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初中臘八節吃粥散文選5篇

初中臘八節吃粥散文選5篇

#臘八節#簡介每年臘月初八是臘八節。這壹天,老百姓最重要的活動就是吃臘八粥。以下是初中臘八節吃粥的5篇散文精選。歡迎閱讀參考!

1.初中臘八節吃粥作文選

元宵節的湯圓給人喜慶的味道,端午節的粽子給人懷舊的味道,中秋節的月餅和年夜飯給人團圓的味道,臘八粥給人溫暖的味道和親情的感覺。

農歷十二月初八是傳統的臘八節。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又到了臘八節。暖暖軟軟的臘八粥,手裏端著壹碗,很好吃,暖暖的,壹鍋臘八粥,滿滿的親情,可以和家人團聚,品嘗傳統的節日氣氛。

小時候最難忘的是外婆煮的臘八粥。看著奶奶準備各種食材,米飯、紅米、糯米、黃豆、芋頭、紅糖,我像她的“小尾巴”壹樣跟著她,問:“奶奶,這是什麽?”“我的孫子,是大豆!”奶奶說了壹遍又壹遍,用勺子在鍋裏攪拌。“奶奶,這是什麽?”“好孫子,是紅糖!”“哇!食物種類真多!”“是的!”奶奶又攪了壹遍,說:“誰知道中餐每壹粒都是硬的。”我圍著奶奶,壹遍又壹遍地重復:“誰知道中餐每壹粒都是辛苦的。”呼吸著鍋裏飄出的臘八粥,又軟又甜又滑,那種美味是我童年最溫暖的記憶。

我大壹點的時候,媽媽給我們煮臘八粥。前壹天晚上,媽媽準備了各種煮粥的食材,大米、糯米、玉米、蓮子、黃豆、花生、紅棗等。,洗幹凈泡在鍋裏,壹大早起來煮粥。鍋裏飄出的粥香漸漸溢出屋內的每個角落,甜得刺眼,沁人心脾,我閉著眼睛輕輕吸著香味。

看著媽媽煮的粥,潔白的米粒晶瑩剔透,圓圓的黃豆和玉米金黃燦爛,臘八粥散發著誘人的香味和色澤。我總是討厭壹口氣喝完,而是慢慢地,小心翼翼地喝。我媽媽慈愛地看著我,微笑著。我童年的臘八節,來源於臘八粥,來源於媽媽的重愛。

從我記事起,每頓飯的第壹碗總是我媽先端給我奶奶,然後是我和我爸。今年的臘八節,爸爸答應和我們壹起過,我卻因為臨時工作不能按時回家。聽到這裏,我媽驚呆了,臉色黯然。然後她馬上調整情緒,安頓我和奶奶吃飯休息。我睡著了,我聞到了臘八粥的香味。我推開門,看了看燈亮著的地方。餐桌上,父親正拿著碗喝著粥。“工作再忙,也要按時吃飯!”“沒事,這麽晚了,妳也要早點休息!謝謝大家辛苦了!”是的,我父親工作很忙,很少在家。家裏所有的擔子都落在我媽肩上。她孝順婆婆,照顧孩子,總是把自己放在最後。日子壹天天過去,母親沈甸甸的愛在我的脊髓裏積累。現在我媽頭發白了,皺紋爬上額頭,走路也沒有以前快了。

今天我媽還在給家人煮臘八粥。它熱氣騰騰,清香撲鼻,細細慢慢品味。今天的甜蜜,明天的希望,包含了很多生活的溫暖、幸福和甜蜜。溫暖的味道和親情的味道散落在房間裏,慢慢飄出窗外,飄向遠方。

2.初中臘八節吃粥作文選

有些記憶甚至被歲月煉成了寶石,在生命的歷程中閃閃發光。正是這些或甜或苦的記憶,串起了生命的鏈條,無限延伸。

臘齊,巴拉,凍死叫花。我很小的時候就會說這句諺語。我叔叔和爺爺教我的。五歲那年,我被凍在寒冷中,呼吸都變成了冰。因為冷,我呆在被子裏,拒絕起床。但是那天,我叔叔和爺爺起得很早。晚飯後,他去了鎮上,說很重要。這個鎮離村子有七八英裏遠。我叔叔和爺爺走了,天啊,不知道什麽時候開始下雪了。後來,雪下得更大了。我突然有點害怕了。我真的不知道今天是什麽日子。我的叔叔和爺爺不得不在雪中外出。

因為家庭變故,我被叔叔和爺爺寄養了半年多。我叔叔是個孤獨的老人,六十多歲了。他看起來像七十歲,甚至更老。但是他很愛笑。他笑的時候,山羊胡子動起來,很好看。我不能讓那個女孩跟著我叔叔和爺爺再受壹次委屈!多好的孩子啊,可是現在,唉。”他經常顫抖著說。雖然我不太懂他的壹些話,但我知道他很愛我,他比家人親密得多。自從我來了,他用來換錢的雞蛋就成了我的營養品。他也白喝少了,說以後要攢錢供我讀書。

叔叔和爺爺終於回來了。他全身雪白,像個雪人。他看到我就開始笑,山羊胡子上的雪落在我臉上,涼涼的。他小心翼翼地把手裏的壹個大袋子放在桌子上。憑直覺,我就知道應該是食物。但他不肯先打開,而是先給我洗了臉,編了頭發。最後,他拿出過年的新外套,讓我穿上。然後,就壹點壹點打開紙袋,啊!裏面的東西是我從來沒見過的!

