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農業電商平臺的主要經營風險有哪些?

農業電商平臺的主要經營風險有哪些?

妳好,我是中國第壹批農村電商學習者。我來談談我對妳這個問題的想法。

第壹,模型的風險

從近幾年農業電商平臺的發展來看,是否有清晰獨特的商業模式是電商平臺運營發展的關鍵。因為農業電商平臺最終會走向中心化,不同的模式會形成幾個頭部平臺,這些平臺的市場份額最大。

第二,平臺開發和運維的風險

大多數初創型電商沒有完整的技術開發團隊,壹般選擇外包技術公司合作。這裏有兩個風險,壹個是第壹個版本的開發和性能;另壹個是後續的叠代優化能否及時完成。

溝通成本是壹個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因為專業背景的差異,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和很多輪的溝通。

第三,操作風險

目前國內從事農業電商的工作人員,大部分都在從消費電商向農業電商轉型。目前最突出的問題是懂農業的不懂電商,懂電商的不懂農業。兩者都懂的人才很少。把消費電商的經驗簡單復制到農業電商上是非常危險的。農業有自己的規律和特點,所以作業隊伍的構成很重要。

當然還有平臺安全風險等其他潛在風險,就不贅述了。這三點是最大的風險。

農業電子商務通過網絡技術將農業生產的三個環節有機結合起來,有助於解決農業生產和銷售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提高農業生產對市場的反應能力,優化農業資源配置,提升我國農業品牌形象和整體競爭實力。我國農業電子商務起步較晚,發展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和風險。本文回顧了我國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歷程,分析了我國農業電子商務發展面臨的風險,並探討了其原因。最後,給出了相應的對策,為我國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

“互聯網+”是從互聯網演變而來的壹種新的經濟發展形式,代表了壹種新的先進生產關系,為改革、創新和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網絡平臺。近年來,“互聯網+”改變和影響了很多傳統行業,互聯網+農業也成為中國農業發展的大趨勢。中國是農業大國,也是傳統農業的典型代表。現在正處於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過程中,面臨著農業生產率低、農產品加工業滯後、農產品銷售環節多、交易成本高等問題。“互聯網+”的概念為中國農村市場註入了新的動力,為中國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契機。

1農業電子商務的優勢

農業電子商務是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包括農業信息生產、農產品網上銷售和物流配送、資金電子支付等全過程的農業經營活動的經濟運行方式[1]。農業電子商務通過網絡技術將農業生產的前、中、後環節有機結合起來,有助於解決農業生產和銷售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提高農業生產對市場的反應能力,優化農業資源配置,提升我國農業品牌形象和整體競爭實力。具體來說,農業電商有很多優勢。

第壹,大力發展農業電子商務,有助於加快我國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幾千年的小農經濟造成了農業生產方式落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落後,農業機械化和現代化水平普遍較低。因此,改變中國農業生產方式是提高中國農業和農村整體經濟素質的關鍵。大力發展農業電子商務,有助於促進我國農業產業化、信息化和現代化的實現,加快我國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

第二,大力發展農業電子商務,有利於農業信息的傳播和享受。信息的快速流通可以有效地消除生產活動中的不確定因素。我國農業生產主要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規模生產,農戶之間、農戶與市場之間缺乏信息溝通。農民完全憑個人經驗安排生產,往往導致農產品市場信息不對稱,農產品供求失衡。發展農業電子商務,搭建農業電子商務信息平臺,加強農業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業信息流通,可以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密切農民與市場的關系。

第三,大力發展農業電子商務,有利於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降低流通成本。壹方面,由於農產品生產受到自然條件的制約和限制,產量極不穩定;另壹方面,農產品由於不易保存,容易腐爛變質,供需矛盾加劇。目前,我國農產品銷售存在渠道窄、環節多、交易成本高、農產品損耗大等諸多問題。因此,大力發展農業電子商務,搭建網上交易平臺,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減少交易環節和交易成本顯得尤為迫切。

第四,大力發展農業電子商務有利於推進我國農業產業化進程。農業產業化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農戶為基礎,以龍頭企業或農民自主決策合作社等中間組織為紐帶,以主導產業和產品為重點,優化各種生產要素組合,實行區域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建設、系列化加工、社會化服務和企業化經營,通過市場機制將農業生產過程的三個環節連接成壹個有機的產業體系。農業產業化是從整體上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加快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大力發展農業電子商務將有助於我國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促進我國農業產業升級,推動農業專業化發展,最終推動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農業電子商務的推廣和發展對於改變我國傳統農業落後低端的局面無疑具有重要意義,但也存在諸多風險。本研究旨在分析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風險因素,通過系統動力學模型模擬我國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風險,並提出應對風險的對策和建議。

