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從時代背景、人物對話、行為舉止、為人處事等諸多方面分析介紹了樊沂復雜而隱秘的性格形成原因,並對其進行了分析和評價。本文通過樊沂的壹系列典型事例,揭示了社會造就了樊沂的悲劇。樊沂反封建專制的人格與現實中黑暗罪惡的社會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她奮起反抗,奮力抗爭,強烈沖擊了封建專制統治,撕破了她罪惡家族的虛偽面紗。樊沂是壹個突如其來的《雷雨》人物,它揭示了在中國黑暗的封建社會,追求資產階級的個性解放和自由是行不通的。
[關鍵詞]個性解放人性扭曲封建專制民主自由
戲劇《雷雨》是中國現代戲劇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劇作家曹禺曾說他“癡迷於人物塑造”,寫的戲劇主要是關於人的。在對藝術的追求中,他的作品中誕生了無數個性鮮明的藝術人物,著名作品《雷雨》中的幾個主要人物更是深入人心,成為家喻戶曉的人格典範。這部戲刻畫了周樸園的虛偽和冷酷。周沖的天真和幻想;魯大海的沖動和魯莽;路思風的單純善良;桂露的貪婪和勢利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樊沂不屈不撓、無拘無束、敢愛敢恨的倔強性格,也是曹禺筆下所有人物中最閃耀的,從而成為戲劇《雷雨》貢獻給中國現代文學人物畫廊的最耀眼的形象之壹。然而,樊沂這個人物是悲傷的,其結局是悲慘的。樊沂的悲劇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思考。下面是對《雷雨》中樊沂現象的分析和討論。
第壹,人性的扭曲,靈魂的窒息
首先,作為壹個貴族家庭的女兒,《雷雨》中的樊沂正處於戀愛狀態。十八歲那年,她被迫嫁給比她大十歲的周樸園,後被周樸園改嫁。樊沂和周樸園的結合實際上是天壤之別,他們在年齡和思想上有著巨大的差距。在物質方面,樊沂可以得到壹切來滿足女人的虛榮心,但在精神方面,樊沂壹生空虛。沒有得到真愛,反而被封建專制主義束縛了手腳。俗話說,黎明前總是最黑暗的。如果我們分析樊沂所處的時代,自我教育和家庭屬性,我們很容易看到樊沂有兩個因素:資產階級婦女和舊式婦女。關於樊沂人格的雙重性,曹禺先生曾說:“樊沂是五四運動後解放出來的資產階級婦女(《雷雨》序)。”在樊沂的舞臺說明中,他補充道:“她是壹個守舊的女人,有她的軟弱,她的悲傷,也有她的智慧。”在新版《雷雨》中,他綜合了以上兩種說法:“她是壹個受過壹點新學教育的老派女人,有她的軟弱,也有她的智慧。”顯然,樊沂這個追求個性解放的資產階級女性身上仍然帶有很濃的封建色彩。樊沂出生在中國最後壹個封建王朝的末期。同時,她經歷了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這些都給她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樊沂有壹個舊式女人的“柔弱”和“智慧”,還有壹個舊式家庭主婦在仆人面前的風度,這主要是由於樊沂對石評梅和四鳳的深刻的階級偏見(舊式女人的表現)。
比如,樊沂明明知道兒子喜歡四鳳,卻極力阻撓周沖的選擇,提醒周沖“她永遠是個沒文化的低人壹等”。並堅決地說:“我兒子要娶,不能娶她”(《雷雨》序)。在周沖面前,樊沂對四鳳的偏見顯然不是出於嫉妒,因為四鳳與周沖的愛情對她是有利的,這恰恰反映了樊沂真實的封建貴族意識、等級觀念、家庭思想和父母意識。
其次,樊沂上了私立學校,“接受了壹點新的教育”,這不僅使她具有了較高的文化水平,豐富了她的感情,拓寬了她的精神世界,更重要的是,使她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所以,當資產階級革命浪潮掀起時,她受資產階級人格的影響去解放思想,使她無法滿足於“三從四德”所規定的命運,她想掙脫。她無視封建禮教,大喊:“我的心,我還是我的。”樊沂,壹個“中國的老古板女人”,無法選擇更好的反抗方式。“她毫不猶豫地踏上了壹條艱難的道路。她抓住周平,試圖撿起壹堆破碎的夢來拯救自己。”"她沒有悔改,她就像壹匹倔強的馬."她與壹只被困的動物搏鬥,但她不甘心。她用摧毀壹切的力量進行攻擊和報復。《雷雨:文學名著導讀》,臧恩宇,遼寧大學出版社。
