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朔(1913--1968)散文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他作品的基調是歌頌新時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勞動者,代表作品有《荔枝蜜》、《蓬萊仙境》、《雪浪花》、《香山紅葉》、《畫山繡水》、《茶花賦》、《海市》等。
楊朔創造地繼承了中國傳統散文的長處,於托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達到詩的境界。他營造意境時,常在謀取“情”的新意上做文章,如借蜜蜂的勤勞創造而無所求的特點,來寄情社會主義建設者的高尚情操。
楊朔散文在寫人狀物時詩意濃厚。他寫人善於選取感情色彩豐富的片斷刻畫人物的神貌、內心;他的景物描寫,在寫出自然美的同時,也是創造意境,深化主題的重要手段。
楊朔散文的結構精巧,初看常有雲遮霧罩的迷惑,但峰回路轉之後,曲徑通幽,豁然展現壹片嶄新天地,而且結尾多寓意,耐人尋味。
楊文語言具有苦心錘煉後的魅力,象詩壹般精確、凝煉、含意豐富又富音樂感,具有清新俊朗、婉轉蘊藉的風格。
主要作品:《荔枝蜜》、《蓬萊仙境》、《雪浪花》、《香山紅葉》、《畫山繡水》、《茶花賦》、《海市》
余光中,福建永春人,1928年生於南京。抗戰時期在四川讀中學,後來在金陵大學與廈門大學就學,1952年在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1959年獲愛奧華大學碩士。曾任臺灣師範大學與政治大學外文系教授、系主任。並以富爾布萊特訪問教授身份,在美國講學四年。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1985年迄今,在高雄市中山大學外文系任教,並擔任文學院長6年。
余光中作品多產,風格多變,近年在大陸各地出版的詩選、散文選、評論選、翻譯等書,近20種。他的《鄉愁》壹詩傳遍華人世界,他如《鄉愁四韻》與《民歌》等,亦頗流行。散文如《聽聽那冷雨》與《我的四個假想敵》等亦屢入選集,並收進兩岸的教科書中。
余光中的翻譯以詩歌為主,也包括小說與傳記;所譯王爾德喜劇《不可兒戲》、《溫夫人的扇子》、《理想丈夫》均曾在臺、港上演。
余氏所得獎項,包括各種文學獎的詩歌獎、金鼎獎的歌詞獎與主編獎、時報新詩獎、吳三連散文獎、吳魯芹散文獎、聯合報年度最佳書獎(1994、1996、1998、2000);大陸的《百年百種優秀中國文學圖書》(余光中詩選);香港的年度十大好書、霍英東成就獎、2003年獲頒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
席慕容,蒙古族女詩人。原籍內蒙古查哈爾盟明安旗。蒙古名字全稱穆倫席連勃,意為浩蕩大江河。是蒙古族王族之後,外婆是王族公主。在父親的軍旅生活中,席慕容出生於四川。十三歲起在日記中寫詩,十四歲入臺北師範藝術科,後又入臺灣師範大學藝術系。1964年入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專攻油畫。畢業後任臺灣新竹師專美術科副教授。舉辦過數十次個人畫展,出過畫集,多次獲多種繪畫獎。1981年,臺灣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的第壹本詩集 《七裏香》,壹年之內再版七次。其他詩集也是壹版再版。
席慕容多寫愛情、人生、鄉愁,寫得極美,淡雅剔透,抒情靈動,飽含著對生命的摯愛真情。影響了整整壹代人的成長歷程。
三毛 女,原名陳平,臺灣作家,1943年生於四川,祖籍浙江舟山群島,出身於律師家庭,現已辭世。自幼酷愛文學,青少年時代閱讀了許多中外古今名著,為她的文學創作奠定了基礎。著有《哭泣的駱駝》、《稻草人手記》、《夢裏花落知多少》、《我的寶貝》、《傾城》、《撒哈拉的故事》、《送妳壹匹馬》、《雨季不再來》、《隨想》、《談心》、《溫柔的夜》、《鬧學記》、《萬水千山走遍》、《高原的百合花—玻利維亞記》等紀實文學作品,譯成十五國文字,暢銷全球。
三毛在臺灣大學哲學系當過旁聽生,畢業後,到西班牙德裏大學修文學。兩年後,又轉到西德歌德書院,接著又赴美國芝加哥伊利諾大學主修陶瓷,翌年又回到臺灣。在歐美期間,為了體驗人生,賺取生活費用,曾先後當過導遊、商店模特兒、圖書館理員等。她用勞動得來的錢遊歷了東德、波蘭、南斯拉夫、捷克、丹麥等國。這段生活經歷大大豐富了她的人生體驗。
回臺期間,曾先後在文化學院、政工幹校任教,這時期她的第壹位戀人意外死亡,精神受到沈重創傷,壹度悲觀失望。後來在壹本美國雜誌上看到撒哈拉沙漠的介紹,便到那裏過流浪生活,與西班牙水師荷西結婚。婚後,寫下了富有異國情調的《撒哈拉的故事》,壹時風靡海內外,名聲大震。接著又寫了四、五個散文集。1979年,和她壹起生活六年的荷西,在業余捕魚活動中遇難,三毛精神上再壹次受到沈重打擊。1981年三毛回到臺灣,1985年12月遠赴美國進修與靜養,1986年6月中旬返回臺北,7月上旬去西班牙加納島處理她在那裏的財產。秋天再回臺灣後,潛心寫作。
三毛作品介於自傳性散文與小說之間,描寫壹個女子在世界各地的所見所聞,及在異域的生活,將傳奇的浪漫與別樣面對世界的態度結合壹處,充滿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精神,以清新的文筆和詼諧生動的語言取勝,並以講故事的手法溶我於作品中,達到雅俗***賞。但作者滿足於“我的寫作只是我生活的記錄”的壹般要求,而不追求藝術造詣的完善和提高,這不能不影響到作品概括生活的廣度和深度。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