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傳統的京劇中,有壹個叫“貍貓換太子”的戲劇,講述了在北時期,皇後劉沒有孩子,另壹個妃子李懷孕了。為了把李氏的孩子據為己有,劉皇後想出了壹個極具殺傷力的招數:她自己假裝懷孕,分娩日期和李氏幾乎壹樣。李生太子時,她命親信放壹只貍貓進李的宮,換太子,說太子是她生的。經過這樣的轉換,她作為皇後和未來太後的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鞏固,而李卻因為生了壹個妖怪而被真宗嫌棄,被趕出了後宮。
這個故事流傳很廣,很多人都相信宋朝真的發生過這樣的怪事。其可信度如何?如果我們看看史書上的記載,就壹目了然了。要搞清楚這件事,首先要搞清楚其中涉及的三個主要人物:宋真宗趙恒、劉皇後和李貴妃。真宗是唐太宗趙光義的第三個兒子,他的長兄趙元佐因癲癇而無法繼承皇位。二哥趙元軒,突發重病去世。本不該繼承皇位的趙恒,撿了個皇帝。
早在做朝鮮國王的時候,壹次偶然的機會,我認識了從四川“北漂兒”漂泊到汴京的銀匠妹妹劉。劉不僅漂亮,而且能歌善舞,令神魂顛倒。趙恒的妻子是開國將軍潘美的女兒潘石,潘石的母親是壹位在趙光義發跡的宮女。潘石看到趙恒冷落了她,很生氣,就把趙恒的風流事告訴了趙光義。大怒,立刻命令把劉趕出家門。不敢違抗命令,又不願失去這位美女,就把劉秘密安置在王府衛隊長張謇家裏。幾年後,他做了皇帝,又搶著把劉接進後宮,百般寵愛,不用多說。
之後劉壹路高升,成為大宋皇後。可惜劉直到真宗晚年才生兒育女,肚子壹次也沒鼓起來,自然成了她最大的心病。幸運的是,她的女仆李有壹次被趙恒星幸運地懷上了龍種。請註意:在這個時候,李根本不是壹個妾,她沒有任何名分或頭銜。她只是壹個走在劉皇後宮殿裏的小女孩。李懷孕的事,知道得壹清二楚。李臨產前,特地帶著嬪妃到宣德樓做了壹個民間“預言”:如果扔在樓下的玉簪斷了,就預示著李將有公主;如果它不破裂,它會生下壹個王子。結果玉柴掉在地上,完好無損!幾天後,王子出生了,這讓趙恒非常高興。但他只為有了兒子而高興,卻忘了李。
劉皇後是壹個權力欲很強的女人。趙恒壹直害怕她。此外,在晚年,趙恒負責大事和小事。因此,劉皇後就把太子從李身邊搶走,交給壹個向她獻殷勤的楊貴妃撫養。原因很簡單:李氏是侍女,未來的皇帝出自這樣的人,名聲太差。趙恒和李沒有感情,劉皇後又惹不起,只好睜壹只眼閉壹只眼,任她去了。不久生病了,他太忙了,顧不上自己的需要,所以李仍然是壹個女仆。從他會說話的時候起,趙王就喜歡稱劉為“大皇後”,楊貴妃為“二皇後”,而不知道他的生母是誰。在劉皇後的傲慢下,李“在宮中沈默,如同所有的宮女”。雖然宮裏的後宮和太監都知道底細,但是誰敢捅這個馬蜂窩?後來病逝,十三歲的趙得益繼位。因為太年輕,劉太後聽政。十幾年來,他掌管著大宋的最高權力,沒有人會提。直到劉死後,的八弟才把事情的始末告訴了當時在位的仁宗皇帝趙益才真相大白。仁宗悲痛之余,將生母李追悼葬在真宗為皇後張儀的墓旁,此公案終結。
劉的做法雖不像“貍貓換太子”那樣荒唐,卻遭到了後人的壹致譴責。到了元代,戲劇家把它翻出來,拍成了戲。元雜劇中有壹首《執妝盒》,就是根據這壹事件重新創作的。劇中寫的是宋真宗在後院射出壹顆彈丸,約定由哪個嬪妃來撿丸,這樣她們就幸運了。李意外地撿起了彈丸,於是她幸運地懷孕並生下了壹個兒子。劉非常嫉妒,他命令侍女寇承玉去偷太子,並將太子刺死,扔進金水河。寇成玉忍無可忍,與太監陳琳合謀將太子裝在化妝盒裏,冒充八王之禮,將太子轉移到八王之家寄養。八王為了避禍,謊稱這個兒子是自己的第十二個兒子。後來真宗死了,八王的第十二個兒子在死前被選為太子,繼承了皇位。劉得知新皇帝是李生的,逼著他去問寇成玉,寇成玉撞上樓梯死了。新皇帝終於找到了原因,並獎賞了太監陳琳。此劇意在揭露劉不顧趙江山,因嫉妒而欲殺太子,並未出現貍貓換太子的情節。到了明清時期,又在此基礎上進壹步加工,成為“貍貓換太子”的雛形。因為用貍貓換太子實在是太離譜了,所以這部劇迅速走紅。直到今天,幾乎是家喻戶曉,大家都知道,也都相信。殊不知,這個故事原本出自劇作家的“戲言”,與歷史真相相去甚遠。
開欄小語種
宋朝是中國中世紀壹個非常重要的朝代,也是壹個充滿爭議和神秘的朝代。風暴爆發已經300年了。發生過哪些有趣的故事?有什麽值得挖掘的歷史細節嗎?宋代文獻學家李誌亮教授研究《史記》數十年,已發表相關基礎研究著作近3000萬字。近年來,他出版了幾卷歷史小說《宋釗王朝》,受到許多宋史愛好者的關註。今天,我們的特邀嘉賓李誌亮教授在本刊開設了“談趙宋”專欄,與讀者分享他的科研和創作經驗。希望這個專欄能給妳帶來思考和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