“孩子,妳知道嗎?今天是臘八,也是妳的五歲生日!”他還是笑了,但那笑容裏有我無法理解的東西。“這叫生日蛋糕!聽說城裏人過生日都很樂意吃這個!我提前讓在鎮上開雜貨鋪的親戚從縣城過來了!”說著,他打開了另壹個紙袋,裏面裝著五支紅色和綠色的小蠟燭。他把它們壹個個插在耀眼美麗的蛋糕上,用火柴壹個個點燃。蛋糕上立刻開出了五朵金花。“閉上眼睛,許個願!兒子,許壹個妳最想要的願望。以後,妳的生活會越來越好。人們都說生日那天吃蛋糕、吹蠟燭、許願是最精神的。”

這是我的第壹個生日,我的第壹次經歷和有壹個生日蛋糕。那塊蛋糕是我吃過的世界上最美的美味——又軟又精致。永遠不要忘記。我叔叔和爺爺壹口都不肯吃。他說,整件事都是我的。我想把它完全吃掉——連同我的願望。

所謂難忘。也有人說,不去想,就永遠忘不了。那個寒冷的冬天,壹個老人用他能想到的最特別的方式,用甜蜜描繪了壹個孩子灰色的童年,成為我人生中最溫暖的回憶之壹。

是的,時間永遠不會腐蝕記憶。有些記憶甚至被歲月煉成了寶石,在生命的歷程中閃閃發光。正是這些或甜或苦的記憶,串起了生命的鏈條,無限延伸。

3.初中臘八節吃粥作文選

年底了,春節將至,大魚大肉滿足了人們的胃。臘八那天,奶奶煮的那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是我最期待的。

奶奶信佛。記得小時候家裏總有壹個小壇,壇上總有兩盞油燈。十五或逢年過節,奶奶會把買來的棉花搓成燈芯,浸在油裏,放在油燈裏,點上油燈,護住火焰,和幾盤供品壹起放在祭壇上,做壹個虔誠的祭拜。兩團火焰靜靜地照亮了奶奶的臉。

我不明白奶奶為什麽要這麽做,但我知道那些供品最後都進了我的肚子。臘八那天,奶奶會煮壹大鍋臘八粥。

臘八粥有糯米、核桃、花生、桂圓、紅棗、杏仁、枸杞、葡萄幹、各種豆類等。這些材料要先泡兩三個小時,奶奶說,這樣各種材料才會“活”起來,各種幹果泡好後,奶奶會燒壹大鍋水,把這些材料倒進去,加到火上。當湯變得更濃時,奶奶敲下壹塊紅糖,放入煮沸的粥中。我站在壹旁,看著紅糖壹點點融化,纏著奶奶嘗壹口,假裝用勺子把紅糖攪拌均勻,卻不知道自己偷偷嘗了幾勺。紅糖漸漸給鍋裏的粥上色,熱氣騰騰的臘八粥出鍋了。

奶奶先盛了壹碗臘八粥,端上神壇。眼睛壹直盯著那碗臘八粥,壹直砸著嘴。奶奶把臘八粥放在壇上,跪拜。我的手溜進了那碗臘八粥裏,然後手背上挨了壹巴掌。奶奶板著臉說:“我從小就不好好學習!””然後我忍不住笑了。

終於可以吃了!粥又香又粘,各種豆子幹果早就煮軟了,葡萄幹甜到心裏。奶奶笑著看著我們喝粥,仿佛自言自語地說:“喝了臘八粥,我們就渾渾噩噩地過年了!”“然後起來,把鍋裏的粥盛出來,給鄰居吃。

很多年後,我也學會了做臘八粥,步驟也是正確的,但是沒有了爐子上的火,電磁爐上做的臘八粥,盡管加了糖,已經失去了小時候的甜。

4.初中臘八節吃粥作文選

笑聲是生活的點綴,食物是點綴的顏色。豐衣足食的人,壹般都是身心健康的,因為廚房裏的鍋碗瓢盆被吹成了洗滌靈魂的交響樂。今天要講的是臘八粥,壹種讓人飛下千尺的絕活。

很多美食做法都很討厭,因為太討厭了。奇怪又好吃的臘八粥是個例外。它的味道香甜醉人。做法極其簡單,只要把小米、米豆、棗、栗子、糖、花生、杏仁、桂圓組合在壹起,放入鍋裏煮,壹口氣在鍋裏煮。光是看它嘆氣,聞香味就夠咽下三口以上了,更別說盛著大勺子的大碗了!

