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讓人對道德產生恐懼,認為道德和利益是對立的。還有壹種人,嘴上講道德,心裏想利益,卻不敢這樣講利益,成了偽君子。
如何正確看待利益和道德?
第壹,追求利益和追求道德並不沖突。
每個人在社會上都需要美好的生活,生存需要物質財富。生存是基礎,連最基本的生存都無法保證。很難要求每個人都有高尚的道德水平。
這個利益的範圍包括物質財富利益和對精神財富的追求,是更高的利益,更大的利益。學佛的人也要講興趣,學佛也是追求興趣。在菩提道學的第壹個論述中,修行的過程就是獲得兩種利益,其中1就是當下利益,讓我們通過修行擁有完美的人生、健康的身體、美好的容貌、和諧的家庭,不僅是這壹生,更是世世代代可持續發展的。
有1種永久利益,像佛壹樣,徹底解除內心的困惑和人生的煩惱,有佛的佛的佛法,大悲大慧。我們不再痛苦,不僅可以接觸到自己生活的痛苦,還可以幫助別人解決痛苦。所以成佛才是最大的利益。
《金剛經》反復說讀誦金剛經有多大益處。鉆石黃金是空的,同時佛陀也在說,妳用世間所有的財富去幫助別人,得到大功德。但是妳用金剛般若的智慧去幫助別人。不要用世界上所有的財富去幫助別人。
因為物質財富是有限的,而金剛般若智慧可以讓別人世世代代得到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讓自己更有功德。所以佛教不是對利益無動於衷,利益和道德根本不沖突。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現代人缺乏傳統文化的教育和高尚人格的追求。我是誰?生命從何而來?死亡要去哪裏?這是壹個永恒的問題,不僅關系到今生,也關系到以後的人生。
當妳有了信仰的追求,有了信仰的意義,妳就會有更高的追求,壹種超然的心態,妳就會知道現在的壹切都是暫時的。否則,妳會把當下當成壹切,在婚姻、事業、愛情發生變化的時候,妳也不會接受。
目前,人們缺乏高尚人格的典範。古代聖賢,時代雷鋒等。,他們長大後會立誌成為什麽樣的人?妳想成為什麽樣的高尚人格?現代偶像化,壹個明星,壹個企業家,與娛樂和財富有關。明星的粉絲有幾百萬、幾千萬,說明社會的價值導致了偏差。
這與傳統文化的弱勢和信仰缺失有關。
第三,這個社會需要道德,但是我們自己看不到價值。道德的作用不在於它本身,而在於他的原則。比如有壹種信仰,認為這種高尚的人格是自己的信仰,道德背後是因果原則。道德行為會導致,增加生命,使我們未來的生活幸福。這種良好的行為可以使靈魂受益,社會會給妳壹個良性的反饋。這裏隱含了心理學和生活因果。
這種人生因果佛教講得很清楚,沒有學過的人會有被騙的感覺。因為我沒有看到道德的意義。現代人缺乏傳統文化和宗教信仰,使得很多人把追求物質財富作為人生的唯壹目標,拜金拜物。這樣的結果對個人成長和社會都是不利的。妳可能為了利益不擇手段,這會毀了妳的心。妳的每壹個想法,都會在妳心裏形成壹種心態,性格,人格。每壹個思想都會形成忠實的記錄,形成壹種力量,生活就是這種力量的積累。壹切不擇手段,都會造就悲劇人生。
現在的制假造假現象,如果事業和企業沒有道德,肯定不會長久。錢來得快,去得也快。積善之屋必須來自余慶。我們可以用道德的方式賺很多錢,做很多慈善,也可以為我們的家庭擁有壹個產業,這將激勵家庭得到祝福。
如果不是靠道德行為賺錢,會給生活和社會帶來很多不好的後果。我們要依法求財,在道德的基礎上追求利益,在經商的同時造福他人的心靈,改善自己的生活。
如法律手段,第壹,國家法律,不要心存僥幸,被發現了就要坐牢,即使沒發現,也會造成因果。
二是符合自己的戒律。壹個人做慈善可以賺很多錢,但是因為積累財富建立事業,財富就是財富,因果報應就是因果報應,慈善不能抵消因果報應。因此,我們應該像法律規定的那樣尋求財富。
道德可以讓收益持續,而不道德行為發展的收益是短暫的。
論利己與利他的關系。從佛教的角度來說,利人就是利己,害人就是害己。當我們造福他人時,我們充滿了善意和同情心。當我們充滿愛時,妳正在發展同情和愛。妳可以讓自己快樂,改善自己的生活。當妳布施慈悲心,妳的慈悲心就會發展,妳就可以達到佛菩薩的慈悲心的程度,妳就可以對所有人慈悲。
是為了達到壹種正能量,有益於他人,也有益於自己。這種善良的心,寬容的心,能讓自己快樂,也能讓別人快樂。
傷害別人是在發展仇恨的心理。這種仇恨首先傷害的是我們自己,我們內心的仇恨會越來越強烈。我們會被仇恨所控制,我們會看到任何人都討厭壹切。傷害別人的仇恨和傷害自己的仇恨是壹樣的,在傷害別人的同時我們也會傷害自己。
所以我們要自私利他,有意識的去感受他。這是統壹的。
“三層次學習”學習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