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的生活很復雜,很多事情很難向別人解釋清楚。正因為劉培基不是壹個普通的藝術家,從他的側面回憶過去是很自然的。作為壹名傳記作家,劉培基確實很有資格。生於經典家庭,仇人眾多,自傲正直,筆法剛強帶著自衛,生死與威風的否定,足以構成壹本具有歷史意義和市場價值的自傳。
流行音樂,時尚,80年代,英國,美少年,戰友,名利,家仇,《擡自己去看,發現原來是月光》中的風霜和男孩喬治的第壹本自傳《像個男人壹樣去接受吧》不謀而合,他們都是時代的記錄者和創造者。梅艷芳壹代服裝設計師、造型師隱退多年,通過自傳、講座等方式全面回歸大眾。大家都說要學習他的香港精神。他們應該如何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視野,記錄細節——就像他的衣服壹樣,否則只會是名人回憶錄或名人八卦,“頂天立地”只會成為壹句硬口號。
身份
在這本書出版之前,劉培基這個詞只出現在“與馬梅爭奪梅捷的財產”和“馬梅試圖指責劉培基不是”等挑釁性的報道中。所有的藝術成長,音樂世界的美好日子,只是零星的出現在很多有心人的博客上。即使有了自建網站Eddielau.com,嚴肅的新聞信息也被流行的八卦新聞淹沒了。黑白封面上,感覺很簡單。飽滿的輪廓看似是壹種福氣,但深深的法令紋和緊繃的嘴巴,並不能掩蓋他壹生執著的感情。出身名人,住大房子,做過童星,早年被母親拋棄,突然成了孤兒。兩極的經歷,似乎打開了壹點點人生。叛逆的性格傾向於從事合作行業。在脾氣和現實之間,他試圖把握平衡點,既理性又壓抑。之後,愛情也是如此。
壹個人走自己的路,要從現在開始認清自己,看透世界,讀懂人。小時候窮極了,餓極了,被磨煉成了鬥誌和聰明。他對巴黎、倫敦、東京、上海都有看法,從不盲目崇洋媚外。他對中國風格和國際規範了如指掌。看壹個人的時候,他看別人的眼神。無數贊賞的目光造就了他對時尚的自信,梅艷芳的壹個眼神讓他在壹次次的合作中無法自拔。沒想到,劉培基在華星/香港娛樂圈幾乎壹直擔任制片人/總策劃,形象導演壹直名存實亡。在書中,劉培基對如何打造藝人的建議,唱片出版的形式,打開潮流的思路,都和今天的韓流魔術如出壹轍。是他創造了80年代的美景。甚至可以說,裏面的文化養分壹直流向中日韓,他的影響力遍及亞洲。有這樣的經歷,他在服裝設計和形象指導方面沒有管理權限。也許他只是從不蔑視權威。即使我拿到了英國女王的英國護照,我也是中國欽點的時尚先鋒,沒有娛樂圈的人那麽有情有義。壹個沒有父親、母親、沒有教育的孤兒,真理是他立足社會的道路。
過時的人
2000年左右,人的身份變了,態度不變。跑馬圈地,上個世紀遺留下來的經濟泡沫,享受最後的歌舞升平。當時梅艷芳覺得香港樂壇不行,時不時公開批評。具體內容忘了。她曾粗略地說,“香港的MV制作太差了。看,臺灣省和東南亞的人民都在進步。這個樂壇以後會怎麽樣?”大姐的危機感和敬業精神在她死後煙消雲散,香港樂壇的好日子壹去不復返了。的確,我們退步了,幾乎忘記了,甚至我們開始忘記香港曾經有多好。如今的90後開始看不上梅艷芳,80後也不被大家喜歡。壹些老壹輩人隨著歲月忘記了盛世。讓全民忘記還有壹個過程。作者必須補充壹點,書中提到的羅輯、梅捷、林燕妮,這樣壹代才子,居然壹度成為大眾的笑柄。羅輯和梅捷壹上電視,人們馬上換臺,連劉沛裏的基民都快過氣了。(上氣不接下氣也是90年代到2000年的常用詞,反映了時代的浮躁和不尊重。直到互聯網時代新老混搭的興起,才開始少用。)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民間就無休止地用“難合作”、“老有所愛”來形容他們,主流媒體的舌戰和分裂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這是香港精神瓦解的開始,香港從80年代到90年代,盛極而衰,不再用心欣賞別人。或者說,90年代,信任危機前夕,包括主角在內的所有人都變了。自傳裏有壹句話很到位:“因為妳在社會上找不到位置,所以人會孤獨。」
