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工程可分為:給排水工程、采暖工程、通風與空調工程。
二、施工技術
1,管道安裝
工程內容:管道放線、支吊架安裝、主管道、立管安裝、支管安裝、閥門安裝、附件安裝、防腐保溫。
管道避讓:給水、供熱管道要給排水管讓路,給水管要給供熱管道讓路,小管徑的管道要給大管徑的管道讓路,有壓管道要給無壓管道讓路。所有工藝必須合理配置,必須確定和調整本工程的管道走向和支架位置。
(1)管道螺紋連接:
1)給水管道采用螺紋連接。
2)根據現場測繪的草圖在管道上畫線,根據線斷管。
3)采用電動穿線機,DN在DN25mm以上的要進行兩次。穿長管時,管子的後端應保持水平。
4)管道螺紋連接應在內外螺紋之間填充適當的填充物,壹般采用白色厚漆加油麻,或采用生膠帶。
5)安裝螺紋件時,應按擰緊方向壹次性安裝,不能裝反。安裝後,露出2~3個螺紋,去掉剩余的填料。
(2)管道焊接
1)焊接管道時,應清除管道接頭上的鐵銹、汙垢和油脂。
2)切割鋼管時,切割面應垂直於管道中心線,以保證焊接管道的同心度。
3)當管壁厚度在5mm以上時,應進行坡口切割,以確保完全焊透。坡口可以通過氣焊切割或坡口機形成,但應清除熔渣和氧化鐵,並用銼刀打磨,直至露出金屬光澤。
4)焊接管道時,將兩個管道的軸線對中,並用點焊將兩個管道的端部固定。
5)管道與法蘭焊接時,應先將管道插入法蘭內,點焊後用角尺找正,找平後再焊接。法蘭應雙面焊接,內側的焊接不應突出法蘭的密封面。
6)法蘭應垂直於管道中心線,表面應相互平行。法蘭墊圈不應伸入管道。連接法蘭的螺栓規格應與法蘭相匹配,螺桿伸出螺母的長度不應大於螺桿直徑的1/2。
7)法蘭墊片應根據圖紙和規範的要求進行選擇。冷水系統采用橡膠墊,熱水系統采用石棉橡膠墊。
(3)排水PVC管
1)根據實測樣板圖選擇合格的管材和管件,預制管段。預制管段制作完成後,根據樣圖檢查節點之間的尺寸。
2)PVC管與鑄鐵管連接時,PVC管打磨後應與鑄鐵管粘接。
3)將材料和預制管段運至安裝現場,根據預留管口位置和管道中心線依次安裝管道、管件和伸縮節,並連接管口。
4)水平幹管上伸縮節的設置根據計算的伸縮量確定。水平支管上的合流配件到達立管超過2m時,應設置伸縮節,伸縮節之間的最大距離不應超過4m。管端伸入伸縮縫時預留的間隙夏季為5-10mm,冬季為15-20mm。
5)插座粘接後,處理擠出的膠,用棉紗或布蘸清潔劑擦拭幹凈。
(4)PPR管
1)確認圖紙:為了進行準確的施工,首先要通過圖紙了解管道及配件的名稱、規格、長度、數量、位置。
2)用切割機根據使用長度切割,截面與管軸線成直角。如果用鋸或其他方法切割後再焊接,由於切割面不平整,焊接部分會有縫隙。
3)用焊機加熱管道和附件,先清除管道和附件上的灰塵和異物。當焊接機加熱到260℃時,將管道和附件放入5秒鐘。
4)焊接管道和附件
加熱5秒後,取出,垂直對準管子和噴嘴的附件,連續按壓10秒以上,然後冷卻2分鐘以上。
5)安裝前的水壓試驗
安裝前,應在施工現場進行水壓試驗,以確認焊接狀態是否正常
好(最小水壓:10kg/m2)。水壓試驗合格後,需要將焊接不良的部分切除。
6)管道搬運和連接
搬運時不要觸摸尖銳部件,以防損壞管道。
與其他管道材料連接時,將PP-C管的附屬配件或鋼管、銅管的絲頭用膠帶纏繞壹至兩圈,然後用密封膠帶連接十至十五圈。
7)管道固定
用U型管夾將管道固定在支架上,管夾與管道之間加橡膠墊。
8)安裝後的水壓試驗
所有管道和附件安裝完畢後,進行系統水壓試驗,以確認所有管道是否泄漏。
2.靜水壓試驗
1),管道隱蔽前,相應管段隱蔽前應進行水壓試驗。
2)、系統安裝完畢後,應進行系統水壓試驗,試壓前可對整個系統進行分段試驗。
3)試壓應符合設計規定,試壓位置應在系統低點。如果放置在高處,試驗壓力應減少相應的靜水壓力。
