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楠溪蘇面館

楠溪蘇面館

溫州人對素面並不陌生。溫州各地都有產,但就其優良品質而言,永嘉南溪素面是第壹家。

南溪素面細如銀絲,潔白有彈性,其成品常疊蓋成“8”字形,故字面上也叫“8”。做素面是南溪兩岸村民的傳統家庭副業,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素面的烹飪方法簡單,男女老少皆宜。先把湯準備好,等水開了,再煮。但不宜久煮,否則會燒成糊狀,變得無味。素面煮出來晶瑩爽滑,口感極佳。但必須註意的是,素面本身已經摻了鹽,是鹹的,所以煮的時候不需要放鹽,和幹粉的燒法不同。

南溪沿江居民壹直把素面視為美食中的珍品,經常用來招待客人。在永嘉農村,人們過去走親訪友時會贈送實物。

沙崗掛面

沙崗位於林峰鎮西北部楠溪江中遊的壹片廣闊的沙丘地帶。在這片沙灘上,有方鑫、鐵鍋爐、趙灘、東安莊、徐家灣等村莊,統稱為沙崗。制作掛面已成為當地傳統的家庭副業,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壹代又壹代的沙崗人背著自己的幹粉條從壹個村子跑到另壹個村子,掙著微薄的錢或食物養家糊口。同時,沙崗掛面也是聞名溫州的。由於沙崗粉細如紗,潔白軟韌,煮得快,耐煮,湯汁不渾,煮得好(水好),味道鮮美,深受南溪人喜愛。

沙崗粉獨樹壹幟的原因有很多。除了以壹級白米為原料(每100公斤米60公斤),加工工藝也與其他地方不同,如將幹磨改為水磨,將蒸粉改為煮粉(制成大粉球,俗稱粉果,沸水煮制),水質良好。當它半熟時,不需要用研缽搗,而是用水礁反復搗,直到搗透為止。所以面團又粘又韌,擠壓後細如紗線。

曬幹的鮮粉條不是直接曬幹,而是用竹子蒸煮,然後紮成條,再放在竹簾上觸摸晾幹,使條散開,形成麻花。曬幹後的幹粉條經過四撚稱重,堆放在幹粉條筐裏,然後運輸銷售。此外,沙崗地處南溪邊上,沙丘廣闊,沿江東南風,粉快易幹,所以熟得快,耐煮,味道鮮美,適合油炸。

南溪香魚

香魚,楠溪江稀有淡水魚,15至20厘米長,壹條魚重約二三兩至半斤。

楠溪江以盛產香魚而聞名。早在明朝萬歷年間,楠溪江就出產香魚。據明萬歷《溫州賦誌》記載,香魚“長三四寸,味美無腥,鮮凈僅十月,少異於樂產”。《雁蕩山誌》也說:“水蕩之處,處處可見。當水向西擺動,流向雍南溪時,在林峰、黨溪、下潭、古廟潭等地也可見到。”香魚,俗稱“溪鯉”,又叫瓜魚,因香魚而得名,屬於鮭形目Huclaw魚亞目。香魚側身長扁,尖小,鱗細,背灰黑色,腹銀白色,魚肉細嫩肥美,鮮香。是壹種珍貴的經濟魚類,被譽為“淡水魚之王”。

除楠溪江外,香魚還產於臺灣省閩南和湖北省興山縣。相傳乾隆皇帝巡江南時,品嘗了香魚後,贊不絕口,即封為貢品,每年進貢朝廷。臺灣省臺北市郊區新店溪的旅遊景點碧潭也出產香魚。據說臺灣省的這種香魚是“國父”鄭成功帶兵驅趕荷寇開發臺灣省時從閩南傳入的。後人懷念鄭成功,稱其為“國之魚”。清代有壹位先生說:“新店溪新添春水,溪中碧有璃。香魚不過三寸長,酒雙橙。”