2中國農業電子商務發展歷程

中國農業電子商務最早的發展可以追溯到1994,當時開通了中國農業科技信息網。此後,各種農業信息網絡平臺層出不窮,我國農業電子商務行業開始發展。自上世紀後期以來,我國農業電子商務大致經歷了以下四個發展階段。

2.1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萌芽階段

1995到2005年是我國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萌芽階段。在此期間,國家正式啟動了“金農工程”,旨在加快和推進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立農業綜合管理和服務信息系統。同時,季承現貨網(中國糧食網的前身)在鄭州商品交易所成立,標誌著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的開始。現階段,我國農業電商的發展模式僅停留在GtoC模式,即政府委托電商平臺通過競價交易的方式購銷國家政策性農產品。

2.2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成長期

從2006年到2008年,我國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進入了壹個短暫的成長期。這壹時期,國內出現了生鮮電商企業,主要是傳統零售商。與此同時,在我國東南沿海的壹些農村地區,壹些農民開始在淘寶上開網店,成為全職網商,實現創收,並形成示範效應,帶動周邊群眾網上創業,各類電子商務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2.3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調整期

2009年至2012年是我國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調整期。壹是由於農業電商發展初期,農業電商市場容量有限,大量電商企業湧入導致市場迅速飽和。二是因為國內農業電商早期用戶多為傳統零售商,缺乏專業的電商人才、專業化的管理團隊和資本。面對農業電商行業的高成本、高壓力競爭,這些最早涉足農業電商的企業幾乎壹敗塗地。第三,缺乏模式創新和服務創新,只是盲目模仿和復制。此外,由於這壹時期國內食品安全事件頻發,消費者更加關註食品安全和質量。來自行業發展和消費者需求變化的雙重壓力,最終導致眾多電商企業倒閉,中國農業電商進入資源整合和優勝劣汰的調整期。

2.4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成熟度

從2012開始,雖然資源的整合還在進行中,但是中國的農業電子商務已經進入了壹個逐漸成熟和穩定發展的時期。這期間,雖然破產、轉讓、淘汰依然存在,但剩下的企業都有自己的行業資源優勢。比如順豐正式上線,脫脫工業社迅速崛起,被沃爾瑪收購的1店推出了自己的生鮮品類。最初,Life.com以“褚橙”和“千年荔枝”引起社會熱議。相比之前農業電商行業的相互競價,新壹輪的競爭更多體現在原產地、營銷手段、物流配送速度、服務等方面。

2.5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繁榮期

2015年,隨著“互聯網+”概念的提出,以及“互聯網+”與農業的融合,中國農業電子商務進入快速發展繁榮期。為了進壹步激發農村電子商務的市場潛力,國家相繼出臺了壹系列促進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如表1所示。這些政策的出臺,為完善農村現代市場體系、推進農村流通現代化、提高農村流通效率、釋放農村消費潛力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如此良好的政策環境也創造了我國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裏程碑。2015年以來,我國縣域電商全面鋪開,農業電商開始全面采用“整縣推進”的方式,大大加快了農業電商的覆蓋速度。首當其沖的是阿裏巴巴“千縣千村”計劃的全面實施。JD.COM緊隨其後,大力實施農村電子商務戰略,大力推進農村電子商務基礎網絡建設,布局覆蓋全國的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網絡。蘇寧啟動電商扶貧“雙百計劃”,將在Suning.cn 100個適合發展農村電商的貧困縣建設100家門店,包括直營店和服務站,並相應啟動Suning.cn 100個地方特色館,助力貧困地區精準扶貧。中國郵政也在加快農村電商布局,在陜西、山東、河南建設新的村級服務點。此外,中國電信也開始覬覦農村電商,在青海啟動建設村級電商服務點試點,從收費服務切入農村電商市場。阿裏巴巴的“千縣千村”計劃,JD.COM商城的“京東幫”服務店,蘇寧尚雲的Suning.cn服務站模式,中國郵政,中國電信向農村市場的鋪開,都預示著中國的農業電商正逐漸走向開放的社會管理[2]。農業電子商務給農民帶來了更多的便利和更多的就業機會,不僅促進了整體農村經濟的發展,也改變了我國傳統農業的落後面貌,促進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

表1: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相關政策文件

3中國農業電子商務發展風險及原因分析

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盛行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農業電子商務作為我國涉農企業戰略調整和價值創造的重要手段,是我國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趨勢,已成為我國農業產業獲取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然而,農業電子商務在給企業帶來競爭優勢的同時,也給我國農產品的生產、銷售和農業市場帶來了壹定的風險。農業電子商務風險是指由於農業電子商務發展中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農業電子商務主體遭受損失的可能性。農業電子商務的主體包括所有參與農業電子商務的農業企業、農民和終端客戶。農業電子商務風險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3.1市場風險

