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前赤壁賦表現了怎樣的個人哲學?

前赤壁賦表現了怎樣的個人哲學?

主客問答只是賦的壹種表現形式,其實反映的是蘇軾自己的思想。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壹個封建時代有理想有抱負的知識分子在政治上受到打擊後的深深抑郁,以及他試圖擺脫這種精神抑郁的思想矛盾及其發展變化過程。作者通過對自然美景的描寫和詩歌意境的創造,真實而生動地揭示了自己復雜的精神世界,表達了對人生的深刻思考。表面上他是孤傲的,曠達的,樂觀的,但細細體會,可以發現作者的內心還是充滿矛盾和壓抑的。他把自己的生活享受和寄托在大自然中的想法只是壹種無奈的自我安慰,這本身就是內心壓抑的表現,與我們今天對生活和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的樂觀並不完全相同。他的變與不變的觀點不是絕對的,這不是沒有可取之處,但也不同於我們所說的辯證法,而是老莊主觀唯心主義相對主義哲學的表達,抹殺了物我質的區別。盡管如此,他在遭受政治上的殘酷打擊後,身處逆境而不消極頹廢,表現出豁達開朗超脫的精神,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也是難能可貴的。對山川風光的熱情贊美,對歷史上英雄的敬仰,對理想的追求,都透露出作者對生活的熱愛,這是值得肯定的,我們在閱讀中被感染。

在藝術上,這篇小品與景物、抒情、議論緊密結合,情景交融,創造了壹種獨特的充滿詩情畫意和人生哲理的藝術境界。山水明月的客觀物理環境與作者的主觀心態融為壹體,充滿矛盾並試圖解決,完全適合夜遊赤壁的具體場景。傳統上,遊記多以描寫山川自然之美為主,以寫景抒情為主,宋人多在寫景中融入議論,表達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尤其是王安石和蘇軾。這篇散文既描寫了山川美景,又深刻揭示了詩人復雜矛盾的內心世界,還表達了他對宇宙人生的思考,是宋代遊記散文中最有趣的。

縱觀全文,作者的感情經歷了“喜-悲-喜”三個變化,作者的思想也經歷了壹個從平靜到抑郁,再從抑郁到解脫的發展過程。並且圍繞作者感情的三次變化,整篇文章也是巧妙展開。“文以載道”,作者要想使自己的思想感情被讀者清楚地理解,就必須借助好的文學表達方式。蘇軾在這篇文章中的哲學思想也是通過他對賦的新用來傳達的。《千赤壁賦》是壹部辭賦,作者的思想和觀點往往以主客問答的方式表達。《千赤壁賦》顯然采用了這種傳統格式。辭賦講究排比對偶性,《千赤壁賦》中有許多排比對偶句,因此具有辭賦的基本特征。但蘇軾的賦並不像漢魏以來的賦那樣華麗,只是鋪陳事物,哲學滲透很少。這篇文章之所以經久不衰,是因為它在突破辭賦舊體方面取得了新的成就,我們今天可以稱之為散文詩。詩人用行雲流水的筆調來表達心中的情感波瀾,使他的文字更加有血有肉,感情更加真摯,情與詞渾然壹體。我們不得不佩服蘇軾非凡的駕馭文字的能力。總而言之,這篇文章對文學有兩大貢獻:

第壹,充分顯示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這首詩富有詩意,如畫而富有哲理。就風景而言,有明月,有河流,有秋風;就愛情而言,有悲有喜。有時泛舟秋江,扣邊唱;有時他變得獨立,變得不朽;有時候會提問題,聊哲學。景物的變換,情感的跳躍非常頻繁,但並不淩亂,而是以作者的主觀感受為線索貫穿始終。蘇軾在文章中闡述了變與不變的哲學。這個論點雖然源於老莊的相對主義哲學,有唯心主義的成分,但同時又有辯證的成分。這是作者要集中表達的思想,是文章的“精神”。神聚而散,隨著主觀感受,散文的文字跌宕起伏,趣味盎然。文章在景物中飽含情感,具有很高的藝術感染力,為後世散文創作提供了成功的範例。

第二,“賦”體的巧妙運用與創新。《前赤壁賦》是散文與韻文的巧妙結合,是詩與文的統壹。文章是散文文體,但不限於古文。它的句子有長有短,散文生動典雅,是壹首優美的散文詩。這篇文章所探訪的場景是不斷變化的,詩人的情感也是不斷變化的,但他的文學風格卻始終如壹個音符。既有駢文工整之美,又有詩情畫意之美,既有自由散漫之美,又有生動說理之美。在這樣壹首散文詩中,我們既能領略到文學的美,又能體會到哲學的趣,這無疑是文學與哲學的完美融合。

  • 上一篇:傳統玄幻故事推薦
  • 下一篇:如何保養咖啡機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