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業的發展應當以市場為導向,依靠企業來做,政府起到引導、扶持、規範和服務的作用。大力扶持幾個本地現代物流業的龍頭企業,鼓勵我省現有的運輸企業做大做強,變大而全的運輸為專業運輸,由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方向轉型,同時向下延伸和拓寬服務範圍,來帶動農村物流的發展。
在物流園區的規劃、建設方面,由政府投資建設的物流園區都沒有派上太大用場。因此,園區的規劃和建設應該按照市場規律,順應市場的需求,以企業投資建設為主。同時,加快貨運場站的建設,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做好貨運場站建設的規劃,對我省現有的貨運場站進行全面的站級核定,為物流提供集散和交易平臺。
加大規範貨運市場的力度,著重對貨運場站經營、貨運代理、配送、信息服務等經營行為進行規範,逐步建立壹個規範經營、誠實守信、競爭有序的貨運市場,為我省物流業提供壹個健康良好的發展環境。政府和管理部門著力搭建壹個物流信息服務平臺,促進物流企業與貨源地、物流企業之間的信息互通,為物流提供信息平臺。同時引導和鼓勵企業加強信息網絡建設,建立GPS平臺,以便掌握和分析動態貨源,提高車輛利用率。
充分利用現有的農村客運網絡資源,依托鄉鎮客運站建立貨源集散中心,發展連鎖經營、快速配送和專用運輸。通過客運車輛結構調整,向分艙式客車方向發展,對小件貨物采取“以客帶貨”的方式。
鼓勵發展城市內的小型廂式貨車物流配送,政府出面協調和解決物流配送的專用小型廂式貨車進入城區的問題。
信息化:打開農村物流的金鑰匙
信息化是現代物流的核心,因此在農村要實現現代物流理念,大力推進農村物流的信息化建設至關重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國家出臺的壹系列“三農政策”,推動著農村物流的不斷發展,並向現代物流的目標邁進。現代物流要有強有力的信息流做保障。現代物流的迅猛發展,從某種角度說是現代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發展的客觀必然。因此發展農村現代物流,不僅能更好地解決農業生產中農副產品的運輸和儲存、保證農用物資的及時供應,通過加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還能夠促進和提高農村的信息化水平,使廣大農民能夠像城市的人們壹樣,通過網絡及時獲取農用物資、農產品的市場信息,利用網絡完成交易等。但是,由於農村信息網絡平臺的薄弱,阻礙了農村現代物流的發展。
去年底,農業部為適應新農村建設的需要,結合信息網絡快速向農村基層延伸的實際,決定在“十壹五”期間,啟動實施“信息化村示範工程”,計劃完成“十萬村莊建站、百萬村官在線、千萬農民上網”的建設目標。這將為農村物流向現代物流標準發展奠定基礎,鋪就發展之路。
農村物流發展還不完善
從全國範圍看,農村物流總值在社會物流總值中的比重很小,遠遠低於全國社會物流總值27%的增長幅度。近兩年農村物流開始引起社會的重視,但是農村物流仍然在拖“三農問題”的後腿。不能忽視的是,雖然農村物流前景廣闊,但當前仍面臨許多困難。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農產品物流還存在嚴重的浪費。有數據表明,我國水果、蔬菜等農副產品在采摘、運輸、儲存等物流環節上的損失率在25%~30%,而發達國家的果蔬損失率則在5%以下。另據統計,我國每年有3.7萬噸蔬菜、水果在運送路上腐爛,如此之多的農產品足可以供養兩億人的生活。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壹些年裏我國每年損失大約450億公斤糧食,如果把從生產到收獲、從流通到消費等各個環節的損失降低到最低點,我國每年至少可節約糧食200億公斤,相當於我們開辟了3000萬畝無形糧田。
農資物流環節較多。當前農資物流環節多、假冒偽劣產品多、秩序混亂等許多問題,阻礙了農資物流的發展。農產品質量標準不完善。農產品質量標準滯後、標準混亂、標準無法溝通、標準不完善、食品質量檢測標準不統壹、我國食品流通檢測及環保體系仍不健全等問題較多。
城市現代化的物流與農村落後的物流不能夠有機地結合起來,導致城市與農村在物流業發展方面差距越來越大,外資投資城市原有城市物流基礎較好,並且工業與商業物流相對農村物流較發達;而農村物流落後,對農村經濟造成很大的損失。曾經出現過“東北糧食走廊”走不起來的怪現象,壹方面是世界銀行的“現代化投資”,壹方面是縣級以下糧庫落後的物流基礎。
農產品加工物流薄弱。我國農產品加工物流相對落後,發達國家的農產品產值與農產品加工產值之間的比例為1:3~1:4,而我國僅1:1或稍多壹點,農民種植農產品得到的收入有限。
信息化推進農村物流發展
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入,而信息化是現代物流的核心,因此在農村物流要實現現代物流理念,大力推進農村物流的信息化建設至關重要。
國家已經認識到了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去年末,農業部先後發布了兩個有關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文件——《農業部關於進壹步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的意見》以及《“十壹五”時期全國農業信息體系建設規劃》,明確提出了“十壹五”農業信息化建設的任務和措施以及工作思路。將啟動“信息化村示範工程”,全國各地農業信息化網絡平臺建成和在建的已經為數不少,將為農村物流的現代化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山東榮成、壽光已進入全國首批“國家農村信息化綜合信息服務試點”名單。據了解,山東省將引導試點市安排壹定資金,對相關重點項目給予支持,未來3年內,再帶動10億元社會投資對農村信息化綜合信息服務給予支持。以期建成較為完備的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基本實現各類涉農信息資源的整合***享。還有北京、黑龍江、遼寧、陜西、江西、上海、廣西、河南、山西……都已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搭建起信息網絡平臺,農村物流的發展就可以建立在這些信息網絡平臺上。利用信息平臺將多種現代化物流技術逐步滲透和運用到農村物流建設中,如運輸技術、庫存技術、加工技術、包裝技術等。
信息化建設任重道遠
21世紀將是信息農業的時代,農業信息技術將成為實現農業高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農業信息工作還存在基礎設施薄弱、信息資源分散、信息人才缺乏等三大突出問題,成為農業信息化制約瓶頸,科學謀劃和大力推進農業信息化工作任務依然艱巨。信息產業部信息化推進司司長陳偉也表示:怎樣讓適農信息進村以後落戶。信息化進村是很難的,讓有用信息最後到農民手裏更難。
要解決農業信息化建設的瓶頸問題,需要從三大突出問題逐個入手,分別解決。首先,進壹步加強對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體系的投入。農業信息化在加快我國農業現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是解決當前“三農”問題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其作用是有目***睹的,因此有必要把農業信息化納入國家信息化體系中加以重點考慮。當前應把農業信息化納入整個農村中小型基礎設施體中,同時,在國家的主要建設項目,要充分考慮到農村信息化,給予必要的支持。把信息扶貧作為促進我國中西部農村發展的重要手段。
其次,加快建設農村信息網絡基礎設施。信息網絡是實現農業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礎,特別是在我國農村通信普及還不完全、整體信息網絡還未建成的情況下,當務之急就是加大投資力度,進壹步完善農村信息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
最後,建立農業信息技術人才培養體系。信息化的關鍵在於應用,而應用的關鍵在於人才。特別在農村地區,人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對現代通信信息技術的了解還很少,這使農村信息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急需大量人才來完成。要通過建立健全的農業信息技術人才培養體系,開展農業信息化隊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