這種吶喊是壹個資產階級女性追求人格獨立和解放的重要表現。在周家生活了十八年,她的階級屬性也對她的性格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周家是典型的封建資產階級家庭,明顯封閉固化。作為封建家長,周樸園的生活、思想、道德觀念和家庭觀念都帶有濃厚的封建色彩。他是家裏的“天然長輩”,地位不可動搖。他控制了所有的生物。在這個家庭中,樊沂受的苦最多。對來說,周家無異於壹個密不透風的“鐵屋子”。這對她的個性解放是很大的限制。同時,她的反抗形式也明顯不同於西方資產階級女性。西方資產階級婦女沒有政治地位,但她們在個人生活中有壹些自由,而樊沂沒有社會自由。她是周樸園生活中的附屬品。她雖然物質上什麽都有,過著資產階級妻子的生活,但精神上卻很貧乏。周樸園的兇殘和樊沂自身的地位使她很難踏出周嘉的大門。這使她把自己的追求局限於家庭,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她不該愛的周平,最終導致她壹步步走向悲劇的結局。
第三,周家作為束縛和壓迫人的牢籠,是反抗的對象,但長期的家庭生活給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烙印,使她的反抗帶有扭曲的痕跡。樊沂有強烈的反抗精神,但她不是壹個有開拓能力和思想的人。樊沂的反抗主要表現在她對周樸園的反抗。全劇《雷雨》中,與有四次直接沖突:(田論曹禺劇作)
第壹次沖突是周樸園強迫樊沂服藥。樊沂這次表現出了反抗,但屬於消極反抗。這從她的語言就能看出來。如:“我不想喝這種苦東西”、“我不想喝”、“晚上不能喝嗎?”她終於屈服了,非常生氣地喝下了藥。雖然這主要不是針對周樸園的。
第二次沖突是周樸園敦促樊沂去看醫生。這壹次,樊沂以挑戰者的身份出現。周樸園曾兩次派仆人催促樊沂去看醫生,但樊沂沒有去。周樸園不得不親自動手,試圖以她父母的威嚴強迫她去看醫生,但他沒想到樊沂並沒有被他嚇倒。她還是沒有去看醫生,而是回到了樓上。在這場沖突中,樊沂的態度有所改變,但優勢仍在周樸園。因為最後,他讓周平陪柯醫生上樓為她看病。
第三次沖突是在壹個雨夜從魯家回來時與相遇。這壹次,樊沂的抵抗更加鮮明。她對周樸園問題的回答讓周樸園感到震驚和驚訝。最後,她只能擺出家長的姿態,命令樊沂上樓,但他得到的回答是:“(輕蔑地)我不想告訴妳,我不想。”可以看出,優勢已經轉移到樊沂。
第四個沖突在劇末。這壹次,把叫出來當判官,當著眾人的面撕毀了他莊嚴的外衣,暴露了他虛偽的道德面具,暴露了周府的黑暗。而周樸園此時完全處於被動地位。每次沖突後,他們的關系都變了。樊沂對周樸園的抵制由消極轉為積極,最後變得越來越勢不可擋,越來越尖銳,越來越激烈。最後,它徹底撕碎了的“尊嚴”,徹底破壞了周家的“秩序”,表現出了《雷雨》似刀的性格。
二、沒有愛情的婚姻悲劇
樊沂的悲劇是壹個沒有愛情的婚姻悲劇,是封建婚姻制度本身的矛盾,是壹個社會悲劇。首先,就樊沂和周樸園的婚姻而言,樊沂和周樸園的矛盾還沒有激化到非此即彼的地步,還沒有升級為沖突。因此,解決這壹矛盾的唯壹辦法是與周平通奸,但這並不是解除婚姻本身。另壹方面,盡管對充滿怨恨,但無意去攻擊周府的“死囚區”,也無意去更廣闊的自由世界尋找自己的幸福。她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更不願意放棄養尊處優的妻子生活。我們可以想象,如果樊沂與周平的戀情沒有結束,樊沂與周樸園的家庭矛盾也不會如此激烈。事實上,樊沂和周樸園之間的矛盾是表面的、尖銳的,發生在周平終止雙方的不正當關系之後。她與周樸園的明顯對抗完全是失望和絕望導致的報復心理的表現。