記憶
如果說集體記憶是為了定位的話,這本書試圖用大量的歷史遺跡和殘存的完整性來解決這個城市的孤獨。對於上壹代人來說,英國是我們的命運。自披頭士訪港後,香港正式與英國壹起走過搖擺的60年代,壹洗戰後的蕭條,成為亞洲潮流的先鋒。這本書提到了他遇見塔姆的那段時間,它只是描繪了愛的心情。曾經稱霸舞臺的演唱會場地,是流行歌手在t臺之外演繹服裝設計的高級娛樂場所。或許他參加過歌唱比賽,在掌握歌手與舞臺服裝的關系方面早就有了很好的訓練。至於作者說這本書是中國版的《像個男人壹樣去接受它》,那絕不是主觀臆斷。早年赴英國時尚學校中央聖馬丁學院深造,引領了歐洲文藝的設計風格,開啟了英國夜店美少年的愛情。20世紀70年代末,英國時裝市場開發成功,“東方紅”成為當地三大高端百貨公司哈羅德、利伯蒂和哈維·尼科爾斯的重點服裝銷售系列。此後出現在英國各大報紙和時尚雜誌上,妖嬈的東方美在外國模特身上展現出新的浪漫特質。就這樣,東西方的互動無止境,享受著相同的文化源頭,也在不經意間將自己的時尚種子撒在了80年代剛剛崛起的浪漫唯美少年身上。大概到了80年代,我們的巨星似乎都有點緣分,可以稱之為“悲傷的粵語流行曲”。80年代藝術家壓力很大,老朋友很多,國內外都沒有。相比之下,英國的新浪漫主義藝術家並沒有死於吸毒和艾滋病,50多歲了還越來越勇敢。與此同時,同期出道的香港藝人早已輝煌回天,只剩下歷史。劉培基談到了許多老朋友沒完沒了的戀情。那些有著苦澀童年,在青年時代取得成功的巨星,都是在青春期,他們對情感的放縱,現在看來是奢侈的。我用悲涼的筆觸,寫了壹個超級巨星自信地倒下了,人際關系破裂直至死亡。在困難面前,似乎只有他能受得了。80年代巨星的早逝,不僅僅是命運使然,更是西方文明自我精神的缺失。劉培基作為旁觀者的角色是象征性的。他不受倫理道德影響,吸收西方文化,獨立,不為感情所困。真理成了他的目的。中西交匯的香港,只是壹個好名字。不中不西也是我們走不到靈修之路的原因。在自由多彩的錦上添花下,中國人傳統的倫理關系和自我缺失都變得脆弱而矯情。從此失去了巨星的風采,就是這個原因。所以最後很明顯他是培養巨星的前輩,後輩們早就離開了,所以代代相傳的重任就落在了他身上。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看80年代香港的廣告就能略知壹二)在政治動蕩之前,香港的洋氣和中國文化的精髓相匹配,有壹種感情上和國家親近的感覺,甚至根本不否認是中國人。從為外國人設計的“東方紅系列”到他將來在中國擔任公職,劉培基所處的時代恰恰代表了當時的思想語境。
筆者壹度覺得很多代名人都退休了。落地後,妳放棄了自己構建的時代嗎?終於,我認識了越來越多的名人,在幾次講座和活動後,劉培基明顯松了口氣。不知道他是用什麽樣的心態帶來了媒體的強烈曝光和追憶?和朋友聚會?重溫歷史?分享形象/娛樂行業的設計思路和創作?書的宏觀視角是展現香港精神,更值得借鑒的是娛樂圈重新學習如何用時尚面對觀眾,帶動壹種情懷。“妳創造了這個非凡的東西,妳可以把它推到地板上,或者妳可以承擔壹些責任,並意識到這可以是妳想要的任何東西。”男孩喬治
