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許多民俗與北方地區相似,如迎賓送餃子;什麽叫嬌子二伏臉,三伏煎餅攤雞蛋;破五吃餃子;臘月二十三,竈神升天,上天說好話,保地下平安(祭拜竈神);
和國內很多有文化底蘊的城市壹樣,北京的民俗確實太多了。也真的很值得收藏,整理,傳承。
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信使”,是“臘八粥”。
每年臘月初八,老北京的人都會熬壹鍋“臘八粥”。原料以豆類、大米、紅棗、葡萄幹、桂圓等雜糧為主,寓意“五谷豐登”。
粘稠可口的“臘八粥”在舊社會是用來祭拜“竈神”的。以前菜是最重要的,竈神地位很大。
如今的“臘八粥”,老北京會在家裏煮壹鍋,鄰裏之間互相嘗壹嘗,然後壹家人聚在壹起享用。
喝了這種作為新年使者的“臘八粥”,老北京就進入了新年的議程。買菜,買新衣服,準備年貨,收拾屋子,迎接年三十的到來。
細心的同事還指出,這個“信使”還有另壹層含義:從臘八節那天起,“買單的人開始收,欠債的人必須還。”這樣既給了放單的人壹個討債的理由,也給了欠債的人壹個提醒。不要執著於它。妳為什麽不把這個賬單煮成下壹年的飯?妳出來遲早要還的,最好年前還完,這樣妳就能輕松過年了。
在臘八這壹天,老北京人永遠不會忘記用醋浸泡壹些大蒜,以便在農歷大年初壹吃餃子的食物。這種大蒜俗稱“臘八蒜”。
隨著歲月的流逝,煮臘八粥和腌制臘八蒜的習俗在今天的北京仍然非常流行。
臘月二十三,“蜜瓜棒”。
臘月二十三才是老北京人過年大幕的真正拉開,俗稱“小年”,日子追著追著,正經的“過年”也不遠了。
這個“小年”在老北京民間傳說中有句話叫“二十三個蜜瓜粘”。所謂“糖瓜”,就是麥芽糖做的糖果。
臘月二十三,老北京家家戶戶都要祭竈,竈神欣喜。他在玉帝面前“嘴甜”,帶給這個家庭壹整年的祝福,平安健康。再者,蜜瓜是用來粘竈王爺的嘴,用糖封住的。他見了玉帝,幹脆什麽都不說,怕說多了吃虧。
“二十三個蜜瓜粘粘的;二十四個房屋清掃日;二十五扇窗戶;二十六燉肉;二十七只殺雞;二十八面;二十九個饅頭;三十個孩子徹夜未眠;新年第壹天擰。”
“大掃除日”是壹次大掃除,但不是我們學生時代掃地擦窗戶那麽簡單。老北京除了要徹底清理平日裏屋外掃不到的死角灰網,還要做壹些換年畫、粉刷貼墻等工作。
“貼窗戶”的場景現在在北京很難重現,所以策劃部的同事建議改成“擦窗戶”。老北京的四合院都是木窗。在中國新年之前,他們必須貼上白色的新窗紙,並在窗戶上掛“福”字、窗花、剪紙和“吉祥結”等手工藝品,以象征和平和幸福。
想想當年家家戶戶紅彤彤的景象,就不難想象過年的熱鬧了。這壹天最重要的部分是在我們家的門上貼紅紙和黑(金)春聯。春聯壹出,過年的氣氛頓時濃厚起來。
“燉大肉”、“殺公雞”、“和面”、“蒸饅頭”是這個巨大的新年倒計時中的美味環節。在那個飲食清淡的年代,肉的香味是壹種奇妙的誘惑。這種保持身心溫暖的追求,是我童年的鮮活記憶。現在提倡素食或者各種減肥的年輕人,不知道能不能理解。
按照老北京的規矩,這些豐盛的年夜飯必須提前做好。因為老北京有個忌諱,在歲末之交不能用刀,否則會不吉利,會惹事。
連剪刀和針除了刀都不要動,以免發生口角和長針孔。這麽多禁忌,還不早年前就準備食物了。直到“初五”(農歷五月初五之後)才可以用刀剁肉切菜。
除夕夜,“忍”壹晚。
農歷除夕是過年的高潮,所有的積累和準備似乎都是為了這壹天的“狂歡”。然而,在微妙而平靜的老北京,這種“狂歡”卻因京味的家常純樸而豐富起來。
這壹天,老北京必須把剩飯剩菜扔到門外,燒掉它正在使用的藥方。據說這樣可以“拋開壹切疾病”。
此外,家裏還要準備酒席,穿上新衣服,鄰裏親戚互相拜年,晚輩給長輩磕頭,俗稱“辭官”。尤其是新婚夫婦,壹定要在婆婆家“請辭”,否則就是不敬不孝。
元旦,扭壹扭。
熬到天亮,但還不能睡覺。我洗漱順利,收拾整齊,還要向長輩鞠躬拜年,磕頭送祝福。
過年小孩子最愛,低頭磕頭,可以換壹個壓歲錢紅包。小時候鄰居家的孩子給大家鞠躬,給大家磕頭。他們很有經濟頭腦,即使他們打破了頭,他們也很有經濟頭腦。後來,他成了壹名經濟學家。
新年從這壹天開始,孩子們打開新年的紅包,這也開啟了繁榮的壹年。
最具北京特色的中秋節習俗
1.拜月老北京家家戶戶都要立拜月臺祭祀。其中,重點是團圓月餅和水果。當然,水果的擺放是很有講究的。桃子和石榴應該放在壹起。過去,普通人認為多子多孫是長壽的最好方法。栗子和柿子放在壹起,稱為“有利於商家興旺”,撒上壹把桂圓,表示“團圓最重要”。遠方的遊子不能回家,把蓮藕放在上面,意思是“斷絲”。玩月亮在老北京也很流行。玩月亮有兩種,壹種是萬文,就是賞月,寫詩,畫燈謎;另壹種叫武打,就是去湖邊看月光投在水裏;住四合院,院子裏有個壇子,裏面全是水。看著就覺得不滿足。我撿起鵝卵石扔進水裏,激起了波浪。北京孩子也愛在胡同裏追月,叫“追月”。3.賞花文化在中秋節也很有特色。家家都愛把花堆在窗臺上,擺成壹座“花山”。崇文和宣武也有花市,各種鮮花增添了歡樂的氣氛。此外,老北京的燈市也同樣熱鬧。4.扮男妓男妓是中秋節時供孩子們玩耍娛樂的泥塑玩具。它的外形是長著兔子嘴和兔子耳朵的人類。典型的或者說正統的男妓都是武將打扮:頭戴金盔,身穿大紅戰袍,大的那個背上打著傘,小的那個背上插著兩面旗子,手裏拿著刀,左手拿著臼,右手拿著杵,或者懷裏抱著杵,或者手裏什麽都沒有。5.喝團圓酒,吃團圓餅,自然離不開飲食文化。先吃月餅,再喝桂花酒。老北京人經常習慣自己做月餅,有的是豆沙餡的,有的是棗泥餡的。月餅壹般被稱為“團圓餅”。