作為不幸婚姻的受害者,樊沂是值得同情的。然而,樊沂仍然按照恰當的封建標準來設計周沖的幸福。因此,樊沂“表現出壹種為愛和自由獻身的精神”,這顯然是樊沂的美,但並沒有表現出“反封建、個性解放的主題”。她不是反封建,追求個性解放。傳統文化的積澱依然深刻影響著她的思想和行為,讓她意識到。她的許多話都忍受著屈辱,違背了自己的本性:
“平,沒事。這壹次我請求妳,最後壹次。我從來不願意用這麽卑微的方式和人說話。現在我請求妳可憐可憐我。我再也受不了這房子了。不,不,妳帶我走,——帶我離開這裏,(不顧壹切地)以後,就算妳想帶四鳳壹起生活,只要(熱烈地)妳不離開我,我都可以做到。
這壹切表現了壹個絕望的女人最後無力的掙紮,也表現了樊沂性格中守舊女人膽小而傲慢的壹面。
樊沂嫁給周樸園可以說是壹個錯誤,壹個悲劇,而試圖阻止周沖喜歡四鳳,是封建家庭在觀念上的影響。無論是《雷雨》的悲劇,還是《樊沂》的悲劇,歸根結底,都是封建社會等級觀念的悲劇。作為周平的繼母,樊沂敢於不顧周樸園的傲慢而愛上周平,並心甘情願地成為周平的情人,以此來尋求她的自由和愛情。這種關系近乎亂倫。為什麽中國兩千多年的條條框框約束不了她的倫理道德,犯下社會不能容忍的罪行?這源於她內心原始的野性,是她的無意識。樊沂也明白與周平的關系是不公平、不道德的,並壹再強調“房子鬧鬼”,但她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並試圖維持他們之間的關系,因為她的無意識已經掩蓋了她的意識,顯示了她的真實欲望。在樊沂看來,這並不可恥,而恰恰是,追求愛情自由的最好宣言和保持活力的最好方法。樊沂和大宅門裏的所有嬪妃壹樣,誤愛上了丈夫前妻所生的君子,可以說是環境所迫。在她平時接觸的人裏,沒有壹個是可愛的,於是她拼命地“抓”他。所以,當周平痛苦甚至痛恨這段感情時,她卻發出了這樣的呼喊:
“我告訴過妳多少次了?我不這麽認為。我的良心不會這麽做。”當她知道周平另有所愛,永遠不會把她放在心上時,她宣布:“好,妳去吧!小心,現在(看著窗外,自言自語)暴風雨要來了!”(《雷雨》序言)她指的是天空中的風暴,但讓讀者感受到的是她內心的風暴。作者還說:“她是壹個見過周平後還活著的女人。(拼命)她也要壹個男人真的愛她,真的活下去!”所以戲劇在這種是非(主人不是主人,情人不是情人,母親不是母親)的情境下成功塑造了她的“雷雨”性格。
這種成功不僅在於她的思想有多麽崇高,她的人格有多麽可愛,還在於她潑辣尖銳的反抗,體現了封建勢力的強大壓力。它反映了那個可怕的環境是如何把壹個要求自由的女人逼到絕境的。她被逼上絕路是對她所生活的社會環境的血淋淋的控訴,從而體現了作者“毀滅中國的家庭和社會”的批判價值。雖然樊沂對周樸園的反抗具有個性解放思想、反對封建專制的性質,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但樊沂性格的封建色彩使她的反抗沒有了舊式女性的痕跡,表現為軟弱無力。(田《論曹禺劇作》)
第三,矛盾的處境,缺失的靈魂
樊沂對個性解放和民主自由的追求在當時有著積極的社會意義,但同時也不可低估。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作為壹個真正覺醒的新女性,她應該自尊、自愛、自律,但樊沂遠沒有達到這種程度。她的最高理想是追求自由的愛情,甚至這種追求往往表現出自卑、自暴自棄、自虐的特點。樊沂,因為她經常央求周平,甚至要求退而求其次,哪怕她將來帶著四鳳壹起生活。當周平得不到愛情時,他采取了撞車和燃燒的做法。沒有新女性應有的崇高理想和抱負,沒有為人民謀幸福的思想境界。至於周平的態度,樊沂在劇中的行動,她的行動和直接目的,盡管她想留住周平,往往變成了對周樸園的壹種暴露。而且,她的揭露是那麽的辛辣犀利,那麽的痛快透徹。請看下面的對話:
樊沂:妳最對不起的是我,那個妳曾經勾引過的繼母。
周平:(有點怕她)妳瘋了。
周平:在壹個大家庭裏,不可能每個人都是好人。但是我們的房間...