農業電子商務的市場風險是指農業電子商務主體因農產品市場供求失衡、農產品價格波動,或因信息不對稱、市場前景預測偏差等因素而遭受經濟損失的風險。農業電子商務的市場風險主要表現在農產品市場預測偏差,供求信息變化,導致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農產品滯銷。農業電子商務的市場風險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壹,農業產業本身的弱勢是農業電商市場風險的根本原因。農業產業的弱勢體現在:農業生產季節性強,生產周期長,市場調節滯後,導致農產品價格變化大;農產品大多屬於鮮活農產品,易腐爛,難以長時間保存,對加工技術和條件要求較高。壹旦滯銷,農業生產者將面臨巨大損失;盡管農業科技不斷進步,但農業生產仍然高度依賴自然條件,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也非人類所能控制。

第二,農產品市場信息的高度不對稱是農業電子商務市場風險的直接原因。農產品市場信息的高度不對稱主要來自兩個原因。壹方面,中國農民整體文化素質普遍較低,難以在市場中發現並準確解讀市場需求,對市場的判斷能力較弱。農民只憑經驗決定生產,缺乏有效信息,難以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生產結構,使得中國農民的生產具有極大的盲目性。另壹方面,我國農業信息網站雖有1萬家左右,但存在信息雷同、準確率低、時效性差等諸多問題,特別是缺乏對農產品市場的預測性和引導性信息。因此,我國農產品市場信息的高度不確定性給我國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風險。

3.2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

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是指由於農產品質量不符合相關要求而對人、動植物和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以及造成經濟損失的可能性。農產品質量安全關系到國民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到我國食品和農產品的國際聲譽和競爭力,關系到我國農業產業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第壹,環境汙染。農業的快速發展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增長,但也給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農業生產環境汙染嚴重,使得大量殘留汙染物在土壤和水源中積累,並通過植物吸收轉移到農產品中,嚴重影響了我國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二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薄弱。長期以來,我國農產品的生產者、加工者和銷售者對農產品(食品)的質量安全意識薄弱,農業養殖中農藥化肥的過量使用導致我國農作物農藥化肥殘留超標;在農產品加工和銷售過程中,激素、防腐劑等農業投入品的過量使用,加劇了我國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風險。

三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落後。主要體現在多頭管理、缺乏協調機制、缺乏完善的監管體系、農產品質量標準落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缺失等方面。最終導致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效率低下,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頻發。

3.3農產品流通風險

農產品流通風險是指農產品流通過程中發生的風險,包括產地和銷售地倉儲設施不完善導致的倉儲不良造成的損失、運輸過程中冷鏈物流配送不符合要求造成的損失、農產品供需雙方不能按時交貨造成的損失、農產品自然損耗等。

因為農產品多為生鮮產品,需要冷鏈流通。據相關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果蔬、肉類、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分別僅為5%、15%、23%,導致農產品流通損失率高達25%至30%;歐美發達國家肉禽冷鏈流通率達到100%,蔬菜水果冷鏈流通率也在95%以上。因此,落後的冷鏈配送技術和設備是我國農產品物流損耗高、質量難以保證的根本原因。此外,流通渠道單壹、信息化水平低、物流成本高也是農產品物流風險的原因。

3.4人才風險

人才風險是指專業人才的缺乏給我國農業電子商務發展帶來的潛在風險。我國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也處於我國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過程中,對人才的需求特別大。發展農業電子商務不僅需要大量現代農業和電子商務的專業人才,還需要大量精通管理、營銷和計算機應用的專業人才。然而,目前在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中,各類人才的缺乏是壹個普遍現象[3]。研究顯示,縣級網商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超過200萬,其中最缺的三個人才是運營推廣、美工設計和數據分析[4]。主要原因如下:

第壹,中國農村人才吸引力低。中國農村農業環境差,發展條件和平臺不如城市成熟。所以,受過壹點教育的人都會選擇留在城市發展。

二是對農業電商認識不足。目前國內很多從事農業電商的人對農業電商的概念認識不足。他們單純的認為從事農業電商就是開網店,對電商管理中的產品策劃、質量標準制定、品牌包裝、宣傳推廣、銷售、物流、售後等環節沒有清晰的認識。

3.5網上交易的信用風險

網絡交易信用風險是指由於網絡交易的虛擬性和特殊性,交易主體的信用信息無法被對方了解的風險。買賣雙方的信任是網上交易成功的基礎。然而,現階段我國電子商務交易市場秩序混亂,網絡信用糾紛時有發生。主要表現為商品信息不完整、不準確導致產品質量無法保證,賣家發貨不及時,客戶投訴無法及時有效處理,買家惡意退款退貨行為[5]。網絡交易信用風險產生的原因是:壹方面,我國網絡交易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另壹方面,對信用認識不足,當信用與利益發生沖突時,信用讓位於利益。