4)手動試壓泵用於隱蔽試壓和設備試壓,電動試壓泵用於系統試壓。
5)試驗時,緩慢升壓至試驗壓力,觀察有無泄漏或變形,然後降壓至工作壓力,保持10分鐘。壓降符合要求即為合格。
6)、氣溫低於5℃時,應關閉門窗,必要時應采取保溫等措施。如果試壓合格,清洗系統中的水。
3.系統沖洗
1)管道系統的沖洗應在管道試壓合格後,調試前進行。
2)管道沖洗的進水口和出水口應選擇合適的位置,並確保將管道系統中的雜物沖洗幹凈。排水管的截面積不應小於被沖洗管道截面積的60%,排水管應接至排水井或排水溝。
3)用系統最大設計流量沖洗管道,直至出口處的水色和透明度與入口處目測壹致。
4)沖洗系統前,應將管道上的過濾裝置及相關閥門排幹,沖洗合格後再安裝。
4.系統調試
系統調試是系統安裝完畢,試壓、沖洗合格後的全面測試。系統調試前,必須制定詳細的調試計劃,並且要分段、分項進行。關鍵部件應有專人看管。
第八章電氣安裝工程
①施工準備
(1),熟悉施工圖紙及相關土建、水暖圖紙,核對預埋孔洞,並制定配套施工方案。
(2)、編制施工技術方案和設備、材料加工計劃,準備施工工具、施工設備。
(3)向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
②電氣管道
(65438+
a、直線超過30米時;
b、有壹個彎道,長度超過20米;
c、有兩個彎,長度超過15m;
d、有三個彎,長度超過8米時;
(2)當鐵管接頭采用管箍時,接地線必須跨焊,管與盒的連接也必須焊接。
(3)鋼管進入開關箱、接線盒、配電箱時,應用螺母連接固定。
(4)、必須嚴格按照圖紙和規範施工,管道配完後應對照圖紙進行核對,無誤後,請監理或業主驗收並做好記錄。土建工程澆築混凝土時,必須有人監護。
③管內穿線
管內穿線應平順,管內不應有接頭和扭結。電線的絕緣必須良好,沒有損壞。接頭應在接線盒內,焊錫應飽滿,並用絕緣布包裹,絕緣程度不應低於原強度。導線絕緣測試應在穿線後進行,其電阻應不小於0.5兆歐,並做好記錄。
④電器安裝
(1)、器具安裝及其支架應牢固、正確並處於正確的位置。
(2)、插座、開關蓋緊貼墻壁,開關必須切斷相線,單相插座接線時,面對插座右極相線,左極零線。
(3)安裝器具時,必須將箱內雜物清理幹凈,並註意成品保護。
⑤設備和器具的調試
送電前,對線路和設備進行全面檢查。先調試單體設備,再調試整個系統。應邀請監理和業主參加試驗調試,並做好試驗記錄。
⑥施工質量
工程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執行,保證業主滿意,把優質工程奉獻給用戶。
第九章安全生產、文明施工、
環境保護和消防
壹、安全生產
(1)安全保證體系
(2)安全管理方針
安全管理方針是“安全第壹,預防為主”。
(3)安全管理體系
(1)安全技術交底制度。根據安全措施的要求和現場實際情況,各級管理人員應
當面壹步壹步書面交底。
②班前檢查制度。各班組在工作前應采取安全防護措施。
(3)外腳手架、機械設備安裝驗收制度。沒有經歷過收藏的,不得投票。
投入使用。
④周壹安全活動制度。每周壹,項目部將組織全體工人進行安全教育,總結上周安全存在的問題,並對本周安全重點和註意事項進行必要的交底,使工人心中有數,時刻從意識上繃緊安全這根弦。
⑤定期檢查和隱患整改制度。項目部應每周組織壹次安全生產檢查,對查出的安全隱患制定措施、時間和人員進行整改,並做好安全隱患整改和消除的記錄。
⑥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實行年審制度,每年由項目部組織年審,加強施工管理人員的安全考核,增強安全意識,杜絕違章指揮。
⑦落實安全生產獎罰制度和事故報告制度。
(8)緊急關閉系統。當發現危及員工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危險時,必須立即停止工作,並立即向公司報告,以便及時采取措施消除危險。
