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目標:
1. 知道什麽叫聚落,聚落可分為哪兩大類?
2. 知道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3. 如何處理好聚落的發展與保護有文化特色的傳統的聚落建築。
能力目標:
1. 通過觀察鄉村景觀和城市景觀的主要差異和分辨不同地區的鄉村景觀,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從圖片中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 通過分析“聚 落形成與發展的主要因素”和活動 “分析圖中民居與當地自然環境的關系”,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地理要素的能力。
情感目標:
1. 通過觀察各種圖片的活動,陶冶學生情操,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2. 通過討論聚落中民居的開發與保護問題,明確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1. 鄉村和城市的景觀差異。
2. 聚落與環境。
3. 聚落的發展和保護。
教學難點:聚落形成與發展的主要因素。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用具:
自制投影片、錄像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投影顯示:鄉村和城市景觀圖,指圖說明這是人類的居住地。
講授新課 第三節 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壹、 鄉村和城市
1.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的第壹自然段,
回答:①什麽叫聚落?②聚落可分為哪兩大類?
2. 觀看反映農村、牧場、漁村、林場和城市風景和生產生活的錄像
學生討論:
①居住在鄉村與城市不同類型聚落的居民,所從事的生產活動有何不同?
②鄉村聚落按聚落中的居民所從事的生產活動摯煞治?募鋼擲嘈停?br> 3. 活動1:.把全班分成兩大組:鄉村組和城市組,觀察投影“圖4.16和圖4.17”
討論:鄉村景觀和城市景觀的主要差異。每組派代表上臺指圖描述。
在學生口頭描述的基礎上,***同填寫下面的鄉村與城市景觀差異表:
房屋 道路修築情況 商店的多少 學校的多少 醫院的多少 有無農田 有無果園 有無魚塘 其它差異 自然景觀改變的大小
密集度 高度
鄉村
城市
4. 活動2:.世界各地的鄉村聚落有不同的景觀特征。顯示不同地區的村落景觀A,B,C。
討論:哪個分布在亞洲?哪個分布在歐洲?哪個分布在非洲?
(提示:亞洲鄉村人口眾多,村落中的房屋較密集;歐洲和北美洲鄉村人口較少,農業機械化程度較高,村落中的房屋較分散;非洲許多地方保留了較為原始的村落。)
承轉: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我們知道不僅鄉村和城市的景觀有差異,而且即使同樣是鄉村,不同地區的景觀也是不壹樣的。聚落受自然、經濟等環境影響很大。
二.聚落與環境
1. 顯示圖4.19“聚落形成與發展的主要因素“
討論:人們為什麽要選擇自然條件比較優越的地區作為聚居地?
土壤肥沃適於耕作
水源充足(井、泉、湖濱、河畔等地)
聚落
地形平坦
自然資源豐富(村、漁、礦地)
交通便利(交通沿線和交匯處、沿海港口等地)
圖4.19聚落形成與發展的主要因素
2. 顯示“平原景觀圖”、“高山荒漠地區景觀圖”
討論:目前世界上的聚落為什麽較為集中地分布在平原地區,而高山、荒漠地區就較少或沒有聚落的分布。
教師講述:目前,在壹些河流中下遊的地區,工農業生產比較發達,聚落分布比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區,自然條件惡劣,少有或沒有聚落。
3. 錄像介紹:“東南亞的高架屋”“西亞的村莊”
投影顯示:“北極地區因紐特人的冰屋”、“我國黃土高原上的窯洞”、“我國雲南西雙版納地區的傣族竹樓”的景觀圖。
討論:民居與當地自然環境的關系
學生根據討論,填寫下表(投影顯示)
當地的氣候特點 民居的建築特點
北極地區因紐特人的冰屋
我國黃土高原上的窯洞
我國雲南西雙版納地區的傣族竹樓
教師歸納:世界各地自然環境差異很大,各民族的生活習俗、歷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聚落在發展過程中,往往形成了不同的建築風格,聚落的建築外貌,建築材料等因環境而異。
承轉: 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社會的發展,聚落也在不斷發生變化,但聚落的某些變化也給人類留下了很多遺憾。
三、聚落的發展與保護
1.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分兩大組討論:
第壹組討論“聚落的發展有哪些主要的表現?”
第二組討論“為什麽在聚落發展的同時要註意保護有特色的傳統聚落和民居?”
2. 活動:①觀看錄像“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我國雲南的麗江古城”“山西省的平遙古城”“江南水鄉—周莊”,了解世界文化遺產中的壹些傳統聚落。②圖片顯示“北京四合院”
討論:北京城市建設中關於四合院的不同觀點和做法,妳的看法如何?
總結全課:通過這節內容的學習,妳知道或了解了關於聚落的哪些方面的知識?(學生歸納總結)
投影顯示: 第三節 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1. 運用圖片說出城市景觀與鄉村景觀的差異
2. 舉例說出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3. 結合本節的學習,說出自己對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認識。
鞏固練習:完成地理填充圖冊P27
教學設計思路:
1. 從初壹學生的年齡出發,尊重他們的語言習慣和審美情趣,教學中充分利用各種景觀圖片、錄像,讓學生多看多講,增加趣味性,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2. 采用討論比較方式,開展“活動”,充分利用“活動”,通過學生親自看、讀、動腦,動口,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 多設計壹些比較貼近學生生活的,有親合力的話題,讓學生展開討論,調動他們的生活積累,引發***鳴,由已知引出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