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演示實驗(壹)演示實驗的優缺點演示實驗在生物實驗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演示實驗能與課堂教學緊密聯系,以其生動的教學效果和靈活的實驗方法有效配合生物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與其他實驗教學方法相比,演示實驗有以下明顯優勢:1,它能緊扣教學主題,有利於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在有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地方,有效利用演示實驗可以幫助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這部分教學內容。2、現象明顯,生動直觀。這便於教師講授教學內容,也便於學生理解。便於教師操作和演示,可以培養學生規範實驗的習慣,特別是教師邊操作邊講解,可以加強實驗操作的規範性。4.實驗材料容易準備,節省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案例壹設計“心臟的結構”實驗片段(展示模型)揭開人體模型的胸部,慢慢取出心臟,把時間留給學生觀察。教師在演示時要註意提醒學生觀察心臟的位置、形狀和大小(學生仔細觀察後會很容易回答)。(學生總結)人的心臟位於胸部中間偏左,左右肺之間。它的形狀像壹個桃子,大約有我的拳頭大小。老師:心臟有發達的肌肉。它分為四個議院。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厚度不同。心臟有瓣膜,心臟連接血管。分組觀察新鮮豬心,分組討論問題:如何區分心臟的正反面?如何區分心房和心室的位置?(學生體驗)取壹顆新鮮的豬心,讓學生用手觸摸,感受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厚度,左右心室壁的厚度,思考這與心臟功能的關系。觀察連接心房和心室的血管,接觸動脈和靜脈的知識,了解它們的特點。在觀察血管時,可以適當提示學生鞏固動脈和靜脈的概念。心臟有四個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同側心房與心室相通。左右心室壁厚不同,左心室壁心肌發達、厚;右心室心肌不如左心室發達,壁薄。與心房相比,心室壁較厚,心房壁較薄。心臟的四個腔室與不同的血管相連,左心室與主動脈相連,左心房與肺靜脈相連,右心室與肺動脈相連,右心房與上下腔靜脈相連。演示實驗——用不帶針頭的註射器依次將水註入上腔靜脈、下腔靜脈和肺靜脈,觀察水從哪裏流出,顯示對瓣膜的作用。(課堂分析)根據以上演示,結合圖示分析,如果我們從心臟的肺靜脈註入水,水可能從哪裏流出?從連接心臟的不同血管註入水,水會從哪裏流出?同學們會熱烈討論:“會從主動脈流出來”“我覺得不會,因為心臟只和同側的心房、心室相連”...(演示活動)由於新鮮心臟數量有限,僅作課堂演示。手術時,先識別連接的血管,預測活動結果,再依次單獨註水,看是否與預期結果壹致,分析原因。有的同學在主動脈和肺動脈註水的時候,會問老師有沒有異常,但不用直接回答,促進思維。老師:為什麽會出現這些現象?讓我們解剖壹下豬的新鮮心臟,看看心臟的詳細結構。首先觀察心臟的形狀,認識到心房和心室的分界是房室溝,心室的分界是室間溝。然後解剖心臟,回顧心臟的結構,仔細觀察房室瓣和動脈瓣。識別房室瓣和動脈瓣的位置、形態和開放方向。註意:指導學生正確解剖。老師:我們把心房和心室之間的瓣膜叫做房室瓣,心室和動脈之間的瓣膜叫做動脈瓣。房室瓣的開口在心室的方向。動脈瓣膜的開口在動脈的方向上。這種結構確保血液向某個方向流動。心臟由心肌構成,心肌的特點是有節律的收縮和舒張。當心肌收縮時,它將血液推入動脈,流向全身。當心肌放松時,血液從靜脈流回心臟。所以才會有上面的血流現象。播放動畫,展示心臟收縮和舒張時的血液流動。提醒學生觀察心臟收縮收縮時各腔容積如何變化,瓣膜如何開閉,從而更熟悉血液流動方向,使學生了解心臟結構如何適應其功能。是心臟的脈搏推動血液在全身循環,心臟是血液運動的動力器官。這節課,老師主要進行了演示實驗和觀察實驗。由於學生經驗不足,心臟被解剖後,仍不能識別和區分各種結構。老師展示了心臟模型,由於新鮮心臟數量有限,只用於課堂演示。操作中,老師示範讓學生先識別相連的血管,預測活動結果,然後依次註水,看是否與預期結果壹致,並分析原因。其實這也是壹個模擬實驗。