸。亞洲稻田農業主要分布在溫帶和亞熱帶季風區。這裏炎熱多雨,雨熱同季,水田率高,開發歷史悠久。是世界水稻主產區和出口區。
旱地農業主要種植糧食作物,如玉米、小麥、高粱和谷子,還有多種經濟作物,如棉花、大麻、煙草、甘蔗、花生和大豆。多以種植為主,農牧結合,養牛、馬、豬、禽。經營粗放,多為小農戶個體戶。產量不夠穩定,商品率低。多分布在水田的邊緣或外圍地區,以中國的華北和東北、印度的德幹高原、恒河中上遊和日本的北海道為代表。
商業化農業有四種類型:
混合農業和畜牧業同樣重要。種植谷物(主要是小麥)、土豆、甜菜和飼料作物。輪作被廣泛實行,飼養了更多的肉牛和豬。農業投入品多,經營集約化,單位規模大,商品率高。主要分布在西歐和北美的溫帶和寒溫帶地區,氣候涼爽濕潤。現代化水平較高的西歐、南歐(意大利波河流域)和北美,相對水平較低的巴爾幹國家。
奶牛養殖型(或產奶區)是奶牛畜牧業區。種植業和畜牧業緊密結合,主要是種植飼料作物和飼養奶牛。發展飼料牧場奶業。農業投入多,經營規模大,現代化、專業化、集約化程度高,商品率發達。近年來,養殖品種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增加豬和家禽),是世界農業發達地區之壹。主要分布在溫帶濕潤地區。北歐的丹麥、西歐的荷蘭和瑞士、北美五大湖沿岸、澳大利亞東南部和新西蘭北島最為集中。大城市郊區以鮮奶為主,遠離消費中心的以乳制品為主。與混合農業相比,壹是奶牛畜牧業專業化率高;二是集約化水平高。
地中海農業以種植橘子、葡萄、橄欖和檸檬等地中海水果而聞名。夏旱季節發展灌溉,利用冬雨種植小麥。壹般農業投入較多,專業化率和商品率較高。集中在地中海沿岸地區,南歐最發達,以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為代表。
園藝農業主要種植蔬菜、水果和觀賞花卉。精耕細作、小規模經營,是壹種多勞動力、多肥料、多設施、多投入、多收益的農業。主要分布在世界各大城市的郊區和城市帶,以及交通條件便利的遠郊。與運輸園藝、空運農業相結合,如世界聞名的荷蘭花卉園藝、日本高寒農業(屬於遠郊)。
大型農業企業有三種類型:
企業糧農業型以種糧為主,以冬春麥為中心,部分與玉米或其他小麥輪作。經營規模大,發展趨勢越來越大。二戰後初期,平均每個家庭擁有90公頃耕地,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其規模翻了壹番。是現代化、專業化、商品率、勞動生產率和收入水平較高的農業地域類型。工業革命後,城市人口急劇增加。為了解決糧食問題,生產大量小麥的大型企業糧場迅速發展起來。主要分布在中緯度濕潤地區,以北美中西部地區(100 W以西)、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和澳大利亞東南部為代表。
畜牧業以飼養牛羊為主,種植少量小麥和牧草。規模化經營,牧場放牧,宰前飼料育肥。商品率高,效益高。工業革命後,隨著世界對肉類、羊毛、皮革需求的迅速增加而發展起來。主要分布在北美西部、拉丁美洲巴西高原東部、阿根廷潘帕斯和帕塔尼亞、澳大利亞內陸地區、新西蘭、南非等半幹旱地區,是世界重要的牛肉和羊毛產區和出口基地。
種植園主要種植熱帶經濟作物,出產天然橡膠、甘蔗、咖啡、可可、椰子、油餃、茶葉、香蕉、棉花、煙草、劍麻等。它是近代出現的壹種農業地域類型。工業革命後,對工業原料、飲料和食品的需求增加。西方殖民主義者入侵亞非拉後,利用各個地區和國家的自然條件,強行形成廉價勞動力。大部分是單壹經營,主要是資本主義農場。生產技術含量高,產品基本出口,商品率高。還有壹些由當地居民或華僑經營的小農場。主要分布在世界熱帶雨林地區,這裏常年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20 ~ 28℃,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山麓排水良好。南北半球20°以內,東南亞、南亞、中美洲、西非最為集中。
合作(集體化)農業類型從土地所有權和經營組織體系上劃分為獨立的地域類型。指社會主義國家實行土地改革後,土地收歸國有,由國家投資的大型農業基礎設施。小的是集體或者個人準備的。有國營農場,也有各種形式的合作單位。改革開放以來,農業生產承包制得到了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