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創新和成功的三個例子

創新和成功的三個例子

創新是強大的翅膀,引領人們發現差異,創新也是美麗的翅膀,讓人改變人生。插上創新的翅膀,讓目標離我們更近!以下是我分享的創新和成功的例子。跟我壹起看看吧。

創新成功案例文章1

18世紀,壹位奧地利醫生在確診前正在治療壹位病人,病人突然死亡。解剖後發現其胸部化膿,積膿。解剖前能否診斷胸腔內是否有膿液?妳積累了多少?有壹天,在壹家旅館裏,他看見幾個家夥在搬酒桶吃東西。他們敲這個桶,敲那個桶,邊敲邊用耳朵聽。他恍然大悟,夥計們是根據敲擊酒桶發出的聲音來判斷桶裏還剩多少酒的,那麽人類胸腔裏的膿液量是否可以通過敲擊來判斷呢?他大膽地做了實驗,並取得了成功。就這樣,壹種新的診斷方法——“叩診法”誕生了。

創新和成功的例子2

詹天佑,本名誠盡快,江西婺源人。1861清鹹豐十壹年生於壹個普通茶商家庭。小時候,詹天佑對機器很感興趣,經常和街坊的孩子們壹起用泥土制作各種機器模型。有時候,他會偷偷把家裏的鈴鐺拆開,擺弄裏面的部件,提出壹些連大人都回答不了的問題。1872年,年僅十二歲的詹天佑去香港報名了清* *舉辦的“幼兒出國預科班”。考試通過後,父親在壹張出國證明上畫了壹張紙條,上面寫著“若有疾病生死,大家相安無事”。此後,他離開父母,懷著學習西方“技能”的理想來到美國求學。

在美國,出國預科班的學生們目睹了北美和西歐科技的巨大成就,驚嘆於機械、火車、輪船和電信制造業的飛速發展。有些同學對中國的未來持悲觀態度,但詹天佑卻堅定地說:“未來,中國也會有火車和輪船。”抱著為祖國繁榮而努力學習的信念,他刻苦學習,以1867的優異成績從紐黑文畢業。同年5月,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專業為鐵路工程。大學四年,詹天佑學習刻苦,畢業考試成績名列第壹,成績優異。1881年,中國回國的120名留學生中,只有兩人拿到了學位,詹天佑就是其中之壹。

回國後,詹天佑滿腔熱情地準備把所學知識貢獻給祖國的鐵路事業。但清朝洋務派官員迷信外國,修建鐵路壹味依賴洋人,不顧詹天佑的專業特長,將他送到福建水師學堂學習駕駛海船。1882 11被派往旗艦“吳恙”號擔任駕駛軍官,指揮演練。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第二年,蓄謀已久的法國艦隊陸續進入岷江,蓄勢待發。然而,掌管福建水師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張茹卻置若罔聞,甚至下令:“不準先開火,違者即使勝利也要斬首!”這時,詹天佑私下對“吳恙”號管帶船長張成說:“有許多別有用心的法國軍艦。雖然我們接到了不首先開火的命令,但我們絕不能提前采取預防措施。”由於詹天佑的警告,吳恙非常警覺,準備戰鬥。當法國艦隊發動奇襲時,詹天佑冒著猛烈的炮火,冷靜機智地指揮著“吳恙”號從左至右前進;躲避敵人炮火,奪取戰機,用尾巴轟擊法國指揮艦“沃爾特”號,險些炸死法國海軍遠征隊指揮官。對於這場海戰,英國商人在上海創辦的紫林西寶,也不得不在不同的地方感到驚訝和稱贊:“西方人沒想到中國人會打得這麽勇敢。在“吳恙”號軍艦上的五名學生中,詹天佑是最勇敢的。他面對敵人無所畏懼,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他壹如既往的冷靜,他鼓起勇氣在水中救了很多人……”

從戰後到1888,詹天佑幾經波折,調入中國鐵路總公司任工程師,這是他投身中國鐵路事業的開始。

上任不久,詹天佑就遇到了考驗。當時天津到山海關的津冀鐵路修到灤河,還要修壹座跨灤河的鐵路橋。灤河河床沈積物很深,遇到漲水和急流。鐵路橋由號稱世界壹流的英國工程師設計,但失敗了;後來請了日本工程師做包工頭,也不行。最後德國工程師出來了,很快就被打敗了。詹天佑讓中國人自己做,負責該項目的英國人無奈,只好同意詹天佑嘗試。

詹天佑是壹個認真踏實的人。在分析總結了三位外籍工程師失敗的原因後,他穿上工作服和工人們壹起進行了實地勘察,用p116進行了測量。晚上,我們借助昏暗的油燈,仔細研究灤河河床的地質構造,反復分析對比,最終確定了橋墩的位置,大膽決定采用新的方法——“氣壓沈箱法”進行橋墩的施工。詹天佑真的成功了,灤河大橋建成了。這件事震驚了世界:壹個中國工程師居然解決了三個外國工程師都無法完成的大問題。