最後,壹個動畫展示了心臟收縮和舒張時的血液流動。提醒學生觀察心臟收縮收縮時各腔容積如何變化,瓣膜如何開閉,從而更熟悉血液流動方向,使學生了解心臟結構如何適應其功能。是心臟的脈搏推動血液在全身循環,心臟是血液運動的動力器官。演示結束後,微觀變成宏觀,各部分的結構特點和位置關系凸顯出來。(2)教師演示實驗時如何揚長避短1。演示前認真備課。要明確本次演示實驗的目的和要求,圍繞目的和要求處理好實驗與講課的關系,設計演示方案,選擇材料,選擇實驗裝置和方法,確定實驗時機,對學生提出觀察要求和思考問題。這些準備做好之後,還有壹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我們選擇什麽樣的時間來論證。2.演示時要註意實驗操作的準確性和規範性。引導學生正確的實驗方法,同時註重實驗的科學性,通過實驗突出教學重點。教師還要把學生聽不懂的地方解釋清楚,這就需要教師在演示過程中通過正確的語言表達引導學生仔細觀察。3.註重示範教學的示範作用。演示實驗的現象必須明顯才能體現“示範”的作用。《規範》主要是針對教師的,也就是說教師的操作必須規範,可以起到示範和引導學生規範實驗操作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充分準備,精心操作,掌握演示實驗條件,熟悉儀器性能,做好演示實驗前的預習工作。通過預習,壹定要保證演示實驗成功,壹定要多次實驗,保證實驗成功。4.演示實驗必須目的明確,能說明問題。教師安排的任何演示實驗都應該對認知領域和情感領域目標的實現有直接作用,並有助於突出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因此,不僅教師要明確演示實驗的目的,學生也要充分認識到演示實驗的目的和必要性,通過具體的實驗操作達到實驗的目的,從而充分發揮演示教學的作用。2.演示實驗必須現象明顯,能見度高。我們要讓全班同學都看清楚演示實驗,不僅包括明顯的顏色區分,還包括微小的物體,而且要把它放大,讓所有同學都能看到。因此,教師在設計演示實驗時,應註意實驗現象是否顯著,並合理使用投影設備,采用多種方法使觀察對象反差強烈,產生良好的視覺效果。如果演示實驗的材料太小,要借助語言講解和實物投影放大,盡量讓學生看清楚。此外,還要註意演示實驗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解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和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而不是追求課堂表面的熱鬧和繁華;不僅要讓學生快樂,更要讓學生的思維真正活躍起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真正實現這節課的課堂教學目標。二、模擬實驗(壹)模擬實驗的優缺點生物課程標準和各版本生物教材中涉及的方面很多,如:模擬血型鑒定、模擬人工呼吸或止血包紮、模擬老年人突發疾病(心血管疾病急救)、模擬自然選擇、模擬堿基DNA配對等。1.由於種種原因,很難或不可能直接應用於研究對象,即原型。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用模型代替研究對象,模型必須與原型有壹定的相似性,這樣才有可能將模型的研究結果外推至研究對象。所以,模擬實驗的第壹個作用和特點就是模型可以將宏觀或微觀,抽象或復雜的事物形象化、可視化。模型通常是壹個大東西的縮小復制品,比如某個區域綠化的模型,或者壹個小東西的放大復制品,比如細胞模型,還有我們在講課中經常用到的花的模型和草履蟲的結構模型。模型可以是物質的形式,也可以是思維的形式。在物質的形式中,如在醫學和醫學中,動物模型經常被用來代替人體實驗。另外,為了研究生命起源,由於生命起源在時間上是非常遙遠的事情,地球上的物質和環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可能再現當時的情況。所以在1953年,壹個叫米勒的科學家在實驗室模擬了40多億年前的自然條件,證明了40多億年前生化進化過程是可能的。這些都是物質形態的模型。當然,模型也可以是思維的形式。比如我們在自然科學中經常使用的語言、符號、數學方程式、化學方程式、圖表等手段,都可以表示壹個實體的內部功能或特征。所以像這樣的符號,還有數學方程式,圖表等等也可以稱為模型。像這樣的模型是思維形式的模型。比如我們研究光合作用的時候,用的是光合作用的公式,這是思維形式的模型。2.該模型強化並突出了生物體某壹部分的主要結構特征。