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三月在古代的稱呼有很多,即:桃月、蠶月、鶯月、暮月、鸝月、季春、炳月、三春、陽春、暮春、綢月。
正月: 端月, 初月 ,嘉月 ,新月, 開歲, 陬月 。
二月: 麗月 ,杏月 ,花月 ,仲月, 仲春, 酣月 ,如月 。
三月: 桃月 ,綢月 ,季月 ,鶯月 ,晚春, 暮春 。
四月: 陽月 ,麥月 ,梅月, 純月 ,清和 ,初夏, 余月 。
五月: 蒲月, 榴月, 郁月 ,嗚蜩 ,天中, 仲夏, 臯月 。
六月: 荷月, 焦月, 署月, 精陽 ,溽暑 ,季暑 ,且月 。
七月: 瓜月 ,巧月 ,蘭月, 蘭秋, 肇秋 ,新秋, 首秋, 相月 。
八月: 桂月 ,仲商 ,竹春 ,正秋 ,仲秋 ,壯月 。
九月: 菊月 ,暮商 ,霜序, 朽月, 季秋 ,玄月 ,青女月 ,三孟秋 。
十月: 良月 ,露月 ,初冬 ,開冬 ,陽月 ,陰月 。
十壹月: 暢月 ,葭月, 仲冬 幸,月 ,龍潛月 。
十二月: 冰月 ,臘月, 嚴月 ,除月, 季冬, 殘冬 ,末冬, 嘉平, 窮節, 星回節。
擴展資料:
春天的雅稱還有以下這些:
1.三春:古人以農歷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簡稱“三春”。班固《終南山賦》:“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氣肅清,周覽八隅。”唐李白《別氈帳火爐》詩:“離恨屬三春,佳期在十月。”
劉大白《春盡了》詩:“算三春盡了,總應該留得春痕多少。”這裏的“三春”都是指春天。
2.九春:古代把春季三個月的90天,按10天劃為壹春,這樣整個春天就是“九春”了。“悅怪若九春,馨折似秋霜”,阮籍詩歌中的這個“九春”就是指春天。明·唐寅《金粉福地賦》:“瑤池疏潤,演麗於九春;析木分輝,流光於千裏。”
3.陽春:我國江南壹帶,人們將春天冠以“陽春”和“陽春三月”的美稱。唐酒肆布衣《醉吟》:“陽春時節天氣和,萬物芳盛人如何。”
4.芳春:春天天氣漸暖,百草萌發,萬木滋長,奇花異草鬥芳菲,於是春有了“芳春”的雅號。陳子昂有“孤松宜晚歲,眾木愛芳春”的佳句。陸機詩雲:“烈心厲勁秋,麗服鮮芳春。”
5.發生:春天草木萌發、滋長,故有此稱。唐錢起《春郊》詩:“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
三月節日
1.上巳節
上巳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俗稱三月三,該節日在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後來固定在夏歷三月初三。“上巳”最早出現在漢初的文獻。《周禮》鄭玄註:“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
據記載,春秋時期上巳節已在流行,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就是寫的當時的情形。宋代以後,理學盛行,禮教漸趨森嚴,上巳節風俗在漢人文化中漸漸衰微。
2.媽祖誕辰
農歷三月廿三日為媽祖誕辰日,媽祖是中國東南沿海壹帶居民信奉的水神。媽祖,又稱天妃、天後、天上聖母、娘媽,是歷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同信奉的神祇。古代在海上航行經常受到風浪的襲擊而船沈人亡,船員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問題,他們把希望寄托於神靈的保佑。
在船舶啟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還立天妃神位供奉。天後天妃天上聖母媽祖真名林默誕生於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3.苗族姐妹節
節日這天,婦女們都要吃壹種用五顏六色的糯米做成的“姐妹飯”,互相贈送禮物,以示吉祥.。 這種飯是用姑娘們在山上采集的野花和葉把糯米染成五顏六色後蒸成的。節日裏還有熱鬧的鬥牛場面和“遊方”活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