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作品名稱:農書文學體裁:文言類型:古代農業五大農書:農書、農書、農政全書、時服通考數量:500余種不同版本、古代農書、三本農書、四庫提要、元代王鎮農書不同版本、中國元代綜合農書。作者王鎮。壹部總結元代中國農業生產經驗的農學著作,是壹部從全國各地系統研究整個農業的巨著。《農書》三十七卷,成書於元仁宗清二年,明初編成《永樂大典》。明清以後,期刊很多。1981,王玉虎學校整理校對後出版。全書約1.3萬字。內容包括三個部分:①《農桑通記》六集作為壹部農業通論,反映了作者的農學思想。(2)《百谷譜》(11)是壹部關於作物栽培的各種學說的集合,記述了糧食作物、蔬菜、水果的種植技術。③《農業儀器圖集》共20集,占全書篇幅的80%,幾乎囊括了所有的傳統農具和主要設施。它是我國最早的圖文並茂的農具史料,以後的農書所描述的農具大多以此書為藍本。農書可以講南北農業技術,詳細描述土地利用方式和農田水利,廣泛介紹各種農具。這是壹本非常有價值的書。這本書場背面的附錄,是依法做客廳,做活字印刷書法,對防火建築和活字印刷有重要貢獻。【圖為《農書影》(清乾隆五應堂聚珍版)】南宋陳芳寫的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壹部總結華南農業生產經驗的農書。該書提出了“常心社肥”理論,“以糞為藥”的合理施肥思想,全面總結了江南水稻種植經驗,為我國農業的發展做出了新的貢獻。《農書》為三卷本,紹興十九年(1149)作序出版。第壹冊談土地管理和植物栽培,第二冊談養牛,第二冊談養蠶。總的來說,引用歷史來證明是很重要的,但也結合了大量的實踐經驗,在土地規劃利用、土壤管理、水稻技術等方面有相當獨到的見解。全書約12000字,分為上、中、下三卷。是中國古代第壹部全面系統總結江南澤農生產經驗和技術的農書。從這本書可以看出當時江南地區農業生產的高度發展水平和成就。陳芳在《農書》中提出的“地力常新常壯”的觀點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充分體現了陳芳註重實踐、善於觀察的求實精神。《齊·姚敏書》是產生於南北朝東魏時期的壹部農業古籍。這是東魏時期的列文縣令賈思勰(生卒年不詳)寫於20世紀40年代的作品。齊書***10卷,110000字,全面介紹了當時糧、畜、魚及農副產品的生產、加工和貯藏技術。《農桑提要》成書於元至正十年(1273),是元代中央編修的官方農書。全書***7卷,6萬多字,主要介紹北方農業技術。《農桑集》中的許多內容雖引自《齊·姚敏書》等古代農書,但也有壹些新內容,比較實用。《王鎮農書》成書於黃晴二年(1313),作者為(生卒年不詳)。全書* * * 13萬字,壹改以往農書的局限,探討了南北方的農業技術及其異同,並以圖文並茂的方式介紹了多種農業工具。《農政全書》誕生於明末,成書時間為65438+30年代,作者為徐光啟(1562-1633)。全書60卷,70多萬字。主要內容摘自以前的農書和各種文獻,但經過作者的精心剪裁,同時加以註釋,形成了比較完整的農學體系。《計時通考》成書於清乾隆七年(1742),是清中葉正式編纂的壹部綜合性農書。全書***78卷,98萬余字,以田間生產為主,也涉及林業、畜牧業、漁業等行業。《計時通考》除了編纂歷代農書外,還廣泛引用了《四庫全書》中許多有關農業的文字和插圖,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三種農書三種農書* *收錄了《齊姚敏書》、《農桑瑤姬》、《廣桑蠶說集部》等三部在我國農業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農業專著。《齊·姚敏書》是我國最早、最完整的綜合性農業書籍,作者是北魏的賈思勰。這本書有十卷九十二篇文章。賈思勰,北魏祁縣益都(今山東壽光)人,曾任山東省淄博市萊文知府,重視農業生產技術的學習和研究。《齊姚敏書》成書於北魏雍熙二年(533)至東魏武定二年(554),全面總結了6世紀以前黃河中下遊地區的農業生產和生活經驗。它是壹部具有很高科學價值的農業經典,對中國古代農業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齊·姚敏書》自成書以來壹直作為手稿流傳,到北宋時才正式出版。明清刻本很多,其中學天津議原、漸離村最好。《農桑提要》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官方農書,由元代農學部編撰。《* * *全書》共七卷十冊,基本上是從前人的著作中整理出來的。除了在正典中引用的經典和歷史典籍外,直接引用的書籍有十六種,其中最重要的是《齊書信劄》中六篇標有“新加”二字的* * *二十八節,即《齊書》、《農桑要書》、《廣桑說書》三種農書。《齊書》、《農桑》、《廣桑說集部》三種農書最大的貢獻就是首次把蠶桑生產放在了與農業生產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從標題就可以看出來。這本書最早刻於元朝10年(2173)。元代印了三版,郎時有三版。到了清代,有近20種* * *,可見其重要性。西村之書是以武英堂之書為藍本的。《思提要》共三卷:《農書》和《蠶書附壹卷》(江蘇巡撫收藏)。這本書是陳芳寫的。宋代的歷史、藝術、文學也是如此。陳的《解題錄》是寫的,隱居西山的全真公子,不詳細。《永樂大典》中有陳輔。朱明芳、顏師古《漢郊祭歌筆記》考。《永樂大典》從此文改古文。陳的文筆也差不多,也不對。開頭有序言,前兩頁丟了。最後是洪興祖的序言和後記。興祖自序名曰西山陳居士,貫穿六經百家之書、老實人之釋、黃帝神農之學,常為詠。下至招數,也是擅長的。我壹生讀書,不求仕進,但求種藥治病苗圃,走到哪裏都能自給自足。又名紹興,距今已有74年歷史,處士也在兩宋時期。由於後記說這本書是19年紹興人所作,周振已出版,但當時傳播者失其真,有許多人意思不壹致,不知主旨,任意刪改,只在章中畫句,卻設法順從。所以,我拿了壹本我家的藏書,手書了,為的是等天下君子,拿著獻給天下。然後星族出的書有點馬虎,但是方蓋不同意。其序言還稱此書非空談,誇大和盜用人名,如《齊書》和《施思編要》,不適用。它的自命不凡程度極高。今天看他的書,上卷講種田,中卷講養牛,下卷講養蠶。總的來說是廣泛的,引經史為證。空泛的理論多,實際的東西少,不如《齊·姚敏書》的經典詳細。鄙視前人,我們不衡量自己,但我們說的話還是挺有道理的。宋朝進入舊社會,很長壹段時間沒有刊物,我還能養壹家。最後有壹卷蠶書,是宋欽展寫的。展子是高郵人,秦觀之子。關於蠶我說的挺詳細的。宋誌和方術分別記載。不知道是誰把書組裝起來,合二為壹。他的理論和本書的下壹部分可以相輔相成,直到今天還被壹起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