如果妳瘋狂痛苦,妳可以重生。作為時代的創造者,每個人都有對時代的使命感。
婦女
“擡起頭來看,我發現那是月光”這個標題來自他的童年。孤獨的時候,他總會仰望漆黑的夜空,從皎潔的月亮中得到慰藉。月亮代表女人味和女人味。他壹直對女人沒有安全感,因為小時候被母親和其他女人不友善對待,讓他很害怕。和梅艷芳的人生經歷壹樣,他壹生的致命傷都來自母親。世界上只有母親好不是必然的。他們同舟共濟,互相欣賞。書中不時將她們的母親描述為“那些人”“某個人”,疏離感不言而喻。他創造了女人。成功的人只是不把註意力放在悲傷上。世界上沒有好女人,所以我來創造。月光下,他身邊有星星。劉培基在形象設計上間接塑造了她心目中的完美女性形象,結識了超模柴、梅艷芳等好姑娘,更是壹拍即合,都被塑造成了英姿颯爽、勇敢善良的女性形象。從音樂到電影,梅艷芳對女演員瑪琳·黛德麗的性感和傲慢態度是受劉培基在英國學習時買的壹本傳記的啟發。當然,凡事總有例外。面對壹個帥氣的客人或者藝術家,他覺得表現出優雅高貴就好,不用花裏胡哨。就像當年壹樣,他對汪明荃給舞臺形象帶來畸形的想法表示了極大的不滿。他是個女人。他生活中的蝴蝶就像絕代佳人。高挑的身材,飄逸的秀發,燦爛的笑容,男人女人都愛過他的美貌。從英國愛情到廣州,這本書非常非常坦白地承認了情欲。時尚達人如何做到禁欲?他甚至鼓勵梅艷芳多交男朋友,以此來表現世俗的欲望。愛情到最後,壹切都是空的。感情只能以否定告終。
設計
有人偷國泰空姐的制服自娛自樂,還有人放到網上出售。劉培基寫的這些作品有什麽魅力?在展覽中,我近距離看到了他為白雪仙設計的壹系列晚禮服和國泰空姐制服,發現他非常重視女性的線條。無論妳的身材有多矮,在剪裁上壹定要擡高腰線,展現出傳統審美應有的魅力,更類似於迪奧五六十年代的淑女風格。他的作品之所以風靡香港乃至歐美,就是所謂的可穿。線條簡潔利落,設計並不時尚,但穿上感覺光鮮亮麗,也迎合了當時人們打造高級形象的社會需求。而且他出生於顯赫的家庭,他的貴族因子最終通過時尚重新生長。後來他為歌手、藝人設計服裝或造型時,不難發現濃濃的貴族紳士風。把上流社會的品味下放到大眾平臺,讓藝術發光,才是高品質的時尚。劉培基不是學術教授。即使有人給他壹大筆錢去教書,他也拒絕了。他豐富的經歷雖然沒有整理成體系,但書中提到,從時裝品牌“劉培基”到協助梅艷芳和張國榮發展歌手形象,再到為國泰航空設計制服作為品牌定位(在談到他當時如何與幾名英國和日本設計師競爭成為國泰制服設計師時,他的思考過程非常有趣),他對自己的產品/歌手形象/品牌審時度勢,從觀眾的反應入手,今天,設計界的每個人都對中國風死氣沈沈,而大鳳這只龍的突然出現,讓“東方紅”系列的東方之美相形見絀。雖然為東方色彩的國際宣傳奠定了基礎,但劉培基仍然後悔沒有在最好的時機拓展品牌業務。在這次展覽的回顧中,也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他上世紀70年代畫的最精美的手稿已經丟失,很多為Tam設計的衣服也找不到了。梅艷芳1983出席東京音樂節時的戰鬥服也隨著歲月變黃。可能生活有那麽壹瞬間不完美,才讓現在看起來很貴。
附言
傲慢、完美和高要求在我們這個時代是不可能的。高級時裝也應該被快時尚所取代。在那個廉價快餐沒有情懷的時代,回憶香港的過去簡直和古羅馬壹樣華麗豪邁。然而,書中提到,張國榮送給劉佩的寶格麗戒指上鑲嵌著古羅馬硬幣。收起歷史的碎片,讓我們來鑲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