⑨證書制度。特殊工種必須有上崗證,嚴禁無證操作。
(4)安全管理措施
(1)項目部對整個現場的安全生產負責,嚴格按照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技術措施中規定的有關安全措施組織施工。
(2)專業工程師要檢查作業,認真做好分部、分項工程的書面安全技術交底工作,交底要簽字。
(3)在施工過程中,應控制薄弱部位和環節,特別是設備安裝和日常操作。不允許使用任何性能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設備。
(4)防護用品的更換必須經項目部安全負責人批準。改變後,應有相應的有效保護措施。作業後應按原標準恢復,所有書面資料由項目部安全負責人保管。
⑤對安全生產設施進行必要、合理的投資。重要的勞動保護用品必須從指定的廠家購買。
⑥分析安全難點,確定安全管理難點。在各主要施工階段開始前,分析該階段的施工條件、特點和方法,預測施工安全難點和隱患,確定管理要點和預控措施。在結構施工階段,安全重點集中在:
1.高空作業防墜落,立交施工防物體打擊;
2.臨邊操作、預留孔洞、豎井的保護防止墜落;
3.腳手架工程的安全措施等。
4.施工中各種電動工具的安全;
5.現場滅火等工作;
(5)安全管理要點
(1)腳手架的安全防護和拆除。
1.架子的地基必須弄平。壓實和排水措施。以防某個部門無法夯。
必須采取技術措施,確保架子基礎牢固可靠。
2.架子底部必須使用鋼管架專用鐵墩,並用不小於5x20x200cm的腳手板墊高。內外立桿綁掃地桿。
3.立桿間距不要過大(150cm),相鄰桿件的接頭不在同壹步內,垂直偏差不大於架高的1/200。
4.大橫桿間距:結構不大於120cm,裝修不大於180cm。相鄰桿件和內外皮桿不得在同壹跨內連接。架子每邊的垂直水平偏差不大於10cm。
5.小橫桿水平間距:結構不大於120cm,裝修不大於150cm。扳手未放置時,小橫桿不得完全拆除,每壹步都必須保留。結構和裝修架子的水平間距分別不大於150和300cm。要拆除的小橫桿應上下錯開。
6.鋼管腳手架必須使用扣件,鋼管接頭必須使用對接扣件,不允許搭接。在腳手架桿件的交叉處,從扣件伸出的端部應大於10cm,以防止滑移。
7.貨架寬度的內外桿間距不大於120cm。吊頂必須嚴密,離墻不大於20cm,搭接不小於20cm,探頭不大於15cm。如果使用鋼腳手架,必須采取。
防止人員滑倒和鋼跳板滑落的措施。
8.每七根立桿做壹組十字蓋,對角線與地面的夾角為45~60度。
9.架子應與每層樓的建築物連接(但連接點的垂直距離不應大於400cm),同時每三根立桿應與建築物連接(水平距離不應大於450cm)。可采用鋼管與墻體連接或在連接點處預埋鋼圈,鋼筋直徑不應小於6 mm..同時,內外皮應拉在壹起,且不少於2股8#鋼絲拉在壹起。
10.第二步以上的結構從壹層開始,在裝修架子的每壹步都設置壹到兩道防護欄,並加掛小眼網上下封閉。
11.拆除腳手架時,必須劃出安全區,設置警示標誌,並指定專人警戒。
12.拆除前,派專人檢查架子上的材料。無論雜物是否清理幹凈,都不允許清除。拆遷應當按照規定的程序進行。
13.拆除的材料必須捆綁牢固或放入容器中,然後才能起吊。嚴禁從高空投擲。
②交叉作業的安全防護。
1.各工種進行上下互換作業時,不得在同壹垂直方向操作。下部操作必須在由上部高度確定的可能墜落半徑之外。如果不能滿足,應設置硬隔離安全防護層。
2.模板和腳手架拆除時,下方不得有其他人員操作,並應有專人監護。
3.模板拆除後,臨時堆放處距樓板邊緣不小於1m,堆放高度不超過1m。嚴禁在樓層邊緣、洞口和腳手架上堆放任何拆除的物件。
(6)施工現場用電安全防護