所謂人靠衣裝,樹靠皮。現在是時候補充壹句“食為相”了。臘八粥看起來就是個沒禮貌的人,臉上全是黃豆籽,這裏有白點,那裏有黑黃豆,真的很不好看!

雖然做法簡單,但是壹看就會。但是吃的時候還是有點講究的。我主要是先吃棗。那個大棗子的樣子不怎麽樣。妳想想就知道,泡在鍋裏這麽久,嘆氣這麽久,都不大。但是吃法是棗越大越好。因為這樣壹來,棗子裏的甜水就越多,輕輕咬壹口,甜甜的味道就會迅速充滿妳的味蕾,濃郁的香味就會在妳的口中久久散去。再用力吸壹口氣,溫熱的汁液緩緩流過喉嚨,如花般靈動,如蝶般飄逸。......

關於臘八粥,有壹個遙遠的傳說。在安徽鳳陽,朱元璋小時候家裏很窮。為了生計,他去了壹戶有錢人家放牛,卻因為犯了壹個錯誤,被關進了壹個小窩棚,被打了壹頓。被關了兩天兩夜,朱元璋非常絕望。突然,壹只老鼠跑了出來,鉆進了壹個洞裏。朱元璋心想:抓個新鮮的?為了充饑。他找來壹把破鐵鍬,往老鼠洞下挖,才發現老鼠不見了,但裏面有大米、豆子、栗子米、紅棗和芋頭,應該是給老鼠的食物袋。朱元璋喜出望外,急忙把它撿起來,放在壹個破鍋裏,又設法弄了些水到鍋裏煮。結果我煮了壹鍋粥。朱元璋壹口吃了壹碗,味道鮮美!感覺從來沒吃過這麽好吃的東西,睡著了,在心裏把粥命名為“臘八粥”。

我愛妳,甜甜的臘八粥!妳是我們國家從古至今的“活化石”。我愛妳,簡單的臘八粥!妳的身體已經融化在我的心裏。我愛妳,臘八粥!

5.初中臘八節吃粥作文選

在臘八節(農歷十二月初八),中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的傳統習俗。

臘八粥又叫佛粥、福壽粥、五味粥、七寶粥。據《辭海》“臘八粥”壹文記載:“十二月八日是釋迦牟尼成佛之日,寺裏取香谷果為佛熬粥。從此,百姓紛紛效仿。”

相傳中國臘八節吃臘八粥的習俗來自印度。在古印度北部(今尼泊爾),釋迦牟尼看到眾生受到生老病死的折磨,不滿神權(婆羅門)的統治,於是出家,經過六年的苦行,在臘月初八成佛。

釋迦牟尼苦行六年,壹天只吃壹麻壹米,後人不會忘記他的苦難。每年十二月初八,大家用麻和大米熬粥,當天吃粥留作紀念,於是“臘八”就成了“佛祖開悟日”。後來佛教傳入中國,全國各地佛寺的佛教沐浴會和誦經儀式也效仿釋迦牟尼,用香谷、麻、米等做粥。在成為道士之前,並稱之為“臘八粥”。

臘八粥會給弟子,誠心分享。從此,臘八節吃臘八粥就成了民間的習俗。

據介紹,在臘月初八之前,中國壹些寺院都是由僧人拿著金碗沿街乞討布施,將收集到的米、粟、棗、麻、果仁等物資做成臘八粥,分發給百姓。據說吃了會得到佛的保佑,所以人們稱之為“佛粥”。南宋陸遊有詩:“今朝佛粥更相濟,江村存新事反覺。”

在杭州著名的寺廟天寧寺,有壹座存放剩飯的“棧飯樓”。僧人每天將布施的殘羹剩飯曝光,為信眾熬粥壹年,直至臘月初八,稱為“福壽粥”。

南宋周覓的《老武林故事》中記載“用核桃、松子、奶菇、柿子菇、柿子小米做成的粥,稱為臘八粥。”此後,人們也稱之為“五味粥”。

古代有些地方偏僻貧窮,人們就用小豆和糯米煮飯。後來用料逐漸增多,加了棗、栗子、花生、銀杏、蓮子或百合,所以又叫“七寶粥”。

直到現在,中國東北、西北和南方的人們仍然保留著在臘八節吃臘八粥的習俗。

  • 上一篇:鳳儀米醋是怎麽做的?
  • 下一篇:包粽子作文600字8篇。

    包粽子作文600字1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是壹個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

    端午節有許多習俗,如賽龍舟、包粽子和掛艾香。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跟奶奶學包粽子。

    端午節習俗:賽龍舟,掛艾香,包粽子。

    端午節前幾天,奶奶早早買了糯米、紅棗、粽子葉,準備包粽子。奶奶先把糯米在冷水裏泡了壹整天,然後把粽葉放在鍋裏煮到軟,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