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劈掛拳怎樣技擊?

劈掛拳怎樣技擊?

全稱“通備劈掛拳”。古代曾有異稱“披掛拳”。明代即流行於民間。清末主要傳習於河北鹽山、滄縣、南皮縣等地。同治年間傳入京津地區。宣統二年,天津中華武士會成立,列劈掛拳為主要科目之壹,傳播於華北地區。1928年中央國術館成立,劈掛拳被列入高級教材。民國以後,以滄縣、天津、蘭州、沈陽等地為盛。新中國成立後,劈掛拳遂被列為競賽項目,現已遍及全國。劈掛拳本屬通備拳種。清代後期,也曾稱“通臂門”,故在壹些武術專著中稱“劈掛通備”,而被看作是通臂拳中的另壹支。近百年來,通備拳處的第壹路子拳劈掛拳傳播較廣,故稱通備為劈掛門。

其特點為大開大合,剛柔相濟,以長為主兼有短打;在勁道上講術滾勒勁、吞吐勁、轆轆勁、劈掛勁。技法上講究伸則大開大合、長槍大戟;收則勢短節猛,攪靠劈重,似有若無。手法上以搌、彈、劈、掛、擯、斬為主。拳法傳習有“慢拉架子、快打拳、急打招”的法則。

劈掛拳流傳於明代中期,至清朝中期時流行於河北滄州,以郭長生為代表人物。劈掛拳的特點為行神自如、動作舒展、灑落矯健、疾速多變;起落站伏、伸收摸探、開合暴發、蜿蜒蛇行。此拳在中國乃至國外流傳很廣、知名度很高,有很好的推廣價值。

劈掛拳

是壹種以猛劈硬掛為主,長擊快打,兼容短手的拳術。原為通備拳中的第壹路子拳,後發展為獨立壹支。該拳快猛迅變,立劈橫抽,直來橫擋,橫來直擊,勝似戴盔披甲,“劈掛拳”因而得名。劈掛拳特點是發力飽滿,氣勢貫通,長擊冷抽,雙臂交劈,斜攔橫擊,吞吐含放,翻滾不息,兼容短打,大開大合,猛劈硬掛,速攻快打。在技擊上,講求吞吐伸縮,放長擊遠,回環折疊,虛實往返,招法珠連,速進猛攻。要求力以圓動,以腰為本,流裹翻轉不息,動作特點為“擰腰切胯;合膝鉆足;吞胸凸背;縮肩藏頭;前握後扣,兩臂條直,溜臂合腕,兩臂劈掛。腰似轉軸,身似鞭桿,手臂似鞭梢,周身之力通達於肢端。步法多為激絞連環步(拖拉步),即進步跟步連合交織,步步連環,逢進必跟,逢跟發進,進跟連環,互為子母,快速連貫。主要方法有滾、勒、劈、掛、斬、卸、剪、采、掠、擯、伸、收、摸、探、彈、擂、砸、猛等。劈掛拳腿法靈活,提膝護胸,勾足蹶肋,伸足朝天,左右抹面(十字被紅)。劈掛拳功正勁整,架子舒展大方,氣力貫通,以氣貫力。以根力催腰力,以腰力摧稍力,滾翻迅速。劈掛拳則以丹田氣貫通,發勁飽滿,氣沈則勁透。舉輕落重,冷脆硬彈,氣隨意念,力在丹田。亦以腳為根,手為稍,腰為軸,以意催氣,以氣帶力,氣貫小臂與手則以丹田氣為本。意隨於心則機警如猿,氣催於根則力如熊虎之威猛。氣催於腰則是靈腰似蛇,氣貫於稍則迅猛如鷂鷹之搏翼。甩膀抖腕遙擊、圈攔、捆鎖。講究滾勒勁,吞吐勁、劈掛勁、翻扯勁和轆轆動等勁法,用力圓潤,雄厚。快速敏捷,剛強有力。來無蹤,去無影,手似流星,眼似電。腰似蛇形,腳似鉆,迅速敏捷。要打的手手似蛺蝶翻飛,柔裏調剛,無不具猿臂、蛇腰、龍騰、虎躍之象。形如鷂鷹之翻展,轉碾之迅速敏捷。劈掛拳之引手,是引蛇出洞而後擊,速打七寸,猛打手連手,真真假假是虛實,攻其不備。

劈掛拳的要訣是輕似貍貓,沖騰似龍、猛如虎、狠如鷹、機警似猴、腰靈似蛇。滑如油、冷如冰。快如電、行如風、站如釘、壹要精神,二要眼,三要力氣,四要膽。

劈掛拳的套路有壹路掛拳、二路青龍拳、三路飛虎拳、四路太淑拳、大架子拳、十二大趟子”、十路彈腿、溜腳勢、慢套劈掛、快套劈掛、炮錘等。在滄州壹帶,有與通臂拳相結合的單式(散手招法),有單劈手(單扯肩),反劈手,鐵掃帚,開門炮,大、小跨步,倒發烏雷,攪地龍(瞧地龍),鷂子穿林,前劈加橫,抄手起腳,反點腿,激步勾子,蹶子腳等。劈掛拳的器械有奇槍(又稱梅花槍)、六合大槍、瘋魔棍、七十三劍(亦稱通備大劍)、梯袍劍(亦稱通備小劍)、劈掛單刀、劈掛雙刀、苗刀、鳳頭閣(護手鉤帶刺)、攔門撅、三節棍、九節鞭、戟等。

  • 上一篇:誰知道關於孔子的資料?
  • 下一篇:大學化學論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