(1)室外直接敷設的電纜深度應小於0.6m,並在電纜頂部和底部均勻鋪設厚度不小於50mm的細砂,然後覆蓋磚等硬質保護層。
(2)電纜穿越建築物、構築物、易受機械損傷的場所以及距地面2m時,必須安裝保護套管。固定機械的電力電纜沿地面敷設時,應穿過管道埋地敷設。
(3)進戶線穿墻應設置穿管保護,離地不低於2.5m,並應采取防雨措施。
(4)配電系統實行分級配電,分為總配電箱、分配電箱、開關箱三級。動力配電箱和照明配電箱應分開設置。如果放在同壹個配電箱內,動力和照明線路應分開設置。
⑤施工現場的電氣設備應實行兩級漏電保護,即在總配電箱和分配電箱內設置漏電保護器。
⑥施工現場的電動施工機械、手持電動工具和安全裝置必須符合相應的國家標準、專業標準和安全技術規程,並應有產品合格證和使用說明書。
⑦電氣設備的所有外露導電部分均應加以保護和接地。產生振動的設備的保護接地線應不少於兩個連接點。
⑧除保護接地外,塔吊、平行架等設備也應按規定重復接地,並保證設備金屬結構架之間的電氣連接。
⑨電焊機應有單獨的開關,並有漏電保護裝置。電焊機應放置在防雨、防砸的地方,下方不得堆土、積水。周圍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等雜物。焊工必須按規定穿戴防護用品,持證上崗。
⑩照明:
a .照明燈具離地高度:室內不低於2.4m,室外不低於3m。
b .壹般場所的照明應在電源側裝設漏電保護器,並應有分路開關和熔斷器。照明燈具的金屬外殼和金屬支架必須有保護和接地。
二、文明施工和環境保護
(1)文明施工通用規則
文明施工是壹項系統工程,貫穿於整個項目施工管理。它是施工現場綜合管理水平的體現,涉及到每個人的生產、生活和工作環境。我項目部結合以往工程的施工經驗,按照《大連市文明安全工地檢查辦法》的規定實施,將該工程建成文明樣板工程。在施工過程中,要自覺形成環保意識,創造良好的生產和工作環境,最大限度地減少施工造成的環境汙染。
(2)實施責任
(1)現場經理是施工管理的第壹責任人,項目工程管理部制定文明施工計劃;
(2)區域責任人對責任區域內的文明施工負直接責任。
(3)設置專職文明施工管理人員,負責文明施工現場。
(3)管理要點
(1)分結構和裝修兩個階段合理安排現場平面布置。
(2)標明臨時用電、用水、消防管道、排水系統和道路的位置。
(3)材料、構件、成品、半成品等現場分類存放整齊,做到每天下班後。
(4)管理措施
(1)運輸散裝材料時,車廂應封閉,避免散落;混凝土罐車出廠前,派人用水沖洗料鬥和罐體。
(2)設置專門的垃圾堆放區,派專人在現場灑水,防止粉塵飛揚,保護周圍空氣清潔。
③建立有效的排水設施,保證現場及周圍環境的整潔、文明;:
④嚴格遵守大連市的相關環保法規。
(5)搞好施工現場衛生
(1)施工現場垃圾按指定地點集中收集,並及時運至現場,始終保持現場整潔、文明。
(2)現場的廁所、排水溝和陰暗潮濕的地方應經常消毒,防止蚊蠅滋生。
(3)現場施工道路應保持暢通、整潔,不得隨意堆放物品,更不能亂堆亂放。
雜物或建築垃圾。
第三,防火
(1)現場和倉庫設置消防栓,高層建築設置專用消防泵和消防管道。
(2)施工現場設立吸煙室,操作崗位禁止吸煙。
(3)堅持現場用火審批制度,電焊工工作要有消防器材。
(4)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的使用要按規定進行,指定人員設立庫存分類管理,明火作業要與易燃易爆物品分開。作業後,應檢查現場。
⑤現場應配備供水管道、蓄水池和必要的消防工具,並有
專人負責定期檢查,確保其處於良好的備用狀態。
⑥新工人進場時,防火教育應與安全教育壹起進行。重點工作應設消防人員,施工現場值班人員應晝夜值班,做好“四防”。
⑦加強臨時用電管理,防止電器或線路著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