我們可以用模型進行實驗,探索簡化系統中的壹般原理;或者強加壹些條件來操作和研究活體中微小的不可見的或困難的過程。建立模型是科學研究中經常使用的壹種方法。模型可以幫助人們研究和理解需要闡明但無法直接觀察到的事物。用巧妙的構思和簡單易得的材料構建模型,是自然科學教學中常用的教學設計方法。運用該模式,往往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2)教師設計模擬實驗時如何揚長避短。對於模擬實驗,要註意其原理、組織策略、實施過程和結果討論,以達到預期效果。模擬實驗的第壹個環節是實驗情境的創設,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如何啟動這個實驗。實驗前根據事實產生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即探究的動機,使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欲望。在組織學生活動時,教師采用有效的組織策略。老師提出明確要求,用密碼統壹指揮學生操作。這樣的組織保證了每組學生操作的準確性,老師使學生分工明確,能夠有條不紊的履行職責。結論,結合這個結論來構造概念。第二個環節是教師根據實驗數據組織學生討論的問題。比如:這個實驗的結果是什麽,從這個結果得出了什麽結論?第三個環節,老師引導學生總結。模擬實驗可以將大與小、動與靜、虛與實、遠與近、深與淺、快與慢、局部與整體、外部與內部、無形與有形、理論與實踐進行轉換。利用模擬實驗,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看到動植物生長發育、生物進化發展、生命起源的連續過程;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只有通過顯微鏡攝影和動畫技術才能表現出來的生理生化變化;看到動物覓食、遷徙、遷移、繁殖等行為的連續過程;看到各種生物實驗的連續操作過程和結果。模擬實驗可應用於宏觀內容,如:復雜多樣的“生態系統”,人與生物圈的關系等。,我們無法親身體驗,但可以通過模擬逐壹欣賞;還有細胞微結構、細菌、病毒、基因、DNA等微觀知識。模擬實驗還可以解決常規方法無法演示或演示困難、演示不清的問題。比如當地沒有的動植物(南極的企鵝、澳大利亞的袋鼠、珍愛的大熊貓、珙桐、古恐龍等。)可以通過模擬實驗來展示,但是我們可以很容易的通過模擬實驗來重現過程;或者在課堂上解決常規手段解決不好的問題。比如可以通過慢動作鏡頭模擬,詳細呈現動植物短暫的受精過程;也可以用來解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比如“血液循環”這壹節,體循環和肺循環的途徑,循環途徑中血液成分的變化,書中的插圖並不能反映血流量和成分的變化。有必要用模擬實驗來解決這個問題。做壹個課件,首先出現壹個空白的血液循環模式圖,其次出現全身血液流動的方向和顏色。每經過壹個地方,閃幾下,讓學生說出名字。(3)出現肺循環血流的方向和顏色,按照步驟2。④體循環和肺循環的血流是同時發生的,讓學生識別自己走的路徑。⑤總結血液循環的方式和血液成分的變化,並配有字幕顯示。該課件設計生動實用,解決了學生的問題,效果良好。總之,演示實驗或模擬實驗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對立的。它們各有利弊。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需要將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相互融合,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它們的作用。
上一篇:內江內江景區十大旅遊景點介紹下一篇:7勞動班會教案勞動班會教案第1課
壹、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讓學生認識到勞動的重要性。
2.體驗勞動的快樂,從小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3.教育學生尊重勞動人民,珍惜勞動成果。
二、活動過程:
1,勞動創造了世界,勞動創造了人類,勞動推動了社會的發展進步。馬克思曾說:“任何壹個民族停止工作,幾個星期後就會滅絕。”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