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進省城,先修自行車。
劉玉棟的家庭和其他農村家庭壹樣,很窮,兄弟姐妹很多。和很多農村孩子不同的是,他雖然是家裏最大的,但從小就有很強的獨立性。1987年,年僅16歲的劉玉棟,讀完初中就帶著兩塊錢來到濟南“征服世界”。
當時他沒有壹技之長,找工作極其困難。最後,他不得不跟師傅學修自行車。當時他的想法很簡單:“藝術不壓迫人,學點本事,以後就可以謀生了。”
做學徒2年多,收入2萬。“那時候除了白天在店裏修自行車,晚上還要去自行車廠裝自行車。雖然工作很辛苦,但我收獲很大。”這個“成就”他記憶猶新。“壹個20歲以下的年輕人,有2萬塊錢,這在當時是很難得的。
回家蓋房子結婚,還是繼續在那裏做?當時他很迷茫。在農村,男孩子壹般都是20歲結婚,父母勸他回去。但他最終“違背”了家人的意願,花300元/月在濟南公館附近租了個門洞修自行車。
那時候來修自行車的大多都喜歡抽煙喝酒。細心的劉玉棟特意從外地帶了些煙和酒來,放在店裏協助生意。這成了他做酒精代理的最初出發點。時間長了,他覺得從別人那裏進貨成本高,頭腦靈活。他盯著代理人。
生意從收集瓶子開始。
做代理不容易。沒有人會把大批量的貨給這個只有19歲的年輕人。而且當時很多酒廠都有特約代理,酒廠也不管壹車兩車。再說他錢也不多,實力也不行。
膽大的劉玉棟拿著65438+10多萬去了當年紅極壹時的蘭陵酒的酒廠。導演沒有和他商量就拒絕了他。劉玉棟並沒有氣餒。“他不賣給我酒我是不會走的”,劉玉棟回憶道。
按照承諾,他在這個酒廠連續呆了壹個星期,晚上就睡在廠長家門前。廠長被這個年輕人感動了。即便如此,他也沒有答應把酒賣給他,而是給他出了個主意:讓他先把酒瓶收起來,然後再去換酒。
在廠長的指示下,他跑遍了濟南,包括商河、濟陽等地,收集瓶子。導演沒有食言,最後把酒賣給了他。“如果妳想做壹件事,妳必須不惜壹切代價去做。妳要把困難當成機會,鍛煉機會。”現在,劉玉棟慶幸自己的堅持。“這與我在農村生活中的勤奮和努力是分不開的。
1992年,得知美國兩家洋行開始在中國從事可口可樂、多芬等產品的貿易後,21歲的劉玉東到北京與這兩家洋行談判,要求代理濟南經銷“洋品牌”。聰明又努力,劉玉棟如願以償。
後來又先後代理了費縣老白幹、景芝白幹、泰山特曲等山東白酒。到1994,公司年銷售額達到百萬。劉玉棟完成了原始積累。
打造自己的百年品牌
更大的動作還在後面。2002年6月5438+10月,劉玉東攜手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在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開發了“古釀”和“窖藏”兩大* * *系列20多個新產品,並取得其全國獨家代理權,在全國主要省市設立分公司,建立了自己的銷售渠道和物流配送網絡,形成了以濟南為中心,依托山東,輻射全國的市場布局。
至今已是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郎酒等50多個知名品牌和2000多個單品的濟南代理商。然而,這並沒有讓他滿意。“我們要做外國名酒在中國的總代理,讓中國人民真正近距離接觸外國葡萄酒。”
目前,劉玉棟的產品不僅僅是飲料,還有副食調料、熟肉制品、保健食品、日用品等領域。“除了流通環節,我們現在已經進入生產環節,創立了自己的食品品牌‘達達’品牌,這標誌著我們已經正式進入生產環節,具有象征性的價值。”2003年,劉玉棟僅在濟南的銷售額就達到654.38+0.5億元,全國銷售額超過2億元。
“只有專業化才能贏”,劉玉棟有自己壹套特殊的經營理念。雖然目前,劉玉棟經營的這家企業已經建成了國內最大的專業白酒網絡,但他們還在不斷強化和延伸自己的網絡。“現在我們的網絡已經覆蓋了山東70%的縣級市,但我們還在構建更深層次的營銷網絡,這對於流通行業來說是最有價值的。
目前,劉玉棟正在自己的職業道路上奔跑。“我們要在酒類代理上跟上國美,要有自己完善的網絡,要專業,要打造自己的百年品牌。”
創業信息
在城市工作的年輕人不應該放棄學業。
也許是因為他沒有上高中,沒有上大學,所以沒有得到系統的學習。劉玉棟覺得很遺憾。在和他的交談中,他經常提到“學習”這個詞。在他的壹生中,學習是貫穿始終的關鍵詞。
現在,他感到欣慰的是,他有時間和條件去學習。“我現在在讀MBA,希望多學習壹些經濟管理方面的知識,這樣有利於企業快速穩定的發展。”“學習應該成為壹種習慣。”人最大的財富不是結果,而是走過的路,而是學習和積累的經驗。
除了學習壹些理論,“向妳的客戶、家人、員工學習,他們往往能給妳意想不到的啟發。”對於1970年代的年輕企業家,我們應該向50年代和60年代出生的企業家學習,以彌補我們自己時代的不足,避免走壹些彎路,”劉玉棟說。
作為壹個農村人,劉玉棟對農村有著特殊的感情,對農村人的體驗有著特殊的理解。他提醒:對於很多從農村到城市打工的年輕人來說,不要放棄學業,要敬業,這樣才能成功;對於大學生來說,很重要的不是放棄兼職,而是鍛煉自己的能力。
