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我們是牧場壹大隊的知青,1969年夏天是參加剪羊毛活動的1時間。當時隊伍分成兩個剪切點,壹個在五嶽,壹個在黃廟。我和郭增琦當時在五嶽的剪羊毛點,參加了三五成群的羊的剪羊毛。瓦黃寺剪羊毛點負責剪第壹、二、三組羊,第四放牧組是隊裏的馬。當時都在那加張下窩子。我們都住在有壹點剪毛的帳篷裏。當時我們分別用牛毛和白帆布搭了幾個帳篷。那壹年,我和郭增琦主要負責在剪毛點將羊毛打包打捆,給小羊註射防疫疫苗。
草原上剪羊毛用的工具是壹種叫沙剪的大剪刀。剪羊毛時,需要雙手操作。將沙剪插入羊的羊毛中,壹只手握住沙剪的手柄,另壹只手抓住沙剪的前端,然後壹起剪羊毛。
在五個山剪點,有用草筏(草皮塊)搭建的羊圈。年輕人抓住羊,把它們拉出羊圈,綁在草地上。然後剪羊毛的人壹只接壹只地剪掉這些羊的毛。我們和壹些年老體弱的人負責撿羊毛,並把它們紮成捆。捆綁羊毛也需要壹項技術工作。首先,必須將羊毛擰成繩子,用於捆綁羊毛。藏民稱之為打漿機,即壹人用沙剪將羊毛向上拋起,另壹人繼續,形成繩。然後把剪下的整根羊毛攤在草地上,再把剪下的羊毛和壹些碎羊毛包在這整根羊毛裏,壹般是三個這樣的羊毛包。捆成羊毛捆,羊毛捆不要太大,因為用牦牛馱比較方便,就是用牦牛(閹割過的公牦牛)把這些剪下的羊毛馱到地裏交給供銷部門。每年各隊上交的羊毛都是用汽車拉到縣裏的畜牧公司。
剪羊毛屬於集體活動。大家壹起工作,說話交流,還有人給我們做飯。休息的時候可以壹起吃飯,吃完了還可以壹起說說笑笑。那時候年輕人在壹起,有很多黃色笑話,有壹些我們從來沒聽過的男女故事。也是我們第壹次接觸這些所謂的黃色故事,聽到的都是壹點點骯臟的故事。當時我們都覺得眼紅耳熱,心跳加速,耳熱。
第二年,我們大隊把壹年壹度的剪羊毛活動安排在瓦黃寺的剪羊毛點。當時瓦黃寺裏專門建了幾個非常大非常結實的羊圈,都是水泥鋪的,羊圈裏還專門搭了兩個小圈圈,用來抓羊。小圍欄的開口設置在寬闊的羊圈裏。抓到羊後,直接拴在這個大羊圈裏。如果有剪羊毛的手,可以直接把羊剪在裏面,就不用把羊拉到草地上了,減輕了捕羊人的負擔。剪羊毛點每年都有分工,負責抓羊,剪羊毛,紮羊毛,做飯。在瓦黃寺的剪羊毛點,因為羊毛是在水泥羊圈裏剪的,所以很幹凈,剪下來的羊毛還可以捆成大羊毛束,再也不用牦牛馱著這些羊毛束了。到時候隊裏會有馬車把羊毛運到田裏,方便多了。
壹般是從後腿開始剪羊毛,然後剪完壹邊的羊毛後,把羊拉起來,夾在剪羊毛人的腿下面,另壹邊從羊的頭和脖子往下剪。最後把另壹邊的毛都剪了,再把肚子上的毛抓起來。在這個過程中,有的人動作快,有的人慢。當時經常舉辦壹些剪毛比賽。基本上是兩個剪毛手互不服氣。誰剪得快,就把羊毛放在那個人的頭上,剪得慢的人就渾身是羊毛。大家哈哈大笑壹陣子,這是常有的事。有些人在剪完壹只羊之前,會先慢慢地剪兩只羊的毛,然後把兩只羊的毛都放在剪得慢的人身上。羊毛上有許多油脂。每天剪羊毛的時候,妳身上會沾上很多油脂,手上也會沾上很多油脂。這些羊毛上的油脂其實很好洗滌去汙。
剪羊毛時,應特別註意與羊皮壹起剪。不能留太長的胡茬,也不能剪羊皮。如果妳切開羊皮,它會生蛆。那時,該隊的獸醫趙曼·巴每天都會配壹些碘酒,以便把剪下的羊皮塗抹起來,防止感染和生蛆。
由於居住在草原上比較分散,大家壹時之間很難聚在壹起。剪羊毛是大家在壹起最開心的時候。下雨的時候不能剪。有家室的人都想著回家和老婆團聚。年輕人經常壹起玩,摔跤,拉巴牛等等。有壹次,在牧場上搞勘探測量的甘肅地質隊(溫家寶就在這個地質隊)在我們大隊的擠奶點放了壹部電影,大家專門騎著馬到那個擠奶點去看。
後來電動剪毛機也在我們大隊試用剪羊毛。電動剪毛機確實能比人工剪沙剪得更幹凈,留茬更低,但關鍵是沒有電源,需要壹臺發電機專門發電。另外,這個電動剪毛機的電線是拉不進羊圈的,必須把羊拉到電動剪毛機前面。另外,這種電動剪剪剪不了多久。因為有時候草棍或者其他灌木樹枝會粘在羊身上,所以電推剪的刀頭會損壞。另外,還特別需要有人來打磨電推子。磨壹次刀片,兩只羊都割不了。電動剪特別燙,要輪流用另壹把剪,剪的速度不比人工剪沙快。浪費了人力財力,最後也沒有實施。
描述:在文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