3.6網絡平臺的運營風險

農業電子商務網絡平臺運營風險是指農業電子商務網絡平臺在日常運營過程中面臨的風險,主要表現在系統運營專業人員管理、系統升級調整、與業務合作夥伴協同運營三個方面[6]。農業電商平臺的高效運營,有賴於線上客服人員與客戶的零距離溝通,有賴於後臺人員的支持,有賴於庫存、物流、第三方支付平臺等眾多合作夥伴的參與。因此,參與各方的團隊協作和快速反應對農業電子商務的運營效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壹旦其中壹個出現延誤或中斷,整個企業都將面臨網絡平臺運營的風險。此外,隨著我國農業電子商務的進壹步發展,農業電子商務平臺模式、服務、產品的同質化也將使我國農業電子商務企業面臨經營風險。

4農業電子商務發展風險的化解

農業電子商務是我國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突破口,也是未來農業發展的新方向。通過分析發現,我國農業電子商務面臨市場、質量安全、物流、信用等風險。為了化解或減少這些風險對我國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影響,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壹是加快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普及網絡應用知識,為農業電子商務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發展農業電子商務,必須加快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網絡覆蓋率,降低農村上網費,縮小城鄉差距。同時,對農村居民進行教育培訓,普及網絡應用知識,使農民了解使用互聯網並善於使用,為農產品進入城市和工業品下鄉提供更多的方式和渠道。

第二,推進農業電子商務法律法規建設,普及相關法律知識,為農業電子商務發展提供法律支持。隨著信息網絡的發展,電子商務應運而生。雖然歐美發達國家已經出現了網絡安全的法律研究,但農業電子商務相關的法律法規基本空白。尤其在我國,農業電子商務起步較晚,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滯後,虛假交易、網絡欺詐、黑客攻擊等現象時有發生。為了規範產業環境,促進我國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迫切需要推進農業電子商務相關法律法規建設,建立和完善農業電子商務體系,優化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環境。制定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的電子商務交易、支付方式、物流配送、信用擔保、合同履行、融資服務等法律法規、標準規範,維護農業電子商務交易秩序,防範交易風險。

第三,完善農產品標準化體系,完善質量安全追溯機制,為農業電子商務發展提供健全有效的監管機制。在質量(質量認證、原產地認證等)方面規範農產品。),加工工藝和規格(重量),建立完善的農產品標準體系,與國際接軌。完善質量安全追溯機制,建立以預防、控制、追溯為特征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體系,實現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從生產加工到流通消費的全過程監管。

第四,完善社會信用體系,提高網絡交易的信任度,為農業電子商務發展提供長期有效的交易約束機制。降低農業電子商務網上交易的信用風險,壹方面要完善社會信用體系,樹立信用觀念,提高網絡安全性,保證數據庫的安全和信息的安全傳遞;另壹方面,在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中,需要配送中心、認證中心、電子銀行等多個部門參與,因此需要各部門聯合起來,組建行業協會,制定行業規範,降低電子商務的信用風險,形成長期有效的交易約束機制。比如建立信用審查和評級機制,建立黑名單制度,完善全社會對網絡交易的監管。

第五,優化內部產業結構,打造自己的農業品牌,走農業產業化、品牌化發展之路。目前,我國農業仍處於低端初級農產品貿易階段,農產品深加工不夠,加工水平有待提高,導致質量標準不完善,產品檔次低,科技含量低,市場競爭力弱。同時,農產品及加工品品牌管理不夠有力,龍頭加工企業品牌營銷意識不足,缺乏具有地方資源特色、品質特色、功能特色和文化內涵的農業品牌。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走農業產業化、品牌化發展之路。農業自有品牌真正豐富起來,農業電商才能發展壯大。

農業電子商務的推廣是壹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行業協會和公眾的共同努力和共同行動。政府應發揮政策主導作用,進壹步加大對農業電子商務的支持力度。政府的支持不僅僅是對涉農電商給予資金支持,還要在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加大推動力度,完善法律法規,頒布激勵政策,建立約束機制,建立信用機制。政府、企業、行業協會要聯合起來,幫助農民和農村創新觀念和思維方式,進而創新生產經營方式,改變中國農村的落後局面。社會信用體系的完善取決於公眾對信用形成的認識。這樣大家才能主動維護自己的好名聲,監督別人。

  • 上一篇:其他國家的國花和特色是什麽?
  • 下一篇:冷鏈物流網絡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