創業經歷
企業管理的加減乘除加法是為了加強企業管理;減法就是減去傳統的管理模式;乘,就是走資本的道路,乘;另外,就是擺脫家庭價值觀。
企業發展不能用數字來衡量。我們不能只用數字來衡量企業的發展,除了數字還有其他東西。我們公司三年目標是讓中層幹部買別墅,開自己的私家車,讓停車場比辦公區大。因為,從長遠來看,這不僅是對員工負責,也是對他們的家庭和我的企業負責。
最大的財富是制度。企業最大的財富是制度。該系統是無紙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利用系統進行管理,不僅有序、快速、高效,而且節約成本。
奉獻的時候不要忘了自己的根。出身農村,劉玉棟壹直強調“敬業不忘根”。他向壹所殘疾人學校捐贈了幾萬元。到目前為止,他已經捐款50多萬元。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建山東最好的孤兒院和養老院。
傳奇創業故事:從1000元賺到1000萬元
因貧輟學,闖蕩江湖,《笑傲江湖》出鞘,驚艷商界
1992年,14歲的陳建生和很多貧困的孩子壹樣,因為家庭貧困含淚輟學,開始了艱辛的打工生活。1997年,他用積攢的1100元開了壹家雨具氧氣租賃店。1998年4月,壹個香格裏拉喀左有限責任公司誕生了,它不同於壹般的小規模企業滿足於制造和銷售小工藝品和旅遊產品。公司從壹開始就以“弘揚西藏民族文化,展示西藏傳統手工藝”為發展宗旨。“不管妳賣的是什麽手工藝品,其實都是在賣文化。只有讓更多人認同妳的文化,妳的產品才能真正深入人心。”回顧過去,陳建生總結說,要制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產品,文化必須放在第壹位。
至於公司為什麽要叫“壹夫”,為什麽要做“劍”的生意,其實沒有太多懸念和謎題。首先,“卡卓”在藏語中是“和平、吉祥、長壽”的意思。我相信這壹定是壹個大家都會喜歡和認同的詞。其次,陳建生藏名“喀卓麒麟旺堆”,家族世代打鐵,已有100多年歷史。
喀左家族的祖先們辛辛苦苦研制出壹套鑄劍用的鋼糖漿,精制成劍作為傳家寶,並寫下了刀法手冊,規定只能由壹個人代代相傳,後人要在刀法手冊中記錄自己的鬥刀經驗,喀左家族的鬥刀技術得到了不斷的提高。這段歷史有壹些傳說,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陳建生是壹位出身名門的“劍客”。但古代的“劍客”壹般喜歡用刀鋤強扶弱,打抱不平;“現代劍客”陳建生,用祖傳的手藝和聰明的頭腦在商場裏搏殺,振興民族的精髓。公司逐步發展,現已成為雲南藏區最大的集生產、加工、銷售喀左刀具和工具、民族工藝品、藏獒保護和繁育為壹體的知名企業。
談起藏獒,陳建生有很多話要說。這壹切都來自於他無意中讀到的壹篇文章。“是壹個美國人寫的文章,大意是地球上最正宗的藏獒已經滅絕了,我壹看就火了!”說起這件事,陳建生的語氣仍然有些憤憤不平。他說,藏獒在藏民心中有著特殊的地位。不僅僅是因為它非凡的外貌和保護主人的忠誠,更重要的是藏民千百年來飼養的羊、牛、藏獒是它最可靠、最安全的守護者。世界上最純種的藏獒產於中國藏區。
就這樣,陳建生開始致力於純種藏獒——香格裏拉藏獒的保護和飼養。為了讓更多的人關註和愛護藏獒,他在2001建立了卡卓藏獒繁育基地,同時成立了香格裏拉純種藏獒民間自發保護協會,每年投入大量資金用於藏獒的保護和繁育。基地現擁有“西外康巴”、“百獅王”等精品獒70余只。2007年,他還發起成立了迪慶藏族自治州純種藏獒保護協會,有力地推動了純種藏獒保護事業的發展。
不像有些“成功人士”喜歡說大話。在介紹自己的行業時,陳建生幾乎只字不提他公司的業績。但被問及時,他只是簡單地說:“道和藏獒每年的總(銷售)業績還不錯。線上交易額接近10萬元,其他交易形式已經超過5000萬元。”
照顧貧困生,很多頭銜都是“慈善”。
陳建生有很多頭銜,比如香格裏拉縣卡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迪慶藏族自治州純種藏獒保護協會會長,西藏民族手工藝與刀文化發展交流中心主任,還有雲南省道德模範,雲南省地方拔尖人才,全國優秀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等。除了這些,還有壹個吸引眼球的頭銜,就是喀左愛心基金會會長。“因為我因為窮已經輟學了,我會盡力幫助那些讀不起書的孩子。”談到這個問題,陳建生沒有唱高調的歌。“這只是壹種關心。”
據介紹,2002年,陳建生成立卡卓愛心基金會,開展“愛成就未來”專項幫扶行動,先後從愛心基金中籌集數百萬元,開展貧困學生資助活動。基金會成立之初,主要是資助香格裏拉縣的貧困學生。隨著基金會的不斷壯大,資助範圍已經擴展到雲南、四川、西藏、青海藏區的貧困學生和貧困牧民,並投資了壹所希望小學。
更多相關熱點文章推薦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