楠溪江兩岸的漁民壹般都是駕著竹筏,趕著鸕鶿去捕香魚。壹只竹筏,七八只鸕鶿能抓10多斤。“茫茫沙嘴滿眼,水不著痕跡地浸泡在藍天裏。我愛雨後的蘆花,我要用煙火煮壹只漁船。”宋代林逋的詩歌生動地描繪了漁民對水的興趣。有時候晚上有農民來拜訪,主人就背著魚簍,帶著網兜順流而下。不壹會兒,他就能摸到壹兩斤鮮魚,就像在菜園裏摘豆子壹樣方便。

煮香魚菜要燉煮。楠溪江邊的農婦有壹個烤香魚的好方法。先將魚的背部剖開,放在鐵絲匾或竹簽上,用文火慢慢熏烤至金棕色。這就是國內外眾所周知的香魚幹,比如煮面條和幹粉或湯。打碎放進去,再撒點蔥藥和姜末,又香又好吃。

清代詩人任世貞寫過壹首七絕lt;lt;漁夫gt;gt;:“楠溪江是漁場,劉墨清溪壹帶人煙稀少。好在雨過天晴,半江紅樹林賣香魚。”深秋的楠溪江香魚上市,忙的是來楠溪江的遊客和附近飯店的老板,他們都在爭搶新鮮的香魚。比如在瓦屋紙窗下蒸壹盤香濃的村醪魚,風味獨特,其樂無窮。"他在鄰居對面喝酒,隔著柵欄喊其他人."

五牛早茶

“白鹿出名,黑牛早春,但蝸牛無數。”

烏牛早茶是永嘉縣的壹種早茶。這個品種最大的特點就是發芽早。在同等栽培條件下,比壹般品種可早采摘20 ~ 30天,是國內不可多得的早熟品種。因產於永嘉烏牛鎮夏玲村,故稱“烏牛棗”。

永嘉黑牛早期養殖歷史悠久。相傳,大約200年前,洛東鎮龍頭村有壹位村民。當他經過牛嶺村時,偶爾看到山坡上有壹簇茶樹長得很茂盛,很早就發芽了,於是農夫立即把這簇茶樹帶回村子種植。經過多年的培育和發展,“五牛早”茶已在洛東鎮和五牛鎮廣泛種植,特別是在洛東鎮的龍頭、龍川、木橋、興產、潭頭村。洛東鎮是主產區。

黑牛早茶,2月發芽,3月下旬采摘,3月初即可上市,比杭州西湖龍井茶早壹個月。所以為了搶新早,春茶先上市。它的形狀扁平,顏色鮮嫩。沖泡後,香氣四溢,壹芽壹葉,猶如杯中飛舞的蘭花。喝起來味道醇厚甘甜。

浙江農業大學茶葉系教授莊萬芳品嘗後對烏牛早茶贊不絕口,高興地揮了揮手:龍井比烏牛早好,可以商業化,希望能出名,有保障。

當代著名作家劉謙86歲時曾寫下《贊永嘉五牛棗》:楠溪江到五牛棗,只在雪中發芽。龍井雖然是特產,但它的早芽讓永嘉出類拔萃。

為提高市場競爭力,自1985春季以來,縣農特部重視發揮烏牛早茶優勢。1986期間,烏牛已被列為農牧漁業部開發的名茶之壹。1987年5月,在全省第壹屆鬥茶大會上得到償還,被評為優秀茶葉。1995獲第二屆全國農博會金獎。目前,烏牛棗、茶葉和棗香油、板栗、紅柿是永嘉縣發展經濟特色林的四大主導產品。從1985開始,中央、省、市、縣陸續撥出專項資金,支持烏牛早茶發展,建立名茶基地。目前,全縣烏牛早茶種植面積654.38+0萬畝,年產茶葉近9萬斤,畝產值654.38+0.8萬斤,產值654.38+0.8萬余元。

