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中醫內科有八個治療原則,即:
①整體平衡的調整:通過整體調整,促進局部病變的恢復,使陰、達到相對平衡。
(2)察證求治:從整體和動態上分析疾病的各種復雜體征,綜合歸納和推斷疾病的病因和病理機制。
③分清標本的輕重緩急:標本是壹個相對的概念,“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根”。
④把握動態變化:分期治療。
⑤因時制宜: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⑥根據證據,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就近祛邪,以獲得最佳治療效果。
⑦病前預治:病前防,病後防變。
⑧重視護理:飲食、生活、精神、用藥的辨證護理。
答:中醫內科的致病因素很多,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類:
第壹,外邪致病,包括風、寒、夏、濕、燥、火。
二、內生五氣致病,包括內風、內寒、內濕、內燥、內火。
第三,五臟功能失調致病。所謂五臟功能失調,是指肺、心、脾、肝、腎的功能失調。
四、氣血津液失調致病,即氣血津液正常功能失調引起的五種疾病:氣病、血病、氣血病、痰病、飲病。
答:外感六淫證是指由風、寒、夏、濕、燥、火等引起的疾病,具體如下:
⑴風邪的辨治:
①風寒證:主要癥狀為惡寒、發熱、無汗、頭痛身痛、流涕、咳嗽、痰稀。
舌苔白潤,脈浮緊;主要是風寒束表、肺衛不宣所致;治療以祛風散寒為主,方劑為荊防達標湯:荊芥、防風、紫蘇、白芷、生姜、蔥、陳皮、杏仁、茯苓、建曲等。②風熱證:主要癥狀為發熱、微惡風寒、少汗或無汗、頭痛、咳嗽、痰粘或黃、流涕、咽痛、口渴、舌薄而尖、脈數;主要是風熱犯表,肺失清;治療以祛風清熱為主,方劑為桑菊飲:杏仁、連翹、薄荷、桑葉、菊花、桔梗、甘草、蘆根等。③風入經絡證:主要癥狀為四肢關節遊走疼痛,或急而不利的拘攣,頸口眼強?斜,偶肢抽搐,角弓反,牙齒緊咬,舌苔薄白,脈浮;主要是風邪入絡,阻絡所致;治療以祛風通絡為主,方劑為防風湯:防風、川芎、白芷、牛膝、狗脊、萆薢、白術、羌活、葛根、附子、杏仁、麻黃、生姜、石膏、薏苡仁、肉桂等。或鄭虔粉:白附子、僵蠶、全蠍等。或於震粉:天南星、防風、白芷、天麻、羌活、白附子等。
⑵寒邪的辨治:
①外感寒邪犯表證:主要癥狀為惡寒、發熱、無汗、頭痛劇烈、身痛或關節痛、持續疼痛、熱痛減輕、冷痛突然發作、筋脈緊繃、舌苔薄白、脈緊;主要是寒邪傷表,肺衛不宣所致;治療以辛溫發汗、散寒解表為主。處方選用麻黃湯:麻黃、杏仁、桂枝、甘草等。②中寒證:主要癥狀為惡寒、寒戰、四肢麻木、四肢冷痛抽筋、面色青紫、咬牙切齒、精神發育遲滯、昏迷僵直、呼吸緩慢、口鼻風冷、皮膚紫紅、舌苔白滑、脈沈暗;主要是寒邪直中傷陽所致。治療以助陽破陰,溫裏驅寒為主,方劑為四逆湯:附子、幹姜、炙甘草等。
⑶暑邪的辨證論治:
①中暑綜合征:主要癥狀為頭暈、脹痛、胸悶、惡心嘔吐、體熱口渴、氣短、四肢無力,或皮膚幹燥、紅熱、少汗,或皮膚多汗冰冷、小便短赤,甚至突然昏厥、譫妄、抽搐。每次都發生在夏天,或者高溫作業。又稱“中熱”、“中熱”,舌質幹少津,脈弱;主要是由於暑熱傷心、氣陰所致;治療以清暑生津為主,方劑為人參白虎湯:知母、石膏、甘草、粳米、人參等。②暑證:主要癥狀為夏季經常發熱,皮膚灼熱,出汗少,或午後很熱,口渴,食少,乏力,舌苔薄白或黃,舌紅,脈數;主要是暑熱過度,耗氣傷津所致;治療以清暑益氣、養陰生津為主,方劑為王清暑益氣湯:西洋參、石斛、麥冬、黃連、竹葉、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等。③暑濕證:主要癥狀為體熱較輕,惡風,少汗,胸悶,腹脹,惡心,納差,口苦而黏或淡,大便稀,四肢酸痛,舌苔膩,脈數;主要由於暑邪挾濕而滯於肌表,治療以清暑化濕為主,方劑為藿香正氣散:藿香、白芷、茯苓、大腹皮、半夏、甘草、桔梗、紫蘇葉、陳皮、厚樸、白術、生姜、大棗等。
⑷濕邪的辨證論治:
①濕滯表證:主要癥狀為體熱較輕,纏綿悱惻,微惡風寒,汗少而粘,頭痛包裹,四肢酸痛,或胸膈脹滿,口中痞滿惡心,大便溏溏,面色黃,舌苔白膩,脈浮;主要由於濕滯、衛氣郁結所致,治療以芳香化濕為主,方劑為藿樸夏玲湯:藿香、厚樸、半夏、茯苓、杏仁、生薏苡仁、豆蔻、豬苓、通草、澤瀉、炒豆豉等。②濕阻經絡證:主要癥狀為關節疼痛,固重,腿膝腫脹,側屈不利,下肢腫脹,舌苔白滑或膩,脈緩;主要是濕襲絡脈,守關節所致。治療以祛濕通絡為主,方劑為薏苡仁湯:薏苡仁、當歸、芍藥、麻黃、肉桂、甘草、白術等。③濕毒浸泡證:皮膚疥瘡、癬、癤子、皰疹、足濕、局部瘙癢、水黃流下,或小便混濁,婦女有腥臭味,舌苔黃膩,脈滑;主要是濕毒凝滯,皮膚浸淫所致。治療以祛濕解毒為主,二妙丸以蒼術、黃柏加減。
5.燥火辨證治療;
①溫燥證:頭痛發熱,微惡風寒,咳嗽少痰,咯痰不暢或痰中帶血,口幹口渴,口幹咽燥,心煩,大便幹燥,舌紅少苔,脈數;主要是燥邪襲肺,傷肺液所致。治療以清涼為主,桑杏湯加減:桑葉、杏仁、沙參、浙貝母、梔子皮、豆豉、梨皮等。②寒燥證:主要癥狀為頭痛鼻塞、惡寒發熱、無汗、咽幹唇燥、痰少、痰薄、舌苔薄、脈浮;主要是表裏涼燥所致,肺氣不利。治療以宣肺解表、化痰潤燥為主。處方為蘇星散:紫蘇葉、前胡、甘草、杏仁、半夏、桔梗、生姜、陳皮、茯苓、枳殼、大棗等。③實熱證:主要癥狀為高熱易怒,面紅目赤,呼吸粗重,口渴喜冷飲。
口臭,
、小便短赤,或皮疹、嘔吐,或譫語、直目、痙攣性暈厥,舌尖紅,舌苔黃膩,或刺幹黃,脈滑或堅;主要是火毒、三焦過盛所致。治療主要是瀉火解毒。處方為黃連解毒湯:黃連、黃芩、黃柏、梔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