樊沂:都是壹樣的。妳父親是第壹個偽君子。
樊沂:妳欠我壹筆債。妳要對我負責。看不到新世界,壹個人跑。
周平:我認為妳用的詞簡直太糟糕了。在我父親這樣受人尊敬的家庭裏,這是不會說的。
樊沂:(上氣不接下氣)父親,父親,請把妳的父親放在壹邊!體面,妳也說體面?(冷笑)我在這麽體面的家庭待了十八年!妳還說體面?周家的罪惡,我聽說過,我見過,我也幹過。我還不是妳們周家的人。我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不像妳的爺爺,叔祖,還有妳的好爸爸,偷偷做了很多可怕的事情。外面是社會上的道德面孔,慈善家,好人。
其次,真正的新女性應該是理性和無私的,而樊沂往往是非理性和自私的。她的言行經常以非理性的方式表達。為了她所謂的愛情,她冒著雨盯著周平的尾巴,甚至用她兒子的無辜當槍使。就連周平也痛斥她“失去了母親最基本的本性”。應該辯證地看待樊沂的形象:壹方面,她具有反抗封建專制的個性解放色彩,她大膽勇敢地追求自由和愛情。她是周公館裏壹場突如其來的“雷雨”,壹個死氣沈沈的封建專制家庭。壹道閃電劃破夜空,她照亮了所有的黑暗和邪惡,發出了生命最後的呼喚。另壹方面要與追求真正人格解放和民主自由的新女性區分開來,在她身上看到封建落後女性的局限性,使她無法擺脫家庭和社會的束縛,無法獲得最起碼的人格解放,最終被黑暗吞噬。她是舊制度、舊家庭中被虐待、被破壞、被遺棄的受害者,是封建資產階級家庭和黑暗社會造成的悲劇人物,具有深刻的典型意義。她的悲慘命運值得同情,她的不幸暴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邪惡,她的反抗和鬥爭是對封建專制統治的有力沖擊。追求個體自由而產生的愛情並不美好。所以她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她的悲劇成了社會的必然。《雷雨》成功地塑造了這個豐富、復雜、微妙的人物形象,刻畫了她復雜而隱秘的靈魂。她是中國現代文學畫廊中最突出的形象之壹。
總之,應該辯證地看待樊沂的形象:壹方面,她具有反抗封建專制的個性解放色彩,她大膽、勇敢地追求自由和愛情。她是周公館裏壹場突如其來的“雷雨”,壹個死氣沈沈的封建專制家庭。壹道閃電劃過夜空,她照亮了所有的黑暗和邪惡,發出了生命最後的呼喚。另壹方面要與追求真正人格解放和民主自由的新女性區分開來,在她身上看到封建落後女性的局限性,使她無法擺脫家庭和社會的束縛,無法獲得最起碼的人格解放,最終被黑暗吞噬。她是舊制度、舊家庭中被虐待、被破壞、被遺棄的受害者,是封建資產階級家庭和黑暗社會造成的悲劇人物,具有深刻的典型意義。她的悲慘命運值得同情,她的不幸暴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邪惡,她的反抗和鬥爭是對封建專制統治的有力沖擊。追求個體自由而產生的愛情並不美好。所以她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她的悲劇成了社會的必然。《雷雨》成功地塑造了這個豐富、復雜、微妙的人物形象,刻畫了她復雜而隱秘的靈魂。她是中國現代文學畫廊中最突出的形象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