荊州板栗

板栗,俗稱板栗,又名栗、栗,為落葉喬木,樹高20米,DBH 1米,冠幅8-10米,樹齡數百年。

板栗原產於中國遼寧西部,被譽為“幹果之王”。它壹直為世人所珍愛,主要是因為它的經濟價值和食用價值。

中國的板栗聞名世界,在國際市場上被譽為“中國甜栗”。早在公元壹世紀,它就被出口到西方。

板栗是喜光的樹,所以要種在開闊向陽的山頭。對土壤要求不高,能在幹旱貧瘠的土壤中生長,適應性強,易成活。中國各省均有栽培。板栗、大棗、柿子也被稱為“硬核作物”、“木本食物”。

板栗的經濟價值很高,這與它的營養價值很高是分不開的。果實含糖、澱粉70.1%、蛋白質10.7%、脂肪2.74%,此外還有胡蘿蔔素、尿素、核黃素、煙酸、抗壞血梭等多種維生素。南朝名醫陶弘景說“栗子益氣,厚胃,補腎,使人饑”,壹點也不差。宋代蘇軾甚至稱贊:“水果中栗子最益。”

栗子果實生吃鮮美香甜,可燉煮入菜;有黑沙焦糖的外殼,就是糖炒栗子,又脆又香。永嘉山區農民有“栗子燉雞”的習俗,營養豐富,風味獨特,是待客之上品。

據初步考證,永嘉板栗是清朝乾隆年間從福建傳入的,現在分布在全縣各鄉鎮。多為零星種植,僅連筆、大若巖、張西、渠口、巖頭等地,或連片或帶狀,與農戶、板栗間作。目前,全縣板栗種植面積約1600畝,年產量約2000-2500噸,居溫州之首。目前主要栽培的農場品種有早稻栗、油光栗和毛栗。

高東紅柿

永嘉縣高東鄉被稱為柿子之鄉。每到秋高氣爽的季節,柿子成熟了,密密的柿樹林,掛滿枝頭的紅柿子,宛如壹抹夕陽掛金,令人陶醉。

永嘉柿子品種繁多,有蓋柿、牛心柿、蒸糕柿、八月紅柿、常乃柿,但以無籽常乃柿最好。北宋孔鐘平在《無籽柿賦》詩中說:“林中有郭丹,枝壓何愁。柿子很美,骨頭也很軟。籃子裏的超市便宜又好找。心裏沒什麽,入口還挺投緣的。”揭露無籽番茄的美麗。柿子怎麽變無核?據當地農民介紹,這是不斷選種、改良、嫁接的結果。據《花鏡》記載,“壹個柿子拿三次,根本就不會有核。”

高東無籽番茄已經種植了200多年。高東鄉有11個村子,盛產西紅柿。目前全鄉掛果番茄8000多棵,年產量40多萬斤。由於樹木長期公共管理,產量下降。近年來,實行林業生產責任制後,果農普遍重視柿樹管理,整形修剪,防治病蟲害,老樹復壯,新樹繁茂,柿園面貌煥然壹新,產量迅速回升。

高東無核紅番茄又大又厚,每公斤有七八個番茄,植株產量在200到250公斤之間。在這個鄉的大山底村,有壹個年產500多斤的柿王。高東無核紅柿,汁甜,風味獨特,無牙墊狀,無吐核煩惱;用它做的柿子幹而不硬,軟而不爛,有大量的柿霜粉,油嫩爽口,在溫州市場上久負盛名。有人說,“妳吃高東無籽柿子,吃別的紅柿子就沒味道了。”高東核柿是晚熟品種,通常在初冬霜降時采摘。逢年過節,或男娶女嫁,當地人常以柿子茶待客。

紅柿樹又大又壯,壽命長,果實豐富,可作食物,故稱“鐵桿莊稼”。紅柿的營養價值相當高。成熟時含有胡蘿蔔素、維生素C、鈣、磷、鐵等礦物質,比蘋果、梨、杏、桃等水果都好。紅柿不僅營養價值高,還能治病。據lt;lt;《本草綱目》;gt;說:“柿子有健脾澀腸,補虛潤肺,治咳止血之功。柿霜、柿蒂、柿葉都可以入藥。可見,紅柿是百果之王,百果之寶。

  • 上一篇:果蔬汁飲料的加工工藝
  • 下一篇:壹年級優質課《靜夜思》教學設計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