詹天佑首戰告捷後,馬上就遇到了更嚴峻的考驗。1905年,清朝決定修建中國第壹條鐵路——京張鐵路。英國和中國都想幹預,但由於俄羅斯人民的強烈反對,他們的嘗試失敗了。英俄使節以威脅的口吻說:“如果京張鐵路是俄羅斯工程師自己修的,那就與英俄無關了。”他們認為,這樣壹來,中國就不可能修建鐵路了。在這個關鍵時刻,詹天佑義無反顧地接受了這個艱巨的任務,全權負責建設京張鐵路。消息傳來,壹些帝國主義者和英國報紙諷刺說:“能在中國修建這條鐵路的工程師還沒在子宮裏出生呢!中國人想在沒有外國人的情況下修建鐵路,就算不是夢想,至少也要50年。”他們甚至攻擊身為總經理和總工程師的詹天佑“傲慢”、“不自量力”。迫於壓力,詹天佑堅持不任用外籍工程師,並說:“中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壹路走來工作都要依靠外人,我感到慚愧!”“中國已經覺醒了,中國人會用自己的工程師和自己的錢來修建鐵路。”

1905年8月,京張鐵路正式開工,緊張的勘探和選線工作開始。詹天佑背著測量隊和儀器,沒日沒夜地在崎嶇的山上跑來跑去。壹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風呼嘯著,夾帶著砂石在八達嶺周圍呼嘯而過,讓人睜不開眼睛。勘測隊匆忙完成工作,填好測量數字,從巖壁上爬下來。詹天佑接過筆記本,翻看數字,疑惑地問:“信息準確嗎?”?“差不多了,”測量員回答。詹天佑認真地說:“技術的第壹要求是精準,不能有壹點含糊和輕率。像‘大概’和‘差不多’這樣的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師之口。”然後,他拿起儀器,冒著風沙,吃力地再次爬到巖壁上,仔細復測,糾正了壹個錯誤。當他下來時,他的嘴唇凍得發紫。

很快,勘探建設進入最困難的階段。在八達嶺和青龍橋,有重疊的山脈和陡峭的墻壁掛著巖石,將開辟四條隧道,其中最長的超過1000米。經過精確的測算,詹天佑決定采用分段施工的方法:從山的南北兩端同時鑿,在山的中間開壹口大井,再在井內從南北兩端鑿。這樣既保證了施工質量,又加快了工程進度。挖坑的時候,用手挖了很多石頭,把噴湧的泉水壹個個挑出來。詹天佑作為總工程師,沒有架子,和工人們壹起挖石頭、挑水,滿臉都是泥和汗。他還鼓勵大家說:“京張鐵路是我們用自己的人和自己的錢修建的第壹條鐵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看著我們,我們必須成功!”“無論成敗,絕對不是我們自己的成敗,而是我們國家的成敗!”

為了克服陡坡行車困難,保證列車安全爬上八達嶺,詹天佑創造性地利用“折返線”原理,在山區陡峭的青龍橋路段設計了壹條人字形線路,減少了隧道開挖和坡度。列車到了這裏,會配合兩臺大功率機車推拉,保證列車上坡安全。

詹天佑曾對整個工程提出三點要求:“錢少、質量好、完工快”。經過工人們的幾番鬥爭,京張鐵路終於在9月1909通車。原計劃六年完工,卻提前四年完工,工程造價只有老外預估的五分之壹。壹些歐美工程師乘車參觀後向詹天佑致敬。但詹天佑謙虛地說:“這是京張鐵路壹萬多員工的力量,不是我個人的功勞。榮耀應該屬於每壹個人。”

京張鐵路建成後,詹天佑繼任粵漢鐵路監理兼總工程師。這時,美國決定授予他工程學博士學位,並要求他親自赴美參加授銜儀式。為了全力投入祖國的鐵路建設,他放棄了這壹榮譽。

辛亥革命後,為了振興鐵路事業,詹天佑與同事成立了中國工程學會,並升任會長。在此期間,他對年輕工程技術人員的培養傾註了大量心血。除了以身作則,他還鼓勵年輕人“為發明而努力學習”,並要求他們不要“厚此薄彼,不要沽名釣譽”。以誠取人,不以己為鑒。"

詹天佑從事鐵路行業30多年,當時的中國幾乎每壹條鐵路都有不同程度的關系。晚年積勞成疾1919。周恩來同誌曾高度評價詹天佑的功績,稱他是“中國人民的光榮”。

創新和成功的例子3

物體為什麽會燃燒?18世紀,權威理論回答“燃素說”,認為可燃物體中含有壹種特殊物質,叫做“燃素”。

1774年,英國有壹個叫普裏斯特利的科學家。當他加熱氧化汞時,發現它分解出的純氣體可以使物體燃燒。這是什麽東西?普裏斯特利習慣性地從“燃素說”的常識出發,將其命名為“沒有燃素的空氣”。

公元10年,普裏斯特利帶著他的實驗來到法國,受到化學家拉瓦錫的接見。拉瓦錫得知普裏斯特利的實驗後,立即重做,得到了新的氣體,並首次命名為氧氣,然後通過思考和研究建立了燃燒氧化理論。這是化學史上的壹次革命。為此,我們除了對拉瓦錫敢於從“常識”邁出壹步的勇敢精神表示敬佩之外,也不能不為普裏斯特利像incubus壹樣被“常識”牽著鼻子走而感到惋惜。

勇於創新的人和成功的例子還有:

1.創新和成功的例子

2.創新和成功的例子

3.創新和成功的三個例子

4.敢於創新並取得成功的人的例子

5.創新成功案例15。

  • 上一篇:利用產品怎麽寫
  • 下一篇:北歐小國的傑作:二戰中的40毫米博福斯高炮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